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 - 考前命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美國採用的直接初選(direct primary election)是什麼?美國的初選有那些種類?我國主要政黨的初選如何進行? 【擬答】:. 「選舉」是民主 ... 考前命題 Home 政治學 1.103高考  1-1政治學【3001-01】  1-2政治學【3001-02】 一、美國採用的直接初選(directprimaryelection)是什麼?美國的初選有那些種類?我國主要政黨的初選如何進行? 【擬答】: 「選舉」是民主國家中人民選擇統治者與政治精英的程序與方式,而為了取得統治之職位,政治行為者即組成政黨,透過提名候選人來參與選舉過程,並以獲得勝選取得執政權力為目標。

惟政治精英是否能夠獲得政黨提名、代表政黨進行參選、並獲得政黨資源的支持,需透過公認可接受之程序產生,否則即易產生黨內爭鬥,反不利於政黨獲得勝選目的之達成。

為於公平基礎上產生政黨提名之人選,因而產生初選制度。

為避免初選過程受到政黨內部派系之操控,故美國採取「直接初選」制度,即初選過程與正式選舉相同,均由國家正式選務機關辦理,並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而非由政黨領袖在預備會議或黨代表大會中間接選舉產生。

故初選進行時,有意參選者向當地選務機關領取申請表,附上自己的姓名、住址、競選項目即同黨黨員連署之簽名。

等到登記時間截止,選務機關就把申請人的姓名印在各黨初選的政黨選票上,而在初選日當天,選民到投票處將選票投給他們中意的候選人,獲票最多者即為該黨提名的候選人,代表該政黨參加正式選舉。

一九○三年美國威斯康辛州首先採取直接初選制,稍後其他各州也紛紛仿效。

由於美國係採聯邦分權主義,故各州有權在一定範圍內自行決定行使之制度或所應具備之要件。

美國各州雖均採用直接初選制,但依據參與黨內初選者的資格規定,又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一)排他性初選(closedprimary): 又稱為封閉式初選,只有登記為某黨黨員的選民才能參加該黨的初選。

換言之,不屬於任何政黨的獨立人士,是無法參加共和、民主兩黨的初選。

採行者包括科羅拉多州等二十九個州。

(二)交叉性初選(crossoverprimary): 又稱為跨黨初選或半開放式初選,與排他性初選制一樣,不同的只是在選舉日包括獨立派的所有人士公開聲明他們已選了那個政黨後,就可以在其選擇的政黨初選出投票。

採行者包括加州等十三個州。

(三)開放性初選制(openprimary): 係指無需任何黨派登記或聲明,而且在初選選舉日當天,選民被允許到兩個政黨中的任何一個所舉辦的初選會投票,而無需公開聲明他們已選擇哪個政黨,但不得同時參加兩黨的初選會。

採行者包括密西根州等五個州。

(四)綜合初選制: 無需作政黨的登記或聲明,而且在初選上選民可以在兩個政黨的初選會中投票。

採行者包括阿拉斯加州等二個州。

(五)不講黨派的初選制(nonpartisanprimary): 亦稱為二輪決選制。

辦理初選時,並無黨派登記或聲明,每一項職務的所有候選人被印在選票上而與政黨沒有關係。

每一位選民在每一個職務上只能投票給一位候選人。

如果有一個候選人在該職務上獲得多數票即為當選;若沒有人得到多數票,便會為得票數最多的兩位候選人舉行第二次選舉,在第二次選舉時得到最多票數之人便贏得該公職候選人的提名。

除路易斯安那州在州級選舉中採用外,其他各州僅部分於地方公職選舉中使用該制度。

至於我國兩大主要政黨民進黨與國民黨,亦採取初選制度以決定黨公職提名人選,其初選制度分述如下: (一)民進黨: 民進黨早期的初選是黨員投票與幹部評鑑各占一半,實施幾次後,發現幹部評鑑都被派系所掌控,失去選賢與能的功效,後來取消幹部評鑑,由黨員直接投票以決定人選,可是實施一段期間後,就出現人頭黨員問題。

為了沖淡人頭黨員的影響,後來加入民意調查,黨員投票只占三成,因而人頭黨員能發揮的功效有限,可是有些黨員為了在民調時能獲得藍營群眾的支持,所以出現討好藍營的言論,只是藍營群眾在初選時所支持的參選人,在大選時並不能支持他,因而發生初選時民調奇高的人在大選反而落選,民進黨內部才規畫排藍的民調。

(二)國民黨: 1.根據國民黨的初選制度,現任者參加黨內初選不需要繳交黨員連署書,其他非現任者都必須要繳交百分之五的黨員連署,而且必須在領表之後,十天之內交出。

2.國民黨初選的遊戲規則是以百分之五的黨員連署為門檻,檢驗合格以後,才在一定時間以後對幾位參加初選的人選進行民意調查,然後再進行黨員投票,這兩者各自佔的比例分別是百分之七十及百分之三十。

民調佔百分之七十的初選制度設計,原來也是參照民進黨,其用意就是讓經過初選產生的黨提名人選,不要出現嚴重的「黨意與民意脫節」的情形。

二、簡述國家的定義、構成要素及形成的方法。

國家建立後會有何危機?試從上述概念分析全球化對國家有何影響,並舉例說明之。

【擬答】 (一)國家之定義: 依據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由規範性角度認為,所謂「國家」即為「家庭與部落的聯合(即市府國家),其目的在達成完美自足的生活。

所謂完美自足的生活,就是快樂榮譽的生活。

」而依據組織論(organisationalperspective)學者之看法,將國家定義為一政府機器,即一系列被供認為「公共」的機構。

它們是社會存在的集體性組織且受公共經費的資助,而被認為是具有「公共性」(public)的一組制度。

(二)國家之構成要素: 依據耶林涅克(G.Jellinek)認為,國家的基本構成要素包含有人民、領土、政府及主權四者;另外依據1993年蒙地維都公約之規定,尚加入「與他國外交的能力」: 1.人民:即具有該國國籍之國民。

2.主權(sovereignty): 即國家所擁有的至高無上之決策與執行決策之能力。

其包含兩個層面: (1)對內最高性:在國家的領土範圍內,享有至高無上之權力。

(2)對外獨立性:不受任何國家的控制。

3.領土:即主權所及管轄之範圍,包含領陸、領空、領海及該國國籍之船艦、航空機。

4.政府: 學者費納(S.Finer)指出,政府是「制度化的政治」。

是由一群人與一組制度所組成,可視為是國家為社會做成集體決策,解決紛爭之工具。

5.與他國交往的能力: 本要件係於1933年蒙地維都公約中所提出,係指「外交權」。

(三)國家形成之方法: 1.神意說: 假託人之所以形成國家乃是該國家所信奉的神之意旨。

統治者的權力係來自於神,因此,在君權神授之下,被統治者只有服從。

用意在鞏固統治者的權力。

2.社會契約說: 依據盧梭社會契約論(socialcontract)認為之所以形成國家,係為了避免在自然狀態下因權力濫用導致他人權益受所,故透過締結契約方式,成立國家,以維持國家安全與社會秩序。

3.家族起源說(自然起源說): 人類在原始狀態下,為了繁衍後代,同種的人類會聚居在一起,因而形成家族社會。

等到族人越聚越多,自然會形成具有排難解紛的有組織生活。

同時,為了保衛族人,或進行狩獵等集體行動。

而有家長或族長等領導階層,並進而形成部落社會。

4.武力說: 法國學者布丹(JeanBodin)認為,國家是由武力所造成。

5.演化說(歷史說): 英國學者柏克(EdmundBurke)認為,國家是歷史之產物。

而美國當代政治學者Robert Morrison MacIver就認為,國家是歷史性的產物。

不是由哪一個單一因素產生,而是像血統、宗教、經濟、戰爭及政治意識型態等各種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

(四)國家建構後所面臨之危機: 1.全球化歷程: (1)所謂全球化歷程,係指世界這端所發生的事件與決定逐漸影響到世界彼端的人民。

其中一項證據就是全球經濟的呈現。

(2)任何國家在全球經濟的趨勢下,再也難以對國際資本的流通加以限制。

(3)更為顯著的全球化,則見諸於聯合國與歐洲聯盟等國際組織與超國組織,其角色與地位有日益重要的趨勢。

2.民營化: (1)係指國家職責轉移至國家內部的私人組織。

(2)隨著全球競爭所面臨的壓力,國家的社會職責亦越來越難以兌現。

即使是社會主義國家也嘗試許多方法,降低國家所推行的福利措施,並將服務的提供由公共部門轉移至私人部門負責。

3.地方化: 將國家或中央組織的職責轉移至地方或社區層級。

由於社群與族群政治日益重要,以導致有必要採取地方分權的呼聲,並強化地方與地區組織體。

(五)全球化對國家之影響: 1.對內: 經由移民流動及文化階層化,而危及了相對同質的人口組成。

例如台灣近年外籍配偶及勞工的增加,使得台灣的夜市開始出現越南或泰國小吃,改變了原本的夜市文化。

2.對外: 日益受到全球經濟與全球社會的影響,而導致其自主空間、行動能力及民主內涵均逐漸減少。

例如當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WTO)後,即使國內民意反對,我國政府仍依循該組織之認定,將米酒視為飲用酒而非調理酒,並進行調漲售價之政策。

1.103高考 1-2政治學【3001-0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