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由德美2學者獲得研究有助化學產業更環保 - 中央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由德國學者李斯特(Benjamin List)以及蘇格蘭出生的美國學者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共享殊榮,表彰他們在「新穎而巧妙的 ... 更多編輯台推薦新聞: 國際南瑪都被認定超級颱風日本學者:罕見現蹤高緯度 生活一週大事/費德瑞宣布退休、中企在台高科技界挖角竊密...生活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到貨誰先接種?對BA.5有效嗎?QA一次看專題/吸毒者關起來就好?社會安全網如何幫助孩子的毒癮與孤獨運動影片/比賽中完成4周半跳美國青少年花滑選手馬里寧寫歷史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

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browserdoesnotappeartosupportTraditionalChinese.WouldyouliketogotoCNA’sEnglishwebsite,“FocusTaiwan"?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

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好生活影像空間客戶頻道訊息平台FocusTaiwanフォーカス台湾上一頁疫情聚焦政治國際兩岸產經證券科技生活社會地方文化文化+運動娛樂悅讀數位專題特派看世界影音新聞學院全球中央雜誌好生活台東6.4地震有點怪震央無破碎帶49年來當地最大震首頁/重點新聞2021諾貝爾獎新聞專題2021諾貝爾獎17/24首頁/重點新聞諾貝爾化學獎由德美2學者獲得研究有助化學產業更環保2021/10/617:51(10/707:25更新)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德國學者李斯特和美國學者麥克米倫6日獲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

(圖取自twitter.com/NobelPrize)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6日綜合外電報導)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由德國學者李斯特(BenjaminList)以及蘇格蘭出生的美國學者麥克米倫(DavidMacMillan)共享殊榮,表彰他們在「新穎而巧妙的分子建構工具--不對稱有機催化」發展上的貢獻。

兩人研發的「有機催化」開啟分子建構工程新頁,為製藥研究帶來重大變革,並使化學產業更加環保。

在揭曉獎項時,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SwedishAcademyofSciences)秘書長韓森(GöranHansson)將有機催化形容為「構建分子的巧妙工具」。

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所長李斯特,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教授麥克米倫的突破性研究發現前,科學家們認為只有金屬和酶這兩種催化劑。

2000年時,各自獨立進行研究的兩人開發了第3種催化「不對稱有機催化」(asymmetricorganocatalysis)。

自那時起,有機催化領域迅速擴展,提供了催化化學反應以及合成複雜分子的新方法,而無須依賴生物酶或以重金屬為基底的化合物。

仰賴有機小分子的「不對稱有機催化」被廣泛用於製藥業,簡化用於憂鬱症和呼吸道感染等藥物的生產過程。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有機催化能使製造過程中的數個步驟不間斷,大幅減少化學生產過程中的浪費。

例如,2011年,研究人員能夠將番木鼈鹼(strychnine)的生產過程效率提高7000倍,將其化學反應從29次減少到僅12次。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新世代催化劑不但更環保且生產成本也更低廉,對製造諸如新的藥物、塑膠、香水和香料等至關重要。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聲明表示:「許多研究領域和產業仰賴化學家建構分子的能力,這些分子可形成具彈性且耐用材料,將能量儲存於電池中,或抑制疾病進展。

」聲明指出:「這項工作需要能控制和加速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但它們不會成為最終產品的一部分。

」聲明表示:「有機催化劑可用於驅動多種化學反應。

利用這些反應,研究人員如今可以更有效率地構建任何東西,從新藥物到可在太陽能電池中捕獲光的分子。

」李斯特獲獎後表示,這是一個他永生難忘的特別時刻,並保證未來仍有一些研究計畫。

他說:「我總是喜歡挑戰極限,『我們可以實現從前不可能的事情嗎?』我希望我不會辜負(獎項)肯定,並繼續發掘令人驚奇事物。

」麥克米倫麥克米倫小檔案出生:1968年生於蘇格蘭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博士 經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獎項:諾貝爾化學獎(2021)看更多關閉(DavidMacMillan)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教授,李斯特李斯特小檔案出生:1968年生於德國 學歷: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博士 經歷: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長 獎項:諾貝爾化學獎(2021)看更多關閉(BenjaminList)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所長,同為53歲的兩人將共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200萬元)獎金。

去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法國學者夏龐蒂耶(Emmanuelle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道納(JenniferA.Doudna)。

她們因開發出稱為「CRISPR-Cas9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而獲獎。

這也是諾貝爾科學獎項首度頒給全女性組合。

諾貝爾獎是依瑞典炸藥發明人諾貝爾(AlfredNobel)的遺囑所設,1901年開始頒發,今年是120週年。

受COVID-19疫情影響,諾貝爾獎連續第2年取消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現場頒獎典禮,改為電視和網路直播得主在各國領獎。

諾貝爾醫學獎4日揭曉,物理學獎昨天出爐,繼今天公布化學獎得主後,明天將公布文學獎得主,8日公布和平獎贏家,經濟學獎得主將於11日揭曉,為2021年諾貝爾頒獎季劃下句點。

(譯者:張璦、施施/核稿:劉學源)1101006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6日揭曉,德國學者李斯特(左)和美國學者麥克米倫(右)共獲殊榮。

(圖取自NobelPrize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影片來源:NobelPrize延伸閱讀諾貝爾化學獎不對稱有機催化助製藥避免金屬殘留諾貝爾化學獎2女學者開發基因編輯技術享殊榮都曾獲唐獎諾貝爾科學獎首頒給全女性組合夏彭提耶:向女孩發出強大訊息諾貝爾物理學獎美德義學者研究地球暖化、複雜系統共享殊榮諾貝爾醫學獎頒2學者研究發現可應用於治療慢性疼痛中央社「一手新聞」app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諾貝爾物理學獎聚焦氣候變遷凸顯人類面臨巨大威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