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奏曲之特色與奏鳴曲之差異 - 牛仔帽與墨鏡- 痞客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簡單的講,「協奏曲」也就是協助演奏的意思,就是有一個樂團協助獨奏家演奏,兩方缺一不可,都很重要。

他們共同合作創造出完整的樂曲,但是,除了合作的 ... 牛仔帽與墨鏡 跳到主文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部落格全站分類:收藏嗜好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l11Sun201012:16 協奏曲之特色與奏鳴曲之差異 有人說過協奏曲這種音樂的模式 是一個偉大的發明 不過我看的這麼多資料 查過了兩三遍 還是不太懂到底是怎麼樣的音樂模式 實在尷尬 2010/07/11   2014/03/20 明明人在澳洲 女朋友在旁邊睡覺 確有這種閒情逸致來研究這些東西 我也搞不懂我在幹甚麼   不過總算稍為搞懂協奏曲以及奏鳴曲的差異所在 其實我覺得之前找的資料都不是很好 在奇摩知識+裡頭找到一個回文寫得比較清楚   轉貼如下: 1.許多喜歡古典音樂的人,都很喜歡協奏曲,因為欣賞協奏曲時,不僅可以看到大編制的樂團演奏,而且還會有一位獨奏家在舞台前做最炫耀的表演,可以讓大家看得很過癮。

簡單的講,「協奏曲」也就是協助演奏的意思,就是有一個樂團協助獨奏家演奏,兩方缺一不可,都很重要。

他們共同合作創造出完整的樂曲,但是,除了合作的關係外,兩方也互相競爭,例如,獨奏家一個人要對抗整個樂團那麼多人的聲音,沒有三兩下子就被比下去了,所以獨奏家在音量上及技巧上一定要很厲害才行的。

協奏曲的結構通常分成三個樂章,第一個樂章是展現獨奏家技巧及吸引觀眾注意力快板,而且在整個樂章結束前,還會有一段音樂是樂團完全安靜,讓獨奏者可以即興發揮的裝飾奏(cadenza)。

第二樂章通常會讓這位獨奏家及所有人喘口氣,速度變慢一點,感受音樂抒情浪漫的氣氛。

然後在最後一個樂章,再次回到很快的速度,讓這位獨奏家可以炫耀技巧,並且讓全部聽眾聽得不敢喘息,很熱鬧的結束整個樂曲。

這就是最常見的協奏曲結構,不過,有些協奏曲也可能從3個樂章多增加一個樂章,而成為四個樂章的協奏曲。

每種樂器都可以有協奏曲,只要有作曲家為這個樂器創作就O.K.了。

有最多協奏曲作品的樂器是鋼琴與小提琴,幾乎每位重要的作曲家都有寫鋼琴協奏曲,這部份我們在下週會有更詳細的介紹。

小提琴的部份則是有四大名協奏曲,分別是貝多芬、孟德爾頌、布拉姆斯與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而且很有趣的一點是,除了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不是D大調外,其他的三首都有同樣的調性,而且作曲家一生中也只有這一首小提琴協奏曲。

除此之外,在其他樂器部份如德佛札克的大提琴協奏曲、莫札特的豎笛協奏曲、長笛與豎琴的協奏曲、海頓的小喇叭協奏曲等,都是很好聽的協奏曲。

有機會演奏協奏曲對於獨奏家來說,是件非常光榮的事。

想像看看,有這麼多人在為自己伴奏,要呈現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不是很棒嗎?而對於欣賞的人而言,協奏曲中富有的變化與趣味,能夠讓欣賞的人可以聽得不無聊,而使的協奏曲成為最受歡迎曲式之一。

協奏曲的演變與「協奏」-「Concerto」的意思。

最早期的協奏曲是由兩個團體合作演出,這兩部份的音樂可以是互相搭配或是互相競技的,稱為「大協奏曲」。

慢慢的,其中的一個團體演變成只有一位獨奏家表演,就是現在最常看到的協奏曲模式。

另外,所謂的「協奏」就是有「競爭」也有「聯合」的意義。

因此,協奏曲的特色,就能讓大家看到獨奏者與一塊演奏的團體有共同合作又是相戶競爭的關係,而讓音樂產生很多的變化與樂趣。

每種樂器都可以有協奏曲,有最多協奏曲作品的樂器是鋼琴與小提琴。

而這週繼續介紹好聽的鋼琴協奏曲,因為鋼琴這個樂器的特性很完整,所以,作曲家非常樂於為這個樂器寫協奏曲,從莫札特開始,他就寫了30首左右的鋼琴協奏曲,到了貝多芬,也為鋼琴譜出了5首重要的鋼琴協奏曲。

到了浪漫時代,鋼琴協奏曲更成了作曲家們的代表曲式之一,例如布拉姆斯、蕭邦、李斯特、葛利格、舒曼都創作了很傑出的鋼琴協奏曲,也是鋼琴家們很喜歡挑戰的對象。

此外,還有一位作曲家為了很多的管樂器創作協奏曲,也一定要告訴大家。

這位作曲家就是莫札特,除了他之外,在那個時代,很少有作曲家為管樂器寫協奏曲。

而莫札特為了長笛、豎笛、雙簧管、低音管都留下了好聽的協奏曲,甚至連法國號也有四首協奏曲,長笛與豎琴也合作一首協奏曲,使得這些管樂器由莫札特起,地位開始提升,這真的要非常謝謝莫札特。

到了近代,像薩克司風、手風琴、口琴等的樂器,也都有協奏曲,聽起來很有變化與現代感,有機會可以多多注意喔!2.相信有不少彈鋼琴的人可能都練習過一本綠色書皮的「小奏鳴曲」,甚至再高段一點的人彈過「奏鳴曲集」,。

奏鳴曲的名字早在巴洛克時代以前就出現了,當時的奏鳴曲多半只有一個樂章,5分鐘左右,反而像是首練習曲。

到了古典時期,奏鳴曲的形式就很確定了,通常一首奏鳴曲會有3到4個樂章,第一樂章是很有精神的快板,然後到慢吞吞的第二樂章,第三樂章多半是有點舞曲性質的小步舞曲啦或是詼諧曲,最後的第四樂章會變成可以炫技又熱鬧的快板樂章,這就是是一首奏鳴曲的架構。

一般,在奏鳴曲的第一樂章會使用「奏鳴曲式」,也就是寫音樂時,需按照奏鳴曲式的遊戲規則玩。

奏鳴曲式又是甚麼呢?簡單的講,它是一種規定,就是將音樂分成「呈示部」、「發展部」與「再現部」,「呈示部」就是告訴你這個音樂的主題與重點是甚麼,在「發展部」的地方讓這些主題可以很有變化,運用創意讓音樂變得多彩多姿。

最後,「再現部」重新出現一開始「呈示部」的主題,讓大家可以在回憶中結束整首作品。

這樣的奏鳴曲式不僅在奏鳴曲中聽得到,甚至在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中都會用到奏鳴曲式,因為它真的是很重要的音樂基礎。

雖然我們最常會聽到的是奏鳴曲是鋼琴奏鳴曲與小提琴奏鳴曲,但不表示其他樂器就沒有奏鳴曲的音樂喔!其實,每種樂器都有作曲家為他們寫奏鳴曲,只是如果你沒有機會接觸這些樂器時,當然也就不會聽過屬於他們的奏鳴曲,所以,要認識一個樂器的聲音與表現,從這個樂器的奏鳴曲來聽是最容易的,有機會的話,你一定要多注意喔! 參考資料:http://www.e-classical.com.tw/prtfamily/program/PAINTMusic/part_4/5.html+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1605066   協奏曲(Concerto):若沒有特別強調,則協奏曲這個名稱,指的就是獨奏協奏。

  在浪漫和古典時期,協奏曲可能是僅次於交響曲的重要音樂曲式。

除舒伯特之外,幾乎所有重要的作曲家都寫過至少一首協奏曲(莫札特寫過三十多首),這種曲式的音樂作品數量極多,範圍相當廣闊。

協奏曲最顯著的特點,即是由一位演奏大師在整個樂團中擔任主要的演奏部分。

雖然有些協奏曲是為獨奏而寫,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是把獨奏部分與完整的管絃樂譜編織起來,讓獨奏者承擔與整個管絃樂團對話的任務。

在早期的協奏曲中,是由一小組有才能的樂師(主奏部,concertino),與較大一組的普通樂師(協奏部,ripieno)對話的形式,並沒有獨奏家和管絃樂目,不過二者的效果相似。

到了十七世紀,在柯賴里(Corelli)的大協奏曲(concertogrosso)中,才由主奏部樂段與協奏部加入的樂段,交替演奏而成一樂曲,其中「全體都參加演奏」的部分則稱為全體奏(tutti)。

大師的表演 巴洛克時期,主奏部被精簡為獨奏的角色,這一轉變恰好為大師級的演奏家們提供了展示其才能的極好機會,並受到相當多聽眾的歡迎。

而在古典和浪漫主義時期,的確有很多獨奏協奏曲是專門為特定的大師表演而寫的。

且通常這位大師就是作曲家自己。

這無需驚訝,因為許多協奏曲的大作曲家,像莫札特、貝多芬和李斯特,他們自己本身也是傑出的演奏家。

大師表演是協奏曲的一個重要特點。

這大概就是協奏曲與交響曲不同的原因,前者極少採用梅呂哀舞曲(小步舞曲)的樂章,因為小步舞曲的結構過於僵硬地限制了獨奏家的演奏。

所以,許多協奏曲都以裝飾樂段(cadenza,一種獨奏家「即興」表演的華麗樂段)來這到充分發揮演奏大師才能的樂段。

通常在裝飾樂段演奏時,管絃樂團完全寂靜無聲。

在早期的協奏曲中,裝飾樂段是完全即興奏出的,作曲家僅提供一個簡單的大概。

而後來的作曲家則完全寫出裝飾樂段的部分。

以免靈性不高的獨奏家破壞了作品的平衡性。

就像交響曲一樣,協奏曲也落入了奏鳴曲(sonata)的傳統,但它只具有三個樂章(快一慢一快),而不是四個樂章。

某些作曲家如布拉姆斯,在其第二號鋁琴協奏曲中,增加了第四樂章,此舉使得協奏曲幾乎達到了交響曲的規模。

在一般情況下,協奏曲是以一段全體奏的樂段開始,然而,在許多古典和浪漫樂派的協奏曲中,則以獨奏的樂段做為開始,以修飾全體奏主題。

例如在柴科夫斯基的第一號銷琴協奏曲中,一開始就直接用獨奏的部分修飾整個主題。

不過也有一些作曲家,其中以莫札特最著名,則喜歡在獨奏開始時引入一個全新的主題,他們把獨奏置於對立面,以弱小的音爭與管絃樂的雄厚音響相抗衡。

在莫札特的協奏曲中,這種手法產生了極其生動的效果,而浪漫樂派作曲家則讓獨奏的樂思與管絃樂進行激烈的對話,以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浪漫主義時期,獨奏家與管絃樂團之間的交替演奏更具抗爭性,這種抗爭似乎旨在重現英雄獨自與命運鬥爭的浪漫主義概念。

首先,帕葛尼尼令人震驚的小提琴演奏,證明了大師的演奏可以產生極大的刺激性。

同時,鋼琴在音質、音量和音域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改進,在李斯特時代,鋼琴已能以純正音質的音量與管絃樂相稱。

當然,李斯特作為新一代大師的銷琴演奏技巧,亦達到了帕葛尼尼演奏小提琴的動態效果。

小提琴和鋼琴演奏大師的號召力與鋼琴的強大性能結合起來,使獨奏者更有實力管絃樂團共同演出。

其演出效果因此極富刺激性。

  http://www.yies.ilc.edu.tw/musicjoy/style/concerto.htm       協奏曲 concerto                 談到協奏曲,在大多數人的概念中應該都是指「獨奏協奏曲」,所以若沒有特別強調,則協奏曲這個名稱,指的就是獨奏協奏。

  所謂「獨奏協奏曲」,也就是由單獨一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團一起合奏的音樂形式。

有的愛樂者以為在整個協奏曲的發展歷史上是先有大協奏曲,然後等大協奏曲沒落後再由獨奏協奏曲登場,替代大協奏曲的位置,這樣的觀念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大協奏曲和獨奏協奏曲在巴洛克時期是同時存在的,只是獨奏協奏曲的發展比起大協奏曲要來得晚些,而且巴洛克之後大協奏曲逐漸沒落,而獨奏協奏曲卻反而興盛起來罷了。

       簡單的說,協奏曲是為一件或多件獨奏樂器和管弦樂團創作的一種音樂作品。

最早的如科雷利(Corelli)於1680年代寫的那些作品,屬於大協奏曲一類,以兩支規模不等的樂團演奏,早期由一位獨奏者演奏的協奏曲與維瓦第有關。

他的三樂章結構(快-慢-快)為巴哈所採用,並在莫札特、貝多芬和大多數後世作曲家們的協奏曲中繼續成為規範。

19世紀對高難技巧的崇拜使得大多數浪漫主義的協奏曲(比如李斯特、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和拉哈曼尼諾夫為鋼琴或小提琴創作的協奏曲)都非一般演奏者所能掌握,只有那些技巧爐火純青的演奏家是例外。

但是一些20世紀的作曲家們(比如布洛克和史塔溫斯基),則按照巴洛克風格將獨奏者視為「超群者」。

另一些作曲家(如巴爾托克和科達伊)則寫作出「管弦樂團協奏曲」,而管弦樂團樂器則被處理成獨奏樂器反覆演奏。

    協奏曲及其歷史     協奏曲的義大利字“Concerto”源自於拉丁語的“Concentus”(和好)‧第一位使用這個字的人是義大利的懷達那(LodovicoViadana1564~1645)他把1602年後年寫作的聲樂和風琴的經文歌稱為教會協奏曲←這是巴洛克時期教會音樂最為重要的作品集;不久之後除了風琴之外又加入其他樂器,並增加更多獨奏樂器的樂章,於是稱為就會協奏曲(Concertidachiesa)或教會奏鳴曲(Sonatadachiesa)或義大利風序曲(ItalianOverture),但這些作品,以今天的觀點來看,它根本就不是協奏曲;聲樂的室內協奏曲,雖然一直延續到十七世紀中葉,可是不久之後協奏曲就發展成室內樂的模式,成為各種樂器小組合的作品‧  發民純粹的器樂協奏曲曲式的人,是義大利人朱瑟貝‧陶賴里(GiuseppeTorelli1658~1709),開始使用於他在1686年出版的【為雙小提琴與低音的室內協奏曲】他1709年出版的【大協奏曲】,是獨奏小提琴史上,最早的協奏曲,其中當作基督誕生的田園曲的G小調第六號大協奏曲“聖誕”最為傑出;這種大協奏曲曲是隨後由柯賴里、吉米尼亞尼,偉瓦第加以發展‧  大協奏曲是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管絃樂形式,尤其是早期的作品,更接近交響曲,同事重點放在合奏部,獨奏樂器並未到達中心地位;大協奏曲的特徵:以管絃樂與獨奏群交替演奏具有力度上的強烈對比,採用快、慢、快、慢的四樂章的奏鳴曲樣式,後來慢慢統一成快、慢、快三樂章的結構;巴哈和韓德爾協奏曲,有很多都是交響曲風的作品,EX:韓德爾的【雙簧管協奏曲】,是以兩支長笛、雙簧管、低音管和絃樂器群合奏,除了極少段落外,全部都是以管絃樂風譜寫而成;巴哈的【第三號布萊登堡協奏曲】根本沒有合奏與獨奏群的區別,曲中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別以三部,一問一答而成,這種曲是比較像管弦樂曲,完完全全沒有協奏曲的味道‧  協奏曲再17、18世紀中葉的巴洛克時期,才出現由一支獨奏樂器和管絃樂聯合演奏的【獨奏協奏曲】有兩支到四支的獨奏越企群與管絃樂聯合演奏的【協奏曲風交響曲】以及由小合奏部與大演奏部演奏的【大協奏曲】其中,大協奏曲在巴洛克時期佔有很大的份量,但是過了巴洛克時期,大協奏曲竟從協奏曲的天地中消失,而後由獨奏協奏曲取而代之‧在大協奏曲中,獨奏部和管絃部,是以等份量處理,但主體似乎屬於弦樂部,巴洛克時期以後,獨奏部份躍升至中心領導地位,而管絃樂部落入伴奏區  從巴洛克時代後期(1750後),由“大協奏曲”傳移到“獨奏協奏曲”這時獨奏者不僅在旋律上、或技巧上都有獨立性,也掌握了主導權‧像偉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和巴哈的【大鍵琴協奏曲】,都顯示了這種傾向‧這就是協奏曲已經從以往享受的合奏樂趣轉變成欣賞演出者的神技;有這樣的變化,起因是演出者的技巧都有顯著的進步,樂器有精美的改良,社會對音樂的要求,已經從聲樂變為器樂,對於世俗的器樂曲,聽眾都歡迎能發揮華麗的名人技的作品;從18世紀後半的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時代之間,協奏曲顯示輝煌的發展,這些正是最大的因素‧  從莫札特到貝多芬,協奏曲的容有了顯著的變化,這時除了獨奏部還能發揮超人技巧之外,在內容上還具有交響曲般的幅度,也就是從室內樂發展成演奏會般的音樂‧貝多芬不僅把獨奏部變的更充實,也擴大了管絃樂部‧尤其是後期的協奏曲中,已經具有交響曲般的重要性,和莫札特的協奏曲那管絃樂只是伴奏任務的做法截然不同‧像【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就是好例子;此外貝多芬還覺得協奏曲中的裝飾奏如果以獨奏者的演出意志來隨便炫燿技巧,很可能奏出違背奏曲者想表達的意念,這是很危險的事,所以為自己的協奏曲,親自譜寫出裝飾奏的部分,拆除了以前即興演奏出的慣例‧  協奏曲由近代發展到現代,開啟新里程碑的人,是里斯特,他不僅使各樂章有密切的關聯,還使主題統一全曲的構想,根據節奏速度的變化醞釀出感情的變化  在現代協奏曲中,不僅獨奏樂器方面變自由了,在內容方面,也從交響曲式的作品,演變到室內樂風的作品,具有了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時代中不曾有的多樣而自由之性格,可是考慮充分的發揮技巧以及音色的作品中,使得協奏曲原有的名技作風的特徵,更為顯著同時有不少的作品是取用民族色彩的題材,在內容方面探求更豐富的變化‧……   「協奏曲」(Concerto)是從義大利文來的,原指:「一群音樂家在音樂會裡頭演奏或是演唱」,也就是「音樂會」的意思。

十七世紀時,協奏曲代表一種以樂器為人聲伴奏的合唱音樂;十八世紀以後,協奏曲才變成由一個獨奏樂器與一個交響樂團對奏的音樂形式。

十九世紀浪漫樂派時,協奏曲數量達到高峰,獨奏樂器所能展現的音色、樂曲的難度,在在考驗演奏者的技巧,這個時代的協奏曲作品都是傳世經典之作。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2209470           協奏曲及其歷史    協奏曲的義大利字“Concerto”源自於拉丁語的“Concentus”(和好)‧第一位使用這個字的人是義大利的懷達那(LodovicoViadana1564~1645)他把1602年後年寫作的聲樂和風琴的經文歌稱為教會協奏曲←這是巴洛克時期教會音樂最為重要的作品集;不久之後除了風琴之外又加入其他樂器,並增加更多獨奏樂器的樂章,於是稱為就會協奏曲(Concertidachiesa)或教會奏鳴曲(Sonatadachiesa)或義大利風序曲(ItalianOverture),但這些作品,以今天的觀點來看,它根本就不是協奏曲;聲樂的室內協奏曲,雖然一直延續到十七世紀中葉,可是不久之後協奏曲就發展成室內樂的模式,成為各種樂器小組合的作品‧    發民純粹的器樂協奏曲曲式的人,是義大利人朱瑟貝‧陶賴里(GiuseppeTorelli1658~1709),開始使用於他在1686年出版的【為雙小提琴與低音的室內協奏曲】他1709年出版的【大協奏曲】,是獨奏小提琴史上,最早的協奏曲,其中當作基督誕生的田園曲的G小調第六號大協奏曲“聖誕”最為傑出;這種大協奏曲曲是隨後由柯賴里、吉米尼亞尼,偉瓦第加以發展‧    大協奏曲是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管絃樂形式,尤其是早期的作品,更接近交響曲,同事重點放在合奏部,獨奏樂器並未到達中心地位;大協奏曲的特徵:以管絃樂與獨奏群交替演奏具有力度上的強烈對比,採用快、慢、快、慢的四樂章的奏鳴曲樣式,後來慢慢統一成快、慢、快三樂章的結構;巴哈和韓德爾協奏曲,有很多都是交響曲風的作品,EX:韓德爾的【雙簧管協奏曲】,是以兩支長笛、雙簧管、低音管和絃樂器群合奏,除了極少段落外,全部都是以管絃樂風譜寫而成;巴哈的【第三號布萊登堡協奏曲】根本沒有合奏與獨奏群的區別,曲中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別以三部,一問一答而成,這種曲是比較像管弦樂曲,完完全全沒有協奏曲的味道‧    協奏曲再17、18世紀中葉的巴洛克時期,才出現由一支獨奏樂器和管絃樂聯合演奏的【獨奏協奏曲】有兩支到四支的獨奏越企群與管絃樂聯合演奏的【協奏曲風交響曲】以及由小合奏部與大演奏部演奏的【大協奏曲】其中,大協奏曲在巴洛克時期佔有很大的份量,但是過了巴洛克時期,大協奏曲竟從協奏曲的天地中消失,而後由獨奏協奏曲取而代之‧在大協奏曲中,獨奏部和管絃部,是以等份量處理,但主體似乎屬於弦樂部,巴洛克時期以後,獨奏部份躍升至中心領導地位,而管絃樂部落入伴奏區    從巴洛克時代後期(1750後),由“大協奏曲”傳移到“獨奏協奏曲”這時獨奏者不僅在旋律上、或技巧上都有獨立性,也掌握了主導權‧像偉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和巴哈的【大鍵琴協奏曲】,都顯示了這種傾向‧這就是協奏曲已經從以往享受的合奏樂趣轉變成欣賞演出者的神技;有這樣的變化,起因是演出者的技巧都有顯著的進步,樂器有精美的改良,社會對音樂的要求,已經從聲樂變為器樂,對於世俗的器樂曲,聽眾都歡迎能發揮華麗的名人技的作品;從18世紀後半的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時代之間,協奏曲顯示輝煌的發展,這些正是最大的因素‧    從莫札特到貝多芬,協奏曲的容有了顯著的變化,這時除了獨奏部還能發揮超人技巧之外,在內容上還具有交響曲般的幅度,也就是從室內樂發展成演奏會般的音樂‧貝多芬不僅把獨奏部變的更充實,也擴大了管絃樂部‧尤其是後期的協奏曲中,已經具有交響曲般的重要性,和莫札特的協奏曲那管絃樂只是伴奏任務的做法截然不同‧像【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就是好例子;此外貝多芬還覺得協奏曲中的裝飾奏如果以獨奏者的演出意志來隨便炫燿技巧,很可能奏出違背奏曲者想表達的意念,這是很危險的事,所以為自己的協奏曲,親自譜寫出裝飾奏的部分,拆除了以前即興演奏出的慣例‧    協奏曲由近代發展到現代,開啟新里程碑的人,是里斯特,他不僅使各樂章有密切的關聯,還使主題統一全曲的構想,根據節奏速度的變化醞釀出感情的變化    在現代協奏曲中,不僅獨奏樂器方面變自由了,在內容方面,也從交響曲式的作品,演變到室內樂風的作品,具有了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時代中不曾有的多樣而自由之性格,可是考慮充分的發揮技巧以及音色的作品中,使得協奏曲原有的名技作風的特徵,更為顯著同時有不少的作品是取用民族色彩的題材,在內容方面探求更豐富的變化‧……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10201138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James 牛仔帽與墨鏡 James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Music此分類上一篇:Overandover 此分類下一篇:A.Dvorak-HumoresqueNo.7 上一篇:孫臏兵法 下一篇:《戰爭論》 歷史上的今天 2010:《戰爭論》 2010:孫臏兵法 2010:兵法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2022/09/02相簿、部落格功能維護公告[公告]2022/08/22、08/23應用市集部分功能維護公告[公告]痞客邦APP全新服務上線-美食優惠券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Academy(10) 社會學(11)生物學(3)哲學(9)會計學(2)法律(6)科學(11)經濟學(8)國學(7)史學(34)知識(27) Shopping(1)3C(7)ACG(11)Boxing(20)Biography(8)Car(5)CPAFirm(15)Education(10)Food(10)Fashion(6)Finance(15)Game(3)Health(9)Joke(6)Language(3)Literature(27)Life(10)Military(12)MilitaryArt(12)Movie(19)Music(20)Novel(14)News(8)Reading(10)Series(5)Sexual(7)Story(1)Suit(4)Tobacco(4)Teaching(3)PUA(11)Work(19)未分類文章(8)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誰來我家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1一月(1) 2020十二月(1) 2019十一月(1) 2019十月(1) 2018十月(1) 2018三月(3) 2017九月(1) 2017八月(2) 2017二月(1) 2016九月(2) 2016六月(1) 2016五月(2) 2016四月(1) 2016一月(2) 2015二月(2) 2015一月(2) 2014十二月(1) 2014六月(1) 2014四月(5) 2014二月(1) 2014一月(2) 2013十月(1) 2013七月(1) 2013三月(2) 2013二月(3) 2013一月(10) 2012十二月(4) 2012十一月(5) 2012十月(1) 2012九月(10) 2012八月(13) 2012七月(10) 2012六月(2) 2012四月(1) 2012二月(3) 2012一月(9) 2011十二月(2) 2011十一月(7) 2011十月(17) 2011九月(2) 2011八月(4) 2011七月(5) 2011五月(6) 2011四月(6) 2011一月(1) 2010十月(4) 2010九月(9) 2010八月(44) 2010七月(44) 2010六月(52) 2010五月(35) 2010四月(17) 2010三月(39) 2010二月(26) 2010一月(5) 2009十二月(1) 2009十一月(3) 2009十月(3)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活動快報 伊萊克斯吸塵器調查 你是吸塵器忠實愛用者嗎?伊萊克斯需要你!立即填寫... 看更多活動好康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