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信陵君列傳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信陵君在《史記》文中表達出的是一種典範,那就是仁而愛士,謙而禮交,從竊符救趙的歷史事件中獲得實踐,〈魏公子列傳〉一文將此典範深刻而明顯地傳達出來。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5.22.106.144)您好!臺灣時間:2022/06/2505:25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劉憶銘研究生(外文):LIU,YI-MING論文名稱:《史記》信陵君列傳研究論文名稱(外文):AStudyonBiographyoftheLordofXinlinginRecordsoftheGrandHistorian指導教授:柯金虎指導教授(外文):KE,KO,CHIN-HU口試委員:柯金虎、陳弘昌、張娣明口試委員(外文):KE,KO,CHIN-HU、CHEN,HUNG-CHANG、CHANG,TI-MING口試日期:2014-07-08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玄奘大學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門:人文學門學類:中國語文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4畢業學年度:102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19中文關鍵詞:史記、司馬遷、魏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外文關鍵詞:RecordsoftheGrandHistorian,SimaQian,DukeWei,LordXinling,savingXhaobystealinghufu相關次數: 被引用:1點閱:972評分:下載:57書目收藏:1 信陵君在《史記》文中表達出的是一種典範,那就是仁而愛士,謙而禮交,從竊符救趙的歷史事件中獲得實踐,〈魏公子列傳〉一文將此典範深刻而明顯地傳達出來。

所謂理解其人方能通達其書,明白司馬遷命運的多舛,坎坷的經歷,就能明白《史記》一書對司馬遷而言,早超越了人身的榮辱,是他精神和生命的延續,任時光不停的流逝,司馬遷永垂不朽的典範卻得以保存。

本論文首先探討史遷筆下的信陵君書寫,描述魏公子的禮賢下士,並從其聽納微賤者忠言中體認信陵君的知心相交,最後用竊符救趙以固魏作為信陵君一生功業的最佳成就。

其次就〈魏公子列傳〉人物作評析,分析比較司馬遷為傳中人物所寫的描述和互相關聯性,以瞭解太史公所欲評鑑人物的優缺點。

論文中比較戰國四公子在用人態度、委身待客方法、納諫容人氣度及識人取才能力的差異之後,從而探討司馬遷的寫作手法,從其筆法描述,了解太史公所要傳達的訊息,透過寓褒貶於文章的筆觸,明白司馬遷想在歷史紀錄的洪爐中闡述自己的觀點,給予事件真實剴切的批判,知道為何讚賞魏公子無忌,實乃是太史公心所響往的人物。

最後結論呈現一個完整的總結,典範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反而會在亂世中更見光彩。

InRecordsoftheGrandHistorian,ThelordofXinlingisamodel.Heiskindtootherscholars,modest,andcourteous,whichcanbeprovedinthehistoricalevent“savingXhaobystealinghufu(tigertally).”BiographyoftheSonoftheDukeWei”alsopresentsthismodelingimage.Itissaidthatunderstandingthepersonhelpstounderstandhisbook.AfterwerealizethemiserablefortuneandexperienceofSimaQian,wecanconcludethatthisbook,forhim,isnotamatterofpersonalhonorbutanextensionofhisspiritsandlife.Astimepassesby,theeverlastingmodelofSimaQianisthereforepreserved.Thefirstchapterofmythesisistheintroductiontomystudypurposeandtheliteraturereview.Therelatedstudymethodsareappliedtostudyonthetopic.InChapterTwo,IwilldiscussSimaQian’swritingontheLordofXinling.HedepictshowtheLordofXinling(whoisalsocalledthesonoftheDukeWei)treatshissubordinatescholarswithcourtesy.TheLordiswillingtolistentotheadvicefromthelowersocialclasseswithasincereheart.Andhefinallystealshufu(tigertally)tosaveXhao,whichcanbeseenasthegreatestachievementinhislife.InChapterThree,Iwillcommentonthecharactersin“BiographyoftheSonofDukeWei,”analyzeandcomparethedescriptionofandtherelationsbetweenthecharacters.Inthisway,Iintendtounderstan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whichtheauthorSimaQianemphasizesinevaluatingthecharacters.InChapterFour,ImakeacomparisonamongthefourlordsoftheWarringStatesPeriodandfindthedifferenceontheirattitudeinemployment,thewaytheycommunicatewithandtreattheirguests,theirresponsestoothers’differentopinions,andtheirabilityofdistinguishingthesuperiortalents.InChapterFive,IdiscussthewritingstylesofSimaQian,whoconveyshismessagesinhisworks.Hispersonalattitudeandpointofviewsareexpressedinhiswritingofthehistoricalrecords.Inhisrealisticandprecisejudgment,theLordofXinlingisthemodelheaspiresfor.Finally,Imakeaconclusionthatthemodeldoesnotfadewithtimebutshinesintheturbulentera. 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2第二節文獻探討…………………………………………………3第三節研究方法與內容…………………………………………8一、研究方法…………………………………………………………8二、研究內容…………………………………………………………10第二章史遷筆下的信陵君書寫………………………………13第一節禮賢下士之典範…………………………………………13一、禮遇城門監者侯嬴………………………………………………14二、善待屠戶朱亥……………………………………………………15三、誠心結識博徒毛公賣漿薛公………………………………………16第二節聽納微賤者忠言……………………………………………17一、侯嬴激信陵而附益力士朱亥以成事………………………………18二、敗秦救趙後門客的諫言…………………………………………21三、毛公薛公以救魏固本進諫…………………………………………21第三節奪符救趙以固魏……………………………………………22一、秦圍邯鄲信陵以義救趙……………………………………………23二、侯嬴獻計奪晉鄙軍………………………………………………24三、魏王怒其矯殺晉鄙信陵留趙………………………………………28四、救趙實亦救魏……………………………………………………28第四節因讒而廢退………………………………………………29一、信陵返魏攻秦……………………………………………………29二、受毀憂退而卒……………………………………………………30第三章〈魏公子列傳〉人物評析………………………………33第一節信陵君乃史公筆下心儀得意人物………………………35一、仁而下士謙而禮交………………………………………………36二、見義勇為救人急難………………………………………………38三、從諫如流明察自省………………………………………………39四、仁心領軍治國長才………………………………………………40第二節信陵君禮遇之人…………………………………………45一、士為知己者死的侯嬴……………………………………………45二、不拘小節的屠者朱亥……………………………………………49三、以救魏固本直言進諫的毛公、薛公………………………………50第三節司馬遷筆下傳中爭議人物…………………………………51一、臨事恐懼的魏安釐王……………………………………………51二、嚄唶謹慎的晉鄙…………………………………………………53三、假愛士人的平原君………………………………………………54第四章戰國四公子比較…………………………………………57第一節四公子性格特質……………………………………………57一、雞鳴狗盜亦千秋的田文…………………………………………58二、翩翩濁世佳公子的趙勝…………………………………………62三、仁而下士急人之難的魏無忌………………………………………67四、三千珠履說斯人的黃歇……………………………………………71第二節四公子的用人態度………………………………………76一、委身待客的方法…………………………………………………76二、識人取才的能力…………………………………………………81三、納諫容人的氣度…………………………………………………87第五章〈魏公子列傳〉之寫作技巧……………………………95第一節成一家之言的用筆手法……………………………………95一、表達禮賢與士為知己用的核心思想………………………………96二、短句運用令讀者情緒起伏………………………………………97三、「互見法」令敘事完整……………………………………………97四、虛實交替筆鋒靈活………………………………………………98第二節蘊含褒貶精神的寫作特色………………………………99一、太史公曰顯見褒貶………………………………………………100二、篇名中表現褒貶…………………………………………………100三、善敘事理中寓見褒貶……………………………………………101第三節主題明確的寫作風格……………………………………103一、以剪裁方式表現主題……………………………………………103二、不虛美、不隱惡…………………………………………………104三、多方面多層次對比………………………………………………104第四節修辭典雅的美學技巧……………………………………105一、誇飾……………………………………………………………105二、借代……………………………………………………………106三、設問……………………………………………………………107四、轉品……………………………………………………………108五、排比……………………………………………………………109第六章結論………………………………………………………111參考文獻………………………………………………………………116 一、古代典籍(依作品時代排列)《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台北:藝文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1991年12月十四版。

《毛詩正義》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台北:藝文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1991年12月十四版。

《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台北:藝文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1991年12月十四版。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引;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台北:史學出版社,1974年。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1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6年。

唐‧李白《李太白全集》,台北:河洛出版社,1975年5月初版。

唐.王維;中華書局編輯部《全唐詩》,上海:中華書局,1999年。

唐.杜牧;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宋.文天祥;清.錫山過商侯編《古文評註》,台南:綜合出版社,1969年。

宋.胡寅《致堂讀史管見》,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史評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鄭樵《通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明.凌稚隆輯校;明.李光縉增補《史記評林》,台北:蘭臺書局,1968年。

明.凌稚隆輯校;明.李光縉增補;日.有井範平補標《補標史記評林》,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清.吳見思《史記論文》,台北:中華書局,1967年。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台北:洪氏出版社,1981年。

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北京:中國書店,1987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台北:中華書局,1982年。

清.姚苧田《史記菁華錄》,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清.崔適《史記探源》,台北:廣成出版社,1977年。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0月再版。

二、近代專書(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王立群《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年。

田人隆《窮究天人通古今:司馬遷與《史記》》,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漢京文化,1984年。

何世華《史記美學論》,台北:水牛出版社,1993年。

李長之《司馬遷的人格與風格》,台北:里仁出版社,1997年。

李紀祥《《史記》五論》,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李勉《史記七十篇列傳評注》,台北:國立編譯館,1996年1月。

李歷城《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台北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6月。

余英時《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文化,1982年。

汪惠敏《史記政治人物述評》,台北:師大書苑,1991年4月。

吳福助《史記解題》,台北:國家出版社,1986年6月三版。

沈謙《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0年7月再版。

周先民《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林聰舜《《史記》的世界――人性與理性的競逐》,台北:鼎文書局,2009年。

范文芳《司馬遷的創作意識與寫作技巧》,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5月。

俞樟華《史記藝術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年。

柯慶明《文學美綜論》,台北:長安出版社,1983年。

柯慶明《境界的探求》,台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

陳仲庚、張雨新《人格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89年。

張高評《史記研究粹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

張維嶽《司馬遷與史記新探》,台北:崧高書社,1985年。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2009年。

黃暉撰《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歷代名家評史記》,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

逯耀東《抑鬱與超越:司馬遷與漢武帝時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7年。

赫治清、王曉衛著《中國兵制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初版。

鄧鴻光《史記與中國文化》,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

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台北:華正書局,2007年,增訂版。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0年。

蔡信發《話說史記:歷史興衰勝負的癥結》,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5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臺灣開明書局,1994年。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台北:時報文化,1990年。

劉偉民《司馬遷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1975年2月。

賴明德《司馬遷之學術思想》,台北:洪氏出版社,1983年2月韓兆琦《史記通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

韓兆琦《史記博議》,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韓兆琦《史記講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英‧湯恩比(Toynbee)著;陳曉林譯《歷史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1984年。

俄‧維克托‧鮑里索維奇.什克洛夫斯基(Виктор.Борисович.Шкловский)等著;方珊等譯《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三聯書店,1992年。

三、期刊論文(按出版年代編排)傅義〈讀《史記.魏公子列傳》〉,《語文學習》第五期,1960年。

蕭良章〈讀信陵君救趙論〉,《生力月刊》第三期,1970年6月。

韓兆琦〈讀《史記.魏公子列傳》〉,北京師大學報第六期,1981年。

劉澤華〈戰國時期的士〉,《歷史研究》第四期,1987年。

李李〈《史記.信陵君列傳》之人物析評〉,中國語文375期,1988年9月。

謝東貴〈《戰國策》策士形象新論〉,中國文學研究,1994年第1期。

茅金康〈不忠亦可為仁〉,嘉興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期,1994年。

周斌〈《史記》互見法新論〉,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2月。

蕭振宇〈論《史記》的對比藝術〉,張家口師專學報,1995年2月。

汪曜明〈《史記》在人物描寫上的成就〉,淮陽師專學報,1995年3月。

高成英〈眾星拱月耀日光華–《魏公子竊符求趙》襯托手法的運用〉,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四期,1995年。

辛一江〈論《史記》的寫人藝術〉,昆明師專學報,1996年12月。

楊華〈春秋戰國時期「宗統」與「君統」的鬥爭–兼論我國古代忠孝關係的三個階段〉,《學術月刊》第五期,1997年。

蔡忠道〈《史記魏公子列傳》試析〉,《語文教育通訊》第十五期,1997年。

龍雲青〈朝秦暮楚:戰國士人的行為特徵〉,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一期,1997年。

魏聰祺〈論戰國四公子養士態度與門客回報〉,台中師院學報第11期,1997年11月。

李瑞芳〈淺論《史記》人物描寫中的性格對比〉,萊陽農學院學報,2000年9月。

李瑄〈論戰國策士的人生理想〉,重慶師專學報,2000年9月。

梁平漢〈閒話魏公子〉,《文史雜誌》第四期,2001年。

梁建邦〈《史記》的誇張修辭〉,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7月。

梁詒方〈論《史記》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段〉,齊齊哈爾鐵路職工大學學報,2003年6月。

顧世嚴〈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碑石累千金–論唐代詩人對《史記.魏公子列傳》的接受〉,金華聯業技術學院學報第四卷第1期,2004年3月。

張忠智、莊桂英〈鑑往知來《史記.魏公子列傳》新論〉,遠東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10月。

趙志華〈試析《史記》中信陵君與孟嘗君的人物形象〉,河北青年管理學院學報,2005年3月。

魏聰祺〈《史記》互見法之方式及功用〉,國教輔導雙月刊,2005年6月。

羅培深〈論《史記》的人物描寫〉,湖南廣播藝術大學學報,2006年1月。

楊寧寧〈《史記》的抒情特色〉,教研天地,2006年4月。

陳英姿〈戰國四公子形象分析比較〉,高等函授學報,2006年7月。

楊丁友〈《史記》互見法再探〉,玉林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4月。

郭明友〈《史記》互見法再論〉,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11月。

李偉泰〈讀《史記》論贊札記四則〉,中國學術思想論叢—何佑森先生紀念論文集,2009年3月。

四、學位論文(按畢業時間編排)陳樹雯〈《史記》「太史公曰」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5月。

李素珍〈《史記》列傳人物人格特質之探討〉,彰化: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劉麗芳〈《史記》列傳語言藝術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陳天生〈《史記》戰國四公子列傳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陳淑貞〈戰國四公子及其養士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5月。

黃郁芸,《《史記》典範人物類型研究――以建業型、超越型、悲劇型為範圍》,台北:輔仁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0年。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史記列傳》語言藝術研究 2. 《史記》「太史公曰」研究 3. 戰國四公子及其養士研究 4. 《史記》戰國四公子傳中人物形象分析   1. 蔡忠道〈《史記魏公子列傳》試析〉,《語文教育通訊》第十五期,1997年。

2. 蔡忠道〈《史記魏公子列傳》試析〉,《語文教育通訊》第十五期,1997年。

3. 魏聰祺〈《史記》互見法之方式及功用〉,國教輔導雙月刊,2005年6月。

4. 魏聰祺〈《史記》互見法之方式及功用〉,國教輔導雙月刊,2005年6月。

  1. 《史記》項羽李廣李陵悲劇書寫研究 2. 戰國四公子及其養士研究 3. 《史記》戰國四公子傳中人物形象分析 4. 《史記》《漢書》漢武王朝功臣傳記研究 5. 《史記‧高祖本紀》研究 6. 《史記.滑稽列傳》研究 7. 論《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悲劇思想 8. 《史記.貨殖列傳》與經營策略 9. 《史記‧酷吏列傳》研究 10. 論司馬遷《史記》的敘事突圍——吳越爭霸相關人物所涉篇章為例 11. 北宋士人論《史記》中的君臣之道 12. 《史記.高祖本紀》研究 13. 史記研究以子貢范蠡白圭為例 14. 《史記》亂臣篇章的詞彙風格 15. 《史記》典範人物類型研究——以建業型、超越型、悲劇型為範圍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