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學生會提案廢除「大一國文必修」,背後仍是「寫作課vs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標籤: 國文, 學測, 大學, 廢除大學國文必修, 教育, 台大學生會, 台大, ... 這裡並非要貶低創作的內涵與價值,而是大一國文作為全體學生共同必修的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21/06/26,教育台灣大學|PhotoCredit:[email protected] 方格子vocus方格子vocus致力於成為華文創作者的第一站,以多元模式創造價值,期望讓每位專注的創作者自在分享、交流,放送你的知識與想像。

在關鍵評論網的文章,都是由方格子創作者個別創作,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授權轉載。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歪文系why_literature/歪編:張國勳、陳姿含前言:台大學生會廢除國文必修提案記得那些年,大一國文學了什麼嗎?當時你是抱著什麼心情呢,有專心上課嗎?台大學生會近日在校務會議提出廢除「大一國文必修」的提案。

按照學校規定,畢業門檻包含必修、選修、通識課程三個項目,其中必修除了系所各自規定的專業科目之外,還包含全校都要點選的大一英文、大一國文、體育課以及無學分的服務學習課程等。

他們認為大一國文的內容,並不足以說服大家這是每個科系都必需的畢業門檻,甚至與通識課程內容有高度重疊,因此在校務會議上決議提出此項提案。

雖未通過,但引發了不少討論。

稍微瀏覽過台大這學期「大學國文:文學鑑賞與寫作(二)」的課綱後,才明白這樣的訴求其來有自。

關於這門課程,內容規劃沒有統一方向,依照各開課老師的專業「百花齊放」,古典小說、古典散文、現代文學的小說、現代詩都包含在內,甚至還有近乎詞選的專門課程內容(是宋詞的詞,不是歌詞的詞)。

而或許因為課名涵括了「寫作」,課程大多有實作要求,繳交作業範圍也相當廣泛,有詩評、影評,或是針對一項作品的深入探討,這些都仍屬報告或評論文字的層次,但部分課程卻要學生創作文學作品,甚至是一闋詞。

這裡並非要貶低創作的內涵與價值,而是大一國文作為全體學生共同必修的課程,文學創作與欣賞「文學之美」並非必要技能。

當然不能否認,寫作、國學知識、文學鑑賞與創作三者都是中文訓練的專業,但這次的爭議在於,文學鑑賞與創作的比例過高,甚至與大一國文的課程目標「溝通與寫作」能力不太相符。

甚至,有他校朋友說過,他們的大學中文課與高中國文極為相似,是教國學常識搭配類似指考的題本。

從台大學生會的聲明看來,他們同樣對必修技能何以是文學鑑賞感到疑惑。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聽起來聳動的「廢不廢國文必修」是假議題,多數人在意的是課程能否提供學生「寫作溝通」的能力──不論是批判性寫作、評論、議論文、學術寫作等,總之是要能讀懂別人文章,進而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對於未來的應用性較高。

這個「寫作課vs.文學課」爭議聽起來有沒有很熟悉?沒錯,寫作與文學鑑賞之爭,其實早在高中端吵了很久,只是藏在「文白之爭」的議題裡,而近年來大考的重心也有轉往寫作、語文表達的趨勢。

這次的大學國文必修到底廢不廢,如果從高中端的改動(與爭執)看起,就更容易理解為何有些中文系教授執著的必修內容,會遭到台大學生醞釀了兩年的反攻了。

寫作課還是文學課?高中的大考變革把這次的爭議拉遠一點,放諸高中端,會發現新課綱的設計宗旨即是如此。

長期以來高中教育現況是,考試專注於背誦,大家不太明白學那些幹嘛,總之背起來就對了(身為老師真的很討厭聽到有人說國文是「背科」)。

大考一直以來都有考寫作,但在大多強調記憶型考試的前提下,教學時間的分布在寫作與國學、文言文的比例可謂前輕後重。

現今教育關注如何與未來社會接軌,從課綱要求國文教學方向做出改變:強化情境應用,以及寫作能力,要求國文科在教學時理解先於鑑賞。

注意喔,不是不教鑑賞與更深層的能力,而是理解先於鑑賞,這是較貼近以學生為主體的思考方式。

學測考題近五到十年來也以語文閱讀理解與表達為大宗,分數占比超過一半。

更別說明年即將迎來的學測新制「混合題型」,除了國寫長篇作文的感性知性題外,選擇題還要加上簡答、統整文章表格的測驗項目,對寫作有多重視就不言而喻了。

即使高中端已被要求做出改變,仍有許多現場的限制讓教師施展不開,比如教寫作時,往往有學生「不想練」,因為習慣了選擇題的思維,排斥無法速成的練習。

比如每位老師觀念不一,我們自己主張議論重點在言之有物、建立論點與論證的過程,相當排斥用修辭法教寫作,但這個觀念就與很多人不同,也曾遇過科內主導「強化閱讀寫作」的做法是統一訂選擇題本納入段考。

另一關鍵因素是,老師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新課綱之下授課時數大減,導致每個人要帶更多班,然而寫作一學期只練一、二篇形同無感,工作量加重,教師也不知道怎麼生出時間去教。

整體而言,寫作這項能力要「怎麼教」,目前是沒有共識的。

教寫作又會讓教師工作量大增,也是問題的核心。

這是結構性的問題,大學端恐怕也是如此,光想到整學期要改滿滿的報告,教授們應該就頭皮發麻了。

除此之外,從師培系統的訓練開始,從來沒有教過如何教寫作,有志於這項能力的老師得要自己想方設法地去研習,想出一套自己的系統。

但是寫作這件事真有那麼重要嗎?關於這點,可以聊聊當初清大成立寫作中心的一個小趣談。

眾所周知,許多清大理工科學生畢業後會往竹科發展。

有一天,竹科老闆終於受不了衝來學校,劍指清大:「可不可以拜託教教學生怎麼寫作!為什麼我們的工程師永遠只會丟一張圖表,叫客戶自己看!」工程師表示,對於圖表如何轉譯成文字感到困難。

目前大學教授在高中生學習歷程檔案呈現的各項選修課程中,據說最看重小論文,不論音樂系(是的就連音樂系)、化學系、醫學系等任何系所,也都要求學生能清楚流暢地寫出說明文字。

既然大學端本身都在意這件事,不進一步教寫作,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了。

「百家爭鳴」aka「自己想辦法」的大學國文因為新課綱的種種變革,高中端的國文課已經漸次往寫作與語文表達的方向前進,詳細內容之後會再細談。

總之高中的小論文也好、大學的學術報告也罷,都顯示了高等教育對寫作的需求是有志一同的。

因此「廢除大學國文必修」的爭議其實是優先次序的問題,文學鑑賞等未必不能教,而是是否要列為校定必修。

大家還記得通識課的存在嗎?台大通識其實就有一類為「文學與藝術」,裡頭有不少看起來滿有趣,又是以文學與電影鑑賞為主的課程。

且粗略看來大一國文必修與通識的重複性高,文學鑑賞又跟學院報告是不同的事,無怪乎會有學生主張不列為必修。

然而大學和高中端有著相似的結構性問題要解決:倘若授課教師的本業就是古典文學或思想,「教寫作」又是另一項專業技能,在沒有明確提供教法與教材的狀況下,教授當然以自己的專業領域作為課程內容。

再者,若學術寫作變成塞滿近百人的通識課,單靠教授一人難以顧及每份報告細節。

教授依照各自的專業開課,結果學生興致不一,幾家歡樂幾家愁,修完了必修國文也沒有掌握報告寫作的能力。

回顧我們自身在大學時期的經驗,清大的大學中文即是教寫作學院報告、資料庫應用等,明顯與系上其他課程或通識的文學鑑賞有所差異。

而其他系點選大學中文的同學也說,當時課程以學院報告為課程目標,包含問題意識、改寫摘要,還有最基本的引用註腳格式,那時就比較少有「文學鑑賞」為何是必修的疑慮,倒是常聽到學生收到發還報告時發出的滿滿哀號。

結語台大校務會議最終未通過廢除國文必修的提案,但多了一個大學中文免修的條款:學測國文15級分,且寫作測驗2題得分為A,並在暑假的免修認證中通過。

先不論門檻是否太嚴苛,學測以寫作、語文表達為趨勢,校方將學測成績設定為免修條件,可以看出大學國文的課程目標與寫作高度相關。

但現在有點弔詭的是,如果單純設立條款而未調整課程內容,不就意味著把寫作能力未達A的學生,抓去修文學鑑賞課程,然後希望他具備學術寫作的能力(?)。

要再次強調的是,大學中文的設計不良是一項結構性問題,涉及師資系統與學生長期以來的習慣。

儘管如清大有一套長期研發的寫作教材,明確以寫作為目標規劃課程,也不乏聽到許多學生抱怨他們的大學中文太硬太不甜,能從校必移除是最好不過。

目前新生剛經歷大考的變革,這時台大學生會跳出來爭取廢除國文必修的提案,或許是感覺到時代趨勢已經轉向以寫作表達為主,但一到大學卻又彷若回到高中課堂,才會對這樣的必修共同性感到遲疑。

教育改變不在一朝一夕,若真要教寫作,需要整個系統的資源配套,以及投入教材研發,但藉著這次討論,也許可以讓我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收,而重新思考國文教育的目的。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責任編輯:王祖鵬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國文學測大學廢除大學國文必修教育台大學生會台大必修通識寫作文學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首場公投意見發表會:正反方論點沒有太多新意,但民眾對公共事務的了解程度仍有限1則觀點女團.中性.平等——《全民造星IV》的女團爭議1則觀點首次「拜習會」結束:習近平稱拜登「老朋友」,拜登強調「一個中國」反對單方面改變或破壞台海和平1則觀點俄羅斯開始交付S-400防空導彈系統,印度可能面臨來自美國的制裁1則觀點至今爭議未止的319槍擊案(上):「兩顆子彈」逆轉了2004總統選戰?1則觀點照顧爺爺的安妮夢想是回越南開台菜餐廳,某日離家後卻未再回來3則觀點【插畫】政府為何遲遲不公布二二八加害者名單?1則觀點模糊不清的公民權利:在野黨不善盡監督制衡責任,操作公投成為政治動員的工具1則觀點「天生的外交官」:前駐泰代表、環保署長李應元因病辭世,享壽68歲1則觀點育嬰假為什麼不能以「小時」請?育兒需求零碎且多變,應完整照顧到子女滿八歲2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