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在腦中植入額外裝置可隨「心」控制的機器人手臂 - 科學月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機器人手臂通常配有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透過腦內植入物測 ... 截至目前為止,能成功控制機器人手臂的腦機介面,多需使用侵入式的腦部植入物, ... Search/搜尋 分類選單 -文章分類- 封面故事 News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19-07-18不需在腦中植入額外裝置可隨「心」控制的機器人手臂 451期 Author作者 編輯部 機器手臂腦機介面 【本刊訊】近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MellonUniversity)與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ofMinnesota)合作一款非侵入式機器人手臂,根據卡內基梅隆大學新聞,該產品不需在大腦植入任何裝置,即可透過心智加以控制。

機器人手臂通常配有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透過腦內植入物測得的訊號控制機器人設備,且性能還不錯;當這些設備的控制越趨精密時,便能用於完成更多的日常任務。

截至目前為止,能成功控制機器人手臂的腦機介面,多需使用侵入式的腦部植入物,這些植入物需要大量的醫學和外科專業知識才能正確安裝和操作,更不用說它的成本與潛在風險有多高,不容易在臨床上使用。

因此,腦機介面研究所面臨的挑戰,就是開發幾乎不需侵入性植入物的裝置,倘若研製成功,將是癱瘓者的一大福音,甚至有在一般族群裡也具備發展潛力。

只不過,若以非侵入性的外部傳感器取代植入物,則所接收到的訊號較不清晰,進而導致控制的精準度不足。

卡內基梅隆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榮譽教授何斌(BinHe)表示,神經訊號的破譯與非侵入式裝置的實用性,都將對相關產品產生重大影響。

利用新的傳感和機器學習技術,研究團隊便能夠探測大腦深處的訊號並提升解析度。

此外,透過非侵入式神經成像(neuroimaging)和持續追踪放大器(continuouspursuitparadigm),就可以克服腦電圖(EEG)訊號嘈雜的問題,也顯著改善其神經解碼的功能,甚至還能實時、連續地控制機器人手臂。

  非侵入式的機器人手臂在過去僅能試圖「追趕」大腦的指令,而此研究中受試者所使用的手臂,能夠及時追蹤電腦螢幕上的游標,且動作更為平順。

此外,團隊為腦機介面實驗建立新架構(framework)來提升使用者的參與和訓練程度,並加強腦電圖神經訊號數據的空間解析度,進而改善介面中的大腦與電腦的組件效能。

該項裝置迄今已在68個健康受試者中進行測試(每人最多10次),與過去的機型相比,受試者在腦機介面的學習效能大幅提升近500%。

使用腦機介面的學習成效,在研究團隊獨特的手法下,不僅在傳統任務中提升60%,連續追蹤滑鼠游標的這個動作更提高到500%之多。

未來,研發團隊計劃做進一步的臨床試驗,並打造所有人都能輕鬆使用的產品。

  新聞來源 Ferri,E.SiminosandT.Fülöp,Enhancedtargetnormalsheathaccelerationusingcollidinglaserpulses,CommunicationsPhysics,2019.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07月號/2019第595期:登月 特別價$237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25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49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

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