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新社群時代來臨!「台灣社群行銷年會」分享生存戰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下來自 ComHere(來吧股份有限公司)新聞稿:. 數位社群已然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與企業的銷售流程。

在過去數年,社群行銷成為顯學,社群媒體則是兵家 ... 集團資訊 關於我們 集團介紹 我們的團隊 旗下媒體 關鍵評論網 everylittled. INSIDE 運動視界 Cool3c 電影神搜 未來大人物 歐搜哇 商益 旗下節目 多元服務 Ad2 Taketla拿票趣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Cr.ED ShareParty 達思智能科技 士奇傳播 與我們合作 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 異業合作 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 加入我們 新聞中心 趨勢 【活動】新社群時代來臨!「台灣社群行銷年會」分享生存戰略,打造未來人才 2018/03/23 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第一屆「台灣社群行銷年會」將於4/12登場,攜手Facebook官方代表與臺灣社群行銷領域的意見領袖一起,透過最深入的產業洞察、最真實的獨家心法、最全面的整合規劃,運用多元手法與工具,打造新社群時代的生存戰略! 評論 PhotoCredit:ComHere 評論 以下來自 ComHere(來吧股份有限公司)新聞稿:數位社群已然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與企業的銷售流程。

在過去數年,社群行銷成為顯學,社群媒體則是兵家必爭之地。

然而,隨著競爭過激,觸及數字逐漸下降、廣告成本不斷提升,令眾家小編、行銷人員、代理商乃至企業主,無不人心惶惶,既茫然又困惑:究竟「社群行銷」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將於4月12日登場的第一屆「台灣社群行銷年會」,攜手Facebook官方代表與臺灣社群行銷領域的意見領袖一起,透過最深入的產業洞察、最真實的獨家心法、最全面的整合規劃,運用多元手法與工具,打造新社群時代的生存戰略!Facebook官方代表、知名網紅影音部落客共襄盛舉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發現,高達95%的台灣人皆有使用Facebook,可說是稱霸台灣的社群媒體;各行各業想要接觸消費者,都不得不仰賴Facebook這個平台。

因此,第一屆「台灣社群行銷年會」特別邀請到Facebook官方人員出席,除帶來2018最新重點趨勢外,現場與會觀眾也可第一線提問,直接獲得第一手的最佳資訊。

此外,知名影音創作者也將現身活動現場,如本土少數「知識型」網紅代表、上班不要看工作室的首腦「呱吉」,以及個人擁有40萬粉絲、64萬YouTube訂閱者,因獨特風格而深獲年輕人喜愛的「HOWHOW」,亦將以過往與品牌業主合作的經驗,前來分享創作結合業配的成功之道。

各領域專家齊聚,提供最專業的社群行銷解析與建議此次盛會更邀請到多位業界知名大師,如有「臉書廣告大神」之稱的邱永龍,每個台灣Facebook使用者平均每月看到6至10次出自他手的廣告,將會分享精準投放的心法。

而現今最火紅的粉絲專頁互動機制Chatbot「聊天機器人」,也將由EILIS智慧互動助理的創辦人趙智凡,以「機器人自動化技術」結合「商業思維」變成快速整合資訊的智慧互動CIMS模式分享給現場聽眾。

而旗下擁有數百萬粉絲的知名女性社群平台波波黛莉的創辦人黃晨皓,也將分享其品牌影響力打造的過程及如何將「內容變現」。

此外,曾為台灣吧行銷總監、擁有近兩萬人的專業社群討論社團的社群行銷意見領袖陳思傑;以及身為網路行銷領域資深專業講師及顧問,更是台灣少數具兩岸豐富經驗並同步專精實體及虛擬的行銷人邱煜庭;還有實績豐碩亮眼的臺灣網路知名行銷操作者徐有鍵;以及長期研究數據發展及社群行為分析的前泛科學主編陸子鈞。

多位社群行銷領域專家,都將於「台灣社群行銷年會」共襄盛舉,透過豐富的實戰經驗與案例,分享如何打造品牌社群行銷的完整佈局。

社群行銷進入新戰國時代,當流量紅利不再,舊社群思維即將被淘汰。

「2018台灣社群行銷年會」講師陣容堅強,可謂盛況空前;透過專家前輩的分享,與會者能進一步瞭解如何在新社群時代佈局完整的社群行銷地圖、及具備未來人才所需的各項硬實力,創作出更具價值及效益的內容,引領品牌打造影響力、致使企業營收獲得實際的成長。

新社群時代的生存戰略,都在2018台灣社群行銷年會:https://bit.ly/2ppRAFJ 分享文章或觀看評論 評論 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台灣資訊科技產業的重要發聲角色,目標是不斷透過傳遞獨特觀點的文字,為台灣產業發聲,主要關注議題包含但不限於網路創業、數位行銷、金融科技、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

品牌 引領台灣2030科技轉型兼容「創新、包容、永續」三大願景,新科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我們從被動解題到主動出題! 2022/09/30 智慧國家觀測報告 科技 、創新 、永續 、吳政忠 、智慧國家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國科會 、包容 、科技轉型兼容 近期國內政府組織的重要大事之一,就是科技部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

這個過去主掌國家科技發展預算及科研方向的部會,為何要在這個時刻重新調整組織體質?以及國科會聚焦科技賦能「創新、包容、永續」議題,有哪些不同於以往科技部的實際作為?我們專訪國科會首任主任委員吳政忠了解背後脈絡,讓民眾更理解國科會的任務,透過科技轉型同時帶動社會、經濟、産業、環境等面向的嶄新出路。

評論 SPONSORED PhotoCredit:TheNewsLensBrandStudio 評論 科技部為何要改制為國科會?關鍵的決策考量之一,就是因為在科技管理過程,國家整體預算的限制,領導人必須找到最值得投資發展的科技方向。

也是在此脈絡下,吳政忠提到他在2017、18年時候,他擔任政委與林萬億政委、唐鳳政委,共同邀集多個國內政策智庫、領域專家,並廣泛接觸社會各領域不同世代、拜訪國際專家,採取多軌意見徵集及討論交流機制,共同集思廣益之後,擘劃出「台灣2030願景」藍圖。

這項跨智庫的研究勾勒出台灣未來將面臨的具體挑戰,像是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資源循環利用、工作樣態劇變、地緣政治…等明確方向。

針對相關趨勢,經過多次討論檢視,提出2030「創新、包容、永續」的願景。

不過這些議題跟科技有關面向,交給過往的科技部執掌就好,為何需要國科會扮演統籌角色? 吳政忠解釋,在他心中,國家的科技政策,不只是科技本身,而是與社會、經濟、産業、環境等面向環環相扣。

如果是過去的科技部角色,很難與其他部會落實橫向的有效串接,因此在這個國科會成立的時間點,不僅能有效配置政府的科技預算,同時還要整合其他跨部會成員,讓各自部會原本執行的任務能加以妥善融合,更有效率達成未來2030年的「創新、包容、永續」的願景。

另一方面,吳政忠也提到,當這幾年疫情肆虐全球,口罩國家隊、晶片半導體,讓台灣躍升為舉世矚目對象。

我們該如何從立基於ICT產業代工、OEM的基礎,運用新科技輔導台灣蛻變為兼具創新、包容、永續的數位島嶼、智慧國家?透過本次專訪,深入洞察國科會在管理相關科技產業發展,會扮演哪些要角及達成哪些任務。

以科技為體、跨部整合為用,從代工心態蛻變創新思維過去的成功方程式,可能成為日後成長的阻礙。

針對2030年願景的「創新面」,吳政忠提到,過去台灣善於等待歐美品牌開規格,再透過技術、人才實力在代工階段取得立足之地。

現在,台灣更應該走出一條自己的創新之路,因為過去OEM模式下的人才培育,造就我們只練習解題,但不會出題目,於是商業競爭只能搶到次要商機。

台灣要創新,就必須有系統化改革,例如過去我們都避免犯錯,這與創新是格格不入的,而政府組織如果只仰賴單一部會,缺乏整合是無法用國家層級進行科技轉型。

吳政忠說道,「國科會的成立,就是扮演協商跨部會的關鍵角色,從上游研究、中游法人單位、到下游業界應用,跨產學研一棒接一幫串起來,引領創新之際也能做到科技管理。

」PhotoCredit:TheNewsLensBrandStudio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分享,國科會的主要任務就是做跨部會、上下游整合的工作。

要讓政策、計畫、再到管考,形成一個完善的ClosedLoop(閉環),吳政忠以低軌衛星產業為例,他說,「幾年前聽聞SpaceX部署星鏈計畫,我們的太空中心從沒做過通訊衛星,我問如從零發展台灣自身低軌衛星要多久?答案是一、二十年!」弔詭的是,這些衛星使用的關鍵零組件及晶片,就是由台灣生產。

換言之,台灣擁有研發先進晶片的技術,更要從應用端創新找市場藍海。

當時吳政忠擔任統合要角,集結太空中心、經濟部、工研院等單位,並且邀請民間企業加入,讓公私的資源整合得以敏捷組隊、快速試錯。

當時的遠見與行動,造就我們的「低軌衛星國家隊」成功打進國際供應鏈,更有望在2025年至2026年實現發射2顆自製的低軌通訊衛星。

走進尋常找問題、想答案,包容式普惠科技向大眾外溢要想題目,政府組織可以從哪些地方找問題?吳政忠表示,「部會必須要跟地方、跟民眾多接觸,不要躲在辦公室裡面找題目;題目在哪裡?題目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尤其價值最高的産品是越靠近身體,要知道人的需求在哪裡,『食醫住行育樂』處處是題目。

」 吳政忠口中的食「醫」住行,「精準健康產業」正可以呼應2030願景的「包容」面向。

讓醫療結合ICT科技優勢形成台灣未來百年大業。

這兩大產業匯集的精準健康,不僅符合好題目的需求,讓普惠科技逐漸外溢到一般群眾甚至弱勢群體,減少城鄉醫療資源落差,用科技促成社會包容目標。

精準健康除了橫跨預防、治療診斷、照護等,同時基因、生理病徵大數據,這些資料運用怎麼合法合規,就不只涉及醫療院所、資通訊業者的責任,政府更需要擔負起守門人的職責。

吳政忠不諱言,「幾十萬、百萬健康個資,如何避免資安竊取、妥善運用,這是國安問題,必須從管制角度完善規範。

」PhotoCredit:TheNewsLensBrandStudio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解釋改制後的國科會主委由政務委員兼任,可提升跨部門溝通效率。

至於該怎麼做?吳政忠解釋,改制後的國科會主委是由行政院的政務委員兼任,這項制度的設計,讓政委有權協調各部門,商請各部會首長乃至行政體系官員,更有效率進行跨部會討論複雜議題。

以精準健康為例,相關利益關係者涉及民眾、醫院、醫材商、資通訊廠商、以及主管機關衛福部。

針對想推展的創新應用,可透過「沙盒」模式驗證,以「並聯」多方協作商討模式,打破過去單點「串聯」溝通,進一步針對法規缺漏之處快速補強,又不拖累應用落地進度。

民眾有感的永續科技,培養跨界視野的科學人才至於科技政策如何讓民眾有感,同時又實現永續目標?吳政忠坦言,科技效益要讓大眾從日常生活體察到,難度非常高,目前國科會的著力點有兩大方向。

其一是基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打造中央與地方縣市交流平台,針對水、空、地、災議題,找出可行的科技解決方案。

吳政忠提到,以前嘉南一帶需要人力查看灌溉水道和閘門,這類職務被稱為「掌水工」,隨著農業鄉鎮掌水工高齡化,以及環境變遷造成氣候的不穩定,政府協助導入智慧流量監測、電動水閘門科技,幫助掌水工熟悉科技使用,減輕勞務工作的負擔,增進工作的效率,同時也能有效運用水資源達到環境永續。

國科會推動科技永續的第二個面向,則透過各種科普推廣計畫,吸引更多新世代人才投入科研。

吳政忠指出,2019年開始舉辦Kiss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把103個科研場域向外開放,並舉辦多達360場活動,鼓勵莘莘學子用趣味方式愛上科技、研讀科學。

PhotoCredit:國科會國科會KissScience活動。

不過吳政忠認為,「所謂科學,不應只侷限理工也包含人文社會,讀人文社會也要懂科技」。

學者出身的他,過去主要研究領域擅長於應用力學,搭上近期台灣地震不斷,瞬間化身教書的吳教授,展現他豐富的跨領域學養,親切談著地震波當中縱波(P波)、橫波(S波)的差異,他提到,科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就是當了解其中的原理,就能在災害發生當下比別人多一份淡定。

當科技定義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科技不止是國科會的科技,科技應該是與社會、經濟、産業、環境等共同介接。

未來國科會在創新、包容、永續還有哪些新施政?讓我們拭目以待。

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廣告 分享文章或觀看評論 評論 智慧國家觀測報告 智慧島嶼的日常可見數位創新、多元包容、環境永續,並善用科技融入生活、產業乃至國家競爭力之中,成為全球指標性智慧國家─本專欄與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合作,以數位觀察報告培養公民對智慧科技思辨,並強化全民科普知識涵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