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攝類學? - 道次世界-四諦講修佛學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大寺以十二年學般若跟中觀,此期間,每年要花一個半月學《釋量論》。
一個大乘行者成佛的這條道路,不管情上、智上都要一直成長…,最後,情上、智 ...
選單
首頁首頁我們的師長我們的師長師長簡歷師長簡歷主要導師主要導師雪歌仁波切雪歌仁波切教授師長教授師長穹拉仁波切穹拉仁波切卻佩格西卻佩格西雅佩格西雅佩格西我所認識的師長我所認識的師長活動訊息活動訊息最新法訊最新法訊當月課程與異動當月課程與異動課程介紹課程介紹學習地圖學習地圖入門入門主要主要深入深入四季學堂四季學堂研討班研討班佛法生活化佛法生活化法雨法語法雨法語修心貫珠修心貫珠叩鐘釋疑叩鐘釋疑醍醐心語醍醐心語生死課題生死課題法藏分享法藏分享影音下載區影音下載區法寶流通法寶流通剪影心得剪影心得活動影片活動影片照片集錦照片集錦學習心得學習心得關於我們關於我們學會緣起學會緣起護持資訊護持資訊
Home
>
法雨法語
>
醍醐心語
>
為什麼要學攝類學?
為什麼要學攝類學?
2015年6月9日
雪歌仁波切講於四諦講修佛學會
攝類學裡的內容,都是重要的,為什麼呢?因為它是把《釋量論》或者陳那和法稱二位論師的論典裡面,最主要的大綱或最基本而且最關鍵的一些必須要懂的東西,收攝在一起編成的一個課程。
所以我們從這個名字應該可以理解:它的內容都重要,沒有一個不重要的。
攝類學裡面因明邏輯是重點,同時也教一些佛法裡面最常用、最基本的名相和它的定義。
這些定義或名相本身是和法理結合的,佛法裡面的很多道理就要和這個結合的。
五部大論裡,最重要的是般若和中觀。
三大寺以十二年學般若跟中觀,此期間,每年要花一個半月學《釋量論》。
一個大乘行者成佛的這條道路,不管情上、智上都要一直成長…,最後,情上、智上都變成圓滿,那就能夠得到菩提心和空正見都圓滿的結果――佛的法身和色身。
所以,五部大論裡面,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般若和中觀,對這兩個非常重視。
三大寺的格西裡,最普通的格西學位起碼也要把這兩個學通,意思就是,對一個大乘的修行者來說,必須要學的東西就是中觀與般若這兩個。
我們學般若和中觀的時候,同時也要一直配合的,就是《釋量論》――邏輯這一塊。
比如說般若,般若指的就是廣行的內容,就像《廣論》開頭講的:「《廣論》是《現觀莊嚴論》的教授」,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需要花十二年左右學中觀、般若課程,這段期間,每一年差不多要花一個半月學《釋量論》。
意思就是:不管廣行的法門也好,中觀的智慧的法門也好,我們學的時候,不是那種沒有思維,或者學的時候有點不清不楚的學習;而是必須要很清楚,然後要分析。
要用這種方式學習,就必須要配合這種邏輯的思惟、邏輯的分析。
所以我們學《釋量論》的時候,不是必須幾年內把《釋量論》讀完、然後才讀般若、中觀,或者是讀完般若,還沒讀中觀這中間,特別把《釋量論》整個讀完,不是這樣子,而是每年花一個半月把《釋量論》讀一下、讀一下。
這樣子安排是因為不管廣行的法也好,智慧這方面空性的法也好,都必須會用邏輯的方式思維分析,因此就每年安排一個半月學習《釋量論》。
從三大寺的課程安排,我們可以理解:五部大論裡面,我們很重視般若和中觀,這是一個大乘行者必須要的。
學習般若和中觀,不管什麼階段都需要《釋量論》,所以才會每一年這麼安排。
而《釋量論》最略的就是攝類學的這些內容,那就更必須讀。
達賴尊者主張從佛教的科學、佛教的哲學得到智慧、見解,然後真正進入佛門。
我們佛教本身是一直講道理,從而得到一個智慧、一個見;然後用這個見決定怎麼樣去取捨,取捨的時候才叫佛法。
所以,這三個裡面,前面是屬於還沒有入佛門,第三個階段,才真正有點入佛門,或是心裡面對於佛有一種相信,然後有“我要跟著你走”的想法。
所以前面那兩個階段沒有必要信仰佛教,也沒有必要受戒;它是大家都可以探討、研究的一個東西。
第一個是科學,然後是一種見解、哲學的見解。
這兩個是和“有沒有信仰”沒有什麼關係的,是大家都可以探討的。
達賴法王這麼多年,一直辛苦地為佛教的科學、佛教的哲學這兩個主題,收集佛法裡面大藏經裡面很多東西,安排一些課程,然後把它編成書,已經出版三本這麼厚的書了。
我們現在探討學習攝類學,裡面有佛教的科學,科學的後面就有一個哲學。
有了這兩個基礎之後,就是入佛門,或是自己怎樣去取捨、選擇一條路。
以基、道、果來說,科學和哲學屬於「基」,是聞思的階段;「道」就已經入佛門了,怎麼樣取捨,最後這條道路有一個「果」。
佛陀和印度的祖師們如何帶眾生?
達賴尊者這麼分析,是因為原來釋迦牟尼佛講《三轉法輪經》的時候,已經有這樣子分析了。
「三轉」的意思是對四聖諦講了三次,第一次講四聖諦時,他根本就沒有說“你要取什麼,捨棄什麼。
”他說了,苦諦是什麼樣子、道諦是什麼樣子…,這是以研究的方式解釋。
所以,第一個「基」的階段,就是科學和哲學這兩個部分。
然後第二個階段,比如說,「應知、應斷、應證、應修」,就是講「應該要做什麼」,那個時候就變成「取捨」的階段。
最後「已知、已斷、已證、已修」,那些就是「果」的階段。
所以,當時導師釋迦牟尼佛開示的時候,也是有“先科學、哲學,然後就入佛門”這種想法。
所以,這也不是達賴尊者創造的一個怪事情,是佛陀原來已經這樣子開示了。
我剛才講攝類學是從法稱論師的《釋量論》來的,是吧!我們從他的角度看一看的話,他探討的對象好像是一個外道,把和外道探討的事情寫出來。
所以,讀《釋量論》這些典籍的時候,我們需要信佛嘛?沒有必要!它就是一個探討的內容。
所以,不只導師釋迦牟尼佛是“從科學、哲學,然後進入佛門”這樣子帶眾生而已,後面的祖師,像法稱,他也是這麼帶的!所以,真正入佛法的門,就是應該要這麼走;它不是以“你要相信啊,你要拜啦!”這樣子的。
它後面真的有一大堆很高的哲學的見解,而見解的後面有更深、更細、更廣的科學的道理。
所以是從科學,慢慢進到了一個高智慧的哲學的見解,然後,從那裡就開始一種更具有智慧的取捨的道路。
為了離苦得樂,我們必須要學習佛法的科學和哲學,唯有這條路,沒有選擇了!
剛才講的,世尊這樣子開示,祖師們這麼帶,然後尊者也這樣子做,所以,我們要不要跟著這樣走?為“怎麼樣真正離苦得樂的取捨”選擇一條路,我們要不要走這條路,和它的理由――後面很多很高的哲學見解,我們要不要這種見解?
它的後面有這麼實際的、這麼多存在的因果道理、科學。
所以,我們即使不走這條路,也逃不掉的!不管怎麼樣自認為聰明,能不能逃過科學的法則?逃不掉的!哲學的見解方面,我的智慧有沒有比這個更聰明的?沒有!只是小聰明,自己害自己!取捨方面,走另外一條路的話,可以走得通嗎?更走不通的!走另外的路只有越來越黑暗,或者是更慘。
所以,為了自己的離苦得樂,現在我要不要走另外一條路?
當然,“要快樂、不要痛苦”是大家都很在意的。
那我們要為這個作準備,或是去做的時候,就會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有沒有比人家更聰明一點?或是更超越人家?那做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想法:或者騙人家,或者怎麼樣自己賺多一點、自己比別人更好一點的…,這些想法很多。
但是,因果或者是科學,它本身有一個它的法則,我們永遠逃不掉。
不但這個逃不掉,一樣地,從智慧見解的角度、哲學見解的角度來說,你“自認為聰明”的背後是完全相反的一個觀念,依這個相反的觀念,你走的路會是更慘的,越來越痛苦、越來越不快樂的一條路。
所以,對於剛才講的東西,我們應該要去證明,自己內心裡面要成立:“我們永遠逃不出這個科學或者法的法則“。
所以我們大家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自認為:自己可以超越這個法則,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或者一個聰明的方法。
這不可能超越的!
所以,那就必須要好好了解科學的法則是什麼?然後才能夠可以跟著這個法則,才可以從那邊提升一個智慧、一個哲學的見解。
我們沒有好好讀的話,就沒有辦法培養一個高的哲學見解;如果沒有培養這個見解,你也沒有辦法真正趣入正確的取捨、沒有辦法得到究竟的果位。
這些都是前後連貫的。
所以,佛法裡面講的這些道理是應該學習的。
當然,它不是那麼容易了解的,所以世尊開示這麼多經典,後面的祖師們也寫了這麼多論典,確實是有點難度,但是,就唯有這條路,沒有選擇了!
善用邏輯推理,會讓我們提升智慧――眼光越來越遠、越廣。
攝類學教我們分析的邏輯,教這個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我們就會分辨:怎麼樣是正確的推理邏輯,怎麼樣是不正確的邏輯推理。
有一本書(書名忘了)裡面說:“我們頭腦裡面90%都是垃圾”。
像垃圾一樣,沒有道理、邏輯不正確的、沒有意義的、耗精力的東西,佔了我們頭腦裡90%的位置。
當我們會分辨之後,自己就會知道“我幹嘛想這種事?!這個邏輯根本都不通、然後天天又轉轉轉…,轉在那裡!”把這個認出來之後,我們可以把頭腦裡的垃圾扔掉,那整個90%的空間就會空出來,可以用在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上。
這些耗精神、沒有意義的,害我們要睡睡不著、吃也不消化,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什麼功效的東西,真的都會去掉。
北京有一位同學,我覺得他很厲害,他學了攝類學之後,把這個邏輯分析用來看自己的思路:哪一個思路是正確的邏輯推的?哪一個思路是不正確的?他把不正確的一個個勾起來:這個不要想、這個不要想、這個邏輯不通,…,一個一個把它扔掉。
確實,如果會這樣分析的話,對我們真的幫助很大,會把我們想不開、想不通的很多事情弄清楚。
這是一個作用!所以學這個攝類學,要會用喔!不是讀讀攝類學而已,還要把它用起來。
另外,邏輯推理本身帶來的結果是,我們眼光越來越遠、越來越廣,就好像帶來智慧。
利用推理:“因為這個,所以會有…,所以會有…”,這種預測越廣越遠的結果,讓我們一直成長智慧。
我們知道邏輯推理之後,什麼事情、任何方面都把它用起來的話,我們就會用一種“眼光很遠、很廣”的角度分析,這樣去分析的時候,得到的是比較究竟的一種東西,不是那種眼前有利益,究竟上卻會害我們的東西。
所以,邏輯分析就會有這些效果啦!
如果我們懂攝類學這些邏輯推理,不管解讀什麼經論,都會真的讀到、抓到它裡面的思路,對自己幫助特別大。
還有,我也常常講,《菩提道次第廣論》從頭到尾沒有一句沒有邏輯推理的,都是以邏輯推理的方式講的;我們知道了邏輯分析之後讀《廣論》的話,就會找出:“這個道理,宗大師是怎麼推的?哪個是所立?哪個是能立?這是怎麼樣推出來的?”如果這樣子解讀的話,你讀《廣論》的時候,就不是模模糊糊的,你會非常清楚“是用這個理由,然後成立…”。
你若以這樣子的方式讀的話,那真的是清楚得多,內心會對於《廣論》更有一種定解的感覺。
過去的祖師們寫論典要得到授記“請你寫這個論典”,他自己對經裡面的內容整個都通達,修行也有成就,文詞的表達能力也要相當圓滿;具備這三個條件才能寫,所以現在幾乎沒有人達到這種品質。
所以,過去的這些論典真正是非常精采的,如果我們懂了攝類學裡面的邏輯推理的話,再去讀這些經論的時候,就會看得出來:哦,這個邏輯是這樣子,然後推這個;然後,那樣子的邏輯就推那個…。
你就會抓到祖師們真正想表達的內容,不然,他是用這個邏輯推,可是你沒有抓到的話,你就沒有抓到他的思路,他的思路你沒有抓到的話,那你就亂解釋。
所以,我們懂邏輯推理的話,無論讀什麼經論真的會提升,對自己幫助特別大。
因此邏輯推理對我們有什麼幫助?第一個是把不好的、髒的這些垃圾扔掉;第二個就可以說,我們的眼光越來越遠、越廣,這樣子提升智慧。
然後,我們不管解讀什麼樣的經論,都會真的讀到、抓到它裡面的思路,這應該是它的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Tweet
Follow@twitterapi
四諦講修佛學會
100003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63號6樓
(02)2370-6870
護持帳號:中華民國四諦講修佛學會
第一銀行中山分行141-10-200936
四諦LINE
延伸文章資訊
- 1【量論前行論叢】攝類學 - 福智僧團全球資訊網
攝類學,是藏族在研習量學的過程當中,漸次將量學的內容分成單元,加以開演,最後歸結而成的一種學習量論的前行基礎論典。這樣的學說,雖是傳承自印度 ...
- 2攝類學筆記| 子非魚- vocus - 方格子
如性法師攝類學進階版2018 南印度筆記如性法師, 攝類學, 藏傳佛教. ... 何謂攝類學「攝」──統攝──將《量學》裡時常出現的名相統攝起來; ...
- 3【量論前行論叢】攝類學 - 福智僧團全球資訊網
而量學所探討的層面,就是從共通性的辨別哪些心識是量、怎麼生起量、量的層次,一直深入到佛陀何以是正量士夫,以及四諦業果性空等佛教中不共的教義,如何 ...
- 4為什麼要學攝類學? - 道次世界-四諦講修佛學會
三大寺以十二年學般若跟中觀,此期間,每年要花一個半月學《釋量論》。 一個大乘行者成佛的這條道路,不管情上、智上都要一直成長…,最後,情上、智 ...
- 5攝類學講記前言
攝類學的起源是法稱論師的七部量論。在七部量論中,法稱論師從經部的概念出發,以因明邏輯學為工具來詮釋佛經。「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