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合作專題報導-2 成大申請專利之終極目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可以想像一個國立大學的教授自費申請專利,能申請到100多個國內外專利嗎?成大助理副校長暨產學創新總中心主任莊偉哲就做得到。

莊偉哲不是什麼大企業 ... udn 雜誌 商業企管 聽新聞 test 0:00/ 0:00 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 產學合作專題報導-2成大申請專利之終極目標:不是技轉就是成立新創公司讓專利商品化 2021-02-0510:52 聯合新聞網/ 北美智權報 成大助理副校長暨產學創新總中心主任莊偉哲;攝影:李淑蓮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可以想像一個國立大學的教授自費申請專利,能申請到100多個國內外專利嗎?成大助理副校長暨產學創新總中心主任莊偉哲就做得到。

莊偉哲不是什麼大企業研發部門的工程師,他只是成大醫學院的一位教授,相信很多人心裡面至少會產生兩個疑問:(1)一位公立大學的教授為什麼會有龐大的經費來申請及維護專利?特別是利用PCT模式申請的多國專利要價不斐;(2)一位老師申請那麼多專利有什麼用?都能商品化嗎?身為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主任,莊偉哲的專利策略就是成大的專利策略,只要了解成大的專利策略,以上兩個疑問即可得到解答。

繼277期《專利授權量比獲證量重要成大打破數大就是美的迷思》一文後,這一期請莊偉哲來解密產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的成功因素及新創加速中心的運作模式。

圖1是成大的研發創新運作模式,拆解起來就是簡單的五步曲: 研究經費投入→研發成果→專利產出→廠商詢問→技轉(另一種型態就是成立新創公司,2020年共計有11家新創公司成立)。

在技轉或成立新創公司取得收益後,再將收益投入成為研發經費。

為有源頭活水來,才如此生生不息的不斷循環,讓成大的產學創新總中心不斷壯大。

成大2020年的專利技轉率為18%,且每年逐步攀升中;其中美國的專利技轉率為5%,而台灣專利的技轉率不僅是獨步全國,甚至稱霸是世界。

但是,必須要面對一個現實:與國外相比,台灣平均技轉金額很低。

所以成大是專利數量多、技轉率高、可是技轉收益不高;因為技轉台灣技術的都是台灣的小公司,本身經費不多。

莊偉哲認為成大可往前走一步,目標是未來有更多專利可技轉給國外廠商,因此現在有請兩位美國律師協助,希望能讓成大技術國際化。

圖1.成大的研發創新運作模式及2020年實際績效(資料來源:國立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2020年12月) 專利商品化兩大策略:技轉vs.成立新創公司 這種運作模式看起來很簡單,但運作起來卻不容易,主要困難來自研發經費的取得。

雖然成大號稱一年至少有3千萬的預算用在專利申請及維護上,但成大總共有1300多名老師,一年3千萬的專利申請維護預算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莊偉哲表示,成大的老師如果要申請專利,可以向學校請求支援,有不同的系統及方式供老師選擇。

首先,成大有專利優化的過程,在老師提出專利申請的需求後,會先找校內及校外老師來審核。

在審核通過後,便要考量申請過程的階段性。

由於身處台灣,因此大部分會先申請台灣專利,接下來就是要決定市場在那裡,如果是著眼全球市場的話,即要考慮申請PCT,在申請PCT之後,便要選擇接下來的市場,最大可能就是5大國家專利,這些都是要一一評估的。

所以,如果校內老師要申請專利,均要經過2階段式的評估。

莊偉哲指出,假設老師希望申請專利,但在優化過程第一部分的審核沒有通過,還是可以以自費的方式申請專利,待未來如果有技轉金產生,老師即可多分一點利潤,至少可以cover當初申請專利的費用。

而尋找技轉機會則是中心必須協助推廣的。

但是,問題來啦,即便老師的專利最終能順利技轉拿到技轉金,但剛開始的專利申請維護經費也不是每一位老師都有能力墊支的,特別是以PCT方式申請多國專利時,費用有時候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這個問題又該如何解套呢?針對這個問題,莊偉哲用他自身的例子來說明。

在過去5年,成大的國外專利比率平均為40%,2020年為48%,其目標為國內外專利各占一半(非台灣專利即歸類為國外專利)。

其本策略是一定要有台灣專利,而國外專利必定首選美國,接下來就看市場在那裡,通常會跟著企業走。

重點是,在專利申請公開之前(申請後18個月內),便要開始尋找廠商,徵詢廠商技轉或授權的意願。

如果藉由PCT途徑申請國外專利,自申請後30個月內便要進入國家階段,這時候需要花最多的錢。

因此成大在PCT專利進入國家階段之前,便會要求廠商技轉,雖然此時專利尚未獲證,但不少廠商會從專利的潛力著眼選擇技轉。

圖2.成大連續12年每年技轉金額超過1億新台幣(資料來源:國立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2020年12月) 莊偉哲本身有100多件專利,其中40幾件獲證,60幾件在pending狀態。

他表示:「一個老師很難cover100多個幾專利,我們有兩種方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一種方式就是在遞出申請後30個月內技轉給廠商,這時候PatentAssignee(專利權人)還是成大,只是將專利exclusive技轉給廠商而已,但廠商就要負責後續領證及維持的費用;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如果老師覺得自己的專利很有市場潛力,可以找國外創投(VC)來投資,然後成立公司,再利用公司來將專利商品化。

所以成大雖然號稱每年有3000萬申請專利的預算,但其實很多專利經費都是由廠商或VC負擔的。

」 研發要落地:成大的創校精神就是要把研發成果商品化 莊偉哲指出早期成大都是拿到專利後直接授權給廠商,只拿基本授權金,這樣子運作會比較輕鬆,但在成大慢慢「長大」之後,了解到要賺得比較多,就要利用新創公司,這時候外面的VC就會考量是要入股公司還是買下公司,或是投錢進來,而成大就可以獲取更多資源。

因此新創公司成為了成大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專利商品化途徑,而所獲取的利潤也比單純專利授權來得多。

莊偉哲曾在科技部任職兩年,擔任生命科學研究發展司司長,在那段期間他有很多機會去看國外的加速器、國外的新創公司。

他說:「我那時候常去看國外這些公司如何運作,其中有一家印象非常深刻,那是一家名為中外製藥(ChugaiPharma)的日本公司。

我當時一進去,公司的人就跟我說它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可是他們仍然維持本身的研發能量。

它的作法是把51%的股份賣給ROCHE,產品由ROCHE來銷售,但研發還是由公司主導,研發出來的東西繼續賣給ROCHE。

所以中外製藥在日本算是一家外商公司,因為51%股份由瑞士商ROCHE擁有,由瑞士公司主導,但其在日本還是有本身的主導權。

這家公司原本是在日本排名第10的公司,現在已經攀升到第4名,這就是嫁接國外的資源讓自己壯大的好例子。

」 基本上,成大也是採同一策略:第一種策略是由廠商直接把專利買走;第二種策略就是利用新創公司來獲取更多未來的資源。

莊偉哲指出成大目前約有168個研發團隊(成大有1300多名老師,900多位臨床醫師),所研發的東西是都具有商品化價值的。

即便成大把研發成果技轉給其他廠商,但實驗室仍然是很活躍的持續進行研發工作。

圖3.成大主要專利申請之技術領域及平均年績效(資料來源:國立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2020年12月) 成大的產學創新總中心旗下有80多個研發中心,一年帶進來約9億新台幣的研發經費。

莊偉哲表示,外面很少大學一年研發經費可以拿到近10億的,成大之所以做得到是因為以前作對了事情,從一開始便要跟廠商工作在一起(co-work),彼此合作性很高,也會跨系跨院合作;另一方面就是成大與企業有緊密的network。

要作前沿技術研究需要很多經費時,便會找業界合作。

「當初成大的創校精神就是要把研發成果商品化,歷任的校長都有做好這個定位,現在也是一直在進步中。

」 老師申請專利的動力:來自觀念的改變 雖然成大強調研發要落地,專利要商品化,但礙於現實,在現行制度下,大學老師升等還是以論文為主,那,老師申請專利的動力及誘因為何? 莊偉哲言簡意賅,一語道出:「專利技轉金如同SCI的點數」。

其實要拿到專利並不困難,重點是要拿到技轉金,才代表這個專利是有用的。

論文所看的點數是經過一個系統review完之後,可以區分出這篇論文可以放在SCI上有多少點數,如果是10點以上和只能發表1點的論文,差異就出來了;此外,發表在知名的國際期刊跟一般期刊的價值也是不一樣的。

反觀專利因為沒有一套標準的系統,因此比較難去評估,除非是在同領域內的人;唯一比較恰當的評估方式是這個專利有沒有人要:這才是價值衡量的標準。

對老師而言,專利技轉金當然是其中一個申請專利的動力,但莊偉哲認為觀念的轉變也占了很大的因素。

他說:「最近幾年有很多新創公司出現,在研討會或會議上介紹演講人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有一個頭銜是『XXX公司的co-founder』,這種觀念在美國起來得比較早,現在台灣也一樣。

也就是說,我要能將我的專利商品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雖然台灣在這個趨勢上至少比美國慢5-10年,但這個趨勢已漸漸進入台灣。

成大很多老師都在業界待過,在業界申請專利是很重要,也就是這些業界的老師把此一趨勢帶入成大。

」莊偉哲認為大學從頭到尾不該限制教授做什麼事情,他們可以做產業相關的、商品化的,也可以做top-tier的前沿研究。

成大於2020年共創立了11家新創公司,由6家是由老師主導,5家是由學生成立的。

莊偉哲指出成大新創公司成功率高達80%,除了協助專利商品化外,另一方面也在幫學生找出路,學校必須要有這樣的輔導機制。

成大育成中心不限定是成大學生才能進駐,廠商如果進駐成大育成中心,除了租金相對低廉外,也可以運用成大的資源,包括人才及軟硬體,像是網路、文獻檢索、儀器及研發設備等等。

又像是醫學類的研發,便可以直接到醫院作臨床實驗(clinicaltrial)。

這是進駐學校育成中心最棒的地方,因為可以與學校資源直接嫁接在一起。

最後,莊偉哲重申,專利的申請應注重國際化、産學和技轉的績效及新創公司的成立。

成大希望扣合科技部和專利師公會將專利的觀念深植到老師和學生,將專利成果商品化。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278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刹車失靈還是使用不當?特斯拉在大陸遭遇車頂維權事件 2021年4月19日上午,在2021上海車展現場,有女車主穿著印有「刹車失靈」的衣服站在特斯拉車頂衣服大喊「特斯拉刹車失靈」,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

2021-05-1311:03 一文解構世界大學排名:教育部該醒一醒了 在北美智權報293期《產業學院3.0:必須由業界主導打破傳統大學排名的迷思》一文中提到,雖然許多世界大學排名只是一個虛名,但幾乎所有大專院校對此都趨之若鶩,因為除了有助於招攬學生外,還對爭取政府預算有很大助益。

然而,這些排名卻反映不出該校畢業生對社會的影響力、或是對產業的貢獻度。

剛好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HigherEducation)於9月分發表了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筆者就利用這次排名結果來解構世界大學排名的評分機制;只要花3分鐘閱畢本文,便不應對世界大學排名再存執念。

2021-10-2815:21 物價漲不停何時才有望回跌? 10月初時勞動部宣布調漲基本工資,漲幅高達5.21%,表面上看來是將經濟成長的利益與勞工分享,但在扣抵掉物價上漲的幅度後,勞工實質的所得提升恐怕非常有限,尤其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的走勢已經表明,廠商的營運成本居高不下,未來想看到物價回穩,恐怕還需要政府端出更有利的政策。

2021-10-2814:18 賈伯斯離開的十年:蘋果股價持續走高,產品技術創新逆向而行? 一晃已過十年。

2011年10月5日,享年56歲的史蒂夫·賈伯斯病逝,宣告了蘋果公司的賈伯斯時代正式宣告結束。

2021-10-2811:51 缺料風險延燒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市場與供應鏈 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測13.69億台,其中四成為5G手機(約5.48億台);預估2022年全球出貨量為14.20億台,5G手機將首度超越4G手機,達到7.63億台。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測,今年台灣智慧型手機出貨估計3.48億台,占全球23.9%,儘管零組件缺料情形較上半年趨緩,但缺料效應恐將延續至2022年,須留意上游漲價帶動終端價格衝擊消費需求。

2021-10-1511:21 從「麟洋配」談國際間防範商標搶註之發展及趨勢 本文將以近年台灣知名航空之「星宇」商標遭搶註事件為楔,簡介各國近年來對層出不窮之商標搶註事件所做出的變革,提供各方對商標惡意搶註事件之初步了解及思考因應之對策。

2021-08-2708:48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北美智權報》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智慧財產權電子報,內容涵蓋:熱門產業專利及趨勢分析、美台中及歐洲等各國智權法規解析、侵權訴訟、專利應用、智權管理、產業研發創新等文章,可幫助業者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中,高效率地學習進軍全球市場所需的智權關鍵知識。

用網路工具加強英文高三生多益935還當線上家教 不讓文法卡關高三生看《豆豆先生》影片練英文 物價上漲吃不消!學「價格飆漲」的3種說法 學英文/被stripped身體自主權14年布蘭妮自由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