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護理】認識及處理3大傷口種類 - 「老友宅醫」網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傷口受感染時,傷口會有痛楚、發熱、紅腫、滲液、含膿、腐爛、發出異味、出血等徵象, 患者也有可能發燒、感到噁心、頭痛、震顫、食慾不振、身體不適、呼吸和脈膊加速等 ... google-site-verification=SRoz9-s0d2IsRN71yIRZJSFGj_HFg5VzosmPF0YIvdA 與「老友宅醫」團隊聯絡諮詢 首頁服務範圍上門服務上門診症上門疫苗注射上門體檢每月複診配藥精神科醫生服務專科轉介服務中醫上門服務傷口及壓瘡護理中風復健治療紓緩治療(癌症/晚期疾病)在家離世醫療運送服務常見問題「老友宅醫」常見問題在家離世的常見問題未期癌症病人家屬常見問題用家心聲資訊分享宅醫學堂老友資訊個案分享在家離世個案分享合作夥伴聯絡我們 ENG︱繁︱简 ABN:21162797300 |RTO:40771 |CRICOSCode:03380C ENG︱繁︱简 ABN:21162797300 |RTO:40771 |CRICOSCode:03380C 小程序微商城聯絡我們小程序微預約「老友宅醫」醫療私人救護車香港服務小程序智慧餐廳個案分享未期癌症病人家屬常見問題 __________ Chinesemedicine 中醫上門 __________ casesharing 個案分享 __________ Knowledgelesson 宅醫學堂 __________ STROKERECOVERY 中風復健治療 __________ lastwayathome 在家離世 __________ woundandpressureulcercare 傷口及壓瘡護理 __________ Patienttransferservice 醫療運送服務 __________ partners 合作夥伴 __________ COMMUNITYCARESERVICEVOUCHER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 __________ ReliefTreatment 紓緩治療 (癌症/晚期疾病) __________ Q&A 常見問題 __________ OurService 服務範圍 __________ CASEsaring 個案分享 搜尋Search: 【傷口護理】認識及處理3大傷口種類:急性傷口、慢性傷口及感染性傷口 身體上出現細小的傷口,你會否輕易忽視?倘若傷口處理不慎,可能會受細菌感染,輕則造成永久性疤痕,重則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

我們來認識3大傷口種類及正確傷口處理方法,讓傷口盡快癒合! 急性傷口是甚麼? 急性傷口指皮膚組織受外來傷害造成損傷。

常見急性傷口包括: 1.擦傷 由摩擦表皮造成損傷的傷口,出血量不多,但傷口多存在污染物。

2.裂傷 皮膚受壓形成表皮不規則的傷口,出血不多。

3.刺傷 以尖銳器具(如釘、針等)或快速物體(像弓箭、子彈般)造成傷口小但深入真皮的創傷。

4.燒傷 根據「燒傷深度」與「燒燙傷總表面積」的程度,傷口的顏色與表徵都各有不同。

5.槍傷 出現一個或多個傷口。

若槍彈射進體內、體內組織、器官或脊髓都會受損。

6.手術傷口 因外科手術而形成,傷口縫合後可能有爆裂情况,周圍皮膚多有炎症發生。

7.瘀傷 皮膚表面沒有破損,但皮膚組織內層出血,導致外層出現瘀傷顏色變成紫深紅色或藍色,有觸痛、腫脹及硬塊。

8.切勿自行用剪刀 切勿自行用剪刀去除硬皮、嵌甲、老繭和雞眼 急性傷口如何處理? 急性傷口出現時應保持鎮定,評估傷口位置、嚴重性及出血情況,再作出相應處理。

如果出血傷口沒有異物,可以用「直接壓法」,往傷口直接施加壓力,維持約5-15分鐘,制止傷口出血,然後清潔及包紮傷口,避免傷口受細菌感染,但注意切勿包紮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若不能止血或有異物藏於傷口深處,應立即到急症室求醫。

如果是燒傷或燙傷的傷口,應用清水沖洗至少10分鐘,降低皮膚温度,以免熱力擴散至皮膚深層,然後用消毒無黏性敷料包紮傷口。

若情況嚴重,應送院冶療。

慢性傷口是甚麼? 慢性傷口指在四星期內無法癒合的傷口。

常見慢性傷口包括: 1.缺血性傷口 因氧氣不足而導致傷口不能收緊和表皮不能再生的傷口。

2.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其傷口患者5年存活率比癌症的5年存活率還要低!糖尿病患者要告別「爛腳」進入專題文章了解詳情。

3.下肢潰瘍 下肢血液循環有問題的人會發展成下肢潰瘍。

這些潰瘍可能長期不能癒合或癒合後仍反復發作,嚴重甚至會「癌變」,令患者最終需要截肢。

4.癌腫 原發性癌症或轉移性癌細胞滲透增生穿透表皮細胞形成傷口。

5.腫瘤潰瘍 傷口的面積和深度會愈來愈大,而傷口會有不規則型態或出現結節,常伴隨出血、疼痛或散發大量惡臭等徵狀。

6.壓瘡 壓瘡(又名褥瘡)是不少長期臥床或久坐長者面對的健康問題,若然處理不慎,會導致發炎,甚至威脅性命。

避免壓瘡可進入專題文章了解詳情。

慢性傷口如何處理? 慢性傷口可以用無菌技術定時清潔,再用無菌(防敏感)敷料來包紮,這既可防止傷口感染,也可加快傷口癒合。

因為傷口不盡相同,建議患者按傷口護士的指示及傷口狀況,選擇適合的敷料。

感染性傷口是甚麼? 當傷口受感染時,傷口會有痛楚、發熱、紅腫、滲液、含膿、腐爛、發出異味、出血等徵象,患者也有可能發燒、感到噁心、頭痛、震顫、食慾不振、身體不適、呼吸和脈膊加速等。

感染性傷口如何處理? 若傷口出現以上情況或長期未能癒合,應盡快求醫處。

傷口癒合過程 傷口癒合過程可分為三大階段,分別是發炎期、增生期及重整期。

1.發炎期 受傷後3-7日,人體免疫系統為抵抗外來細菌及微生物,傷口出現紅、腫、熱、痛的發炎徵狀。

傷口時間愈長,愈容易變成慢性傷口及留下疤痕。

2.增生期 受傷後4-5天,肉芽組織增生,傷口逐漸長出新的微血管,帶來更多的膠原組織填補傷口,令傷口開始縮小。

這過程約需10天-2星期。

3.重製期 傷口癒合後,多餘的微血管會退化和萎縮,傷口肉芽組織顏色從鮮紅逐漸變成與周圍皮膚類似顏色;膠原組織重組,因受傷而不規則排列的膠原蛋白,被新合成且排列整齊的膠原蛋白纖維取代,疤痕變得平且淡;如果受到干擾,使膠原排列不整齊,就容易產生難看的疤痕。

重塑期持續2星期至6個月,但傷口要完全癒合則需2年。

影響傷口癒合因素 傷口癒合時間長短受外在和內在因素影響。

外在因素 傷口長期受壓、受細菌感染、重複受損或受不當處理等,都會減慢傷口癒合的速度。

內在因素 年老、疾病如糖尿病、長期使用藥物、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等,都會使免疫力下降,讓傷口容易受感染,影響癒合。

傷口護理6大原則 適當護理傷口,能減少疤痕發生的機會。

1.避免不必要的損傷 避免傷口受到不必要的損傷,如磨擦、受壓或敷料敏感等。

2.保持傷口清潔 洗傷口及換敷料時須需確保所用物料經過消毒殺菌程序。

3.包紮時要小心 使用膠布或繃帶包紮時,不宜過緊,避免壓着傷口。

如患者行動不便,便需按時協助轉換位置,以免阻礙血流供應。

4.傷口須保持乾淨 傷口須保持乾淨及無菌的狀態,若傷口碰到水,或傷口滲液多時,應立即換藥更換紗布。

5.選擇適當敷料 以保濕、透氣、防水的敷料,協助留存適量滲液於傷口上,維持合適濕潤環境,能加快細胞修復,減少疤痕形成機會。

6.確保足夠營養 保持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營養,並做足夠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總結 認識不同傷口種類及正確傷口處理方法十分重要,若果不清楚如何護理傷口,可考慮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讓傷口盡快癒合,免受細菌感染或留有疤痕。

了解皮膚傷口及壓瘡護理服務 下一頁→ 相關文章 宅醫學堂-長期臥床必有壓瘡?一文教你如何預防壓瘡 與「老友宅醫」團隊聯絡諮詢 +85263324599 DoctorNowHome [email protected] 地址尖沙咀諾士佛臺4-5號東港商業大廈3/F03室 首頁服務範圍上門診症傷口及壓瘡護理中風復健治療紓緩治療(癌症/晚期疾病)在家離世上門疫苗注射上門體檢專科轉介服務精神科醫生服務每月複診配藥常見問題用家心聲宅醫學堂 ©2021DoctorNowLimited.AllRightsReserved 老友宅醫為醫療服務人員提供醫療平台,非醫療機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