四個菜鳥土博士,憑什麼登上頂級期刊? -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四位年輕學者都來自台大財金系博士班,分別是台北大學統計系助理教授顏汝芳、企管系助理教授何柏欣、元智大學財務. 金融學群副教授黃嘉威與助理教授林智勇。

招生資訊 認識管院 學院沿革 學院簡介 學院特色 辦學成果 使命與目標 核心能力 組織架構 學術研究 » 研究獎勵措施 研究獲獎 產學合作 國際學者來訪 學術研討會 學術期刊 法規辦法 » 組織與行政相關法規 教師相關法規 教務相關法規 學務相關法規 設備資源 » 特色實驗室 資料庫與軟體 個案教室與電腦教室 會議室與研討室 行政辦公室與中心 圖書室與交誼室 聯絡我們 師資陣容 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學群 組織管理學群 國際企業學群 行銷學群 財務金融學群 會計學群 數位金融學群 系所學程 大學部(學士班) 學士英語專班 經營管理碩士班 財務金融暨會計碩士班 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博士班 國際事務 AACSB認證 職涯發展暨校友服務 研究中心 管理才能發展研究中心 知識服務創新研究中心 社會創新創業中心 數位金融研究中心 學生專區 教師專區 粉絲專區 粉絲專區 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名人管理講座 海外實習 特色課程 產學合作 創新教學 管院人物 管院焦點 精彩活動 遠東實習 競賽獲獎 四個菜鳥土博士,憑什麼登上頂級期刊?     【2016年1月號《遠見雜誌》第355期/作者:陳芳毓/攝影:陳之俊】    土博士也能拚過洋博士!台灣四個平均不到35歲學者的論文,登上全球排名第二的頂級財務期刊,不但為台爭光, 也向國際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2015年4月,財金學界發生一件令人跌破眼鏡的大事。

四個平均年齡不到35歲台灣土博士的論文,登上全球排名第二的頂級財務期刊《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

在此之前五年,台灣財務學者只有一篇論文被接受發表。

「這本真的很難!」台灣大學財金系系主任張森林驚呼。

早年,只有金融研訓院院長洪茂蔚和前經建會主委劉憶如, 上過同等級期刊。

四個朋友好交情玩出創意題目 四位年輕學者都來自台大財金系博士班,分別是台北大學統計系助理教授顏汝芳、企管系助理教授何柏欣、元智大學財務 金融學群副教授黃嘉威與助理教授林智勇。

他們的論文「CEO的過度自信與金融風暴」(CEOoverconfidenceandfinancialcrisis)以實證研究證明,過度自信 的銀行CEO會在景氣榮景時寬鬆貸款條件,使呆帳比理性的銀行多1%,約3.3億美元,導致組織在經濟下滑時曝險。

「主題創新、有話題,發表速度快,是這篇文章被接受的主因。

」台大財金系教授陳業寧指出,四人學術生涯剛起步 ,沒有老師指導和國外作者,獨立做出研究,更顯難得。

為什麼,國外大師都沒想到的題目,四個學術菜鳥卻能辦到? 「我們先當玩伴,再當共同作者,」四人中年紀最長的黃嘉威笑著說。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這篇論文的靈感竟是「玩」出來的。

四個人原是博士班前後屆同學,平日除定期開讀書會,也一起吃飯、旅行,三句話不離研究。

「研究已變成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陳業寧對四人的熱情印象深刻。

2011年金融風暴剛過,學術界一片檢討聲浪。

四人有次吃飯時聊起,一致認為題目有趣;研究後發現,文獻集中分析制度面的成因,卻少人探討CEO過度自信可能造成的影響,形成學術缺口。

黃嘉威進一步分析,上頂級國際期刊要兩個要素:一,沒人做過;二,重要性高。

金融風暴全球矚目,「過度自信」 的相關論文,在全球主要期刊的發表篇數也持續攀升,作者都是哈佛等名校教授,重要性不言可喻。

更關鍵的是,早在2001年,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潘就發言示警,「銀行家在景氣顛峰時過度放款,正是呆帳的最主要來源。

」 四個人決定,「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當時,黃嘉威、林智勇和何柏欣都已開始擔任教職,沉重的上課、招生與行政負擔,使他們學期中完全不得閒。

提到放暑假,四人反應竟一致是「終於可以專心做研究了!」 資深教授建議研究兩次大轉彎 這篇50頁的英文論文,占據了他們四個寒暑假。

第一個暑假建立初步概念,第二個暑假全力衝刺資料分析,並做出第一版結果,與陳業寧討論,他建議加上風暴前的放款狀況做為比對,因此,第三個暑假就全部用來修正方向。

論文投出後,就是漫長的等待。

國際期刊接受投稿前,至少會要求作者修改三、四次,耗時動輒一、兩年。

沒多久,期刊編輯回信指出,一位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候選人也在進行類似研究,要求他們比較兩篇論文的異同。

「我心都涼了!」顏汝芳睜著大眼睛說。

學術界重原創,萬一兩篇相似度高,就代表四年研究付諸流水。

仔細比對,才發現對方研究起步較晚,且研究範為僅限房貸;但四人的研究涵蓋放款總量、房貸與放款品質,並比對銀行在金融風暴前後表現,廣度與深度都遠勝對方,這才順利闖進第一輪投稿。

後來,四人把研究拿給來台訪問的國際期刊《ReviewofFinancialStudies》主編看。

沒想到,對方第一句話竟是「我不相信!」因為文中只提到放款數量,沒分析放款品質,但「不良放款」才是引爆金融風爆的核心之一。

「這個建議,是論文被接受的關鍵之一。

」主修金融機構的林智勇指出,四人依照主編意見大幅調整,半年多後,再收到一次微幅修正的要求,終於被期刊接受。

團體戰搶時效一年多就修改完成 顏汝芳說,當美國的共同作者知道她的論文被JFE接受,第一個反應就是「你一定要專心改這篇文章,我們的研究暫時擱一旁!」 但四個菜鳥教授沒有這種餘裕,只好用人海戰術加快速度。

團隊分工,是在四年內完成論文的關鍵。

如果一個人要同時做很多研究,就不可能每篇都做得扎實;若要把一篇做到頂尖,時間則難免拖長,喪失時效。

來回修改了一年多,2015年4月1日凌晨12點半,何柏欣最先看到期刊編輯的接受通知,他抖著手打電話給黃嘉威和顏汝芳,「快去收信!」 「我高興得尖叫!」顏汝芳難掩激動。

《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名列科技部四本A+級論文之一。

在美國頂尖大學,財金學者若在六年內於同等級的期刊發表兩、三篇論文,就能獲終身職,年薪20萬美元起跳。

出刊後,他們收到來自各地學界的電子郵件,「Interesting!」「Incredible!」,沒想到四個默默無名的台灣學者,竟能將華爾街關心的議題分析到位。

也有企業來索取論文,想了解如何控制放款品質。

「做出實用的研究,滿有成就感的!」顏汝芳說。

因為與台大保持良好關係,只要有國際學者來訪,四人就請對方點評論文;有次還陪著吃牛肉麵,好多爭取請益的時間。

「語言與國際觀,我們比不上國外博士,所以一直很認真加強。

」顏汝芳輕柔的聲音,透著韌性。

這些學者多是期刊評審或編輯,建議精準到位,但來一趟至少花費幾十萬,多數學校都無力負擔。

另一個很花錢的是數據資料庫。

資料庫就像研究的血液,可從中分析出趨勢脈絡。

但研究庫造價昂貴,黃嘉威估計,元智大學商學院每年購買資料庫的經費,約要500萬元,是少數捨得投資的私立大學。

投稿也要花錢。

JFE投稿一輪的費用是650元美元,這篇文章投稿四輪才被接受,就要花台幣7萬8000元。

幸好有科技部補助,否則兩校一共僅頒發6萬5000元獎金,連投稿費用都不夠付。

可以說,要產出好論文,沒錢萬萬不能。

即使是有研究能量的學者,進入財務緊繃的大學任教後,沒有資料庫、沒有科技部補助、沒機會接觸國際學者,每週上十幾個小時的課,還有做不完的行政,就會陷入惡性循環,再也做不出出色的研究。

這篇論文,雖沒給四個年輕人帶來財富,卻大大增強了研究自信。

他們已著手合作第二篇論文,期待從博士班的「Friend4」,成為躍上國際學術舞台的「Financial4」。

【2016/01/04】   «回前一頁 地址:320桃園市中壢區遠東路135號 TEL:03-4638800ext.6001-6004 FAX:03-4557040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YuanZeUniversit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