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兩會、兩強與兩岸」座談會情形 - 國策研究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區域情勢受美中關係影響甚鉅,中國政情相對封閉,藉由觀察其重要政治動態,並分析各項工作報告及高層官員談話等至關重要,本座談會議題包括本區域情勢、拜登的中國政策及印 ... 「中共兩會、兩強與兩岸」座談會情形 國策研究院主辦之「中共兩會、兩強與兩岸」座談會如期於本(3)月8日上午假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順利舉行,第一場次以「中共兩會與兩岸關係」為題,由本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擔任主持人,分別由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就中共兩會解析;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就習近平權力基礎;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就中共對台政策;及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以美中台安全三角為題分別引言,並由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與談。

第二場次以「美中兩強與安全局勢」為主題,由本院執行長郭育仁主持,分別由資深軍事記者吳明杰就美中兩強安全關係;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研究員蕭琇安就南海局勢;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就印太區域安全動態;及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就台海軍事熱點為題分別引言,並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擔任與談。

座談會吸引各界人士一百多人參加,並透過網路直播,吸引甚多網友參與,座談會過程順利,結果圓滿。

主持人田弘茂院長致詞: 各位來賓、媒體先進、引言人及與談人,本座談會研討中國政協及人代上週召開兩會相關各項議題,也盼討論各主要國家政經動態及台灣在美中台三邊關係如何扮演適切及正面角色。

上(2021)年影響國際社會的五項事件為新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各國、疫情造成各國的經濟衝擊、美國總統及國會大選結果影響世局、美中在西太平洋地區軍事部署升高對立、及極端氣候造成的大型災害,目前新冠狀病毒疫情因疫苗的接種已獲得初步的控制,今後課題為如何有效分配並妥為運用疫苗,各國如何在後裔情時代如何調整其發展策略。

區域情勢受美中關係影響甚鉅,中國政情相對封閉,藉由觀察其重要政治動態,並分析各項工作報告及高層官員談話等至關重要,本座談會議題包括本區域情勢、拜登的中國政策及印太戰略、及中共兩會中各項報告的研析等,感謝各引言人及與談人兩會開幕後短時間內準備並出席,同時感謝各界的積極參與。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對中共兩會的簡要分析 個人自上年八月北戴河會議後堅信習近平最關切議題乃其連任問題,兩會乃展現其施政成效,為連任鋪路的重要政治事件。

今年中共兩會較特殊之處有二:首先李克強與汪洋的報告一致強調2020年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成果,脫貧取得全面勝利,“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歷史性成就等施政成就;其次李克強與習近平所提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的發展方向不一致。

今年中共政治宣示出現了「新理念、新格局」與「完整準確全面」與這兩個新關鍵詞句,習強調十四五”的建議是: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核心地位,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科技自立自強」是習應對變局最重要的思想,其發展方向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而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及國企改革,堅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到底中共未來經濟改革的方向是「自立自強」還是「走國際化」?是「國進民退」還是「國退民進」?仍未得而知。

李克強針對脫貧的報告留下不少疑點,中國對貧困的標準定義不一,既然脫貧成功為何國務院於本(2021)年1月成立國家鄉村振興局,統籌全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工作,強調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中共媒體針對兩會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主軸進行報導,顯然中共內部對習近平理念有局部的、錯誤的與片面的理解與執行偏差,即使習的講話內容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解釋也是含糊壟統,具體不變的是政治上的集中統一領導、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敢於鬥爭,也要善於鬥爭。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針對習近平權力基礎引言 如果2020年北京關注美中關係及疫情控制,則2021年則是習近平如何準備於20大順利連任,連任雖已無合法性等問題,仍存在正當性問題,即使習掌權以來逐漸強化習核心,也有一定成效,仍必須妥善處理如集體領導或隔代領導等中共傳統之質疑。

由去年中共調整31個行政區中之26行政首長或副首長等重要人事觀之,顯示習進一步鞏固習核心作法,雖內部仍有厭惡甚至痛恨的,但仍不足以挑戰。

不管外界如何責難,習連任勢在必行,20大後政治局人事如何安排,如李克強、王歧山及王毅等留任與否將係觀察,20大以前已經處理香港問題,對台灣議題可能不會那麼急迫。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針對中共台政策:「一中反獨」、「一中促融」、「一中促統」引言    中共兩會對台政策重點有三:其一是政協主席汪洋在3月4日所提交工作報告,就港澳與涉台內容表示,「堅定支持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加強同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團結聯誼,就加強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等開展調研協商。

其二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所提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港澳與涉台部分表示,「我們要繼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本年特別提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

」其三是王毅在3月7日記者會上,針對中方如何看待美國的對台政策問題答覆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歷史和法理事實,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海峽兩岸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不可能改變。

今年兩會期間中國大陸媒體、學者與兩會代表皆認為李克強總理工作報告涉台部分彰顯了三個不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政方針不變;保障台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的方向不變;以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方向不變。

以反映了當前中共對台政策的穩定性、延續性和可預測性。

中共對台政策主要有三大戰線主軸,一是「一中反獨」,透過外交打壓與軍機、艦常態性擾台施壓;二是「一中促融」,在疫情逐步控制下,北京將會加大推動「融合發展」與對台商與台灣民眾進行統戰;及其三「一中促統」,今年中共人大雖未通過反獨與促統的法律,但開啟內部探索習近平在2019年年初所提「兩岸台灣方案」的大門。

中共就台灣問題高層的發言比其工作報告重要,習2019年3月視察福建時發表融合發展,北京立場仍舊是「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兩岸本年好像要春暖花開,北京最近祇以害蟲理由提出鳳梨問題,並未推翻ECFA,雖王毅記者會的談明確指出對台政策底線,研判北京將繼續推動融合發展及積極交流。

北京先港後臺、急港緩台,兩會未有緩獨促統法律,主要是防範兩岸分裂作為,本年乃美中互動新局、中國第一個百年,及14五規劃開局之年,習自2020年發表59次講話,迄今為止本年尚未發表講話,兩岸在無政治互信前提下,如進行交流將有利、化解民眾誤解,避免誤判。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針對「拜登年代的中國政策:價值觀外交、多邊主義、戰略耐心」引言 拜登政府上任一個多月,外交政策大致符合選前預料,中美關係方面將持續以競爭為主,以個別議題的合作以及價值層面的衝突為輔。

拜登和川普的中國「政策方向大體一致,差別主要不在於做什麼(what),而在於怎麼做(how);主要不在於實質(substance),而在於方法(style)。

拜登政府處理美中關係可以分成三個區塊,競爭、合作和衝突,雖然以競爭為主調,畢竟不排除合作。

拜登強調每個社會都有各自的歷史帶來的價值傳統,美國社會的價值便是民主自由,對中國所謂「中國內政」問題發聲,包含為台灣議題等,絕不會因為顧慮中國觀感就自我審查。

拜登既然闡述美國價值是他干涉中國議題的動力所在,那麼他支持台灣或是遏制中國時,往雅裡說是信奉美國價值,往俗裡說是拜登延續個人政治生命的不得不然,而非出於對於中國本身的敵意。

美國意圖引誘中國做出兩種反應:首先是保持適度合作空間以及不排斥和平演變,盼中國體會拜登的處境,對其具敵意發言不必有過激反應(over-reaction)。

其次,既然拜登抵制中國對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挑戰,包含脫鉤等舉動乃源於美國價值乃至於普世價值的堅持,而非對中國的敵意,國際秩序夠大,足以容下和接納中國崛起,相當程度重述希拉蕊國務卿末期的「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的論述。

現階段美國的需求是確立川普時代中美交往的「交往準則」(rulesofengagement)或談判基礎能夠持續,拜登方能夠利用川普留下的資產。

拜登時代對中美關係的定位依然是「挑戰多過機遇」,「競逐多過融合」。

台灣在此中的位置,便是順勢引導拜登的外交政策傾向。

《過渡期國家安全戰略指南》,稱美國必須誠實面對國際體系權力分布正在改變的事實,以前不那麼構成威脅的,如今已然是重大挑戰,其選項便是以多邊主義吸引盟友和夥伴國一同分擔維護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成本,並高舉「價值觀」外交,深化和這些夥伴國家的向心力。

台灣和美國作為「共同價值觀的民主」(like-mindeddemocracies),在此中美競逐的大背景下,對於西方陣營以「巧實力」(smartpower)高效率地共同對中國避險,當能做出獨有的貢獻。

而拜登政府思路本亦習慣以多邊主義分攤成本,在此國際體系重整的時刻,可能會透過多邊機制和小多邊機制尋求台美關係升溫以及協助台灣增加有意義國際參與的契機。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與談 政協人大兩會與共產黨的會議不同,李克強並非對台工作成員,雖汪洋以政協主席身份擔任副主席,兩會仍非以對台議題為主,而以習的談話為主,如兩會加強對台論述,反而值得重視與關切。

董立文教授提到習李在兩會調性不同,外界會進一步觀察其分歧程度,王智盛提到鞏固習核心對習連任的重要性,可從各地方省一把手人事的變化窺出端倪,更可預判習必定做第三任,並有可能無限期。

習李對台政策方向完全相反,習開放给台灣到中國,李則主張入台入島,從政策面而言從禁止或限縮陸客陸生來台,顯示仍以習為主。

美中台關係而言,中國一開始有期待,表示除新疆、香港及台灣等三個紅線外都可談,但拜登未回應。

反之從布林肯談話及《過渡期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內容未提一中政策及三公報,直接提與台灣關係。

拜登軍事部署會以印太為主,歐洲降低,美國政府內部新改造,王毅強硬的談話乃對布及戰略的回應。

  中場休息 場次二: 資深軍事記者吳明杰針對拜登政府上任後對中國的軍事威懾行動引言 由美國軍事動作來對比拜登跟川普之不同,拜登政府以軍事手段嚇阻中國入侵台海和霸佔南海的動作,不僅未脫離川普政府對中的強硬路線,在美中軍事角力和對抗上還可能進一步升溫。

拜登上任一個月內在台海和南海的幾項重大軍事動作,包括:一、美軍雙航艦打擊群南海聯合軍演;二、一個月內美軍軍艦穿越台海兩次;三、一個月內美軍軍艦穿越中共南海島礁12浬兩次;四、一個月內測試核武載具、試射洲際彈道飛彈兩次。

另由拜登政府上任至今對中國的公開發言和喊話,聽起來似乎沒有川普政府後期對中談話來的嗆辣和犀利,但從美軍在台海和南海的實際軍事行為動作觀察,拜登政府在阻止中國霸佔南海和企圖入侵台灣的戰略上,仍維持川普政府的強硬姿態,並沒有任何趨軟或退讓的跡象。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研究員蕭琇安就南海局勢引言: 中國於2012年奪回黃岩島,2013年開始在南海軍事擴張,2016年國際法庭判決並未阻止中國繼續在南海軍事擴張。

習以建設海洋強國為民族復興重要政策,2019年提出海洋命運共同體口號,習將繼續海洋維權,海洋霸權目標。

美國在南海軍事部署顯示對中國擴張的焦慮感,太平洋軍區總司令戴維斯將軍認為中國會將改變的現狀變成永久性現狀,兩國競爭將繼續。

南海情勢將來趨勢為美中雙方有進入非傳統衝突可能,此舉將驗證美國對本地區盟友的的承諾與能力。

由新加坡總理在外交事務撰文內容顯示,東協避免在雙方選邊之避險策略使中國有操作空間,川普卸任前未派駐新國大使導致東協各國質疑美國協防的決心。

美國必須在短期間內修補與東協國家關係及重建在南海的影響力,在內部經濟及疫情優先,外部團結歐洲的情況下,使用軍事手段乃最後選擇。

南海爭斷熱點有向北移動趨勢,台灣面臨風險增高,台灣必須在南海問題擴大戰略重要性,防範拜登政府以外交及多邊手段處理外交關係對台灣產生負面影響。

蘇紫雲:小步快跑、強兵富國,以對2022中國國防預算之評估進行引言 中國兩會的國務院工作報告公布的國防預算達到1兆3,553億元(約美金2,032億),比2020年1,685億美金成長6.8%。

評估其主要目的在穩定擴軍、軍工拉抬經濟、提高待遇掌握軍心等複合目的。

簡之,軍事發展維持小步快跑,同時藉軍事工業輔助經濟內循環,強兵兼富國。

1.習主政下國防預算倍增 2012年習近平先生上任時的國防預算為1,003億美元,2022軍事開支為2,032億美元,成長2倍,如加上隱藏性預算,如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估算,中國實際國防預算為官方公布的1.4倍,將達2,940億美元。

若再導入人民幣實質購買力約為美金的1.57倍換算,則中國防預算「等值」將達4,617億美元的龐大規模,明顯超出其防衛需求。

2.擴軍增地緣籌碼 北京持續擴張軍力的需求,以兵力投射能力取得地緣政治籌碼,以對周邊進行現代化的區域作戰,對2000海浬則具有初步介入周邊武裝衝突能力,已改變區域政治的實力,此種軍事實力雖然尚無法立即改變臺海、東海的現狀,但可以支持北京在南海、一帶一路的政治與經濟需求。

3.加大核反擊能力 美國務院、SIPRI於2020年的研究都指出中國正在增加核彈頭,且疑似採用次臨界方式進行核試爆,美國科學家聯盟(FAS)也依照衛星資料研判中國在內蒙古增加洲際飛彈發射井。

實際上,中國著力打造新的核反擊能力以抵消美國的核嚇阻,以及對美有的延伸嚇阻。

4.拉抬經濟強兵兼富國  中國強調的「軍民融合」,在美國貿易戰的影響下,將發揮「軍經融合」的效果。

美國政府藉貿易戰除平衡貿易逆差外,更重要的是影響中國財政,抑其制軍力成長,與對一帶一路的海外投資。

由於中國每年外匯順差5,000億美元的3,750億美元來自美國,等同83%,因此在貿易戰的影響下,總體財政遭受衝擊,軍費的增長自然也難逃影響。

5.錢袋子穩定槍桿子 在解放軍總員額小幅縮減的情況下,人員生活費卻增加近兩倍,習近平著力改善軍人待遇,穩住軍心、掌握軍權的目的至為明顯。

此種軍隊管理哲學,有助於提高基層士氣,其影響絕對大於航艦等硬體裝備。

解放軍的待遇明顯大為提高,類似的軟改革為外界忽略,其實是習近平掌握軍隊的關鍵作法之一。

6.美中大兩岸及兩岸小兩岸關係 美國提早端出國家戰略,並提到支持台灣,美國戰略改變,以本土第三艦隊支援海外第七艦隊。

另中共擴張海軍,但量大一直質不比量。

馬振坤對中共兩會後之台海軍情評估引言 中共國務院向全國人大提出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就「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向統一」之目標有三項重點: 一、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加快機械化資訊化智慧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

二、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品質效益。

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與時俱進創新戰爭和戰略指導,健全新時代軍事戰略體系,發展先進作戰理論。

三、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與國家現代化發展相協調,妥善戰略層面籌畫,深化資源要素共用,強化政策制度協調,完善組織管理,以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當前共軍仍以持續現代化建設厚植作戰力量體系以具備對周邊地區從事軍事行動之戰略優勢為首要,並無對外用兵之意圖。

雖美中台三方皆無意圖挑起軍事衝突,但此種惡性螺旋已然上升,相關方皆應避免出現可能導致非意圖性衝突以及衝突升級之舉動。

中共始於去年頻繁之侵擾我ADIZ西南空域及越過海峽中線等軍事擴張舉動應停止,以消弭我方、美方及周邊國家對共軍意圖之疑慮。

國軍在採取反制作為時,應避免展示國軍在因應共軍全面犯台時所擁有之戰略層級軍事打擊能力,以避免對方誤解我方意圖導致緊張事態升級。

兩岸衝突可區分為灰區行動、局部衝突、全面戰爭。

目前台海處於中共對我實施灰區行動之潛在衝突狀態,應避免此狀態升級成為局部衝突,更要避免誤解彼此意圖而導致全面戰爭。

范世平與談 拜登上任以來,中美對立,席對內強硬,兩岸僵局持續及美對台灣的支持將持續,不但美中軍事較勁升高,且兩岸已從灰區行動進入局部衝突,美外交人員與台灣駐外人員互動更顯示台美關係升級。

中國更加威嚇台灣,兩岸社會對立,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上任馬上發生鳳梨事件,顯示中共內部有人不願見兩岸和緩。

馬總統卸任前到東沙美國不支持,現在則鼓勵台灣對東沙的防衛,習可能要發動佔領東沙以團結內部,美國也應思考如何與台灣共同應對。

主持人郭育仁執行長評論:中共考量2021黨慶百年及明年二十大,對內將維穩對外則處理美國關係為主,2023年以後對台將有鋪天蓋地的政策。

本場次討論安全都較悲觀,聽起來越悲觀表示台灣越有希望,表示大家關注。

:   田弘茂院長閉幕致詞: 拜登政府對印太戰略之構想仍在演變之中,其本人的思想型態比較接近民主黨自由主義的主流意見,雖對和平演變中國過去一直抱有期待,上任後對中國態度轉趨強硬,讓外界對先前對拜登的疑慮稍緩。

2011年拜登曾以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身份率團訪台,本人以外長身份接待過,印象中他當時對中國和平演變似有期待,如今主政一個半月來的言行已有明顯改變。

座談會多位專家認為兩岸在在軍事安全領域應有危機感,台灣應慎重準備如何在美中關係發展下自處,首先必須加強防衛能力,因應不對稱的抗衡力量,如惡性螺旋繼續,以美國在古巴危機後甘迺迪與赫魯雪夫曾建立熱線為例,認為兩岸應思考如何建立危機管控機制。

將來經濟與科技將扮演更重要角色,尤其美中經濟脫鉤,雙方都在進行科技業製造供應鍊之重整,台灣似乎要選邊,沒有選擇的空間。

本座談會主題雖為兩強,拜登雖強調多邊主義,聯合價值理念相同國家,對付中國或許加上俄羅斯,價值理念雖然重要,實力更為關鍵,但美國打群架政策是否有效,端賴其如何運用資源,結合應付中俄挑戰之各項資源及有效工具,以因應所謂「新冷戰時代」來臨的挑戰。

    本院田院長主持開幕並致歡迎辭 本院田院長主持第一場次座談會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引言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引言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引言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引言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與談 本院郭育仁執行長主持第二場次座談會 資深軍事記者吳明杰引言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研究員蕭琇安引言 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引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引言 與會來賓報到情形之一 與會來賓報到情形之二 田院長會前接受記者採訪 座談會會場之一 座談會會場之二 座談會會場之三 座談會會場之四 本院田院長主持開幕並致歡迎辭 本院田院長主持第一場次座談會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引言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引言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引言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引言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與談 本院郭育仁執行長主持第二場次座談會 資深軍事記者吳明杰引言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研究員蕭琇安引言 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引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引言 與會來賓報到情形之一 與會來賓報到情形之二 田院長會前接受記者採訪 座談會會場之一 座談會會場之二 座談會會場之三 座談會會場之四 購物車 帳號 密碼 驗證碼 VoicePlay 登入 忘記密碼 登入成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