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真實的羋月——秦宣太后@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一段時間,隨著歷史劇《大秦帝國》和《羋月傳》的熱播,秦宣太后這位歷史上杰出的女強人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
當然,文藝作品虛構一些情節和故事,在所難免。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二十一世紀是華人的世紀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605062353史上真實的羋月——秦宣太后?中國古文明-文章近一段時間,隨著歷史劇《大秦帝國》和《羋月傳》的熱播,秦宣太后這位歷史上杰出的女強人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
當然,文藝作品虛構一些情節和故事,在所難免。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秦宣太后到底什麼樣呢?能否請專家為讀者作一解讀?謝謝!
-------------------------------------------
徐衛民 2015年12月28日來源:北京日報
近一段時間,隨著歷史劇《大秦帝國》和《羋月傳》的熱播,秦宣太后這位歷史上杰出的女強人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
當然,文藝作品虛構一些情節和故事,在所難免。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秦宣太后到底什麼樣呢?能否請專家為讀者作一解讀?謝謝!
朝陽王靜
本刊邀請西北大學徐衛民教授作答
宣太后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太后”的人
宣太后(?─前265年),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太后”的人。
《史記·秦本紀》記載:“昭王母羋氏,號宣太后。
王母於是始以為稱。
故范睢說秦王有獨聞太后之語。
其后趙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說。
是太后之號,自秦昭王始也。
漢襲秦故號,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
”
羋姓是中國較古老的姓氏,是周時楚國貴族的祖姓,由於其后已經分衍為諸多其他姓氏,因此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
楚人起自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
據《史記·楚世家》的記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
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
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
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陸終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后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
其后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記其氏。
”
從其姓“羋”來看,她應該是當時楚國的貴族之女。
為何又稱為“羋八子”呢?秦國當時的后宮宮女分八級: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由此可以看出,她在秦惠文王生前地位並不太高,也談不上多麼得寵。
但是她見識出眾,容貌秀麗,又為惠文王生下三個兒子,為其以后榮華富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政治手腕很強,歷史上的太后專權、母后臨政就自她始
宋代陳師道《后山集》(卷二二)雲:“母后臨政,自秦宣太后始也。
”惠文王死后,惠文后就和繼位的兒子秦武王合謀,將羋八子的大兒子嬴稷送到燕國去當了人質。
戰國時期的人質是各諸侯國在頻繁戰爭過程中採取的制約措施,當時也是極為危險的。
眼看這母子倆的人生將要黯淡收場,事情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羋月的前途一片光明。
為什麼會有轉機呢?
關鍵是由於繼位的秦武王的猝死。
秦武王當時在與東方的戰爭中是有功勞的,公元前307年,秦軍攻克宜陽(河南洛陽以西),斬首六萬,這是秦軍在統一天下中進攻中原的前哨戰。
與此同時秦武王進入東周都城洛陽,一是向周赧王炫耀武力,二是要練練他的臂力如何。
據史書記載,秦武王身高體壯、勇力超人、尚武好戰,常以舉重斗力為樂,因此凡是勇力過人者,他都提拔為將,給予高官厚祿。
秦武王到達洛陽后,看到象征國家政權的九鼎,秦武王就想舉起一個代表雍州的大鼎,但因鼎太重,砸了下來,絕臏而死。
只做了四年的國王就離開了人間。
由於死得太突然,秦武王尚無子嗣,由誰來繼承王位就成了問題。
在《羋月傳》中,羋月是聯合自己的情夫義渠君,將其兒子嬴稷推上王位的。
而在真實的歷史中,羋八子則是聯合燕趙兩國,並借助自己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之力,將自己遠在燕國的兒子迎立為秦王,可見她的政治手腕之強。
因為秦昭襄王年少,無法處理國家大事,便由其母羋月主政,《史記·穰侯列傳》中這樣記載:“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為政”。
以魏冉為將軍,以樗裡疾為相,控制了秦國軍政大權。
魏冉的將軍之職,為秦封將軍之始,也算是宣太后的一個創舉。
不過這時的秦國政局是動蕩不安的,武王后要擁立公子壯(武王弟)即位,稱季君,以與宣太后、魏冉對抗。
秦昭王二年(前305年),宣太后、魏冉盡誅公子壯、昭王異母兄弟及大臣,逐武王后(魏女)回魏,“季君之亂”被平定。
宣太后封同父弟羋戎為華陽君,同時封其兩子,培植自己的實力,從而形成了外戚專權的格局,威震天下。
宣太后的風流韻事,史書中確有記載
由於宣太后早年守寡,歷史劇《羋月傳》熱播后,網絡上就流傳很多關於宣太后的風流韻事。
有的故事確實是有歷史文獻依據的。
據筆者了解,史書記載中共有三例:
其一,《戰國策·韓策二》記載:公元前307年,楚懷王派兵包圍韓國的雍氏(今河南禹州東北)。
韓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國求援,但秦國軍隊一直按兵不動。
韓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尚靳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秦國盡快派兵救援。
而宣太后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見尚靳時對他說:當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時,大王把大腿壓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體疲倦不能承受。
而他把整個身體都壓在我身上時,我卻並不感覺到重,這是因為這樣對我比較舒服。
因此秦國要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就無法解救韓國。
而且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以千計的財物,這對我和秦國又有什麼好處呢?
其二,誘滅義渠。
義渠,為古西戎之國,在今甘肅、寧夏一帶。
春秋戰國時期,他們在這裡建立了強大的郡國,與秦、魏抗衡,並曾參與中原爭奪之戰,成為當時雄踞一方的少數民族強國。
公元前352年,秦出兵伐魏,一舉攻佔了魏西河郡和上郡,接著秦和義渠摩擦又起。
秦國乘義渠國內亂,派兵攻打義渠,並平定義渠內亂,義渠便臣服於秦。
此后雙方時戰時和。
於是宣太后改變過去軍事上征討義渠戎國的策略,而採用懷柔、拉攏、腐蝕的政策,與義渠王私通,以墮義渠戎王之志。
她書請義渠王於甘泉宮,讓其長期居住,並以優厚的生活款待他。
后義渠王同宣太后生有二子,使義渠王完全喪失了對秦國的警惕。
34年后(前272年),宣太后殺義渠王於甘泉宮,接著發兵攻打義渠,義渠國亡,領土並入秦國。
對於這件事,著名秦史研究專家馬非百認為: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犧牲色相與義渠王私通,然后設計將之殺害,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義渠,使秦國可以一心東向,再無后顧之憂,她的功勞不遜於張儀、司馬錯攻取巴蜀。
(《秦集史》)
其三,《戰國策·秦策》記載了宣太后的另一風流韻事。
秦宣太后在六七十歲的時候,看上了秦國大臣中的魏丑夫,並作為男寵。
特別是在宣太后臨死之前提出要讓魏丑夫為其殉葬。
后由於庸芮的說服,才打消了這一念頭。
宣太后之所以如此風流,除了年輕守寡以外,與她來自於楚國有關系。
楚文化具有浪漫的特點,也與當時的秦社會風俗有關系,當然也與她掌握著大權有關系。
任人唯親,滿朝文武大臣權重者皆為宣太后的親信和家族
從宣太后為子奪位的過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一個“弱質女流”,而是一個對政治敏感的人。
與此同時,執掌了大權的宣太后開始任用自己的親信。
親信都是宣太后的娘家人。
任用為昭襄王即位出過大力的異父弟弟魏冉,封為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鄧縣),后來又加上陶邑(山東定陶)﹔還有一位宣太后的同父弟弟羋戎,被封華陽君,至於宣太后的另兩個兒子,也得到封地。
滿朝文武大臣權重者皆為宣太后的親信和家族。
於是穰侯、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在秦國權勢顯赫,被稱為秦國“四貴”。
魏冉憑著他與昭王的特殊關系(甥舅關系)在秦國獨攬大權,一生四任秦相,黨羽眾多。
然而由於他權勢赫赫,“擅權於諸侯”,“富於王室”,專權跋扈,對秦王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
前266年,被秦王罷免,由范睢代相,最后“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於陶邑。
之所以如此,是由於宣太后與秦“四貴”專權,讓昭襄王失去應該有的權力,隨著昭襄王勢力的強大和年齡的增長,他該奪回自己的權力,范睢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
宣太后失勢后第二年去世,謚號為“宣”
秦昭襄王驅逐宣太后的異父弟魏冉及其黨羽,宣太后遂失勢,次年(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葬於芷陽酈山”,謚號為“宣”。
所謂謚號是指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
“宣”為美謚的一種,聖善周聞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問周達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誠意見外曰宣,重光麗日曰宣,義問周達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達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聞式布曰宣。
西漢時期的漢宣帝也是后人給的褒義的謚號,因為漢宣帝時期漢王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
芷陽酈山就是秦東陵。
從《史記》的記載看,秦東陵共葬包括昭襄王在內的三位君王、一位太后、三位王后、一位太子。
秦東陵,位於現今的西安市臨潼區西驪山西麓。
上世紀80年代進行的考古調查表明,秦東陵內埋葬著秦始皇的祖父、祖母、父親、母親等。
有四個陵園,規模龐大。
其中分別代表不同等級的墓葬都有發現,有最高級別的“亞”字形墓葬3座,“中”字形墓葬2座。
歷年來出土了大量銅器、鐵器、漆器、竹簡、陶器及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
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又對秦東陵作了一系列的考古勘探工作,獲得了許多新的發現。
最近秦東陵四號陵園又有新發現,而且有學者認為四號陵園的“亞”字形大墓有可能是宣太后的陵墓。
不得不說的秦昭襄王
母以子貴,羋八子之所以能成為宣太后,與其子昭襄王的關系密不可分。
昭襄王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其創造的功績為其母宣太后增色不少。
秦昭襄王18歲即位,在位56年,74歲死。
這一記錄直到清代的康熙(61年)、乾隆(63年)出現才被打破。
秦昭襄王的56年中,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強化中央集權,採取遠交近攻,離間六國合縱,重創六國軍事力量,興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開創巴蜀漢中天府之國。
其在位時秦疆域不斷擴張,為后來的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奠定了政治、經濟、軍事上的雄厚基礎。
特別是對趙國發動的長平之戰,大大消耗了趙國的國力,為秦統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昭襄王在位時間是秦歷代君王中最長的,在最后七位秦君王中,他統治的時間超過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總和,也超過了后面的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帝的總和。
他在政治軍事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成就,為秦國的發展做出極為杰出的歷史貢獻,昭王時代是秦國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決勝時代。
翦伯贊指出,昭王末年“秦對六國的斗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這是非常精辟的論斷。
雖然晚年他獨裁專斷造成若干損失,聽信應侯之言,喪失滅趙良機,冤殺名將白起,但這些都不能掩蓋他的歷史功績,也不能掩蓋這個時代秦國在各方面突飛猛進的事實。
昭王時代是和孝公時代、秦王政時代(稱帝前的時期)並駕齊驅的重要時代。
秦宣太后羋八子:中國史上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女人(羋月傳歷史原型)
http://www.timetw.com/4861.html
-----------------------------------------------
秦宣太后:傳奇曲折的一生折射戰國時代波瀾
秦始皇兵馬俑是為“千古一帝”秦始皇陪葬,這本是不爭的事實。
可是,最近卻有學者提出異議,認為兵馬俑是為秦宣太后陪葬的——
秦始皇兵馬俑于1974年被發現,世人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威武雄壯的兵馬軍陣為“千古一帝”秦始皇陪葬,這本是不爭的事實。
可是,最近中央電視臺的一個節目中說,中國建築學學者陳景元先生對此提出異議,認為兵馬俑陪葬的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始皇的祖母秦宣太后。
在電視節目中,陳景元提出了一個又一個論據,被譽為“秦俑之父”的袁仲一先生則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批駁,雙方你來我往,唇槍舌戰,似乎說得都有道理。
其實並非如此。
首先,電視裏把秦宣太后與秦始皇的血緣關係搞錯了,整整差了兩代。
電視裏說,秦宣太后是秦始皇的祖母。
這是不對的,秦宣太后應是秦始皇“祖父的祖母”。
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姓嬴名子楚,他的母親夏太后才是秦始皇的祖母;秦莊襄王的父親秦孝文王姓嬴名柱,是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的母親唐太后,是秦始皇的曾祖母;秦孝文王的父親秦昭王姓嬴名稷,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的母親是宣太后,宣太后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親。
曾祖父的母親應稱呼什麼呢?稱高祖母吧!所以,秦宣太后是秦始皇的高祖母。
從秦宣太后到秦始皇,共5代,世系表是:秦宣太后(高祖母)→秦昭王嬴稷(曾祖父)→秦孝文王嬴柱(祖父)→秦莊襄王嬴子楚(父親)→秦始皇嬴政。
從“羋八子”到宣太后
秦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妻子,是楚國的姑娘嫁到秦國來的,姓羋氏,稱“羋八子”。
秦惠文王有多位妻子,第一妻子稱王后,第二妻子稱夫人,其餘妻子的名號順序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
當時,宣太后是“八子”,因此被稱為“羋八子”。
羋八子在秦惠文王家庭裏的地位一般,不過她有3個兒子,還有一個優勢是她的同母異父弟弟魏冉在朝裏做官。
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兒子,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富國強兵。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作了秦王,用“車裂”酷刑殘忍地殺害了商鞅,但仍繼續推行商鞅所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
秦惠文王死後,他的王后的兒子秦武王繼位。
秦武王體魄健壯,喜歡運動。
西元前307年,好勝心極強的秦武王與大力士比賽舉鼎,不慎折斷了脛骨,不久去世。
秦武王沒有兒子,王位由誰繼承呢?秦武王有許多異母兄弟,相互明爭暗鬥,都想繼承王位。
羋八子的大兒子嬴稷是秦武王的異母兄弟之一,當年19歲,在燕國做“人質”。
羋八子和弟弟、也就是嬴稷的舅舅魏冉經過一番努力,使得嬴稷繼承了王位,就是秦昭王。
他的母親羋八子的地位立即上升,升格為“太后”。
從此以後,羋八子就被稱為“宣太后”。
秦昭王年輕,他的母親宣太后掌管秦國大權。
宣太后任命魏冉為國相,封為穰侯;又封同父同母弟弟羋戎為華陽君;還封了兩個兒子也就是秦昭王的兩個弟弟:嬴悝為涇陽君,嬴顯為高陵君。
穰侯魏冉、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這4人的權力極大,當時人們稱之為秦國“四貴”。
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執掌秦國朝政後,繼續執行商鞅制定的一套耕戰政策,啟用著名將領白起,不斷對外用兵,各諸侯國都很畏懼。
西元前288年,秦昭王不滿足於“王”的稱號,自稱為“西帝”。
這一切,都是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功勞。
范雎遊說奪了太后權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個思想解放、言論自由的時代。
說客們來往于各諸侯國,到處遊說。
西元前271年,也就是秦昭王三十六年,從魏國來了一個說客,名叫范雎。
范雎提出了“遠交近攻”的軍事、外交戰略,受到秦昭王的重用。
過了幾年,范雎乘機挑撥秦昭王與宣太后、“四貴”的矛盾,建議秦昭王做一個真正的“王”,加強自身的權力。
秦昭王於是廢掉太后,將穰侯魏冉、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遷往關外,同時任命范雎為國相。
秦昭王在位56年,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秦王。
西元前266年,秦昭王已經60歲,就在這一年,秦昭王廢了太后。
宣太后身體本來就已衰弱,受此打擊以後,第二年就憂鬱而死。
宣太后去世後,被埋葬在驪山芷陽。
宣太后與兵馬俑無關
秦宣太后的晚年無權無勢,是很悲慘的。
在這樣的形勢下,秦昭王不可能為宣太后修建大規模的陪葬墓。
因此,規模巨大的兵馬俑陪葬墓與宣太后是沒有關係的。
退一步講,秦宣太后有大規模陪葬墓的話,也不會用兵馬俑陪葬。
因為,宣太后沒有領兵打過仗,生前沒有同兵馬在一起,死後怎麼會用兵馬俑陪葬呢?!
宣太后住在王宮裏,是需要人陪伴的。
《戰國策·秦策》裏就記載說,宣太后很愛一個叫“魏醜夫”的男人,與他有私情。
魏醜夫名叫“醜夫”,“醜”是“子丑寅卯”的“醜”,不是“醜陋”的“醜”。
此人應該長得很帥,不然宣太后怎能看得上呢?
《戰國策·秦策》記載:太后病,將死,發出指令說:“為我葬,必以魏子為殉。
”魏醜夫非常憂慮。
秦臣庸芮為魏子說服秦宣太后,說道:“您認為人死了還有知覺嗎?”太后說:“不會有知覺了。
”庸芮說:“像太后這樣無所不知的人,明明知道人死了不會有知覺,為什麼還要憑白地把自己所愛的活人與無知覺的死人埋葬在一起呢?如果死人有知覺的話,那麼先王早就生氣了,太后糾正錯誤還來不及,哪有功夫去私愛魏醜夫呢?”太后說:“好。
”於是就撤銷了要魏醜夫陪葬的指令。
按照《戰國策》的記載,由於宣太后相信人死後沒有了知覺,因此沒有讓魏醜夫陪葬。
當然,她也不會讓兵馬俑陪葬。
還有,宣太后的墓在芷陽,位於驪山西麓,不在兵馬俑坑所在地。
宣太后是秦始皇的高祖母,如果高祖母的墓在兵馬俑坑所在地,自詡“上薦高廟,孝道顯明”的秦始皇,就必然要避讓,不會在這裡修建自己的陵墓。
在秦兵馬俑坑中,截至目前發掘出的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約有8000件,還有其他各種陪葬品。
在秦王朝,修建如此大規模的陪葬墓,只有到了秦始皇時代才有能力做到。
秦國從襄公封侯、穆公稱霸,到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才真正開始強大起來。
秦惠文王時,開始稱“王”。
秦昭王時自稱“西帝”,派使者尊齊湣王為“東帝”,不料齊湣王背叛盟約,與諸侯國會盟,出兵逼迫秦昭王取消帝號。
可見,直到秦昭王時,秦國的實力仍然不夠強大。
之後,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繼位只有3天,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繼位也只有3年,他們都沒有力量也沒有時間去修建如此龐大的兵馬俑陪葬墓。
帝王陵墓是帝國的形象工程,帝國越是強大,帝王陵墓也就越是宏偉。
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後有力量了,“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修建驪山陵墓。
漢代學者劉向說:“自古至今,葬未有盛于始皇者也。
”今天發現的兵馬俑坑,就是秦始皇陵墓盛況的一個表現。
秦兵馬俑陪葬的絕對不是秦宣太后,只能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這就是結論。
(安文)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王佳華夏經緯網 2011-04-27
【延伸閱讀】
陳平的毒計,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的關鍵
peggyss99/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轉載文/2000多年來,朝鮮半...|日誌首頁|古人為何在「姓名」之外還要另取...上一篇轉載文/2000多年來,朝鮮半島的開疆拓土史...下一篇古人為何在「姓名」之外還要另取「字」、「號」?有什麼講究?...回應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peggyss's新文章apple生態ipadpro筆記本LINE技巧氣炸鍋/簡介 自制豆漿【氣炸鍋-料理】鬆餅+蔥大餅系統台【氧氣/厭氧菌】【英標/英文】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關鍵字
peggyss'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累積|今日loading......
延伸文章資訊
- 1《羋月傳》究竟有多少與歷史不符的地方,結果差距太大
之後時間不久,秦惠文王贏駟駕崩,傳位於長子贏盪,為秦武王,秦武王生性好匹夫之勇,在天子門前舉鼎,結果累死了。秦武王沒有子嗣,羋月和魏冉聯手把贏稷 ...
- 2别被《芈月传》骗了,真实历史上的“芈月”彪悍得让你吐血
这句话是《芈月传》里面芈月(宣太后)的“名言”,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我服侍先王,先王把大腿压在我 ... 历史上习惯把宣后称为芈八子,这应该是宣后的号而非名。
- 3宣太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宣太后(?-前265年),羋姓,又稱羋八子、秦宣太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始皇之高祖母。 宣太后 ...
- 4歷史上真實的羋月——秦宣太后--理論-人民網
- 5羋月傳歷史背景什麼時候歷史上的羋月是誰 - 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