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族群分布:黑面琵鷺繁殖於南北韓西部及中國遼寧省沿海的無人小島。
本種在全球主要的三個度冬點為台灣曾文溪口、香港內海灣及越南紅河三角洲,其餘有度冬紀錄的國家包括 ...
黑面琵鷺黑面琵鷺英名:Black-facedSpoonbill學名:Plataleaminor(Temminck&Schlegel1849)別名:撓杯,黑面仔,黑臉琵鷺目名:鸛形目(CICONIIFORMES)科名:鹮科(THRESKIORNITHIDAE)特有種或特有亞種:非保育等級:第一級(Ⅰ)、表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生息狀態:台灣局部地區普遍冬候鳥特徵描述:體長約76cm,為琵鷺屬中體型最小者,全身白色,嘴黑色成杓狀,面部及腳亦呈黑色。
族群分布:黑面琵鷺繁殖於南北韓西部及中國遼寧省沿海的無人小島。
本種在全球主要的三個度冬點為台灣曾文溪口、香港內海灣及越南紅河三角洲,其餘有度冬紀錄的國家包括南韓、日本、中國、香港,以及近年菲律賓、泰國及澳門等等。
總族群約1000隻。
台灣台南的曾文溪口及臨近四草為最大族群的主要度冬區和覓食區,每年最多約700隻在此過冬。
生態習性:本種繁殖於小島上的混合群落,度冬於潮間灘地,以魚、蝦等為主要的食物。
衛星追蹤顯示在台灣及香港度冬的鳥沿著中國東海岸經江蘇、黃海到達朝鮮半島的繁殖地。
生態威脅:近年來本種遭遇之威脅主要來自棲地的干擾與破壞,幾個主要度冬區都面臨不同的問題,例如台灣及大陸面臨的工業區開發、香港的環境污染、大陸及越南有人為干擾與獵捕壓力等等。
本種總族群小,度冬時過度集中易受疾病威脅,2002-2003年在台灣曾文溪口發生肉毒桿菌中毒幾乎喪失了全球百分之十的族群。
韓國的主要繁殖地已設立保護區,台灣曾文溪口、香港米浦及越南春水的主要度冬地也已劃為保護區,台灣將本種列為I級瀕危保育類鳥類。
1995年提出保育行動綱領,1996、1997、1999年有主要棲息國家共同參與的工作研討,並製作多國文字的宣導材料、出版衛星追蹤及野外調查報告。
雖然近年來的調查資料顯示本種數量似乎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但推測數量增加的原因並不能完全歸功於全球的保育成效,反倒是近年來全球調查範圍的擴大,或由於過去隱密的棲息地因環境惡化或遭受破壞迫使黑面琵鷺遷居,這兩項因素使更多黑面琵鷺因此現身而被紀錄下來。
因缺乏過去的基礎資料,要分析本種的族群變化,存在許多障礙與不確定性,加上全球黑面琵鷺只剩非常小的族群,雖然本種的威脅等級已從極危降級至瀕危,對本種的未來仍不應抱著過分樂觀的態度。
撰稿者:方偉宏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圖說:陳殿原攝提供人:方偉宏圖說:曾雲龍攝提供人:方偉宏
延伸文章資訊
- 1黑面琵鷺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2黑面琵鷺 - 臺灣國家公園
黑面琵鷺是目前全世界6種琵鷺中,數量最稀少的種類。每年9月底開始,黑面琵鷺就會分批從遙遠的北方陸續來到臺南七股曾文溪口濕地,準備度過漫長的冬天, ...
- 3黑面琵鷺的度冬天堂(上):飯匙鳥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
黑面琵鷺是全世界六種䴉科琵鷺屬中,體型最小且唯一處於瀕危的物種。早在1989 年由香港觀鳥會(Hong Kong Bird Watching Society)首次發表的統計,黑面琵 ...
- 4黑脸琵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脸琵鹭長的很像可能混群的白琵鷺,但與白琵鷺比較,黑面琵鷺的體型稍小一點(也是琵鷺家族中體型最小的),且面部黑色裸露皮膚延伸至眼睛後方。腳黑色。繁殖期時,黑面琵 ...
- 5黑面琵鷺保護區 - 台南旅遊網
黑面琵鷺是世界瀕臨絕種的生物,卻有約四分之三的數量,每年冬天會到台灣,尤其是台南七股,這是台灣難得的資產,而台南市政府和台南野鳥學會,近幾年致力於保護和宣揚保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