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的意思、解釋、用法、例句- 國語辭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醒悟以往的困惑或過失。

《荀子.成相》:「不覺悟,不知苦。

」《漢書.卷四五.息夫躬傳》: ... 國語辭典 關於本辭典 回首頁 覺悟 ㄐㄩㄝˊㄨˋ juéwù 解釋 1.由以往的困惑或迷失中醒悟。

例中輟生在老師的開導下,終於覺悟,決定勵志向學。

2.佛教上指經由修行,證悟真理,而滅除無明、煩惱的聖者境界。

例經過人世間的一番歷練,他的生命流露出一份覺悟後的恬適。

相似詞 覺醒 醒悟 相反詞 執迷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醒悟以往的困惑或過失。

《荀子.成相》:「不覺悟,不知苦。

」《漢書.卷四五.息夫躬傳》:「欲令覺悟反正,推誠行善。

」2.佛教用語。

指經由修行,證悟真理,而滅除無明、煩惱的聖者境界。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六:「於諸法中覺悟者,唯願當開甘露門。

」 相似詞 憬悟 覺醒 醒覺 醒悟 相反詞 執迷 沉淪 沉迷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悟,在佛教中與“迷”相對,是佛教徒的修行目的,指依佛陀所教導的真理修行而有所體會見地,獲得「體驗性的智慧」.在廣義上等同於菩提、覺悟、覺(bodhi);在禪宗的語言文化裡,也可以說成開悟、證悟、悟入(praviṣṭa,義爲「趨入」).禪宗所言的開悟,通常是指“明心見性”,即悟到真如實相,但未及證得究竟佛果,仍需繼續實修,但相對於凡夫對世間本質及生命實相的無所知道,已經有了初步的證量.開悟即是禪宗所謂的「明心」,明心二字:一為明、二為心,以「能明」的心去找出「被明」的心,意即透過能明白思維的意識心去找到法界實相心.首先,以《六祖壇經行由品》為例:五祖以袈裟遮圍,為六祖慧能解說《金剛經》,談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言下大悟,說出:「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表示六祖所悟的自性,其體性本即清淨、從不生滅、本自具足、從無動搖、能生一切法.五祖聽後便確知六祖已悟其本性.現以黃金為例:真正的黃金可藉由色澤、延展性、導電性、密度等特性來辨別.因此,必須符合前述所有特性的物質,方能說是黃金.若僅單取...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覺 悟 列印 複製網址 查詢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啟用查詢紀錄 Loading... 沒有紀錄 設定 清除全部 停用查詢紀錄 顯示覺悟的雜湊值 MD5 SHA1 8d1b888efb5a9d3fa8a5f8f4f5aeadf2 0c0d44abff138f10f5dfa2fcc47ea0731d974680 什麼是雜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