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儿童脑干胶质瘤DIPG的表观遗传靶向治疗新策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肿瘤是目前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儿童脑瘤的发病率排第二,仅次于儿童白血病。

儿童脑干胶质瘤DIPG(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是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儿童 ... 微信平台 | 开放时间| 图书馆简讯| 新书通告| 续借| 读者荐购| 我的图书馆 学科服务 当前位置/ 学科服务 / 遗传发育  个人学术空间 我的SCI论文 阅读状况 阅读脚印 专题服务 分类阅览  机构文献库 药理化学 生理病生 遗传发育 生化细胞 护理 解剖组胚 免疫微生物 公卫 CancerCell:儿童脑干胶质瘤DIPG的表观遗传靶向治疗新策略    5月8日,国际顶尖肿瘤学杂志CancerCell上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唐玉杰课题组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MichelleMonje实验室合作完成的题为“TranionalDependenciesinDiffuseIntrinsicPontineGlioma”的儿童脑瘤研究论文。

  肿瘤是目前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儿童脑瘤的发病率排第二,仅次于儿童白血病。

儿童脑干胶质瘤DIPG(Diffuseintrinsicpontineglioma)是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儿童脑瘤类型,其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为9个月左右,五年生存率低于百分之一,是造成儿童脑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唐玉杰研究员近年来一直从事DIPG的表观遗传致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证明了组蛋白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异常在DIPG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并可作为有效治疗靶标。

其中不仅揭示了约80%DIPG中携带的H3K27M组蛋白突变介导的表观遗传致病分子机制,为解析DIPG的发病机制开辟了表观遗传新方向(CancerCell.2013Nov11;24(5):660-72);还发现了一个获FDA批准的表观遗传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分子(HDACinhibitor,HDACi)panobinostat,能在预临床肿瘤模型中有效治疗DIPG,为DIPG的靶向治疗提供了表观遗传新思路(NatMed.2015Jun;21(6):555-9)。

该药物目前已经进入I期人体临床试验,是根据预临床试验结果开展DIPG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的重大突破。

  在最新发表的这份研究中作者发现DIPG肿瘤细胞对靶向抑制基因转录的BETinhibitor和CDK7inhibitor类表观遗传药物敏感,并且这两类药物均与panobinostat具有协同杀伤肿瘤的效果,进一步为DIPG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此外,作者还通过对病人来源的DIPG原代肿瘤细胞系进行超级增强子相关表观遗传分析发现该类肿瘤可能起源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oligodendroglialprecursorcells),并进一步从肿瘤超级增强子调控基因中鉴定出重要的致癌分子机制和潜在药物靶标,尤其是意外的发现了钾离子通道和EPH受体等相关基因在DIPG肿瘤存活与侵袭中具有重要功能。

该研究为深入理解DIPG的肿瘤发生机制和开发新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2761)、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35610817301071  学科馆员 邓珮雯 E-mail:[email protected] 778045(分机) 在线咨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