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秦始皇橫掃六國的大將們,為什麼在秦王朝瀕臨滅亡時沒來救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王翦:秦朝開國第一大將和最大的功臣,滅掉趙、燕、楚三國。

· 二、王賁[bēn]:王翦之子,秦朝開國名將,英勇善戰,獨滅魏國,並參與滅楚、燕、齊戰爭 ... MdEditor 助秦始皇橫掃六國的大將們,為什麼在秦王朝瀕臨滅亡時沒來救駕? 語言:CN/TW/HK 時間 2021-05-0104:04:56 國學老貓 主題: 歷史 秦始皇統一天下直到秦朝滅亡(公元前221年~前207年),大一統的秦王朝僅僅存在了15年。

秦始皇平定六國時,武將高手如雲,為何在秦王朝滅亡時,為什麼沒有大將前來救駕?反而被農民起義軍給推倒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那些開國將軍都到哪裡去了?我們今天一一來扒一扒這些武將們的下場。

秦始皇雕塑秦始皇開國武將有王翦,王賁[bēn],內史騰、李信,蒙武、蒙恬、桓齮(huányǐ)、章邯、王離等人,我們一一介紹這九人,秦朝滅亡時,他們在哪裡?一、王翦:秦朝開國第一大將和最大的功臣,滅掉趙、燕、楚三國。

功成身退,得以善終,秦朝滅亡時已經病逝。

王翦,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也是唯一善終的大將。

王翦統軍滅掉了趙國、燕國、楚國三個國家。

其中在攻打趙國時,利用反間計離間趙王遷與趙國名將李牧的關係,李牧被趙王遷捕殺。

李牧死後,王翦率軍輕易的滅掉了趙國。

在攻打楚國時,率領六十萬大軍打敗楚國,楚國名將項燕自殺而亡。

所以,王翦是秦朝開國的第一大將,武將裡最大的功臣。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後,秦始皇封王翦為武成侯。

王翦為人比較聰明,比其他三位戰國名將(白起,李牧,廉頗都沒有善終)更為狡猾,他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於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王翦功成名就,告老還鄉,沒有繼續輔佐秦始皇,也成為戰國四大名將裡面唯一一個得以善終的。

公元前207年,為什麼秦二世在危難之時,秦朝瀕臨滅亡之際?王翦沒能來救駕呢?根據《史記》記載,秦二世之時,王翦已經病逝而亡,具體年歲不詳。

“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王翦:秦朝開國第一大將,滅掉趙、燕、楚三國二、王賁[bēn]:王翦之子,秦朝開國名將,英勇善戰,獨滅魏國,並參與滅楚、燕、齊戰爭。

秦朝滅亡時已經病逝。

王賁,王翦之子。

王翦不僅勇猛,連兒子王賁也是一員虎將。

公元前226年,王翦之子王賁奉命攻打楚國,奪取了楚國十多個城池。

公元前225年,王賁水淹魏都大梁,降殺魏王假,滅掉魏國。

公元前222年,王賁與李信攻取遼東,俘虜燕王喜,徹底滅掉燕國。

公元前221年,王賁與李信攻滅齊國,使秦國統一六國。

王賁一人滅掉魏國,與李信、一起徹底滅掉燕國和齊國。

所以,王翦、王賁父子倆被尊為秦朝開國第一功臣,秦朝滅掉六國,其中五國(燕國、趙國、楚國、魏國、齊國)與他們兩人相關。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後,秦始皇封王賁為通武侯。

公元前207年,為什麼秦二世在危難之時,秦朝瀕臨滅亡之際?王翦沒能來救駕呢?根據《史記》記載,秦二世之時,王賁已經病逝而亡,具體年歲不詳。

“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王賁:王翦之子,英勇善戰,獨滅魏國,並參與滅楚、燕、齊三、內史騰:滅掉韓國,治理南郡有條,為王翦滅楚提供後盾。

秦朝滅亡時已經去世。

內史騰,在秦王嬴政時任內史,名騰,故稱“內史騰”。

內史騰是名能征善戰的武將。

公元前230年,內史騰奉秦王嬴政之命前往攻打韓國,擒獲韓王韓安,滅掉了韓國。

秦王嬴政又想要消滅楚國,但是楚國強大,一時不能攻下,於是派遣內史騰駐紮在楚國的隔壁南郡(今湖北荊州),命令他治理好南郡。

內史騰把南郡治理的井井有條,法令嚴明,官吏恪盡職守。

南郡為後來王翦率領大軍滅掉楚國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公元前221年,內史騰被秦始皇任命為內史。

內史是負責京都咸陽事務的官吏,地位要比各郡郡守都要高。

內史騰恪盡職守,一直任內史,直到老死任上。

內史騰在秦始皇時代已經老死,所以,在秦二世秦朝瀕臨滅亡時,無法救駕。

內史騰:打仗英勇,滅掉韓國,治理南郡也是井井有條四、李信:少壯勇猛,參與伐楚,參與滅趙、燕、齊戰爭。

秦國統一後消失(無歷史記錄)。

李信,比王翦年輕、勇猛,秦國猛將,深受秦始皇喜愛。

公元前228年,李信與王翦軍隊共同包圍趙軍,並一舉攻破趙國。

“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為賢勇。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公元前225年,秦國將軍李信,年輕氣盛,英勇威武,曾帶著幾千士兵把燕國太子丹追擊到衍水(今遼寧遼陽市東北太子河),打敗燕國太子丹的軍隊。

秦始皇認為李信賢能英勇,非常喜歡李信。

公元前225年,關於攻打楚國,李信與王翦有個典故。

秦王嬴政問各位大將,若攻打滅掉楚國,需要多少大軍,李信說“二十萬”,而王翦說“六十萬”。

秦王嬴政聽完之後,認為王翦年事已高,膽子越來越小,而李信少壯勇猛、有膽略。

於是秦王派李信帶領“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

王翦領悟到秦王嫌棄自己已老,於是託病告老還鄉。

楚國有四十萬大軍、且由楚國名將項燕率領。

雖然李信勇猛向前,無人可擋,但楚國名將項燕詐敗,然後率領精兵強將從後方攻擊李信,導致李信大敗而歸。

後來,秦王不得不又親自請王翦出山,率領六十萬大軍滅掉了楚國。

雖然李信兵敗楚國,但秦王並沒有懲罰李信,仍然重用他,後面滅燕、齊也都重用了李信。

公元前222年,李信與王賁一起,長途奔襲攻打燕國,打到遼東,捉到燕國喜,徹底滅掉燕國。

公元前222年,李信與王賁一起,攻打齊國,並滅掉齊國。

總之,李信參與了攻擊楚國,並參與滅趙、燕、齊,為六國統一立下汗馬功勞。

到底李信有沒有功、過相抵呢?有沒有封侯呢?我試著找了下史書,但是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

民間傳說,李信被封為隴西侯,但是《史記》、《資治通鑑》等書上確實查不到李信封侯、封官的資訊。

李信功勞這麼大,為什麼沒有封侯、封官記錄呢?我們今天來探討一下。

可能是李信率領二十萬大家兵敗楚國的事情影響了李信封侯、封官。

回顧下李信兵敗楚國時秦始皇的態度。

史記記載:始皇聞之,大怒,自馳如頻陽,見謝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秦始皇聽到李信兵敗楚國的這個訊息,大為震怒,親自乘快車奔往頻[pín]陽,見到王翦道歉說:“我由於沒采用你的六十萬大軍計策,李信果然使秦軍蒙受了恥辱。

”看來秦始皇還是非常生氣的,說“李信兵敗楚國,有辱秦軍”。

但是李信勇猛,又不得不用,當時沒有懲罰李信,繼續重用。

但是秦國的懲罰制度還是非常嚴厲的,秦始皇還是很記仇的,所以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並沒有對李信進行封侯、封官。

可能想讓他功過相抵吧。

我們推測一下,李信哪裡去了呢?李信,槐裡(今陝西咸陽興平東)人,為什麼和隴西(今甘肅省靜寧縣)扯上關係了呃?據史記記載,李信是漢朝將軍李廣的先祖。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裡,徙成紀。

廣家世世受射。

--《史記-卷一百零九-李將軍列傳》李廣將軍,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省靜寧縣)。

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時做過將軍,就是追獲燕太子丹的那位將軍。

他們老家在槐裡(今陝西咸陽興平東),後遷徙到成紀來的。

李廣家世代傳習射箭。

既然李信有後,就說明李信是得善終的。

既然李信沒有被秦始皇封侯、封官,為何到了隴西呢?有史書記載說李信先祖李曇是秦朝御史大夫,老家就在隴西,所以李信功成身退回老家了。

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據說李曇是趙國名將李牧的先祖。

難道李牧和李信有親屬關係,這個根本沒有記錄,後人只能推測。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李信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年輕。

如果李信封隴西侯,則秦二世肯定會讓李信來阻擋反秦大軍。

然後,歷史上秦二世沒有找李信的記載。

說明,最終李信沒有被封賞,又覺得楚國兵敗令秦始皇不爽,自己功成身退了。

據傳說隴西是李姓的起源地,可能就去隴西歸隱鄉野了。

所以,在秦二世滅亡的時候,李信作為老百姓一名,或者當時已經病逝也未可知,無法幫助秦國了。

至今,李信的下場仍是謎團。

李信:秦國猛將,參與伐楚,滅趙、燕、齊五、蒙武:忠良之後,勇武之將,參與滅楚戰爭。

秦國滅亡前就已經去世。

蒙武,是忠良之後,其父親蒙驁[ào]也是秦國著名的將軍。

蒙武也是一員虎將,其兒子蒙恬也是一位勇猛將軍。

蒙氏三代都是忠良。

公元前224~223年,蒙武擔任副將,跟隨主將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斬殺楚將項燕,擒獲楚王,滅掉楚國。

公元前219年,即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的第三年,蒙武去世,當然是善終。

蒙氏家族深得秦始皇的喜愛。

所以,在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時,已經去世的蒙武是無法幫得上忙了。

蒙武:忠良之後,參與滅楚六、蒙恬:忠良之後,參與滅齊,後北擊匈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被秦二世胡亥偽詔賜死,服毒自盡。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父親蒙武,祖父蒙驁,均為秦國將軍。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率軍攻破齊國,後又拜為內史,深得秦始皇寵信。

秦統一六國後,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威震匈奴,收復河南之地,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秦始皇特別喜歡忠勇之後,比如王翦、王賁父子,比如蒙武、蒙恬父子,當然還有蒙恬的弟弟蒙毅(文官,官拜上卿)。

公元前210年,因胡亥在趙高、李斯的偽詔下篡位,成為新皇。

所以,太子扶蘇是最大的威脅,而蒙恬一直和扶蘇在一起。

於是趙高、李斯偽造一封秦始皇的遺詔賜給扶蘇、蒙恬,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

扶蘇正直,不知是計,於是憤恨自殺。

而蒙恬明知是冤,即使手握三十萬大軍也沒有想著去反叛,為了保住蒙家世代忠良的名聲,服毒自盡。

蒙恬自殺之前曾說: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

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繫,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從我祖父到我這一代,為秦國建功立業已經三代了。

如今我帶兵三十多萬,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勢力足夠可以反抗。

然而,我知道必死無疑,卻堅守節義,是不敢辱沒祖宗的教誨,不敢忘掉先主(秦始皇)的恩寵。

”然後,服毒自盡。

蒙恬如此忠勇之士,胡亥竟然謀殺之,秦朝真是自掘墳墓。

如果有蒙恬將軍在,何愁反秦大軍不除,至少能夠保住秦國函谷關之內不滅。

可惜,自掘墳墓的胡亥,註定要滅亡。

蒙恬:中華第一勇士,參與滅齊,後北擊匈奴,威震匈奴七、桓齮(huányǐ):秦國將軍,勇猛之士,主要參與伐趙戰爭,多立戰功。

可惜死於趙國名將李牧之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戰死。

公元前237年,桓齮(huányǐ)被拜為將軍。

一生的戰爭經歷主要是伐趙,多立戰功。

公元前236年,桓齮(huányǐ)與王翦等人攻取趙國,桓齮(huányǐ)攻佔趙國九城。

公元前234年,桓齮(huányǐ)攻取趙國的平陽(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東南)、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趙將扈輒(hùzhé)率兵赴救,被桓齮(huányǐ)斬殺,同時斬首10萬趙軍。

公元前229年,桓齮(huányǐ)跟隨王翦攻趙,不敵趙國名將李牧,桓齮戰敗,被李牧擊殺。

可惜桓齮(huányǐ)死於趙國名將李牧之手,李牧乃當世名將,很多人都不是他的對手,包括王翦對李牧也是輸多勝少。

雖然桓齮(huányǐ)不是李牧對手,當然也不能否定桓齮(huányǐ)是一名勇猛的將軍,主要是李牧太厲害了。

可惜桓齮(huányǐ)死的過早,幾乎沒有被後人記住,離秦朝大一統有一段時間,離秦朝滅亡時間更遠,當然秦朝瀕臨滅亡時幫不上忙了。

桓齮([huányǐ):秦國將軍,主要功績是伐趙,但也死於趙國名將李牧之手八、章邯:參與滅六國戰爭,上將軍,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維護胡亥的秦王朝,屢戰屢勝,但被趙高陷害,後投降項羽。

章邯,秦國著名將領,參與秦始皇滅六國戰爭。

但章邯的戰功都是在秦二世時表現出來的。

章邯在秦二世時任少府,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

陳勝吳廣以及天下起義之軍反秦時,章邯已是秦國最勇猛的大將,也是大秦的依靠。

我們看看章邯在為秦二世做了哪些貢獻:幾乎是屢戰屢勝。

章邯打敗周文(周文是陳勝之部將)十萬大軍,周文自刎而死。

章邯在熬倉打敗田臧大軍(田臧是陳勝之部將),田臧戰死。

章邯在滎陽打敗李歸(李歸是陳勝之部將),李歸戰死。

章邯屢戰屢勝,打敗陳勝的多個將軍,比如鄧說、伍徐、蔡賜、宋留、張賀等,嚇得陳勝閉城不敢出戰,只能閉關死守。

在章邯的攻勢下,陳勝反被自己的車伕所害而死,於是起義軍的領袖陳勝就此消亡。

章邯擊敗聯軍,殺死了魏相周市和齊王田儋。

章邯擊敗魏國,魏王魏咎自殺,魏豹逃跑。

章邯打敗齊楚聯軍,擊破楚軍主帥項梁(項羽的叔父),在定陶殺掉項梁。

章邯幾乎是屢戰屢勝,各路反秦大軍均懼怕章邯。

項羽勇猛,為叔父報仇心切,破釜沉舟,在鉅鹿之戰中戰敗章邯,在鉅鹿之戰王離(王翦之孫)戰死。

後來章邯退軍至棘原(今河北省平鄉縣西南平鄉南)駐紮,項羽駐紮在漳水南岸,兩軍相持,沒有再繼續交戰。

秦二世責備章邯兩軍相持,不繼續交戰。

章邯害怕趙高奸臣在秦二世面前陷害自己,於是派人回京告訴秦二世實際情況,不能輕舉妄動,需要等待時機。

但是,章邯所派之人被趙高之人攔住,見不到秦二世,且所派之人遭到趙高追殺,但沒有追上。

章邯得知後,非常害怕趙高、秦二世害自己,於是率領大軍投靠了項羽。

於是,項羽就立章邯為雍王,項羽為了大局並未報叔父之仇,反而對章邯還不錯。

後來,項羽坑殺了二十萬秦國降軍,秦軍自此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反秦大軍了。

從此,項羽也是威震天下。

從這一方面來說,章邯投降項羽,加速了秦國的滅亡,是秦朝的罪人。

但這也是秦二世、趙高不信任章邯,咎由自取所致。

再到後來,劉邦使用韓信計謀,水淹章邯城池而城破,章邯拔劍自刎而亡。

章邯:上將軍,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鉅鹿之戰之後投靠了項羽,加速了秦朝滅亡九、王離:王翦之孫、王賁之子,曾參與滅六國戰爭,抗擊匈奴戰爭,但勇猛不如祖父、父親,因受祖上恩德被封為上將軍。

後來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所殺。

王離,秦國名將,但是遠不如其祖父王翦、父親王賁勇猛。

參加過秦滅六國之戰,大秦統一後常年跟隨蒙恬抗擊匈奴,也算一員大將。

王離也因祖父、父親之功受封武城侯。

王離是忠臣之後,胡亥也是比較信任他,蒙恬死後將兵權交給了王離。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王離跟隨章邯向東出關攻打反秦大軍。

客曰:“不然。

夫為將三世者必敗。

必敗者何也?必其所殺伐多矣,其後受其不祥。

今王離已三世將矣。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反秦大軍聽說名將之後王離(王翦之孫、王賁之子)率軍前來,都很害怕。

但是有一個人說:“不對,一點都不要擔心。

因為據說,做將領的第三代必定要打敗仗。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家殺人太多,他家的後代就要承受惡的懲罰。

如今王離已是王家的第三代將領了。

”果然,在鉅鹿之戰中,項羽戰勝秦軍,並捕獲王離,後來殺掉了王離。

沒想到名將王翦之後竟然落得如此下場。

真的是這樣嗎?富不過三代,難道將也不過三代?難道這就是所說的世界是平衡的,天平不可能一直向你傾斜。

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

王離:名將王翦之孫,死於項羽之手重新回顧一下秦國的九名大將,在秦二世時候的狀況:王翦、王離、內史騰、蒙武、桓齮(huányǐ)這五員大將已經去世,李信不知所蹤,蒙恬被胡亥害死,只有章邯、王離還在。

章邯,秦王朝最後一名能打仗的大將,因怕被胡亥、趙高害死,最後也投降了項羽。

王離,沒有其祖父王翦、父親王賁英勇善戰,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斬殺。

最可惜的是蒙恬,被胡亥、趙高、李斯陷害,否則,蒙恬在的話,反秦大軍誰敢入關?看來,在秦二世胡亥的胡作非為之下,秦王朝滅亡在所難免。

大家對秦王朝九員大將有何評價?請給我留言,關注我,我們一起討論。

(完)----------------------------------------------------(免責宣告:本文參考《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史記-卷一百零九-李將軍列傳》、《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及備註,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果涉及到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 「歷史」 中國百城名錄76——包頭 中美罕見達成一致,簽署重大貿易協議,WTO總幹事:歷史性協議 3-1!納達爾贏得巔峰大戰,劍指法網14冠歷史第一人 亡國公主逆襲成功,15歲封皇后,輔佐兩代帝王,不是隻會養男寵一 亡國公主逆襲成功,15歲封皇后,輔佐兩代帝王,不是隻會養男寵二 劉恆諡號“文”帝,他真的配嗎?繼位後哥哥子嗣斷絕 西方的發家史是黑奴與印第安人的悲劇,是歷史上最泯滅人性的歷史 岳飛精忠報國 晉國是春秋強國,卻分成了三個國家,造成三家分晉的原因是什麼 一千年前的包大人有沒有達到百萬年薪?結果很吃驚 「其他文章」 男人再難也難不過悲情人物喬峰,被冠以“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愛” 跟大秦丞相學口才——之三“樗裡子”:圓滑智囊,輔佐了三代秦王 至今思蒙恬,不肯清君側 秦六世餘烈-第二代秦惠文王:吞巴蜀漢中,用張儀連橫的虎狼秦王 秦六世餘烈-第四代秦昭襄王:滅周擴疆,用魏冉范雎白起稱霸六國 李斯自比關龍逄、比干、伍子胥,自列“七宗罪”,他真的是小人嗎 為什麼影視演員都很難演好秦始皇?秦始皇到底是什麼性格的人? 助秦始皇橫掃六國的大將們,為什麼在秦王朝瀕臨滅亡時沒來救駕? 嫪毐何德何能?為何僅八年就得到封侯?論靠近權力中心的重要性 呂不韋為什麼要自殺?他功績之大,沒有別的選擇嗎? 秦始皇之長子扶蘇自殺給我們的啟示:欲成大事者,不能太老實 大秦王朝亡於胡亥之啟示: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不要做愚蠢的領導 李斯:因為一錯就從“千古一相”變成“千古小人”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詞中包含3個地方是在春晚獨唱的重要原因 秦六世餘烈-變法第一代秦孝公:遷都咸陽,重用商鞅奠定強秦基石 秦六世餘烈-第三代秦武王:平蜀亂、取宜陽,尚武有志卻絕命於鼎 秦六世餘烈-第五代秦孝文王:在位最短的秦王,善待先臣傳對國君 秦六世餘烈-第六代秦莊襄王:與呂不韋相互成就,繼續向東擴張 秦始皇為何在22歲才加冠?為何這麼晚?其實暗含一場政治鬥爭 跟大秦丞相學口才——之一“商鞅”:投石問路,投其所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