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港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岘 ( xiàn ) 港市(越南语:Thành phố Đà Nẵng/城庯沱㶞),本名“沱㶞”,华文世界习作“峴港”或“蜆港”,是越南南中部的中央直辖市。

峴港是越南第四大城市,僅次于 ... 岘港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峴港市ThànhphốĐàNẵng沱㶞直辖市從上往下顺时针:美溪海灘、峴港諾富特酒店、瀚江大橋、五行山、巴拿山纜車峴港市坐标:16°04′10″N108°12′35″E/16.0694°N108.2097°E/16.0694;108.2097国家 越南地理分区南中部直辖市岘港市行政区划6郡、2县政府 • 类型人民议会制度 • 行政机构岘港市人民委员会 • 市委书记张光义(越南语:TrươngQuangNghĩa) • 人民议会主席阮儒忠(越南语:NguyễnNhoTrung) • 人民委员会主席黄德舒(越南语:HuỳnhĐứcThơ)面积 • 总计1,284.9 平方公里(496.1 平方英里)人口(2019年4月1日) • 總計1,134,310人 • 密度880人/平方公里(2,300人/平方英里)时区越南标准时间(UTC+7)邮政编码55xxxx电话区号236车牌43行政代码VN-60民族京族等37個民族網站岘港市电子信息门户网站 岘(xiàn)港市(越南语:ThànhphốĐàNẵng/城庯沱㶞),本名“沱㶞”,华文世界习作“峴港”或“蜆港”,是越南南中部的中央直辖市。

峴港是越南第四大城市,僅次于胡志明市、河内市和海防市,是越南中部最大及重要的城市之一。

目录 1譯名 2地理 3歷史 4行政區劃 5文化遺蹟 6氣候 7教育 8經濟 9交通 10居民 10.1人口結構 10.2民族 10.3宗教 11旅游 12注释 13外部链接 譯名[编辑] 峴港本名為沱㶞。

在越南漢文古籍和法屬以後的國語字資料中,峴港的正式名稱一直是沱㶞。

法國人則將沱㶞的法文名稱改作“土倫港”(Tourane)。

二戰結束後,香港媒體曾將峴港譯作“大南”,而越南華裔將沱㶞譯作“峴港”[1]和“蜆港”[2]。

地理[编辑] 峴港市位於越南中部,陸地坐標範圍為北緯15°15'至16°40'、東經107°17'至108°20',東瀕南中國海,北接承天順化省,西和南接廣南省,北距首都河內766公里,南距胡志明市961公里,沿1A號國道北距古都順化市101公里。

峴港亦爲三大世界遺產古都順化、会安古镇、美山聖地的中點。

峴港市為越南南北公路、鐵路、海路、航空交通樞紐,為越南西原地區、寮國、柬埔寨東北、泰國、緬甸出海門戶。

峴港前往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馬尼拉、香港等區域主要經濟中心均為1000-2000公里。

峴港市陸地之四至點為:極北點蓮沼郡和協北坊,極西點和榮縣和北社,極南點和榮縣和姜社,極東點山茶郡壽光坊。

陸地以外,峴港市之海域包括黃沙群島(與中國大陸、台灣存在領土主權爭議),位於北緯15°45'至17°15'、東經111°至113°,與廣治省、承天順化省、廣南省的海域平行,距廣義省理山島120海里。

歷史[编辑] 岘港市建于公元192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占婆王国。

在巅峰时期,占婆的势力范围从今顺化市延伸到今头顿市。

占婆国的首都(约875年至约1000年)因陀罗补罗位于广南省升平縣同阳村(距岘港约50公里)。

在岘港地区也有古老的占族城市Singhapura(意为“狮子之城”),该地点的位置已由考古确定,位于今茶嶠(越南语:TràKiệu)村和美山附近。

在这些地方仍然可以看到许多被毁的庙宇和塔楼。

10世纪后半叶,因陀罗补罗国王与定都华闾(在今河内附近)的大越发生冲突。

[3]982年,大越前黎朝的開國皇帝黎桓派遣三位大使前往占婆,被拘留在因陀罗补罗。

黎桓于是决定继续进攻占婆,并攻陷了了因陀罗补罗,并杀死了占族国王Parameshvaravarman一世。

由于这场战役中的失利,占婆最终在公元1000年左右放弃了因陀罗补罗。

[4] 大越与占婆的冲突一直持续到11世纪后期,占婆被迫将其三个北部省份割让给李朝。

此后不久,越南农民开始迁进原属占婆国的土地,将其开垦为稻田,并沿着狭窄的沿海平原不断地南移。

大越的向南扩张持续了几个世纪,最终在15世纪末吞并了大部分占族地区。

“沱㶞”之名最早见于1555年的《烏州近錄》,在该书的第五卷记载:“松江祠:祠在思榮縣思客海門,並在廣南陀㶞海門。

” 16世紀時,作為廣南阮主首都順化的外港會安,是一個小漁村,作為與周邊地區貿易的港口,曾與日本商人進行交易(南蠻貿易)。

1858年8月,法軍在拿破崙三世的命令下登陸並佔領,成為殖民地,並改名為「土伦港」(Tourane),但越南语汉字仍写作“沱㶞”。

1888年10月,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以土伦港為總督直轄地,是越南的第三大城市(僅次於西貢市和河內市)。

1945年,越盟發動八月革命。

為紀念反法人士蔡璠,曾一度改名“蔡璠市”,後恢復沱㶞之名。

1970年,美國空軍第421戰術戰鬥機中隊(英语:421stTacticalFighterSquadron)一架F-4E戰鬥機從峴港空軍基地起飛 在越南共和國時代,峴港市主城区属于直辖市岘港市社,和荣县和城郊属于廣南省,越南戰爭期間,現在的峴港國際機場曾經是美國空軍及越南共和國空軍的主要基地,稱為峴港空軍基地(英语:DaNangAirBase),該基地在戰爭期間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空軍基地之一,每天平均有2,595架飛機的交通運營,超過當時世界上任何其他機場和空軍基地,該基地也駐紮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師(英语:3rdMarineDivision),1973年,美軍撤離峴港。

1975年3月,北越對南越發動了順化-峴港戰役,峴港於3月30日落入共產黨軍隊手中。

1976年,越南南方共和国将广南省、广沱省和岘港市合并为廣南-峴港省,岘港市为该省的省辖市。

1982年12月9日,越南政府在西沙群岛设立黄沙县,划归广南-岘港省管辖[5],但西沙群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黄沙县相关机构设在岘港市。

1990年5月5日,岘港市被评定为二级城市。

1996年11月6日,廣南-峴港省分拆成廣南省和直辖峴港市;新设立的岘港直辖市包括原岘港市和和荣县、黄沙县1市2县,并重新划分为海洲郡、莲沼郡、清溪郡、五行山郡、山茶郡、和荣县和黄沙县5郡2县[6]。

1997年1月23日,划定海洲郡、莲沼郡、清溪郡、五行山郡、山茶郡和和荣县边界[7]。

2003年7月15日,岘港市被评定为一级城市[8]。

2005年8月5日,和荣县和海洲郡析置锦荔郡[9]。

行政區劃[编辑] 峴港市下轄6郡2縣,市人民委员会位于海洲郡。

錦荔郡(QuậnCẩmLệ) 海洲郡(QuậnHảiChâu) 蓮沼郡(QuậnLiênChiểu) 五行山郡(QuậnNgũHànhSơn) 山茶郡(QuậnSơnTrà) 清溪郡(QuậnThanhKhê) 和榮縣(HuyệnHòaVang) 黃沙縣(HuyệnHoàngSa),争议领土,無实际控制權,為越南所虛設的縣份之一。

文化遺蹟[编辑] 岘港市擁有眾多歷史文化遺蹟,如占婆博物館、高台教寺廟等。

氣候[编辑] 峴港市 氣候圖表(說明) ㋀ ㋁ ㋂ ㋃ ㋄ ㋅ ㋆ ㋇ ㋈ ㋉ ㋊ ㋋     96     25 19     33     26 20     22     29 22     27     31 23     63     33 25     87     34 26     86     34 25     103     34 26     350     32 24     613     30 23     366     27 22     199     25 19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英制單位換算 ㋀㋁㋂㋃㋄㋅㋆㋇㋈㋉㋊㋋     3.8     77 65     1.3     79 68     0.9     84 71     1.1     88 74     2.5     92 77     3.4     93 78     3.4     94 78     4.1     93 78     14     89 75     24     85 74     14     81 71     7.8     77 67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峴港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C(°F) 32.8(91.0) 36.8(98.2) 37.2(99.0) 41.1(106.0) 39.4(102.9) 40.0(104.0) 38.3(100.9) 39.0(102.2) 37.8(100.0) 36.1(97.0) 35.0(95.0) 32.8(91.0) 41.1(106.0) 平均高温°C(°F) 24.8(76.6) 26.1(79.0) 28.7(83.7) 31.0(87.8) 33.4(92.1) 33.9(93.0) 34.3(93.7) 33.9(93.0) 31.5(88.7) 29.6(85.3) 27.0(80.6) 24.9(76.8) 29.9(85.8) 日均气温°C(°F) 21.7(71.1) 23.0(73.4) 25.1(77.2) 27.2(81.0) 29.2(84.6) 29.7(85.5) 29.8(85.6) 29.7(85.5) 27.8(82.0) 26.4(79.5) 24.3(75.7) 22.1(71.8) 26.3(79.3) 平均低温°C(°F) 18.5(65.3) 19.8(67.6) 21.5(70.7) 23.3(73.9) 24.9(76.8) 25.5(77.9) 25.3(77.5) 25.5(77.9) 24.1(75.4) 23.2(73.8) 21.6(70.9) 19.3(66.7) 22.7(72.9) 历史最低温°C(°F) 8.9(48.0) 7.8(46.0) 11.1(52.0) 7.8(46.0) 18.9(66.0) 20.0(68.0) 17.8(64.0) 21.4(70.5) 20.9(69.6) 12.2(54.0) 7.2(45.0) 11.1(52.0) 7.2(45.0) 平均降水量mm(英寸) 96.2(3.79) 33.0(1.30) 22.4(0.88) 26.9(1.06) 62.6(2.46) 87.1(3.43) 85.6(3.37) 103.0(4.06) 349.7(13.77) 612.8(24.13) 366.2(14.42) 199.0(7.83) 2,044.5(80.49) 平均降水天数 13.7 6.9 4.8 5.6 8.9 8.0 8.6 11.4 15.4 21.2 20.9 18.6 144.0 平均相對濕度(%) 83 83 83 82 79 76 75 77 81 84 84 84 81 月均日照時數 136.4 152.6 179.8 210.0 254.2 240.0 241.8 217.0 174.0 158.1 138.0 124.0 2,225.9 日均日照時數 4.4 5.4 5.8 7.0 8.2 8.0 7.8 7.0 5.8 5.1 4.6 4.0 6.1 数据来源: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10] 教育[编辑] 峴港大學 百科大學 經濟大學 師範大學 外語大學 工業大學 維新民立大學 峴港建築大學 經濟[编辑] 岘港市以工業為主,出口海鮮、藤製家具、家用品、衣物等。

近期往高科技產業發展,故設立峴港高科技園區。

交通[编辑] 峴港位於東西經濟走廊的末端。

峴港國際機場位於市中心,是越南第三個國際機場。

居民[编辑] 人口結構[编辑] 1999年4月1日人口普查結果,峴港市共有684,846人,勞動年齡人口為413,460人,佔57.7%。

至2019年4月1日,總人口為1,134,310人,位列越南全國省、直轄市中第39位,佔全國人口1.18%,人口密度為740人/平方公里,其中男性人口為558,982人,女性575,328人。

城市居民人口為988,569人(87.2%),農村人口145,741人(12.4%)。

峴港市城市人口在五個直轄市中排名第三,位列胡志明市、河內市之後,全國63省市中排名第五,位列平陽省、同奈省、胡志明市、河內市之後。

全市人口增長率略高於全國,2005-2011年間人口增長率為2.5%至3%,高於越南全國1%-1.2%,其中2010年更是高達3.6%,位列全國第三(僅次於平陽省、同奈省),2015年為1.1%。

峴港亦有大量在此學習工作的外來人口,移民比例正在增加。

至少從2009年起,移民為峴港人口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峴港市城市化比率87.2%,是越南中部、西原地區與全國最高的地區。

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達77.4歲,男性為74.8歲。

根據2009年人口普查,峴港嬰兒死亡率為9.9(每1000位)。

根據2019年人口普查,峴港每位婦女生育數為1.88人,低於維持穩定人口結構的替代生育水準(2.1人)。

民族[编辑] 峴港市境內共有37個民族與外國人共同生活,其中京族人口最多為883,343人,華族2,974人,戈都族1,198人,其他人口較少的民族如岱依族224人、埃地族222人、芒族183人、嘉萊族154人,人口最少的民族遮羅族、哈尼族、西拉族、俄都族均為1人。

宗教[编辑] 截至2019年4月1日,峴港市全市有187,029人信仰9個不同宗教,其中147,220人信仰佛教,42,690人信仰大公教會,其餘3,730人信仰新教,3,249人信仰高臺教,53人信仰明師道、34人信仰巴哈伊、25人信仰和好教、19人信仰伊斯蘭教,最少為9人婆羅門教。

基督教宣道會於1911年在峴港成立越南首個新教教會。

旅游[编辑] 岘港是越南中部重要交通枢纽,半径100平方公里之内范围内可直达锦南岛(CẩmNam)、占婆岛、婆那山(越南语:BàNà)(BàNà)、五行山、山茶半岛、美山遗址、顺化皇城、会安古镇等著名景点。

注释[编辑] ^《越南地圖集》(又名《越綿遼地圖集》),越南南圻中華總商會出版,1949年。

^見於二戰時越南華文資料。

^LêThànhKhôi,HistoireduVietnam,p.122,141. ^NgôVǎnDoanh,Champa,p.34;NgôVǎnDoanh,MỹSơnRelics,p.75-76. ^Quyếtđịnh194-HĐBTnăm1982vềviệcthànhlậpHuyệnHoàngSathuộctỉnhQuảngNam-ĐàNẵngdoHộiđồngBộtrưởngbanhành.[2020-03-1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NghịquyếtvềviệcchiavàđiềuchỉnhđịagiớihànhchínhmộtsốtỉnhdoQuốcHộibanhành.[2017-09-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0).  ^Nghịđịnh7/1997/NĐ-CPvềviệcthànhlậpđơnvịhànhchínhtrựcthuộcthànhphốĐàNẵng.[2020-03-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Quyếtđịnh145/2003/QĐ-TTgvềviệccôngnhậnthànhphốĐàNẵnglàđôthịloạiIdoThủtướngChínhphủbanhành.[2020-03-1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Nghịđịnh102/2005/NĐ-CPvềviệcthànhlậpphường,xãthuộcquậnthanhkhêvàhuyệnHoàVangthànhlậpquậnCẩmLệ,thànhphốĐàNẵng.[2017-09-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WorldWeatherInformationService-ĐàNẵng.[2016-02-2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岘港市(分類)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岘港市(越南文) 岘港市电子信息门户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越南文) OpenStreetMap上有關岘港市的地理信息 查论编越南岘港市行政区划郡(6) 锦荔郡 海洲郡 莲沼郡 五行山郡 山茶郡 清溪郡 县(2) 和荣县 黄沙县(西沙群島,爭議領土) 参阅:越南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查论编越南南中部之縣市鎮區域劃分峴港市錦荔郡|海洲郡|蓮沼郡|五行山郡|山茶郡|清溪郡|和榮縣|黃沙縣(西沙群島,爭議領土)廣南省三岐市|會安市|奠磐市社|北茶眉縣|潍川縣|大祿縣|東江縣|合德縣|南江縣|南茶眉縣|農山縣|成山縣|富寧縣|福山縣|桂山縣|西江縣|升平縣|仙福縣廣義省廣義市|德普市社|波澌縣|平山縣|理山县|明隆縣|慕德縣|義行縣|山河縣|山西縣|山靜縣|茶蓬縣|思義縣平定省歸仁市|安仁市社|怀仁市社|安老縣|懷恩縣|符吉縣|符美縣|西山縣|綏福縣|耘耕縣|永盛縣富安省綏和市|東和市社|虬江市社|同春縣|富和縣|馨江縣|山和縣|西和縣|綏安縣慶和省芽莊市|金蘭市|寧和市社|柑林縣|延慶縣|慶山縣|慶永縣|長沙縣(南沙群島,爭議領土)|萬寧縣寧順省潘郎-塔占市|博愛縣|寧海縣|寧福縣|寧山縣|順北縣|順南縣平順省潘切市|羅夷市社|北平縣|德靈縣|咸新縣|咸順北縣|咸順南縣|富貴縣|性靈縣|綏豐縣 查论编越南一级行政区划 直辖市(5) 河內市(首都)|胡志明市|海防市|岘港市|芹苴市西北部(6)奠邊省|萊州省|山羅省|和平省|老街省|安沛省東北部(9)北江省|北𣴓省|高平省|河江省|諒山省|富壽省|廣寧省|太原省|宣光省 紅河三角洲(8) 北寧省|河南省|海陽省|興安省|南定省|寧平省|太平省|永福省北中部(6)清化省|乂安省|河靜省|廣平省|廣治省|承天順化省南中部(7)廣南省|廣義省|平定省|富安省|慶和省|寧順省|平順省西原(5)多樂省|得農省|嘉萊省|崑嵩省|林同省東南部(5)同奈省|平陽省|平福省|巴地頭頓省|西寧省 九龍江三角洲(12) 安江省|同塔省|隆安省|前江省|永隆省|檳椥省|茶榮省|朔莊省|後江省|薄寮省|金甌省|堅江省参见:越南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查论编青岛市的友好城市与友好合作城市友好城市(26)  日本下关(1979-10-3)  美國长滩(1985-4-12)  墨西哥阿卡普尔科(1985-8-21)  烏克蘭敖德萨(1993-4-29)  韩国大邱(1993-12-4)  以色列耐斯茨奥纳(1997-12-2)  荷蘭维尔森(1998-12-9)  英国南安普敦(1998-12-27)  智利蒙特港(1999-8-17)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2004-4-15)  立陶宛克莱佩达(2004-5-30)  西班牙毕尔巴鄂(2004-8-21)  法國南特(2005-6-4)  美國迈阿密(2005-8-30)  法國布雷斯特(2006-5-8)  模里西斯大港区(2007-5-25)a  俄羅斯圣彼得堡(2007-7-16)  泰國清迈府(2008-4-1)  新西蘭奥克兰(2008-8)b  克罗地亚里耶卡(2010-8-22)  巴西维拉维利亚(2011-4-19)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2014-4-22)  印度海得拉巴(2015-5-15)  秘魯卡亚俄(2016-8-26)  德國曼海姆(2016-8-26)  希臘比雷埃夫斯(2018-5-7)  塔吉克斯坦杜尚别(2019-10-29) 友好合作城市(54)  瑞典哥德堡(1994)  韩国仁川(1995-9-27)  美國圣弗朗西斯科(1997-4-11)  摩尔多瓦基希讷乌(1997-5-8)  苏丹苏丹港(1998-5)  美國橙郡(1998-7-6)  摩洛哥丹吉尔(1999-3)  韩国平泽(1999-8-11)  日本鸣门(1999-9-23)  越南岘港(2000-6-9)  賽普勒斯尼科西亚(2001-2-5)  美國奥克兰(2001-5-6)  美國洛杉矶郡(2001-5-7)  加拿大埃德蒙顿(2001-5-18)  丹麥腓特烈港(2001-10-30)c  日本福冈(2003-2-6)  日本神户(2003-2-10)  韩国釜山(2003-3-23)  韩国群山(2003-9-21)  澳大利亚凱恩斯(2003-9-23)  菲律賓怡朗(2003-10-15)  奥地利布劳瑙(2004-7-19)  美國圣路易斯(2004-9-29)  德國莱茵-内卡三角洲城市群(2004-10-19)  義大利威内托大区(2005-3-4)  日本北九州(2005-5-14)  美國休斯敦(2006-5-15)  俄羅斯彼尔姆(2006-11-10)  加拿大列治文(2008-4-22)  美國达拉斯(2008-4-28)  德國杜塞尔多夫(2008-11-5)  韩国蔚山(2009-8-3)  德國雷根斯堡(2009-11-3)  葡萄牙里斯本(2010-6-17)  以色列拉马特甘(2012-5-9)  西班牙巴塞罗那(2012-5-28)  日本京都(2012-8-26)  泰國帕塔亚(2013-1-22)  韩国大田(2013-6-27)  加拿大万锦(2013-11-5)  法國孚日省(2014-11-7)  新西蘭达尼丁(2015-3-11)  印尼万鸦老(2015-10-30)  芬兰萨洛(2017-3-29)  白俄羅斯奥尔沙(2018-9-13)  挪威克里斯蒂安桑(2018-10-16)  柬埔寨暹粒省(2019-1-21)  德國奥尔登堡(2019-4-27)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2019-7-10)  巴西里约热内卢(2019-9-30)  塞舌尔维多利亚(2019-10-17)  澳大利亚达尔文(2019-10-17)  柬埔寨西哈努克省(2019-10-17)  巴基斯坦卡拉奇(2019-10-28) a:2007年5月25日,青岛市与大港-萨瓦纳大区缔结友好城市关系;2012年大区一分为二,关系由大港区继承;2015年5月11日,双方续签友城协议书。

b:2008年8月,青岛市与北岸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2011年10月,北岸市所在的奥克兰大区进行了区划调整;2012年4月12日,奥克兰都会区继承与青岛市的友好城市关系。

c:2001年10月30日,青岛市与斯卡恩自治市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7年1月1日,原腓特烈港与斯卡恩和赛比两个自治市合并成为腓特烈港自治市,关系由其继承。

规范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2049914m(data) GND:4223257-0 LCCN:n85137216 NARA:10044837 VIAF:127907242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岘港市&oldid=70020620” 分类:峴港市越南直轄市越南港口南中國海沿海城市越南省份1世紀建立的聚居地隐藏分类:含有越南語的條目只使用了一种注音的条目含有法語的條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AR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有地图的页面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已展开 已折叠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AcèhAfrikaansአማርኛ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ymarar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Boarisch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BanjarবাংলাBrezhonegCatalàMìng-dĕ̤ng-ngṳ̄Cebuano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miliàne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FulfuldeSuomiNaVosaVakavitiFrançaisNordfriiskGalegoHausa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gboIdoItaliano日本語JawaTaqbaylitKongoភាសាខ្មែរ한국어KurdîLadinoLigure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MāoriМакедонскиМонгол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مازِرونیNederlandsNorskbokmålPangasinanDeitsch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DavvisámegiellaSimpleEnglishSlovenčinaGaganaSamo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esotho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தமிழ்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Setswana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Twi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alonWinaray吴语ייִדיש文言Bân-lâm-gú粵語IsiZulu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