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腱鞘囊肿--謝緯穎醫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腱鞘囊腫又稱肌腱瘤,一種由肌腱組織長出的良性腫瘤,如果是在手腕背側 ... 初期:炎性變化是其主要病理表現,其特點是以肩關節疼痛為主,濕熱瘀阻是這期的主要病機。

淺談腱鞘囊肿--謝緯穎醫師     腱鞘囊腫又稱肌腱瘤,一種由肌腱組織長出的良性腫瘤,如果是在手腕背側就是「腱鞘囊腫」,摸起来顯示质地较軟,具有一定張力,按壓時有轻微波動感或橡皮樣質感,囊腫表面光滑饱满,可活動,與皮膚無粘连。

囊腫無痛無癢,亦無其他臨床症状,僅少数可能會有按之酸脹感或自觉無力感。

治療法可用中醫針灸、復健或抽吸術以及手術的方法,而電腦族常見此疾患。

●何謂腱鞘囊腫?     腱鞘囊腫常發生於手腕手背上,是肌腱腱鞘囊液不正常聚積而產生的小圓球。

最常見的原因是需經常重覆、過度使用手腕關節所致。

當手腕關節蹠屈及背屈的動作過量增加時,造成手臂背側肌腱不堪負荷,導致腱鞘液過度產生聚積,就產生了腱鞘囊腫。

  ●臨床上表現為何?      病人通常會發現腕手臂處有一約1公分到2公分的圓形凸起,摸起來軟軟的、不痛的囊腫。

該手腕的關節活動正常,並未受限。

該囊腫壓起通常來並不會產生疼痛。

●如何治療?    腱鞘囊腫多半是因腕關節過度重複使用所致,因此治療期間仍應限制關節的過度活動。

●治療方法如下: 1.針灸加艾粒:     許多人都會遇到腱鞘囊腫反覆發作的問題,可以使用火針治療,也可以使用針灸針做圍刺治療會有不錯的效果。

2.使用腕帶:     防止腕關節的過度活動,此方法可防止腱鞘繼續變大,尤其是囊液抽取後1週,可預防再覆發的機會。

3.物理治療:    例如熱敷、超音波等等能減緩症狀。

  4.腕力的訓練:         訓練腕力可預防腕部因過度使用而產生復發性的腱鞘囊腫。

  5.抽取腱鞘囊液:     由於腱鞘囊腫是腱鞘液的不正常聚積,因此當囊腫較大時,可使用無菌的針筒抽取。

若屬再發性的腱鞘囊腫,必要時可注射類固醇以治療之。

  6.手術治療:    若以上保守療法均無效,可考慮手術切除囊腫。

認識肩關節周圍炎(五十肩)--謝緯穎醫師 (一) 、定義: 外傷、慢性勞損或感受風寒濕邪而致肩關節周圍疼痛、活動功能障礙,並排除骨質疾患者稱之。

是一種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據統計,臨床發病率可達到20.6%。

自然病程長達6個月至3年,甚至更長,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和不便。

(二)、臨床症狀: 長期肩部疼痛甚而牽連至上臂或後背、關節功能障礙和肌肉萎縮為臨床特徵。

  (三)、病因病理:中國傳統醫學認為年老體弱,氣血不足,肝腎虧虛是肩周炎發病的內因,風寒濕邪及勞累傷損等因素為其外因。

或因外傷,長期勞損,日久勞損,日久致肩部經絡阻塞,氣血凝滯所致。

  病理變化: 初期:炎性變化是其主要病理表現,其特點是以肩關節疼痛 為主,濕熱瘀阻是這期的主要病機。

病程在2個月以上:肩關節周圍組織粘連是其主要的病理變化。

其特點是肩關節疼痛較局限,肩關節前屈、後伸、外展、抬掌等功能都有不同程度受限,這與中醫學〝痛久入絡〞觀念相近。

病程超過半年以上:局部組織變性是其主要的病理變化。

主要表現在肩關節僵硬,活動功能嚴動受限,觸痛範圍較廣泛,且有明顯的肌肉萎縮。

氣虛血弱、肝腎不足、瘀血凝滯是這期的重要病機。

  (四)、肩關節周圍炎治療 本病主要是保守治療。

急性期,即以疼痛為主時,可使用針灸抗炎鎮痛、改善血液循環效應,從而達到止痛、吸收炎症、鬆解粘連之功。

慢性期,即肩關節僵硬時,用手法鬆解粘連之。

  手法治療按下述次序依次施行: (1)痛點按壓 (2)分筋(3)理筋(4)被動運動 (5)輪轉(6)揮動:醫者雙手握住患肢手部,進行蛇形顫動,如揮動蠅索樣,以利活血通脈,疏筋解痙。

  藥物治療方面:依辨證施治精神分有以下幾種類型 (1)、寒濕痺阻型: 多因天氣變化或受涼時加重,夜間為甚,影響睡眠,肩關節活動受限。

治宜散寒除濕,通絡止痛。

(2)、痰凝血瘀型: 肩痛不甚,但肩關節活動嚴重受限,肩不任重物,梳頭穿衣有一定困難。

治宜行氣化痰,活血化瘀。

(3)、氣血虛弱型: 肩痛纏綿不解,活動受限,少氣懶言,面色少華,肩部肌肉輕度萎縮。

益氣養血,溫通經絡。

(4)、肝腎虧損型: 肩痛經年而不愈,肩部肌肉明顯萎縮,手臂提握無力,活動受限,精神疲備,腰膝酸軟,頭暈,兩目乾澀,視物昏花,舌質暗淡,苔少,脈細弱,兩尺部尤甚。

治宜壯腎養肝、氣血雙補。

  護理要點 疼痛劇烈,影響睡眠時,止痛為先 治療後,生活上要給予照顧和協助 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在手法治療後囑患者回去後作手拉滑車、蝎子爬牆、毛巾搓背動作以加強治療。

汗皰疹--謝緯穎醫師 ◎汗皰疹是什麼? 汗皰疹是皮膚濕疹的一種,通常呈對稱性的分布於手掌側面、腳掌側面、手指側面或是腳指頭的側面,病灶初期往往以水泡為主要表現,隨著病程的進展,水泡乾掉或是破裂,最後以脫皮為表現。

有時候因為新舊病灶同時存在的因素,也會造成水泡和脫皮同時出現。

因為它發生的部位在手腳這種汗腺特別發達的地方,又以水泡為主要的表現,所以在以前一度以為它和汗腺流汗相關,而將它命名為汗皰疹。

現今已經證實它和汗腺、流汗這些因素都沒有關聯。

◎為甚麼會得到汗皰疹? 會不會傳染? 汗皰疹好發於季節交替的時節,病灶常常會有中度到重度的癢感,造成病人很大的困擾。

目前醫學對於汗皰疹的成因尚不十分清楚,只有少數病人發現和身體他處的黴菌感染或金屬過敏甚至情緒壓力有關。

汗斑及汗皰疹都屬於內因性疾病,也就是說有這類體質的民眾較易感染,可以靠藥物控制,卻無法根治,只有靠徹底的清潔、盡量保持乾燥以及少吃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來改善。

◎中醫解釋汗皰疹及中醫治療部分 中醫古籍《瘍醫大全》中就稱為「螞蟻窩」,形容:「多生手足,形似蟻窩,儼如針眼,奇癢入心,破流滋水。

」因此,中醫認為汗皰疹的病因病機為濕滯內蘊,風熱外阻於皮膚內所致。

治療部分,常用利濕中藥,包括如薏苡仁、茯苓、芡實、蓮子、白扁豆、山藥。

或者可用化濕導滯湯加減調理,組成包括蟬蛻、陳皮、澤瀉、麥芽、滑石、甘草、茯苓、蒼朮等,有助於清利濕熱。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避免搔抓: 搔抓往往是病情惡化以及發生併發症的主因,所以儘可能減少搔抓是相當重要的。

2‧手腳保養 儘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潔劑,腳部要保持通風涼爽,並且多擦乳霜。

如此不但能減低癢感,還能避免發生慢性濕疹或是黴菌感染的併發症。

3‧局部類固醇藥膏: 在激癢的狀況下,靠單純的保養要減低癢感相當困難。

這時候需要局部類固醇藥膏來減少癢感並且控制病情。

4‧ 壓力的控制: 壓力的控制對緩和病情、減少復發,有很大的幫助。

5 ‧低金屬飲食:根據統計,此種方法對於合併金屬過敏體質的病人,具有高度療效。

註:參考資料 台大醫院皮膚科賴碧芬醫師 巴金森氏症中醫治療--謝緯穎醫師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疾病,早期的症狀可能是很模糊的,如無法解釋的疲倦、輕度的肌肉酸疼或抽痛。

最先出現在手部活動的改變,行動的變慢及精密工作能力的減退,尤其是須要迅速反覆的動作,早期無法看得出來,直等有一個或幾個典型的症狀出現,才有辦法作確實的診斷。

晚期的患者會成為殘廢,只能生活在輪椅或床上。

引起巴金森氏病的原因很多,包括腦炎病後、藥物傷害、腦部血管的退化、神經性毒物如除草劑等。

疾病可能和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分泌量減低有關,也可能是腦部血管、細胞的功能逐漸老化有關。

   當巴金森氏症病人的腦神經傳導功能障礙,患者的動作就異常,會出現身體顫抖、肌肉僵硬、行動遲緩、沒有表情的臉,肢體漸漸明顯地不接受意志所使喚。

如何維持病人的動作正常?現代醫學給予藥物控制,病情嚴重者才以外科處理,如深層腦部刺激術(DBS),幫助病人過著有品質的日子。

這些都是「治標」的症狀療法,病人的腦部功能仍在繼續退化,有些人會依序出現五個症狀期,由(1)單側肢體顫抖、(2)四肢障礙、(3)勞動力喪失、(4)舉步需人扶助,而至(5)臥床不能翻身的生活史。

因此,將幹細胞移植進入腦部的構想備受期待,希望能恢復病人腦部細胞、組織等原有的功能,此屬於西醫「治本」療法的構想。

中醫治療巴金森氏症是採「標本兼治」療法,改善病人動作障礙的效率稍慢,比不上西醫那般立竿見影;但是好處卻不少,例如:沒有劑末現象、可延緩病情惡化、不會因停服中藥而症狀大發作,也未見副作用。

通常,病人症狀屬早期者可以只由中醫治療,中、晚期者以中、西醫會同治療之效果最好。

巴金森氏症的臨床治療,在中醫將之歸類於風的範疇:如陰虛風動乃熱病陰津虧損或久病耗傷陰液,筋脈無以濡養,筋脈失養變生內風;又如虛風內動筋惕肉閏手足蠕動。

而熄肝風可以用秦艽、鉤藤、蟬蛻、僵蠶等藥。

此外研究發現甘麥大棗湯安定精神止痙攣,黃耆五物入手臂補營衛氣血不足,風邪入侵肌肉麻木;對於輕度巴金森氏症有一定療效。

巴金森氏症中醫常辨證為心血虛、肝血虛、脾陽虛、腎陽虛,可加適量的補陽、補氣血藥物,如乾薑、製附子、肉桂、人參、川七等。

病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建議其飲食加強營養、高熱量、溫熱性食物,多運動會有助於恢復健康。

  證型 參考症狀 參考方劑 1 心血虛 心臟供血障礙、低血壓 補中益氣湯、補陽還五湯。

2 肝血虛 面色慘白、貧血倦怠 八珍湯、十全大補湯。

3 脾陽虛 食少納呆 歸耆建中湯、香砂六君湯。

4 腎陽虛 畏寒肢冷 四逆湯、桂附地黃丸。

※參考資料:中國期刊及林寶華中醫診所 淺談過敏性鼻炎--謝緯穎醫師 過敏性鼻炎可分為常年性和季節性(花粉病)兩類,另有所謂血管疏縮性或神經反射性鼻炎;本病的發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過敏體質,另一個是接觸了過敏原或其他刺激因素。

前者包括了遺傳因素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

濕疹等。

後者包括吸人物(塵璊為主)。

食物、細菌及其毒素。

物理和化學因素如溫差等。

過敏性鼻炎的臨床表現:發病時感覺鼻內作癢,隨之是連續打噴嚏,鼻塞和流清水樣鼻涕,甚或嗅覺暫時減退,頭脹和聽力障礙。

其特點是呈陣發性和突然發作,起得快也好得快,好後如同常人,早晚為常發時間。

檢查見鼻腔粘膜蒼白或灰淡,鼻甲水腫或息肉樣變,鼻腔分泌物清稀,若取分泌物塗片可見嗜酸性白細胞增多。

    根據病史、臨床典型症狀和實驗室檢查,診斷不難。

但要與急性鼻炎相鑒別。

本病尚缺乏特效療法,發作時用抗組織胺類或激素類藥可取得暫時性效果。

但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脫敏療法雖然療效比較確切,但也有療程長,病者不易接受的問題。

因此,去除病因是治療本病的重要方法。

過敏性鼻炎,類似中醫文獻中的“鼻鼽”、“鼻嚏”範圍。

“鼻鼽”首見於《內經》,據臨床症狀的表現,歷代文獻中將其病因病機歸納突出一個“虛”字。

指出了肺氣虧虛,衛表不固。

肺主氣,開竅於鼻,外合皮毛,風寒之邪乘虛而入,邪正相爭,驅邪外出而鼻癢噴嚏。

肺失通調,清肅無權,故鼻竅不通,水濕停聚,泛而清涕漣漣。

而肺氣的充實,有賴於脾氣的運化輸布和腎氣的攝納。

脾為後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虛則諸臟氣也虛。

腎主藏精,內藏真陰真陽,若腎元虧虛,則不能溫養脾肺。

《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氣所病,腎為欠,為嚏。

”說明本病星表現在肺,其病理變化則與脾腎有密切關係。

       本病以肺脾腎氣虛為主,不治可持續多年,或成永久性,花粉病或可轉為氣喘。

因此,常年發作者,必須積極預防和治療。

由於本病常反覆發作,對病因病機認識不一,症狀與傷風感冒十分相似,病者自己或少數醫者常當成一般感冒處理,勢必益虛正氣。

須知本病先有氣虛衛表不固,治療上當先補氣固表為主,根據不同病期和臨床表現,如發作時可選用桂枝湯。

小青龍湯、玉屏風散等加減。

平時可選用金匱腎氣丸、真武湯、右歸飲、左歸飲等加減,臨床取得滿意的療 效。

此外,綜合療法和中西醫結合可以提高本病的療效。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謝緯穎醫師 糖尿病,中醫古稱為『消渴病』,是以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對胰島素接受力減弱所引起的高血糖狀態,進一步表現為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的病症。

發病年齡不限,但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所以如何幫助患者維持穩定血糖,進而恢復其自體調節能力更顯重要。

傳統中醫將糖尿病依『消渴病』的分類,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大類。

一.上消症:飲水多而小便少,水消於上,屬肺燥。

二.中消症:食穀多而大便堅,食消於中,屬胃熱。

三.下消症:飲水隨飲便下,飲水一斗,小便一斗,小便味甘而白濁,屬腎虛。

血糖高,血管內滲透壓增加,促使細胞內水分順著濃度梯度擴散進入血管堙A造成細胞內脫水,造成口渴感。

中醫常用處方如:清心蓮子飲、丹溪消渴方、白虎加人參湯、沙參麥冬湯等,滋陰潤肺祛火,可以調節血糖穩定度,解除細胞內脫水現象,進一步改善血糖被利用率而改善糖尿病。

血糖高,但細胞卻無法透過胰島素的幫助取得葡萄糖,細胞處在相對飢餓狀態,能量持續耗損,食量增加卻無濟於事。

中醫常用處方如:玉女煎、甘露飲、中消黃耆湯、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益氣養陰化濕潤燥,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降低能量損耗,進而解除胰島素的分泌壓力,穩定糖尿病。

血糖濃度超過180mg/100ml時,腎臟中負責將葡萄糖從尿液再吸收回血液中的攜帶者已飽和,所以開始出現尿糖,滲透壓增加,所以水分隨著葡萄糖從尿液中排泄,造成多尿。

中醫常用處方如:六味地黃丸、玉女煎、二至丸、金匱腎氣丸、真武湯、杞菊地黃丸等,滋脾腎化濕濁,可以幫助腎臟的再吸收功能,降低尿糖穩定血糖,進而降低糖化血色素,緩和腎臟負擔。

臨床上利用中醫理論辨證論治加上現代醫學辨病論治,可以提高糖尿病治療效果。

初診糖尿病患者大部分都控制不好,或者合併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者亦不在少數。

加入中醫治療後皆可控制良好,飯前血糖100~110,糖化血色素穩定在7左右,西藥降血糖藥也逐步減量,甚至連原來只能注射胰島素控制的患者,也可以逐步減低注射劑量。

目前中外研究指出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的腎病症候群臨床觀察發現,除西醫定期的給予降血糖藥,另加上中藥的調理可降低糖尿病早期併發症的產生。

如中藥中的黃耆、西洋參、太子參、女貞子、旱蓮草、生地黃、山茱萸、何首烏、菟蕬子、丹參、葛根、天花粉、牛膝等等不僅具有輕度降血糖作用,主要有明顯的降低腎臟微量蛋白尿排出,還具有改善脂質代謝、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有不少患者經過逐步改善過程後,可降低依賴口服或注射降血糖藥的劑量,使生活品質提高不少。

只要患者能正視糖尿病,配合醫師處方與指示,就可以讓糖尿病患者過得更輕鬆更自在,也使得糖尿病不再是人見人怕的不治之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