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掌心裡 - 地圖會說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當代的我們而言,臺灣堡圖就像是時光隧道一樣,讓我們回首一世紀前這塊土地上的點點滴滴。

無論是聚落(斜線)、埤塘、稻田(一橫兩槓)、茶園(三點), ... 2007年7月29日星期日 在手掌心裡 對於當代的我們而言,臺灣堡圖就像是時光隧道一樣,讓我們回首一世紀前這塊土地上的點點滴滴。

無論是聚落(斜線)、埤塘、稻田(一橫兩槓)、茶園(三點),甚至是田中的小徑(虛線),無不鉅細靡遺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然而對於一世紀之前的人們而言,臺灣堡圖卻意味者這塊土地上的事物,從此被牢牢地掌握在統治者的手掌心裡。

1905年,日本國會議員竹越與三郎參訪臺灣,將其經歷寫成《臺灣統治志》,內容充滿了對科學統治技術的讚嘆。

這本著作不但帶給日本人殖民的信心,並進一步翻譯成英文,向西方列強炫耀:日本已經在臺灣建立了新的殖民典範。

其中一段非常生動的文字,記載了竹越與三郎參訪土地調查局的經歷:「這個島上的每一個城鎮、每一個村落,其確實位置都已經被掌握。

每一個田地及農場,不管它們再怎麼小,我們都可以從準備好的地圖中找得到。

簡言之,任何一塊土地,即使是最小的稻田,我們也有它的面積等等的正確資料。

當我們來到放置土地帳冊的房間時,後藤伯爵(按:後藤新平)要求其中的一個官員向我展示某一個村落的地圖,該名官員看了看索引,隨即迅速地找到一張地圖在我面前攤了開來,(中略)在該張地圖中,我們看到了稻田、茶園、小溪、山丘、森林,它們都是經過三角測量後被精確地畫上。

(中略)只要有一隻鉛筆及一張像這樣的地圖,我們便可以輕易地計算出臺灣的地形及地勢,就像是我們在看自己的手掌心一樣簡單。

」竹越與三郎的自得意滿,露骨地反映出地圖做為一種精密的統治技術。

清國統治臺灣兩百多年,視線僅及於縣城。

縣城以外,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因此清國從來沒辦法數清臺灣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

相較之下,日本人打從一登陸臺灣,就想把這個島上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既然日本人不是什麼千里眼,看清臺灣的最好方法,就是透過精密測量的地圖,將每一寸土地的細節抓到手掌心裡。

土地掌握住了,住在上面的人們,也就難逃統治者的視線了。

最徹底的統治,就是把被統治者看得清清楚楚。

因此你老闆要求你上下班打卡、按時繳交工作紀錄,就是為了要監視你,把你抓到手掌心裡。

一旦你的工作情形成為可供老闆計算分析的資料,你也就不得不順從一點了。

同樣的道理,臺灣堡圖的誕生,正宣告著統治臺灣的技術邁向新的里程碑。

從此,統治者能夠把這個島嶼看得更清楚,於是國家的力量便更為無微不至。

想像一下你是一世紀前的統治者。

當你仔細端詳地圖中的聚落、埤塘、稻田、茶園、小徑時,這塊土地是否難逃你的權力手掌心了呢? 張貼者: Ko-HuaYap 於 下午3:34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古地圖, 地圖權力學 5則留言: scorpiotang2007年8月6日清晨7:34這是不是可以等同,做到了『數字上的管理』?回覆刪除回覆回覆自由獨行2007年8月6日上午8:55李希特格主您好偶然逛到您的部落格,如獲至寶。

可以將您的文章轉載到我的私人討論區嗎?http://www.skybluedog.com/wow/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547&forum=2&viewmode=flat&order=ASC&start=40版主回覆:(10/05/201104:41:54AM)沒問題。

pixnet的留言板不能超連結,真討厭。

回覆刪除回覆回覆Kai-shao2007年8月13日上午10:57我個人認為,台灣在被日本統治不到十年內,就做到了黃仁宇先生最喜歡談的「數字管理」。

他常用「數字管理」去衡量一個政府、國家是否進入近代化。

他的書在台灣賣得不錯,所以「數字管理」四字也在台灣流行開來。

回覆刪除回覆回覆ZZR2007年8月24日下午2:33呃,"數字管理"不妥嗎?我以為這是一個可以精確表達管理到某種程度的詞呢.回覆刪除回覆回覆Kai-shao2008年2月6日下午3:27最近(2008年初)才推出,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此館前身為台灣總督府圖書館,位於總統府左後方)建置的:台灣文獻整合查詢系統:日本時代台灣地圖資料庫http://192.192.13.178/gfb3/index-tc.html基本上是以輸入地名關鍵字,再去查地圖,格式是PDF,佔最多的是「台灣堡圖」(及後續修正圖),還有總督府頒佈的其他零星地圖。

http://192.192.13.178/gfb3/graph/intro.htm回覆刪除回覆回覆新增留言載入更多…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關於作者 葉高華 搜尋此網誌 標籤 族群 古地圖 區劃 流言終結者 人口地理 規劃與發展 地圖權力學 政治地理 社會經濟史 空間分析 地名 學術八卦 如何用地圖說謊 經濟地理 喃喃自語 語言 冷知識 自由民主 解密檔案 諷刺 想像的世界 熱門文章 你被直覺誤導的地理觀念 臺灣的行政區1684-1945 戰後有多少日本人留在臺灣? 臺灣四百年史 臺北市沿革1901-2010 如何觀察公投的議題效應 終結幾個平埔血統論的流言(六) 穿越地心 你家能不能倖免於難? 未實現的臺灣行政區劃(三) 最新回應 recentcomment 網誌存檔 ►  2022 (1) ►  三月 (1) ►  2021 (7) ►  十二月 (1) ►  三月 (2) ►  二月 (3) ►  一月 (1) ►  2018 (3) ►  六月 (2) ►  二月 (1) ►  2017 (3) ►  七月 (1) ►  四月 (1) ►  一月 (1) ►  2016 (9) ►  十二月 (1) ►  九月 (1) ►  八月 (2) ►  七月 (1) ►  五月 (1) ►  四月 (1) ►  三月 (2) ►  2015 (5) ►  十二月 (1) ►  七月 (3) ►  六月 (1) ►  2014 (6) ►  九月 (1) ►  七月 (2) ►  三月 (2) ►  一月 (1) ►  2013 (1) ►  十一月 (1) ►  2012 (3) ►  三月 (1) ►  二月 (2) ►  2011 (6) ►  十一月 (4) ►  十月 (1) ►  九月 (1) ►  2010 (32) ►  十二月 (2) ►  十一月 (1) ►  十月 (5) ►  九月 (3) ►  八月 (1) ►  七月 (3) ►  六月 (3) ►  五月 (4) ►  四月 (1) ►  三月 (3) ►  二月 (5) ►  一月 (1) ►  2009 (23) ►  十一月 (2) ►  十月 (3) ►  九月 (2) ►  八月 (2) ►  七月 (4) ►  六月 (2) ►  五月 (1) ►  四月 (1) ►  三月 (3) ►  二月 (2) ►  一月 (1) ►  2008 (34) ►  十二月 (1) ►  十一月 (3) ►  十月 (2) ►  九月 (3) ►  八月 (4) ►  七月 (3) ►  六月 (6) ►  五月 (3) ►  四月 (1) ►  二月 (4) ►  一月 (4) ▼  2007 (14) ►  十二月 (3) ►  十一月 (1) ►  九月 (2) ▼  七月 (1) 在手掌心裡 ►  六月 (1) ►  五月 (3) ►  四月 (1) ►  三月 (1) ►  一月 (1) ►  2006 (1) ►  八月 (1) 總網頁瀏覽量 巷仔口 別再漂了,來談真正的人口遷移 考大學及其背後的故事 搖搖欲墜的臺灣民主? 網路地圖科技有助於公民社會的深化嗎? 菜市場 「得票率」如何誤導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