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建築和空間,這10 個博物館就值得一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去年11 月,改造後的 London Mithraeum 免費開放,它位於Bloomberg 大樓地下近7 公尺的位置,由設計紐約911 紀念博物館展覽的Local Projects 打造。

展廳 ... IwanBaan/©Buro-OS 分享 追蹤 分享 光是建築和空間,這10個博物館就值得一看 2018/03/21 | 美術館/博物館/展演空間 |好奇心日報 「去博物館」成為日常,博物館本身的魅力也開始凸顯出來。

這份關於博物館的總結,或許能成為一份不錯的旅行目的地參考。

文章=胡曉琪 「去博物館」成為日常,博物館本身的魅力也開始凸顯出來。

這份關於博物館的總結,或許能成為一份不錯的旅行目的地參考。

  過去一年,有不少引人注目的博物館落成,像是拖了8年終於建成的阿布達比盧浮宮、日本大師槙文彥設計的深圳海上世界藝術文化中心。

也有一些著名博物館在聲勢浩大的改建之後以新面貌示人,例如:倫敦V&A博物館完成了近百年來最大改造工程,新增了一個巨大的地下展廳,打開了博物館面向街道的入口,還多了一個由11000片手工瓷片鋪成的中央庭院。

TheSacklerCourtyard,V&AExhibitionRoadQuarter,designedbyAL_A©Hufton+Crow V&A 不斷湧現的新博物館和舊博物館的增建工程一樣,它們是全球化進程和國家層級建設需求的體現,也滿足人們對藝術文化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華盛頓郵報》的一份數據中披露,美國全境的博物館數量早就超過了星巴克和麥當勞門店數量的總和。

當「去博物館」成為日常,博物館空間本身的吸引力也開始凸顯出來。

線上建築設計網站dezeen總結了10個光是空間設計就值得一看的博物館名單,從去年大熱的非裔美國人歷史博物館(NMAAHC)、倫敦地下的羅馬遺跡博物館,到瑞典Skissernas博物館的小規模擴建工程......,以空間設計為切入點,涵蓋了多種不同設計風格的博物館。

或許在你考慮把博物館當做旅行目的地的時候,它能成為一份不錯的參考。

  史密森尼學會非裔美國人歷史博物館(NMAAHC) 地點:華盛頓,建築師:DavidAdjaye 建築設計師DavidAdjaye現在炙手可熱。

他出生於東非國家坦桑尼亞,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2017年,DavidAdjaye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獎章。

同年,他被評為《時代》雜誌評為「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是榜單上的唯一一位建築師。

AlanKarchmer 2009年時,Adjaye被選中設計NMAAHC。

博物館旨在通過非裔美國人的經歷來講述他們對美國歷史所做的貢獻,作為第一座規模宏大的非裔美國人博物館,它被視為非裔美國人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

從奴隸貿易前的尼日利亞約魯巴人和查爾斯頓、新奧爾良兩地解放的奴隸身上獲得靈感,Adjaye為博物館設計了裝飾性的青銅色金屬格子外墻。

建築本身毗鄰華盛頓紀念碑,整體形狀受到西非傳統木柱YorubanCaryatid的啟發,內部面積約1萬1,156坪,地上和地下分別有五層,除了文化博物館外,還設有劇場空間、畫廊等。

NMAAHC拿下了倫敦設計博物館2017年度Beazley設計大獎,也是非裔英籍建築設計師DavidAdjaye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作品。

AlanKarchmer AlanKarchmer AlanKarchmer   LondonMithraeum 地點:英國,建築師:LocalProjects 這座博物館很酷,它位於地下,改建自羅馬神廟遺跡。

公元三世紀,羅馬帝國建立倫敦後約200年,他們在現在的金融城建造了一座太陽神廟,神廟遺跡在1954年偶然被發現,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2010年,Bloomberg決定在這裡建樓之後,打算還原神廟遺跡。

2011年項目動工後,建築工隊挖出了上千件文物,包括400多件古羅馬寫字蠟板。

經倫敦考古學家鑒定,這是至今為止在英國發現的最古老的記載文字的文獻。

去年11月,改造後的 LondonMithraeum 免費開放,它位於Bloomberg大樓地下近7公尺的位置,由設計紐約911紀念博物館展覽的LocalProjects打造。

展廳位於幽暗的地下空間內,試圖以煙霧、燈光、聲音還原千年前的神廟景象,讓遊客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LocalProjects稱之為「情感化的講故事方式」。

Bloomberg Bloomberg Bloomberg   阿布達比羅浮宮 地點:阿布達比,建築師:JeanNouvel  於去年11月11日正式開放的阿布達比羅浮宮是去年最值得關注的阿聯酋建築之一。

這座氣勢恢弘的海上博物館位於毗鄰阿布達比的薩迪亞特島上,它耗資約6.5億美元,比預期延遲了整整5年之後終於開放。

阿布達比羅浮宮由普利茲克獎得主、著名的法國建築師JeanNouvel在10年前設計,2009年正式動工。

它的巨大穹頂以不銹鋼和鋁合金打造,重量相當於兩個艾菲爾鐵塔。

引人注目的穹頂以密密麻麻的星形孔洞裝飾,由4根巨型的柱子支撐,穹頂遮住了柱子的頂部,遠看上去就像漂浮在半空一樣。

阿布達比羅浮宮內藏著不少法國文化遺產,包括梵谷的《自畫像》、莫內的《聖拉紮爾火車站》等等。

(更多資訊請看這篇) ©RolandHalbe ©RolandHalbe ©RolandHalbe   八分園 地點:上海,建築師:俞挺 位於上海的八分園原本是一個售樓中心,現在被建築師俞挺的工作室WutopiaLab改造成展出工藝美術作品的美術館,還包括咖啡館、圖書室、餐廳、書房和民宿,算是一個小型的文化綜合體。

八分園占地約121坪,恰好八分地,故此得名。

建成後的建築共有4層,總面積約605坪,折扇式的穿孔組成主體建築外立面,周圍是別致的中式園林景觀。

八分園還是一場關於垂直城市建築的試驗。

它的一、二層是挑高的展覽空間,展示了業主數量驚人的搪瓷收藏,三層是相對樸素的聯合辦公空間,四層的每間民宿都有一個空中的院子,環繞著公共區域的天井展開。

©CreatAR ©CreatAR ©CreatAR ©CreatAR ©CreatAR   Remai現代美術館 地點:加拿大,建築師:KPMB Remai現代美術館坐落於加拿大中南部城市Saskatoon市中心的河岸,由來自多倫多的建築事務所KPMB主持設計。

這座博物館占地約3540坪,裡面收藏著大約7500多份來自MendalArtGallery的藝術作品,Mendal畫廊在2015年關閉。

KPMB在設計這座美術館時尊重因地制宜的原則,由於Saskatoon市本身地處廣闊的平原,共有四層的Remai美術館每一層拆開來看是簡單的長方體,組合一起構成了錯落有致的景象。

建築材料的運用是讓Remai變得精彩的關鍵。

比如它的外立面由玻璃包裹,還有一部分罩上了紅色的穿孔金屬板,創造出了通透的效果。

美術館的內部空間簡約且寬敞,一處位於中庭的中央樓梯一直蜿蜒至三樓,中庭為社區聚會提供了場所。

美術館的其它功能還包括一個小型的戶外雕塑公園,它也是西園的一部分。

KPMBArchitects+Architecture49 KPMBArchitects+Architecture49 KPMBArchitects+Architecture49 KPMBArchitects+Architecture49   YSL博物館 地點:摩洛哥,建築師:StudioKO 這是一座專門為YvesSaintLaurent而造的博物館,他的生活和作品就是YSL博物館最重要的展覽內容。

博物館位於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因為這裡是YvesSaintLaurent生前最喜愛的地方,他在這裏擁有一座藍色別墅和玫瑰花園,他死後的骨灰就撒在距離博物館不願的花園內。

這座博物館由StudioKO設計,外立面受YSL的典藏資料啟發,用磚塊砌成了類似織物紋路的立體圖案效果,並大量使用赤陶土、大地色水磨石等建築材料,使博物館完美地融入當地環境。

博物館內部包括121坪的永久性展覽空間,約45坪的臨時展廳,一個有130個座位的禮堂,還有書店、餐廳和藏書5000冊的圖書館。

©NicolasMathéus ©NicolasMathéus ©NicolasMathéus   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 地點:南非,建築師:ThomasHeatherwick 它建於1921年,是一座混凝土澆築的穀倉,分為底下的儲存空間和上半部分的電梯塔,總體高57公尺,六樓以下的部分現在是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MOCAA,去年9月正式開放。

這座博物館的前身,原本只有116根垂直的圓通管道,並沒有內部空間。

設計師ThomasHeatherwick的方案非常大膽,他在這些管子裡切割出了一個美術館中庭,透過3D掃描一粒當地的小麥顆粒,就變成了如今不規則的形狀。

巨大的管道尺寸和裸露出來的粗糙截面,加上透過玻璃的光線和上方投射下來的燈光,這座博物館的內部空間本身已經具備足夠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它約1,815坪的展覽空間內包括80多個畫廊,它們展現非洲當代藝術,用簡單白牆裝修。

(更多資訊可參考這篇) IwanBann IwanBann IwanBann   馬薩諸塞州當代藝術博物館(MASSMOCA) 地點:美國,建築師:Bruner/Cott 馬薩諸塞州當代藝術博物館(MASSMOCA)成立於1999年,以展示世界各地的前衛藝術而出名,被譽為「當代藝術的實驗室」。

2014年,博物館宣布了一項耗資5500萬美元,為期3年的改造計劃,2017年5月,改造後的博物館正式開放。

MASSMOCA占據一個由26棟樓組成的龐大建築群,這裡最初是紡織工廠,後來是電器廠,因為藝術的進駐,讓原本衰敗的北亞當斯工業小鎮變成擁有當代藝術和音樂戲劇的迷人小鎮,每年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10幾萬遊客。

MASSMOCA的發展模式因而被奉為藝術振興經濟的範例。

最新的擴建工程讓MASSMOCA的面積幾乎翻了一倍,達到約7,018坪,成為當今美國最大的當代藝術博物館之一。

操刀改造的Bruner/Cott建築事務所自1996年MASSMOCA的籌備開始,一直負責博物館的改建計劃,該公司的目標始終是保持磚木結構的工業遺跡,並盡可能地保留美國工業空間典型的粗糙原生態。

DouglasMason DouglasMason DouglasMason   Skissernas博物館 地點:瑞典,建築師:EldingOscarson Skissernas博物館成立於1934年,它是瑞典隆德大學的一部分,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藝術品檔案。

去瑞典看博物館,Skissernas是不可錯過的一站。

整個博物館由6個建於不同時期的大型建築連通構成,去年,瑞典建築事務所EldingOscarson擴建了這座博物館,為它創建了一個面向雕塑公園的新入口。

新的入口取代了HansWestman在1959年建造的大廳,現在包括商店和接待區。

建築外部使用常見的耐候鋼材Corten鋪設,使它具有獨特的生銹質感,與相鄰的老紅磚建築和博物館本身的粗糙混凝土墻完美融合。

另外,建築師設計了不同大小的窗口,為建築引入光線和開闊的景觀。

SkissernasMuseum/EldingOscarson,©ÅkeE:sonL SkissernasMuseum/EldingOscarson,©ÅkeE:sonL SkissernasMuseum/EldingOscarson,©ÅkeE:sonL   嘉德藝術中心 地點:北京,建築師:OleScheeren 北京嘉德藝術中心是第一棟邀請設計師專門為其打造的拍賣行總部建築,坐落於王府井商業街和五四大街的交匯處,鄰近故宮,正對著中國美術館。

這棟建築由德國建築師OleScheeren打造,是一個新型的多元文化機構。

它包括一系列小型的房間,兩個地下一層的大型拍賣廳,514坪的核心無柱展廳,餐廳、行政辦公室、書店,以及位於建築上方的藝術酒店。

內部空間構成簡潔直觀,能夠靈活匹配拍賣行的需求。

藝術中心的建築本身體現了新與舊的完美契合。

例如:為了融入北京古城肌理,建築師在建築底部用灰色的玄武巖打造了與四合院體量相近的一系列方盒子,它們互相堆疊,表面嵌著抽象提煉自《富春山居圖》的圓形透鏡,使得建築不再沈悶。

在石材底座的上方,懸浮著玻璃磚墻構成的巨大四方體,為建築帶來了一種厚重的現代感。

  IwanBaan/©Buro-OS IwanBaan/©Buro-OS IwanBaan/©Buro-OS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好奇心日報》,原文請點此。

好奇心日報 請往下滑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標籤: 博物館 追蹤我們 請往下滑看更多精彩內容 訂閱電子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