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湾人,系由多种民族和原居台湾的台湾原住民族所构成,依时期有17世纪左右汉族移民的闽南裔和客家裔,战后时期移民的外省裔,以及各年代移民的台湾新住民等民族及族群 ... 台湾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条目的主题是出生与生活于台湾群岛与澎湖群岛的人民,不包含金马地区。

关于与“台湾人”标题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请见“台湾人(消歧义)”。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2年3月5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台湾人"—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2年8月15日)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台湾人seTaiwan(排湾语)Táiwān-rén(现代标准汉语)Tâi-oân-lâng(台语)Thòi-vàn-ngìn(客语)“台湾美人”历史照片,约1900年.总人口约26,579,382分布地区 中华民国23,562,318(2017年10月)[2] 美国373,943-964,00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404,000[3] 印度尼西亚210,000[2] 加拿大69,550-173,000[2][4] 泰国145,000[2] 越南72,000[2] 日本52,768[5] 马来西亚44,000[6]{ 巴西38,000[2] 文莱38,000[6] 澳大利亚34,000[2] 新加坡30,000[6] 韩国30,985[7] 法国12,000[2] 阿根廷11,000[6] 新西兰9,000[2] 南非9,000[2] 哥斯达黎加8,000[6] 英国8,000[2] 德国7,050[8] 巴拉圭4,000[6] 菲律宾1,538[9]语言台湾原住民族诸语(排湾语、布农语、阿美语、达悟语等)台湾汉语(中华民国国语、台语、客家话)宗教信仰台湾民间信仰、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台湾原住民族泛灵信仰相关族群台湾原住民族(排湾族、布农族、阿美族、达悟族等)台湾汉人(闽南裔台湾人、客家裔台湾人、外省裔台湾人)台湾新住民注释[3][4] 台湾人,系由多种民族和原居台湾的台湾原住民族所构成,依时期有17世纪左右汉族移民的闽南裔和客家裔,战后时期移民的外省裔,以及各年代移民的台湾新住民等民族及族群组成的,其中闽南汉族人数为大宗,约占七成。

17世纪前叶,葡萄牙、西班牙及荷兰等西欧海权国家普遍以福尔摩沙之名称呼台湾本岛[10],而居住于岛上的人民则被欧洲人称为福尔摩沙人(Formosan),此称呼起初指台湾原住民族,后随移民族群加入与在地认同而成为台湾人的自称,并在至战后时期之前,一直为国际社会所统称。

目录 1定义 1.1原住民 1.2新住民 2台湾族群 3国族认同 4血缘上的争议 5台湾文化 6宗教信仰 7海外台湾移民统计 8参见 9参考文献 10外部链接 定义[编辑] 主条目:台湾民族主义和台湾主体性 台湾人国际上英文名称为Taiwanese。

从台湾历史的观点来看,“台湾人”这个词汇,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以及不同的语言情境脉络下,其实有不一样的意涵。

界定一个人是否为台湾人需要考虑的因素,除了以上因素以外,亦有人认为还有其本人和其他人(主要是亲人,或与之关系密切的人)的认同(价值观因素)也非常重要,甚至在台湾闽南人的口语称谓中,部分习惯以“台湾人”称谓自己,对其它同住台湾族群则称“客人”、“原住民”、“外省人”。

根据研究,至少可以指出“台湾人”这个语汇的四种不同的指涉。

“台湾人”(台罗:Tâi-uân-lâng)的最狭义用法,指的正是“台湾闽南人[11]”这支族群。

施正锋(1997,80-1)认为河洛人会自称为台湾人的原因是由于“该族群大规模移民来台垦殖较早,自然有利于产生对这块地的认同”。

不过,尹章义(1989,358-66;1991,212-4)认为客家人与闽南人几乎是同时抵达台湾,甚至于可能更早,但因渡台禁令而一度无法大规模来台[12],台湾因此渐渐地演变成为以闽南人为主体的社会。

在史学家连横的文章〈台语整理之头绪〉中提及:“余臺灣人也,能操臺灣之語,而不能書臺灣之字,且不能明臺語之義,余深自愧!”等语句,说明日治中期闽南裔族群即有以“台湾人”自称的使用方式,从文中亦可见诸当时的台湾人即已自称使用“台语”。

“台湾人”的第二个用法,是与“外省人”或“大陆人”对照使用,指的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nativeTaiwanese),即一般所谓的“本省人”。

在这个定义下,除了上述第一种用法的“河洛人”以外,所谓台湾四大族群当中的“客家人”和“原住民”,也都被包括在“台湾人”这个语汇里面(施正锋1997,81)。

但同样的情形,在中国广东的潮州地区也有,潮州人称自己、客家、广府族群以外的人为“外省仔”,其“外省”的用法和台湾人一模一样,所以此一用法,是否有更早的同源关系,值得探究。

“台湾人”的第三种用法,则是等同于“台湾的居民”(residentTaiwanese),也就包括了所谓台湾四大族群当中的每一个族群,这是随著台湾民主化运动以及本土化运动,所形成的共同体认同。

这个用法不仅是最广义的,其实也是比较政治正确(politicalcorrect)的,同时也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为大多数的台湾人民所认可接受的一种定义。

造成这个新定义的可能原因有:第一,“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的摩擦,在经过长久的通婚、共事以后日渐缩小。

第二,“外省人第二代”、“第三代”,基本上也都是在台湾出生成长,而客观上缺乏了对中国的经历,对台湾的认同要高于他们的上一代。

最后,这也和国际政治的变迁和政治制度的革新有关。

因此,即使是第一、二代外省人到中国共产党治理的中国,也是持“台胞证”被视为“台湾人”,影响了外省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的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所定义的“台湾”不仅代表台湾本岛,而是指中华民国自由地区,指台湾本岛、小琉球、兰屿以及绿岛,甚至于包含自古属于福建的金门群岛、乌坵、马祖列岛与澎湖群岛等自称“台湾金门”等,于是生长或长期居住于这些岛屿上的人民就称为“台湾人民”。

不管甚么角度来看,在台湾,反对第三种“台湾人”(“台湾的住民”)的定义的人很少,尽管很多年纪比较大的人,依旧无法改变照自身语言对“台湾人”这个语汇的定义。

因此,从今天看来,“台湾人”这个语汇,包括了台湾所有的住民,已不限于前两个相对狭隘的定义。

居住或出生在台湾本岛及其离岛、澎湖群岛的各民族或族群。

根据《台湾关系法》[13],美国政府基于国际法将台湾以及澎湖等岛上出生之居民视为“台湾人民-thepeopleonTaiwan”,而于金门以及马祖出生之居民并不包括在内。

中华民国国民。

持有中华民国国籍者,并不一定专指台湾本岛及其离岛、澎湖群岛人,亦包含金马地区及所有统治效力所及的中华民国国民。

少数除台湾以外的中华民国有效管治区域(金门、马祖)人民对于台湾本岛及离岛、澎湖群岛人的称呼。

1949年前后,滞留或居住于海外及中国的台湾人及其后裔,不一定持有中华民国国籍,仅籍贯为台湾,但本人不一定出生或居住在台湾。

在海外一般通称华人、华裔,本土意识较重的会自称为“台裔”。

原住民[编辑] 主条目:台湾原住民族 十七世纪卡斯帕‧司马卡登(德语:CasparSchmalkalden)所绘台湾原住民,加注“福尔摩沙人”(Einformosan) 台湾原住民族往昔分布图 新住民[编辑] 主条目:台湾新住民 参见:在台香港人、在台越南人、在台印度尼西亚人、在台菲律宾人、在台韩国人和在台外国人 近年有大量台湾人与来自中国、东南亚(如:越南、印尼、泰国、菲律宾等籍)等地之外籍配偶通婚现象,形成一批新的移民潮。

借由如此多数的外籍配偶入籍中华民国,而成为“新住民”族群,也在口语上将其子女称之为新住民第二代。

此外,非通婚原因以外移民至台湾者,在取得中华民国国籍后也一样同属新住民成为台湾人。

台湾族群[编辑] 1992年废除省籍登记前的1990年台湾人口普查显示,台湾原住民占1.7%,台湾汉族占98.3%(闽南人73.3%、外省人13.0%、客家人12.0%)。

[14] 根据内政部统计处2002年的一项调查研究假说:台湾闽南人76.9%、客家人10.9%、外省人10.0%、原住民1.4%以及不确定0.8%[15]。

客家委员会2010年至2011年的全国客家人口基础资料调查研究:“客家人”占13.6%[16]。

根据内政部统计处于2017年10月统计,台湾原住民族人口数为55万8494人(占台湾人口总数的2.37%)[17]。

对于人口数量多寡的叙述所在多有,除了中华民国国语(现代标准汉语)以外,台语也是台湾的优势母语,根据2008年的《中华民国年鉴》,台湾大概有73%的人会使用台语。

[18] 国族认同[编辑] 2020年2月因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关系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3.2%民众认为自己是台湾人,6.7%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5.3%认为自己是中国人,4.8%没意见或拒答。

[19] 2018年12月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关于身分认同趋势的长期民调,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者有54.4%,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有38.2%,是中国人而非台湾人者有3.6%,无意见的有3.7%。

[20] 2016年联合报民调显示,自认是台湾人的比率由20年前的44%大幅成长到最近的73%,创该报历次民意调查的新高。

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则由20年前的31%,下降至这次调查的11%,是历次调查新低。

这次民意调查也有10%的人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双重认同,台中默契咖啡老板陈致豪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与中国共产党政权对台湾的施压以及看到香港一国两制失败有关。

[21] 台湾民众台湾人/中国人认同趋势分布 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4&id=6960 2014年9月,台湾最大的BBS论坛批踢踢八卦板第二届“我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的投票民调,“我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这选项得到了10987票,囊括95.61%的选票公意。

[22] 2013年10月,TVBS民调中心所做的一份调查中,若台湾人、中国人二选一,高达78%民众自认是台湾人,只有13%认为是中国人。

若可选择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55%民众表示是台湾人,38%认为两者皆是,只有3%自认是中国人。

[23] 2021年8月10日台湾制宪基金会所做的一份调查中,若台湾人、中国人二选一,高达89.9%民众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只有4.6%自认是中国人。

若可选择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67.9%民众表示是台湾人,27.8%认为两者皆是,只有1.8%自认是中国人。

[24] 对于台湾人的身分认同议题,中国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有篇分析:“亚细亚的孤儿:四代台湾人的认同迷惘”[25] 约1900年代的台湾原住民族家族。

血缘上的争议[编辑] 台湾民谚“有唐山公无唐山妈”,意指父系母系血统构成。

现今台湾住民以汉人为最大族群,约占总人口97%,其他2%为16族的台湾原住民族,另外1%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少数民族、大陆港澳配偶及外籍配偶[26]。

有关平埔族群的人口统计,最早见于荷兰时代的户口调查表,当时的总数大约在4-6万之间。

[27]随著汉人移居,台湾的人口开始钜变,移台汉人在清朝嘉庆年间丁口已近2百万,平埔族群仅有数万人,与汉人人数上是两极的对恃。

陈耀昌在2015年出版研究台湾人基因的《岛屿DNA》一书,指出如从胃幽门杆菌显示高山原住民为南岛语族祖先;高于一般亚洲人及传统汉人的僵直性脊椎炎基因,为源自荷兰的西北欧血统;而比例不低的鼻咽癌则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百越祖先。

[28] 南方蒙古人种的族群,在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上,主要属于O1a及O1b两个单倍型类,有别于北方蒙古人种(如汉人与藏族)的O2单倍型类。

另外,根据蔡丽琴等遗传因子专家在一份2001年发表的论文(Tsai2001[29])中,对台湾汉人人口的Y染色体的研究,台湾汉人人口的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组成比例为,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O1a22.4%,O1b8.5%,O258.2%(对比于中国大陆汉人的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的比例为O1a9.6%,O1b16.3%,O255.4%(Karafet2005[30]),及台湾原住民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的比例为O1a66‧3%,O1b10‧6%,O211%(Capelli2001[31])。

而广东省梅县的汉人的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的比例则为O1a20.0%,O1b14.3%,O251.4%(Xue2006[32])。

约1930年代的台湾汉族家族。

在汉人与平埔族通婚的情况方面,日本时代学者伊能嘉矩指出北投社与毛少翁社的平埔族群,“与汉人通婚的例子不多”。

[33]詹素娟引述MelissaBrown(鲍梅立)的研究指出:“从清末到日本初期,头社、吉贝耍、番仔田的平埔族虽然已经与汉人有各种往来--说福佬话,进行水田稻作,祭祖拜公妈,但他们一直维持著‘熟番’(或'gunhoan-a')认同,在通婚关系上始终没有跨越汉、番的界线。

”[34]人类学者李国铭分析屏东平原平埔族群的户籍资料,发现在1960年代以前,平埔族群几乎不跟汉人通婚。

这些人说的是福佬话,但宁愿到遥远的平埔族群部落寻找婚配对象,也不跟邻近的福佬人通婚。

[35]叶高华整理日本时代的人口统计资料,发现福佬男子与平埔女子结婚的比例未满0.5%;客家男子与平埔女子结婚的比例未满1%。

[36]历史学者周婉窈亦指出:“原住民人口向来不多,清国统治末期顶多十六、七万,而汉人已达二百八十万,从人口结构来说,娶到‘平埔某’的汉人占人口比例应不高。

”[37] 沈建德和林妈利等人曾发表研究主张当前台湾人大部分是平埔族及高山族的后代,陈叔倬和段洪坤等一处学者指出其归类方式严重有误,以严谨的基因归类台湾汉族实与原住民显然是不同族裔[38][39][40][41][42][43]。

台湾文化[编辑] 主条目:台湾文化由于台湾地理位置之特殊性,且由多族群组成而成,以及不同时代背景所产生的多元面向。

原住民族相信万物有灵,通常由巫师负责和神灵沟通。

其中祖灵被认为最能影响族人的吉凶祸福,原住民平埔族常相信祖灵居住在山上,会保护族人的农作物或者渔猎收获丰盛,因此最受敬畏。

以西拉雅族为例,他们崇拜祖灵的场所,称为“公廨”。

该族的“祀壶信仰”,就是将装有清水的壶、罐置于公廨里,象征祖灵的存在。

其实原住民各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祭典,例如:布农族的“射耳祭”(以箭射兽耳祷求猎获丰收)与“小米祭”;赛夏族每二年举办一次“矮灵祭”;达悟族的“飞鱼祭”;排湾族人每五年举办一次“五年祭”,每年举行“丰年祭”;阿美族的“丰年祭”与“海祭”。

此外,卑南族重要的祭仪有“海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锄草祭”等。

拉阿鲁哇族相信祖灵依附在收藏的贝珠中,因而有“贝神祭”;邹族则有“战祭”、“收获祭”。

多数台湾汉人的“正三大节”为廿九暝(新正)、扫墓节(清明节或是小清明)与七月半,“节令三大节”为五日节、中秋节与重阳节,是台湾的三大节庆,与华人三大节日略有小异。

而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七夕、中元节、重阳节、冬至、尾牙、送神日等传统节日,在台湾民间也有庆祝之礼俗。

此外,尚有多项深具台湾特色的民俗庆典,如妈祖绕境、盐水蜂炮、东港迎王、头城抢孤等。

宗教信仰[编辑] 主条目:台湾宗教依照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不设国教,台湾人民拥有宗教自由,其人民也接受不同的信仰之精神寄托,除了部分无神论或不可知论者外,大多数台湾人有宗教信仰,或者尊信儒教文化、祖先崇拜。

根据200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调查,台湾人口中,单一认定,佛教占35.3%、道教占33.2%、民间信仰(包含儒教)占约10%、基督教占3.9%,无信仰或拒答占18.2%[44]。

海外台湾移民统计[编辑] 台湾人自1950年代开始较大规模的移民。

早期的台湾移民大多数去了美国。

自1980年代开始,到1990年代达到高峰,加拿大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移民国家。

大多数台湾移民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西岸。

而美、加东岸、澳大利亚、纽西兰和日本也有一定规模的台湾人社区。

世界各地台湾出生人口分布 都会区 国家 台湾出生人口 总人口 比率 洛杉矶  美国 87,187[45] 13,131,431 0.66% 纽约  美国 42,821[45] 19,949,502 0.21% 温哥华  加拿大 42,050[46] 2,280,700 1.84% 旧金山  美国 27,499[45] 4,516,276 0.61% 圣荷西  美国 27,458[45] 1,919,641 1.43% 多伦多  加拿大 15,470[46] 5,521,235 0.28%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美国 12,770[45] 5,949,859 0.21% 休士顿  美国 11,208[45] 6,313,158 0.18% 西雅图  美国 10,868[45] 3,610,105 0.30% 东京都  日本 9,685[47] 9,128,090 0.10% 布里斯本  澳大利亚 9,193[48] 2,065,993 0.44% 达拉斯  美国 9,141[45] 6,810,913 0.13% 爱伊  美国 8,438[45] 4,224,851 0.20% 芝加哥  美国 8,331[45] 9,537,289 0.09% 雪梨  澳大利亚 8,181[48] 4,391,636 0.19% 圣地牙哥  美国 7,314[45] 3,211,252 0.23% 波士顿  美国 6,873[45] 4,684,299 0.15% 奥克兰  新西兰 6,339[49] 1,415,550 0.45% 亚特兰大  美国 5,529[45] 5,522,942 0.10% 墨尔本  澳大利亚 5,340[48] 3,999,950 0.13% 费城  美国 4,315[45] 6,034,678 0.07% 沙加缅度  美国 3,919[45] 2,215,770 0.18% 伦敦  英国 3,858[50] 8,173,941 0.05% 拉斯维加斯  美国 3,742[45] 2,027,868 0.19% 参见[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台湾人 台湾 中华民国国民 台湾人列表 台湾人口 台湾民族 台湾族群 台湾原住民族 排湾族 阿美族 布农族 鲁凯族 卑南族 泰雅族 赛德克族 邹族 邵族 赛夏族 台湾汉人 台湾闽南人 台湾客家人 台湾外省人 台湾新住民 台裔 台湾裔美国人 台湾裔美国人名单 台湾裔加拿大人 台湾裔澳大利亚人 在日台湾人 在越台湾人 福尔摩沙人 本岛人 汉人 华人 番薯仔 湾生 参考文献[编辑] ^PLACEOFBIRTHFORTHEFOREIGN-BORNPOPULATION,2016AmericanCommunitySurvey1-YearEstimates.USCensus.[2017-10-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016僑務統計年報[StatisticalYearbookoftheOverseasCommunityAffairsCouncil](PDF).OverseasCommunityAffairsCouncil.2017-09-01[2017-10-16].(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7-10-16).  ^Archivedcopy這兩大因素影響去年赴中國工作人數創近11年新低.UnitedDailyNews.2019-12-17[2020-02-0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PlacesofBirth,2011NationalHouseholdSurvey.StatisticsCanada.2013-05-08[2017-10-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3).  ^Archivedcopy2016年12月末在留外国人統計.MinistryofJustice,Japan.2016-12-01[2017-10-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4).  ^6.06.16.26.36.46.52011僑務統計年報[StatisticalYearbookoftheOverseasCommunityAffairsCouncil](PDF).OverseasCommunityAffairsCouncil.2011-09-01[2017-10-16].(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6-02-15).  ^Archivedcopy.[2017-02-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2).  ^AusländischeBevölkerungFachserie1Reihe2-2016(PDF).StatistischesBundesamt(Destatis).2016-12-31[2017-10-16].(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7-09-15).  ^HouseholdPopulationbyCountryofCitizenship:Philippines,2010(PDF).PhilippinesStatisticsAuthority.[2017-10-16].(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5-11-16).  ^ForeignNews:PROGRESSONFORMOS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时代杂志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漳猺人与虔、汀、潮、循接壤处……常称城邑人为河老,谓自河南迁来畏之,繇陈元光将卒始也” ^台湾客家人 ^《台湾关系法第15条第2款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2-12.》:2.“台湾”一词将视情况需要,包括台湾及澎湖列岛,这些岛上的人民、公司及根据适用于这些岛屿的法律而设立或组成的其他团体及机构,1979年1月1日以前美国承认为中华民国的台湾治理当局,以及任何接替的治理当局(包括政治分支机构、机构等)。

^行政院户口普查处编.中華民國7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台北市:行政院户口普查处.1992.  ^徐富珍、陳信木,臺灣當前族群認同狀況比較分析臺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PDF).[2013-02-06].(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7-08-09).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99年至100年全国客家人口基础资料调查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7年10月統計.[2017-11-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CHAPTER2PeopleandLanguage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9-10-14.,《TheRepublicofChinaYearbook2008》,GovernmentInformationOffice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20-02-24 ^台湾民众台湾人/中国人认同趋势分布(1992年06月~2018年12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 ^ 台湾太阳花运动两周年身份认同大转折忧一国两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6.03.24美国之音汤惠芸 ^你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批踢踢投票结果出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14-09-08 ^TVBS民调71%希望台湾独立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11-05.,自由时报,2013-10-31 ^台湾制宪基金会民调:近9成自认“台湾人”6成5愿为保台上战场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22-01-07. ^“亚细亚的孤儿:四代台湾人的认同迷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选自《读书》2014年10月 ^行政院國情簡介.[2020-05-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20-05-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郭佳容.醫生眼看歷史追溯台灣DNA.《中国时报》.2015-07-05[2015-07-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中文(台湾)).  ^Li-ChinTsai2001,HaplotypefrequenciesofnineY-chromosomeSTRlociintheTaiwaneseHanpopulation[永久失效链接] ^BalineseY-chromosomeperspectiveonthepeoplingofIndonesia:geneticcontributionsfrompre-neolithichunter-gatherers,Austronesianfarmers,andIndiantraders..[2016-10-3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APredominantlyIndigenousPaternalHeritagefortheAustronesian-SpeakingPeoplesofInsularSoutheastAsiaandOcean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leDemographyinEastAsia:ANorth–SouthContrastinHumanPopulationExpansionTim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伊能嘉矩著,杨南郡译注,《平埔族调查旅行伊能嘉矩〈台湾通信〉选集》。

台北:远流,1996。

页70。

^詹素娟,〈熟番身份论--以日治时期的身份登录为中心〉。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文化创造与社会实践研讨会,2008。

^李国铭,〈关于屏东平原少数民族二三事〉,《台湾史田野研究通讯》,22:57-64。

^終結平埔血統論的幾個流言(三).(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7).  ^周婉窈,《台湾历史图说增订本》。

台北:联经,2009。

页96。

^林妈利.再談85%台灣人帶原住民的基因.2008-08-28[2013-03-2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2). 。

闽客族群85%有原住民血统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10-14.,自由时报,2007年11月18日 ^CarlElliott;PaulBrodwin.Identityandgeneticancestrytracing(PDF).BMJ.2002-12-21,325(7378):1469–1471[2013-06-15].(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8-10-02).  ^陈叔倬;段洪坤.台灣原住民祖源基因檢驗的理論與統計謬誤(PDF).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9,(76):347–356[2013-06-15].(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8-10-02).  ^叶高华.台灣漢人的基因戰爭.CASEPRESS.2010-10-25[2013-06-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終結平埔血統論的幾個流言(一).(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1).  ^終結平埔血統論的幾個流言(二).(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5).  ^CIAWorldFactbook"Taiw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20年3月26日阅覧。

^45.0045.0145.0245.0345.0445.0545.0645.0745.0845.0945.1045.1145.1245.1345.1445.15美國人口普查局2012年美國社區調查5年估計.[2014-08-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7).  ^46.046.1加拿大統計局2011年全國家計調查表.[2014-08-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日本法務省2013年十二月在留外國人統計、有台灣國籍人口.[2014-08-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8.048.148.2澳洲統計局2011年人口普查.[2014-08-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AsianAuckland:Themultiplemeaningsofdiversity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5-07-13. ^英國國家統計署2011年出生地統計.[2014-08-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0).  外部链接[编辑] 美国在台协会-台湾关系法(中文版) 美国在台协会-台湾关系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版) 查论编台湾族群宪法、基本法律、宣言及政策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原住民族基本法》 《台湾原住民族权利宣言》 原住民族(参见南岛民族)中央政府认定 阿美族 排湾族 泰雅族 布农族 太鲁阁族 鲁凯族 卑南族 邹族 赛德克族 赛夏族 达悟族 噶玛兰族 邵族 撒奇莱雅族 卡那卡那富族 拉阿鲁哇族 地方政府认定 西拉雅族(台南市市定、花莲县富里乡乡定) 大武垅族(花莲县富里乡乡定) 马卡道族(屏东县县定、花莲县富里乡乡定) 未受政府认定 欧布诺伙族 德乐日卡族 古纳达望族 巴布萨族(猫雾捒族) 巴赛族 洪雅族(和安雅族) 阿立昆族 罗亚族 凯达格兰族 雷朗族 龟仑族 道卡斯族(平埔客) 巴宰族(巴则海族) 噶哈巫族 拍瀑拉族(巴布拉族) 斯卡罗族 宜兰噶玛兰族 邦查人 虎尾垄族(费佛朗族) 搭加里扬人 琅峤人 放索人 因同化或种族灭绝而消失 箕模族 达谷布亚努族 哆啰美远族 里脑族 猴猴族 小琉球人 战前其他民族 荷兰人 西班牙人 菲律宾人 大和族(湾生) 琉球族 朝鲜族 汉族战前闽南族群 台湾闽南人 台湾泉州人 台湾漳州人 台湾潮州人 福佬客 半山仔 客家族群 台湾客家人 福佬客 半山仔 其他汉族 台湾福州人 台湾兴化人 台湾江浙人 台湾广府人 战后 台湾外省人 外省后代 台湾大陈人 马祖闽东人 金门闽南人 乌坵兴化人(莆仙人) 在台缅甸华人 战后其他民族 满族 回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云南各少数民族 藏族 缅甸各民族 京族 新住民在台外籍人士 越南人 越南配偶 马来西亚人 菲律宾人 印度尼西亚人 泰国人 缅甸人 日本人 韩国人 印度人 蒙古人 俄罗斯人 犹太人 阿拉伯人 美国人 英国人 法国人 巴西人 荷兰人 西班牙人 乌拉圭人 其他外籍配偶 在台港澳人士 香港人 澳门人 在台中国大陆人士 中国大陆配偶 中国大陆学生 相关条目 本岛人 本省人 福尔摩沙人 台湾人 台湾人口 侨生 海外台湾人 查论编台湾主题历史历史年表 史前时期 考古遗址 荷治时期 西治时期 明郑时期 清治时期 牡丹社事件 日治时期 自治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首个政党 首次选举 战后时期 二二八事件 戒严 国府迁台 白色恐怖 台湾奇迹 美丽岛事件 民主化 解严 野百合学运 修宪 国会全面改选 总统全民直选 首次政党轮替 对外关系史亚太 中国大陆 两岸三通 服贸协议 太阳花学运 福建 香港 澳门 日本 琉球 韩国 印尼 菲律宾 越南 欧美 英国 西班牙 荷兰 法国 德国 瑞典 俄罗斯 美国 巴西 地理 城市 气候 自然灾害 地震 地形 岛屿 海岸 火山 百岳 山峰 河流 湖泊 瀑布 湿地 地质 断层 温泉 特有种/保育物种 国家公园 国家风景区 自然保护区 自然生态保护区 环境保育 政治内部 政府 总统 副总统 行政院院长 总统府 行政区划 中华民国 宪法 民主化 选举 审查制度 国家安全会议 国安局 法律 警政署 国籍 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试院 监察院 军事 国防部 国军 空军 海军 陆军 资通电军 宪兵 后备兵 兵役 政党 外部 外交 统独议题 台海现状 中华民国在台湾 中华民国是台湾 中华民国(台湾) 中华民国台湾 一边一国 两个中国 两国论 特殊非两国论 台湾地位未定论 议题 中华意识/台湾主体意识 台湾意识论战 去中国化/去台湾化 台湾本土化运动 中国史观/台湾岛史观 台湾民族主义/中华民族主义 中国统一 台湾独立运动 白色恐怖 南北差距 台湾转型正义 不当党产 军公教争议 年金改革 经济 银行 中央银行 新台币(货币) 统一发票 经济史 美援 十大建设 十二项建设 六年国建 亚太营运中心 新十大建设 爱台十二建设 前瞻计画 台湾农业 土地改革 三七五减租 公地放领 耕者有其田 科技 科学园区 半导体产业 能源 电力 矿业 都会区 证交所 期交所 柜买中心 集保结算所 台湾ETF TAIEX 交通 公路 汽车客运 铁路运输 台铁 高铁 捷运系统 飞航 民航相关事业列表 航空公司列表 港口 渔港 社会概观 台湾社会学会 公众假期与国定假日 文化输出 台湾书院 国际排名 人权 LGBT 社会运动 台湾之最 台湾之光 文化 文化史 次文化 饮食 小吃 夜市 茶文化 公益彩券 电影(电影列表) 戏剧 布袋戏 歌仔戏 梨园戏 客家大戏 电视剧(列表) 音乐 流行文化 语言 文学 文学史 建筑 列表 摄影 观光景点 台湾八景 哲学 人口 台湾人 族群 原住民 汉族 本省人 外省人 闽南人 客家人 台湾新住民 在台外国人 省籍情结 国语政策 日本情结 倭寇 皇民化运动 国语家庭 湾生 去日本化 族群械斗 原汉冲突 闽客械斗 漳泉械斗 海外台湾人 日本籍 越南籍 美国籍 加拿大籍 澳大利亚籍 媒体 媒体史 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 新闻记者协会 电视 电台 报业 报业史 杂志 新闻纸杂志图书管制 电玩 杂志及期刊 地下电台 两报三台 老三台 南台湾三大报 媒体操纵 党政军退出媒体 乱象 财团化 统派 泛蓝 亲中 独派 亲绿 三民自 医疗 十大死因 国家卫生研究院 卫生福利部 全民健保 疾病管制署 国家卫生指挥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医疗机构 医学中心 教育 教育史 发明与发现 体育 学术期刊 文献资料库 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 政大机构典藏 华艺学术资料库(英语:Airiti) 国家档案馆 环境 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 垃圾焚化炉 分类 主题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臺灣人&oldid=72704142” 分类:​亚洲族群台湾人台湾族群隐藏分类:​有图表的页面CS1含有中文文本(zh)CS1含有日语文本(ja)Webarchive模板wayback链接自2020年3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自2012年3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自2012年8月可能带有原创研究的条目含有多个问题的条目使用过时图像语法的页面含有英语的条目含有闽南语的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مصرىEnglishहिन्दीBahasa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PortuguêsTürkçeTiếngViệt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