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语黑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通常在江湖、监狱与军队中使用,与一般社会上所使用词语有差别,在台湾民间流行。

也有不少黑话已经在社会中广泛使用,例如“菜鸟”指的是新手,“兄弟”指的是黑道 ... 台语黑话 语言 监视 编辑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21年6月19日)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台语黑话,指台语黑话词汇,通常在江湖、监狱与军队中使用,与一般社会上所使用词语有差别,在台湾民间流行。

也有不少黑话已经在社会中广泛使用,例如“菜鸟”指的是新手,“兄弟”指的是黑道份子、“藏镜人”指幕后黑手,“老鼠会”指金字塔骗局,“挲圆仔汤”指透过恐吓或利诱等手段迫使他人放弃权利,“明牌”指受人看好的彩券号码,“沙窟仔”(sua-khut-á)指商家用以诱导客户购买商品的人。

目录 1简介 2常见 3罕见 3.1数字 4文字注释 5注解 6参见 7参考资料 简介编辑 黑帮份子为了自保,不让别人知道他们的交谈,相对于眷村黑话,本省人的帮派与不良少年也有自己的黑话。

比如眷村黑话俗称“警察”为“条子”。

台湾上映的美国电影(如《教父》)中俗称警察的“cop”,就常被译为“条子”。

但黑话也会改变,2000年代后的台湾现代社会,更常使用“鸽子”(警徽上有鸽子的图案)、“波丽士”(音译英文的police)、“贼头”(源于台语,即戏称警察为盗贼的领袖,能管理盗贼)、“戴帽子的”(源于台湾帮派,旧时制服警察出门须衣冠楚楚)等。

常见编辑 “包”(pau):出错,如“出包”(tshut-pau):出错。

另一意思为“退出”或“收拾”,如“包起来”(paukhí-lâi)。

例句:你若搁“出包”,你就家己“包起来”,抑是等我甲你“包起来”。

[注1]。

“破媌仔”(phuà-bâ-á,或作“破猫仔”)、“破媌”(phuà-bâ,或作“破猫”):通常写成“破麻”,指私生活不检点的妓女,骂人语,即华语婊子。

“媌仔”(或作“猫仔”,bâ-á)、“娼仔”(tshang-á):妓女。

《康熙字典》:“闽人谓妓女为媌”。

“媌头”(或作“猫头”,bâ-thâu)、“娼头”(tshang-thâu):老鸨。

“娆底”(hiâu-té):通常写成“骚底”,指女子本性妖媚,轻佻诱人。

“品”(phín)、“呼”(hoo):约定。

“照品照行”或“照呼照行”,依照约定行事。

“博缴爱品,下愿爱禀”,赌博要依照约定的规则去赌,向神佛许下心愿要禀告还愿的条件。

“某会使租,缴未使无呼”,老婆都可以用租的,但赌博不可以没有规则。

“翻船”:脚踝扭伤。

引申为发生意外。

或者指迷恋上陪酒小姐(晕船),但陪酒小姐不理会自己。

“食喙”(tsia̍h-tshuì):通常写成“吃嘴”,只会吹牛,没有本事。

“食羹”(tsia̍h-kinn/tsia̍h-kenn):遭遇不幸、碰壁。

“菜店”(tshài-tiàm)、“茶店”(tê-tiàm):风月场所。

在闽南“菜店”是餐厅,“茶店”是贩卖茶饮、小吃的店家。

在台湾都是指有风尘女子陪同饮食的风月场所,通常要另外讲价才能性交易。

词汇演变至今,台湾年轻人把嫖妓说成“饮茶”,“茶资”为嫖妓费用,“茶温”为风尘女子年龄,“茶色”为风尘女子姿色等。

“阿公店”(a-kong-tiàm):老人常去的风月场所。

服务生通常是徐娘半老。

“食鱼”(tsia̍h-hî)、“食粿”(tsia̍h-kué):嫖妓、玩女人。

由于“菜店”是风月场所,那菜店卖的鱼自然是风尘女子。

“鱼”本来指风尘女子,现在多指不属于妓院的个人营业援交女子。

“粿”(kué/ké)、“水鸡”(suí-ke)、“豆干”(tāu-kuann)、蛲(giô):女阴。

“茄”(kiô)、“品仔”(phín-á):阴茎。

“豆干厝”(tāu-kuann-tshù):“豆干”(tāu-kuann)为女阴的黑话,故“豆干厝”即妓院。

一说原为新北市三重区地名“同安厝”(Tâng-uann-tshù),当地原先为红灯区,后取其谐音为“豆干厝”,并衍伸为妓院等风化场所。

另一说则为台湾红灯区多为小间的铁皮屋,栉比鳞次的排列,一如商家贩卖的豆干。

“落海”(lo̍h-hái):通常写成“下海”,指女性进入风尘业。

风尘女子的黑话为“鱼”(高价的风尘女郎为“白鲳”),所以要变成“鱼”必须要“下海”。

“下海”传入中国大陆后,在普通话中常指进入某一个新行业的职场,并不一定是风尘业。

“白鲳”(pe̍h-tshiunn):原指昂贵的一种鱼,此指美貌、高价位的风尘女子。

由于嫖妓是“食鱼”,所以“白鲳”指美貌的风尘女子。

例句:我无像恁“食喙”,逐工“奸古”讲“食鱼”,其实拢“食羹”。

我欲食嘛是食“白鲳”。

[注2]。

“眩船”(hîn-tsûn):通常写成“晕船”,因风尘女郎是“下海”,所以除了“鱼”以外,又称风尘女郎为“船”,嫖妓就是“坐船”,嫖年纪轻的风尘女郎就是“坐小船”,恩客迷恋风尘女郎则称“晕船”。

现常指陷入一厢情愿的单恋,但对象不一定是风尘女郎。

“开”(khai),原意是“花钱”,在此为“开查某”(khaitsa-bóo)的简称,指花钱嫖妓。

“风骚”(hong-so):喜欢到处游玩,后指喜欢去逛声色场所。

“内将”(nè-tsiàng):出自日文“姉ちゃん/あねちゃん anechan”,即“姐姐”是也。

通常以此称旅店的女性负责人。

通常“姐姐”也会帮投宿的旅客寻找伴宿的风尘女郎。

“关帝公”(Kuan-tè-kong):原指武神关圣帝君,黑话中指“每天饮酒的人”,此词戏谑,因关圣帝君面色赤红,如饮酒一般,典故应出自台湾歇后语:“关帝公饮酒——看不出来。

” “妈祖婆”(Má-tsóo-pô):原指海神妈祖娘娘,黑话中指“老婆”,只能称“妈祖婆”,不允许简称“妈祖”,否则易生混淆。

“妈妈桑”(ma-má-sàng):出自日文,老鸨。

“落翼仔”(làu-si̍t-á):常俗写为“落翅仔”,本指被母鸟遗忘的幼鸟。

落翅,即飞鸟因翅膀受伤坠落下来的意思。

黑话中指逃家、跷课,或以非法性交易谋生的学龄少女。

尤其指年轻的陪酒小姐。

“落翅仔装在室”则是妓女装处女之意。

“三七仔”(sam-tshit-á):帮风尘女郎招揽生意的男子,皮条客。

早年多与风尘女郎“三七分帐”,即抽取陪宿费的三成,故称“三七仔”。

“牵猴仔”(khan-kâu-á):掮客、经纪人。

是以独立第三者的立场,媒介他人间商业上的交易,而收取佣金的中间商人。

“音乐课”(im-ga̍k-khò):嫖妓,半套口交。

“体育课”(thé-io̍k-khò):嫖妓,性交。

“牛肉场”(gû-bah-tiûnn):脱衣舞舞场。

“金丝猴”(kim-si-kâu):有钱客人;引申指有钱的姘夫或嫖客。

“冤亲债主”(uan-tshintsè-tsú):原为佛家语,指前世的仇家、亲人、亏欠的人等。

黑话中指“自己的儿女”。

如果不是指“自己的儿女”,就非黑话,而是佛家语。

例句:你正港“甲组”,作“关帝公”,踹酒家,诙“落翅仔”,都毋免拜“妈祖婆”、顾“冤亲债主”[注3]。

“输赢”(su-iânn):原指比赛、比出胜负。

黑话指打架、械斗。

“无输赢”(bô-su-iânn):不论胜负,此指平心而论、公道而论。

“菜鸟”(tshài-tsiáu):新手。

“老鸟”(lāu-tsiáu):老手。

“放粉鸟”(pàng-hún-tsiáu):爽约,传入华语,称为“放鸽子”,简称“放鸟”。

“洗面”(sé-bīn):原意为“洗脸”,此指消遣、揶揄、羞辱。

“草数”(tshàu-siàu):分寸,如同台语的“站节”(tsām-tsat)。

“无草无数”,不知分寸,常被写为“无草无小”、“无嘈无小”。

“跤数”(kha-siàu):原意为“戏剧角色”,类似于“脚数”。

黑话指家伙、小子。

有轻视意味。

常被写为“咖小”。

“脚数”(kioh-siàu):原意为“戏剧角色”,黑话指“胆识”,常被写为“叫小”。

例句:彼种“跤数”根本就无“脚数”,搁敢甲我“无草无数”。

[注4]。

“狗肉数”(káu-bah-siàu):糊涂账。

比喻算不清楚的帐,弄不清楚的问题。

“揶”(ge):揶揄。

“准”(tsún):强大、强悍。

“青”(tshinn/tshenn):瞪。

“㨑”(tsang):通常写成“臧”,原指将东西捆起来、束起来。

后指逮到、捉到,通常用在抓到别人的把柄。

“扦”(tshuann)、“𪁎”(tshio)、“奢飏”(tshia-iānn):威风、神气。

“𪁎趒”(tshio-tiô):通常写成“秋条”,嚣张、轻浮、不庄重的样子。

“心意”(sim-ì):金钱。

“乌西”(oo-se):贿赂、行贿。

源自日语“お歳暮/おせいぼ oseibo”,本意为年终应酬,转为赠贿之意。

[1]俗写为“乌纱帽”[2],或“乌纱”。

“社会”(siā-huē):黑社会。

“兄弟”(hiann-tī):黑社会份子。

“徛壁”(khiā-piah):通常写成“站壁”,流莺。

“公司”(kong-si):帮派。

“上轿”(tsiūnn-kiō):上台。

“处分”(tshú-hūn)、“处理”(tshú-lí):逐出、毁灭。

源自日文。

“放生”(hòng-sing):放弃。

“铄奅”(siak-phānn)、“啪哩啪哩”(pha-lípha-lí):抢眼、新潮、时髦。

“铄奅”通常写成“虾趴”。

“啪哩啪哩”源自日文“パリパリ paripari”。

“辣手”(là-tshiú):本指为人强悍,后形容女子身材曼妙或者物品很新潮。

“姼仔”(tshit-á):通常写成“七仔”,年轻女性或女友。

例句:我欲爱“辣手”的“姼仔”,做我的“姼仔”[注5]。

“盘车”(puânn-tshia):原意为“转车”,此指走私物品后,刻意先到运到其他地方,不直接运回巢穴。

“耙子机”(pê-á-ki):监视器。

“顾头”(kòo-thâu):把风。

“冲”(tshiong):警方突袭。

“洗”(sé):查抄或取缔。

“吗啡”(Bôo-hui):原指一种毒品。

黑话指摸鱼、偷懒、不假外出。

“抓耙仔”(jiàu-pê-á):指在背地里告密、打小报告、通风报信的人。

“报马仔”(pò-bé-á):原为将军手下的探子,后指传递消息的人。

有时指嘴快、有话藏不住,马上说出来的人。

“贼头”(tsha̍t-thâu):中华民国警察。

“头”为领导人之意,“贼头”,意思是警察能领导盗贼。

“白头箍仔”(pe̍h-thâu-khō-á):通常写成“白头盔”。

指中华民国宪兵。

早期宪兵都戴白色头盔。

[3] “戴帽仔”(tì-bō-á):制服警察。

“三组”(sann-tsoo):刑事警察。

早期台湾警察分为七组,第三组为“刑事组”。

第一行政组、第二督察组、第三刑事组、第四户口组、第五保防组、第六民防组、第七交通组。

有时称“伯仔”,台湾黑帮不分年纪,称管区警察常称为“管区叔仔”(华语的“警察叔叔”),刑事警察常称为“刑事伯仔”、“三组伯仔”,对刑警较尊敬。

有时称老刑警为“伯公”。

“电仔”(tiān-á):警车或警察。

“电仔”本意为警车的闪灯,最初指警车。

年轻人则迳称警察为“电仔”。

“电仔”一词最早流行于台南一带的飙车族。

[4] “桶仔”(tháng-á):一般黑道指“偷渡用的小艇”。

诈骗业者称“打电话的地方”为“桶子”。

例句:“桶仔”顾好,“电仔”看好,莫予“三组”搬去“洗”矣。

若无,爱坐“桶仔”过乌水沟了[注6]。

“车手”(tshia-tshiú):诈骗集团中,负责取款的人。

“拼线”(piànn-suànn):诈骗集团中,指到提款机或者银行提款。

“摊仔”(tann-á):警察的临检点或临时哨所。

“栊仔”(lông-á)、“内篱仔”(lāi-lî-á)、“篱仔内”(lî-á-lāi):监狱。

“鸡仔”(ke-á):药头、贩毒者。

“嘘仔”(sU̍t-á):原指“口哨”,黑帮指“懦夫”、“小啰喽”。

“虎仔”(hóo-á)、“马仔”(bé-á):比喻供人差遣、跑腿的人。

“虎须”(hóo-tshiu):老虎的须毛。

常用来比喻为抽签用的签条。

“刀子”(to-tsí),原指“厨师”,黑话中指“制毒师”。

“刀路”(to-lōo),原指“刀法”,黑话中指“酬金”。

“红君”(âng-kun):通常写成“红帅”,团体中的大人物。

来源是暗棋,或称“黑君”、“红仕”等意思都相近。

旧时台湾义务役服役两年,中华民国国军官兵称三十日之内退伍的义务役士兵为“红君”。

“巷仔内”(hāng-á-lāi):内行,由于“内行”的谐音为“内巷”,故称。

“报机关”(pòki-kuan):报警。

“坐桶子”(tsētháng-á):偷渡。

“抾肉幼仔”(khiohbah-iù-á)、“割稻仔尾”(kuah-tiū-á-bué)、“抾便仔”(khiohpiān-á):即华语读“捡尾刀”,“偷拳”。

不劳而获得占人便宜,坐享其成。

“藏镜人”(tsông-kiànn-jîn):幕后黑手。

“挲圆仔汤”(soînn-á-thng):透过恐吓或利诱等手段迫使他人放弃权利。

“巴”(pa):吸食毒品。

“药橱”(io̍h-tû):药罐子。

比喻常常吸毒的人。

“插旗”(tshah-kî):占地盘。

“摇旗”(iô-kî):挑衅闹事。

“play”(phu-lé):要求分享。

如要求共享篮球架、台球桌等,称“喊play”。

“拍play”(phahphu-lé):香烟只剩一根时,和别人一起抽同一根烟。

“明牌”(bîng-pâi):彩券开奖前,媒体或“消息灵通人士”甚至通灵人士预测的中奖号码。

“交保”(kau-pó):发生纠纷后,将人掳走、押走,并要求被害人筹钱来赎人。

“巴打”(bá-tah):球棒,源于日文“バッター battā”,原指棒球场上的打者。

“冲碰”(tshóng-pōng):原指冲动,黑社会指意气用事。

“捎无内场”(sabôlāi-tiûnn):搞不清楚状况。

“标穑头”(piosit-thâu):通常写成“标事头”,原指参与竞标工程,黑话指“惹事生非”。

“一支刺”(tsi̍tkitshì):通常写成“一根刺”,新秀,最有锋芒的人,“刺”犹言锋芒也。

“目脱”(ba̍k-thuah):不长眼。

形容人眼光差,或者不懂得看脸色,出自于“目睭脱窗”的缩写。

“目睭”为眼睛,“脱窗”为眼睛斜视或斗鸡眼的疾病。

例句:你莫“目脱”对伊“标穑头”。

“巷仔内”拢知,伊是海线“一支刺”,“看板”足大[注7]。

“巴苦”(pá-khuh):后盾、后台,源于日文“バック back”。

“看板”(kha̋ng-páng):原指招牌,黑社会指名气,源于日文“看板/かんばん kamban”。

“插轮”(tshah-lián):吸毒吸到眼睛无法对焦。

“落湳”(lo̍h-làm):通常写成“落难”,沉迷、陷入困境。

“迵海”(thàng-hái):通常写成“通海”,比喻海量、无限量。

“结一块”(kiattsi̍ttè):通常写成“装一块”,摆一张脸。

“阿舍囝”(a-sià-kiánn):纨裤子弟、公子哥儿。

不事生产的有钱人家子弟。

“卤肉跤仔”(lóobah-kha-á):通常写成“鲁肉脚”,简称“肉脚”,行为软弱,能力不足的人。

“虎膦”(hóo-lān):“膦”字又作“𡳞”;又有“话虎膦”/“画虎膦”等用法,通常写成“虎烂”、“唬烂”,指吹牛、夸大不实。

“虎膦”原意为“虎的阳具”,因此网络上有说法称,“虎膦”典故是“因为很少人见过虎的阳具,所以可以凭空乱说。

”但据考证,此词在二次大战前的各闽南语辞典皆未出现。

是在台湾日治时期流行于台湾,而后回传闽南。

其实“虎膦”是日语“法螺/ほら hora”的谐音,“法螺”原指僧侣传教弘法用的法器,而后在日本逐渐变成吹牛之意。

而台湾人在日治时代吸收了此语成为黑话,而今已经广泛流行于台湾甚至闽南。

“扁膣”(pínn-tsi):通常写成“逼机”,原指骰子点数最小的情况。

后引申为歹运、倒楣。

“讪潲”(suan-siâu):“讪削”(suan-siah)的音变,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嘲弄或数落别人。

“死会”(sí-huē):原是互助会术语,指失去竞标权利。

后引申为脱离单身。

“猴齐天”(KâuTsê-thian):好动、喜欢恶作剧的人。

“吊猴”(tiàu-kâu):原是指起重机,买东西的时候没钱可付,会像猴子一样被吊起来,被人为难。

“掠猴”(lia̍h-kâu):抓奸。

“䆀猴”(bái-kâu):形容人或事情难以应付。

“涵空龟”(âm-khang-ku):井底之蛙。

涵洞里的乌龟,比喻老是待在家里,不爱出门的人;或是见识浅薄、孤陋寡闻的人。



“死猪仔价”(sí-ti-á-kè):指固定售价。

“鸟鼠仔冤”(niáu-tshí-á-uan/niáu-tshú-á-uan):比喻极小的冤仇。

“鸟鼠仔会”(niáu-tshí-á--huē/niáu-tshú-á--huē):即金字塔骗局,进入华语后,称“老鼠会”。

“见天”(khiàn-thian):通常写成“欠天”,迷迷糊糊、漫不经心的样子。

“冲组”(tshiong-tsoo):形容行事激烈的人。

“甲组”(kap-tsoo):大专院校的运动会赛事中,甲组为体育类专业学生,乙组为业余学生。

黑话中“甲组”原是形容一个人很优秀,现多指“不惧内的男子”。

“菁仔欉”(tshinn-á-tsâng/tshenn-á-tsâng):原指“槟榔树”,黑话中指冒失、唐突的人。

尤其指冒失地搭讪女子的人。

“马西马西”(ma-sema-se):因喝醉酒或吸毒而导致神智不清的样子。

“掠兔仔”(lia̍h-thòo-á):呕吐。

“卸奸”(sià-kàn)、“卸潲”(sià-siâu):通常写成“下干”、“下小”,丢脸。

“落漆”(lak-tshat):通常写成“掉漆”,丢脸。

“正气”(tsiànn-khì):正派。

“邪气”(siâ-khì):不正派。

“浮浪贡”(phû-lōng-kòng),网友通常写成谐音“普龙贡”、“噗龙共”等,源于日语“浮浪者/ふろうしゃ furōsha”。

该词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者之意,台湾日治时期有《台湾浮浪者取缔规则》命保甲抄录,许多保甲抄录时笔误为“浮浪贡”。

另说则称“贡”是黑话,“家伙”的意思。

也有人说“浮浪贡”是指“浮浪者欠人扛”(不务正业者欠人打),简称为“浮浪贡”。

“哭”(khàu):“哭爸”的简称,骂人语,比喻人的抱怨、诉苦。

例句:“食喙”流氓、“邪气”囡仔莫出来“卸奸”,讲这讲彼是欲“哭”喔[注8]? “塑胶”(sok-ka):原指“废物”,现多指“不理不睬”。

有人称“塑胶”是日语“そうか”(是吗?)的音译,不知真伪。

例句:你一直“塑胶”,是不是把我当“塑胶”[注9]。

“坎站”(khám-tsām):地位。

“照会”(tsiàu-huē):原指查照知会。

有时指“关说”。

“攑攕”(gia̍h-tshiám):发难,惹事。

“欹空”(khia-khang):简称为“欹”,刁难别人,挑毛病。

“尽磅”(tsīn-pōng):原指达到极限,黑社会通常指很厉害的老大。

“神经”(sîn-king):原意是疯癫,黑话指“理睬”。

例句:他实在有够“神经”,乌白“举攕”,连标哥这呢“尽磅”的“坎站”,都无伫咧“神经”的[注10]。

“走跳”(tsáu-thiàu):原意为“闯荡”,也可以指“活跃”(可以简称“跳”)。

“犁田”(lê-tshân),原指耕田,后指跌倒,尤其是骑摩托车摔倒。

“膦蔓”(lān-muā),“膦”字又作“𡳞”;通常写成“烂抹”,原指阴毛,后用以形容厚颜无耻、流氓样、不要脸的样子。

“步轮”(pōo-lián):原指轿子,日治时偶尔指人力车,黑话中指“徒步行走”。

“一杯”(i̍t-pái):“最大限度”的意思。

通常是指加满油门开快车、骑快车,出自于日文“一杯/いっぱい ibbai”。

也可以指说话拐弯抹角,应付周旋,类似于华语黑话的“旋转”。

也可以当成“一跛一跛”的谐音,指“跛脚”。

例句:我叫你oo-tóo-bái骑较慢咧,毋通油门“一败”;你毋免共我“一败”;时到你若“犁田”,两支脚拢“一败”,连“步轮”都有问题。

[注11] “优等”(iú-tooh):优良。

出自日语“優等/ゆうとう yūtō”。

“尪仔”(ang-á):人物。

“面水”(bīn-tsuí):黑话指“面子”。

原意是“洗脸水”。

“尪仔头”(ang-á-thâu):台语原指姿色,黑话指“面子”。

闽南称“邮票”。

“尪仔标”(ang-á-phiau):钞票。

例句:“尪仔头”若无予我,佗一仙“尪仔”来撨,“尪仔标”掷偌济,拢仝款。

[注12] “阿共仔”(a-kiōng-á):指中国共产党。

“阿六仔”(a-la̍k-á):指中国大陆居民。

“阿乐仔”(a-lo̍k-á):指大家乐。

“草纸”(tsháu-tsuá)或“人头纸”(lâng-thâu-tsuá):指人民币。

“有应公”(iú-ìng-kong):原指“无嗣孤魂”,此指受害者。

例句:“阿共仔”彼爿,“阿六仔”买厝拢按呢。

“草纸”无掷落去,资料就办袂牢,害我变作“有应公”。

[注13] “铓角”(mî-kak/mê-kak):通常写成“眉角”,原意为关键、技巧,“铓角”在黑帮指的通常是锋芒或脾气。

所以“落铓角”(通常写成“落眉角”或“下眉角”),则为“翻脸”或“挑衅”。

例句:这亇代志处理的“铓角”是予王董饮“圆仔汤”。

毋过王董彼亇人“铓角”真济,你爱细腻。

毋好共伊“落眉角”[注14]。

“沙窟仔”(sa-khut-á):假客人、假装竞标,帮助商家哄抬价钱的人。

出自日语“〔偽客〕/サクラ sakura”。

“宋盼”(sòng-phàn)或“盼仔”(phàn-á):通常写成“送盘”、“盘子”,指有钱而出手大方的人(意同眷村黑话中的凯子),扛“宋盼”、扛“盼仔”,敲诈凯子。

“角头”(kak-thâu):原意为聚落,在黑社会指地方帮派或帮派人士。

“𤆬头”(tshuā-thâu):通常写成“带头”,老大。

例句:这亇“角头”,我是“𤆬头”亇。

[注15] “兄弟茶”(hiann-tī-tê):或称“压霸茶”(ah-pà-tê),以劣质茶叶,逼人以高价购卖,其实是假借卖茶叶名义,实则收取保护费。

也有“兄弟酒”(hiann-tī-tsiú)、“兄弟卫生纸”(hiann-tīuē-sing-tsuá)等,所在多有,有时通称“兄弟牌”(hiann-tī-pâi)或称“压霸牌”(ah-pà-pâi)。

[5] “在庄”(tsāi-tsng)、“地基主”(tē-ki-tsú):本地黑道人物。

“捞起来”(hôo--khí-lâi):杀掉。

“食菜的”(tsia̍h-tshài--ê):原意为“素食者”,此指“非黑道的人”。

“搧腹肚边”(siànpak-tóo-pinn):敲诈、勒索。

“借过”(tsiò-kuè):高抬贵手。

“菜公”(tshài-kong):原指斋教神职人员,此指“小混混”。

“佛公”(pu̍t-kong):原指神像,此指超级老大。

“土地公”(thóo-tī-kong):地方领袖(原意为土地神)。

例句:你一亇“菜公”,嘛敢卖“兄弟茶”?叫是欺侮人“食菜的”,煞冲着“地基主”,就爱先拜“土地公”,金纸爱烧。

无抵好,予人“捞起来”,时到再拜“佛公”嘛袂赴矣。

[注16] “纵贯线”(tsiòng-kuàn-suànn):指特定的黑帮势力,或身份地位备受尊崇的黑帮人物,其势力不局限在自身地盘,并与各地黑帮有所交流往来,影响力如同纵贯线般纵贯南北地区。

“手骨”(tshiú-kut):财力。

“手骨粗”(tshiú-kuttshoo):阔绰、慷慨。

“手骨幼”(tshiú-kutiù):节约。

“肉粽”(bah-tsàng)或“面线”(mī-suànn):缢死鬼。

“阿拉”(á-lá)、“鸭头”(ah-thâu)、“铁管”(thih-kóng)、“铁仔”(thih-á)、“用仔”(iōng-á):枪械。

“大用”(tuā-iōng),长枪。

“细用”(sè-iōng),短枪。

“散用”(suànn-iōng),散弹枪。

“暂”(tsàm):上夜店、酒店等声色场所。

“涂豆”(thôo-tāu):通常写成“土豆”,即华语“花生”,为子弹。

“菝仔”(pa̍t-á):通常写成“芭乐”,手榴弹。

另外一个意思是“无用的”,如不能兑现的支票,称“菝仔票”。

例句:就是人开“菝仔票”(pa̍t-á-phiò),你“鸭头”(ah-thâu)亦莫乌白提出来,人嘛会请你食“涂豆”、食“菝仔”。

[注17] “药组”(io̍h-tsoo):吸毒者。

“西药房”(se-io̍h-pâng):毒贩。

“燃柴”(hiânn-tshâ):犯毒瘾。

“阿啄仔”(a-tok-á):外国人。

“𠕇的”(“硬的”,tīng-ê)、“甜的”(tinn-ê)、“甜粿”(tinn-kué/tinn-ké)、“冰糖”(ping-thn̂g)、“安的”(an-ê):安非他命 “软的”(nńg-ê)、“咸的”(kiâm-ê)、“碗粿”(uánn-kué/uánn-ké)、“盐”(iâm)、“四号仔”(sì-hō-á):海洛因 “芫荽”(iân-sui)、“九层塔”(káu-tsàn-thah)、“草仔粿”(tsháu-á-kué/tsháu-á-kué)、“鸟鼠仔尾”(niáu-tshí-á-bué/niáu-tshú-á-bé):大麻 “裤仔”(khòo-á)、“K的”(khe--ê):K他命。

“咖啡”(ka-pi):加了摇头丸药粉、K他命等毒品的咖啡。

“咖啡话”(ka-pi-uē):原指喝了“毒咖啡”后所说的胡言乱语,现多直接指胡言乱语。

例句:你是毋是“药组”,抑是开“西药房”矣?无饮“咖啡”,煞归工“燃柴”讲“咖啡话”。

[注18] “猫鼠尾”(niau-tsí-bué):通常写成“老鼠尾”,加了毒品药粉的纸烟,因为卷烟的过程,使烟的尾端变细,故称。

“纠筋”(kiù-kin/kiù-kun):指吸毒过量而死亡。

“艋舺话”(báng-kah-uē):谎言、瞎话。

源于日文“漫画/まんが manga”,表示不切实际的话。

“叫奥援”(kiòőo-ián)、“叫支援”(kiòtsi-uān):找人过来帮忙打架。

“奥援”出自日语“応援〔應援〕/おうえん ōen”。

通常说是“喝支援”(huahtsi-uān)、“喝应援”(huahőo-ián)、“揣应援”(tshēőo-ián/tshuēőo-ián)等。

“罗汉跤”(lô-hàn-kha):本指无宅无妻且失业的男性游民,后来衍伸指未婚中年男子。

“扛龟”(kòng-ku):指赌博输钱,尤其指彩券赌输。

相传来自台湾日治时期的台球术语“スコング sukongu”,指台球时“球掉到地板上的状声词”。

或说是驻台美军的俚语“skunk”,指台球比赛得到零分。

“脱棰”(thut-tshê):出差错,通常写成“凸槌”。

原是台球术语,“棰”是台球杆,意指球杆打歪了,造成球滚到预料之外的地方。

现指出差错、出问题。

“拖台钱”(thuatâi-tsînn):拖时间。

原是台球术语,台球馆通常以时间计费,称之“台钱”,年轻人打台球通常是平分账单,所以当有人台球时拖拖拉拉,就会被其他同伴诟骂“拖台钱”,现在演变为骂人“拖延时间”之语。

“阿斯菝仔”(ah-suh-pat-lah):瘪三,在网络上通常写成谐音“2486”。

出自日语的“芦笋”(日语:アスパラ asupara)。

“阿撒布鲁”(a-sa-pú-luh):不合逻辑、杂乱无章。

出自日语“朝風呂/あさぶろ asupara”。

日治时期,务农人家凌晨即下田务农,必定在晚上回家后才洗澡,故早上洗澡为不合常理。

或说古时台湾人一般在晚上洗澡,惟有风尘女郎才在早上洗澡,故为不合理之意。

但“朝風呂”在日语单纯表示在早上洗澡,无贬义。

“乌鲁木齐”(oo-lóo-bo̍k-tsê):形容人的胡作非为,或者东西粗制滥造。

相传是清代重罪为“发配乌鲁木齐”,故称。

另一说是一些不肖木工,为了省钱,用一种品质很差的木头“乌漉木”(据说即黄连木)制造家俱。

故骂“不耐用、无能”为“乌漉木制”,久而久之误传为“乌鲁木齐”。

“乌龙踅桌”(oo-liôngse̍htoh):或作“乌龙踅道”,通常写成“黑龙转桌”、“黑龙绕道”,指以强词夺理、颠倒是非的方法来推卸问题。

说法非常多种。

最通行的说法是“乌龙”是一种带有黄斑的黑色蟋蟀,看起来极其凶狠,结果斗蟋蟀时,只能绕着桌子晃来晃去,没有实战能力。

另一说法是“乌龙”是“神棍”的黑话,请不到神灵附身的乩童,扶乩时没有本事回答信众困难的问题,遇到信众的挑战,只好假装神明不悦,绕着神桌转来转去。

或说“乌龙”是一种没方向感的台湾黑狗,该种的狗看起来雄壮威武,但打猎时无方向感,四处乱跑一直迷路而“踅道”,害得猎人背枪上山,却无猎物。

“三炮两炮”(sannphàunn̄gphàu):废话。

“奸话”(kàn-uē):将“歁”(khám)刻意读成奸(kàn),指傻话、蠢话。

“奸古”(kàn-kóo):将“歁”(khám)刻意读成奸(kàn),指胡说八道。

“会奸得”(ē-kàn-tit):将“堪”(kham)刻意读成奸(kàn),指有本事的人。

没本事则称之为“袂奸得”,简称“袂奸”,比如不善饮酒,称之为“袂奸啉”。

但“予人(hőng)奸”或“予人奸”有时是骂人语,类似于“滚”。

例句:你爸伫这,毋惊冤家,毋“喊支援”,莫讲“艋舺话”矣,“会予人奸”拢过来,“阿斯菝仔”拢去“奉干”,无伫咧共你“三炮两炮”。

[注19]。

“炉主”(lôo-tsú):垫底的人、最后一名。

台湾民间信仰制度,负责起酬神、法事等庙宇、庙会事务的主持者称为炉主。

庙会庆典时大多由炉主跟在神轿之后,则戏称运动比赛的最后一名为炉主,尔后又称考试最后一名为炉主。

另说则是炉主在庙会中负责抛洒金白钱,就像最后一名的同学被老师抛洒考卷的样子。

“二步七仔”(jī-pōo-tshit-á):指本领、能耐。

“屁窒仔”(phuì-that-á) 或“屁囝”(phuì-kiánn/phuì-kánn):形容个子矮小但嚣张狂妄的样子,台湾通常指淘气的小孩,黑话中指不良少年,眷村黑话译作“屁孩”。

“运将”(ùn-tsiàng):司机,出自日文“運ちゃん/うんちゃん unchan”,即“運轉手ちゃん”的简称。

台湾相当流行此一词汇。

但大多数日本人认为“運ちゃん”为差别用语,在日本罕用。

“祖公屎”(tsóo-kong-sái):闽南称祖产为“祖公产”(tsóo-kong-sán),“留下遗产”为“放祖公产”。

台湾则以谐音称之为“祖公屎”,“留下遗产”为“放祖公屎”,戏谑。

“阿本仔”(a-pún--á):指日本人。

“阿山仔”(a-suann-á)、“老芋仔”(lāu-ōo-á):指外省人。

“半山仔”(puànn-suann-á):指台湾日治时期旅居中国、二次大战后返台从政的台籍人士。

“阿姆阿伯”(a-ḿa-peh):原指“伯父伯母”,黑话中指四处向别人拜托、求情。

“理由伯、牵拖姆”(lí-iû-peh,khan-thua-ḿ):爱搪塞责任的老人,“理由伯”还常用,“牵拖姆”今已罕见。

《全能综艺通》曾经依此设计角色“理由伯”。

例句:哪有需要甲彼种“理由伯、牵拖姆”“阿姆阿伯”。

[注20]。

“三七五”(sam-tshit-ngóo):形容知识浅薄,或者做事疏忽大意。

[6] “假屄”(ké-bai):“假仙阁膣屄”的缩写,因为做作(“假仙”)而不好相处(“膣屄”),装屄的意思,常误写作“假掰”。

“见转”(kiàn-tńg):“见笑转受气”的缩写,指“恼羞成怒”。

罕见编辑 在某些行业仍常使用,出于卖膏药或国术馆等行业。

“阿仁”(a-jîn):人二室职员,该单位是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在各机关、国营事业设置的情治、保防单位。

“阿倌”(a-kuann):人妖。

“跳番”(thiàu-huan):卖艺。

“进发”(tsìn-huat):赚钱。

“水相”(tsuí-siòng):穷人。

“火相”(hué-siòng):富人。

“未那”(bī-na):原为日文“皆/みんな minnna”,“大家”的意思。

黑话指“观众”。

“见澄”(kiàn-tîng):见底。

例句:出来“跳番”就是想欲“进发”,首先“未那”“水相”要少,“火相”要多;就算货无法度堆满“料斗”,好歹嘛不能“见澄”。

[注21] “料斗”(liāu-táu):房屋。

“铰剪”(ka-tsián):原指“剪刀”,黑话指老千。

“跤手”(kha-tshiú):原指力量、身手。

黑话中同于“手骨”,指“财力”。

“咖喱𪡏啰”(ka-lí-liân-lô):傀儡戏正式开演前连续敲打的响锣。

引申为开始。

“攑旗军仔”(gia̍h-kî-kun-á):本指大官出巡时举旗的小兵,引申为随声附和的小人物,或舞台上跑龙套的小角色。

“竹鸡”(tik-ke):黑话中形容小流氓、狐假虎威的人[7]。

数字编辑 见(kiàn):一。

乃(nái):二。

将(tsiong):三。

士(sū):四。

马(má):五。

未(bī):六。

申(sin):七。

酉(iú):八。

戌(sut):九。

甲(kap):十。

见古(kiàn-kóo):百。

见笔(kiàn-pit):千。

见当(kiàn-tǹg):万。

文字注释编辑 ^你若再“出错”,你就自己“退出”,或是等我把你“收拾”。

^我不像你们“吹牛”,整天“胡说八道”讲“嫖妓”,其实都“碰壁”,我要吃也是吃“最美的风尘女”。

^你是真正“不惧内的男子”,当“每天喝酒的人”,跑酒店,调戏“辍学少女”,都不用理会“老婆”、照顾小孩。

^那种“家伙”根本就没有“胆识”,还敢跟我“不知分寸”。

^我要最“身材火辣”的“女孩”,当我的“女友”。

^“据点”要顾好,“警察”要防备,不要被“刑警”捉到,不然要搭“偷渡小船”过台海了。

^你不要“不长眼”跟他“惹事生非”,“内行”都知道,他是海线“新秀”,“名气”很大。

^“吹牛没本事”的流氓、“不良”少年别出来“丢脸”,讲东讲西是在“抱怨”喔? ^你一直“不理不睬”,是不是把我当“废物”。

^他真的有够“疯癫”,随便“惹事”,连标哥这么“极限”的“地位”,都没在“理睬”的。

^我叫你摩托车骑慢一点,不要“油门加满”;你不用跟我“应付周旋”;届时你若“摔倒”,两脚都“一跛一跛”,“走路”都有问题了。

^“面子”若不给我,哪一方“人物”来协调,“钞票”给再多,都一样。

^“中国共产党”那边,“中国大陆人”买房都是这样,“人民币”没丢下去,资料就办不起来,害我变成“受害者”。

^这件事处理的“技巧”是让王董“放弃权利”,但王董那个人“脾气”很大,你要小心,不要“挑衅”了他。

^这个“角头”,我是“带头”的。

^你是个“小混混”,也敢卖“保护费茶叶”?以为欺负的是“非黑道的人”,却冒犯到“本地黑道人物”,就要先拜“地方领袖”,钱要给,不然搞不好“被人杀了”。

届时再请“超级老大”出面都没用了。

^就是人家开了“不能兑现的支票”,你“枪械”也不要胡乱拿出来,人家也会请你吃“子弹”、吃“手榴弹”。

^你是不是“吸毒者”,还是当“毒贩”了?没喝“毒咖啡”,却整天“犯毒瘾”讲一堆“胡言乱语”。

^老子我在这,不怕吵架打架,也不“找人来帮忙打”,不要讲“谎话”了,“有本事的”都过来,“瘪三”都“滚出去”,不跟你“废话”。

^哪有需要跟那种“爱搪塞责任的老人”“拜托、求情”。

^出来“卖艺”就是想要“赚钱”,首先观众“穷人”要少,“富人”要多,就算货堆不满“屋子”,好歹也不能“见底”。

注解编辑 ^锺肇政、叶石涛主编,《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5》。

台北:远景出版。

1979年7月出版。

页297。

^“他在那年新正被罢免后,才觉察他的位置是被那个承袭者,用了一大份的‘乌纱帽’买去的。

”,出自李泰国著,〈可怜的朋友〉。

原载1936年8月《台湾新文学》一卷七号。

^因為借了一本書李登輝曾被憲兵帶走17小時.[2020-08-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台饶“最恶新世代”又一力作登场!Gambler新曲〈Gang电仔〉正式曝光! ^民進黨高市議會黨團痛批國民黨擬推許崑源「黑金復辟」.[2021-05-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宋楚瑜的眼淚.[2020-08-0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戴立忍滿口5字經竹雞仔上身.[2020-04-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7).  参见编辑 台湾闽南语脏话 台湾闽南语常见流行语 台罗拼音 参考资料编辑 “没在跟你三泡两泡”警局告示超有梗网友笑翻:以前当过8+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塑胶我、咖啡话” 9年级生流行语看拢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被骂“阿斯巴拉”枪轰网咖当顾客面对空鸣枪投案还呛:恁爸不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听不懂小孩说什么?9年级“爱用语”集合 让你成为孩子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诈骗集团的黑话与工具,北斗分局侦查队 真8+9才懂!“咖啡话、袂轰干”有意思 他爆21句行话...网惊没听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年级生最爱讲这些名词你看得懂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臺語黑話&oldid=7298568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