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卡拉第:D大調奏鳴曲,作品96 - 廖皎含Chiao-han Liao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義大利作曲家班奇埃里(Adriano Banchieri, 1568 - 1634)於1605年創造單樂章管風琴Sonata作品《L'Organo Suonarino》包含八段稱為「Sonata」的曲子,大部分是二聲部的模仿 ...   HANARTS 廖皎含Chiao-hanLiao|Bio Schedule Schedule-演出 Schedule-講座 Schedule-音樂營 Schedule-其他 UpcomingEvents EVENTSRECORD 2019EventsRecord 2020EventsRecord 2021EventsRecord 2022EventsRecord 《舞・畫》2019廖皎含綱琴獨奏會 2020聽聽彈談音樂會 系列九:來自臺灣的聲音~臺灣經典鋼琴作品(一) 系列十:禮讚貝多芬~貝多芬250誕辰 系列十一:戀念舒曼~音符傳情樂思追憶 2018聽聽彈談音樂會 系列一:初始 系列二:萌發 系列三:含苞 系列四:綻放 系列五:高雅 系列六:尊貴 系列七:清香 系列八:濃郁 News 類別 Home/ProgramNotes/史卡拉第:D大調奏鳴曲,作品96|SCARLATTI:SonatainDmajor,K.96 史卡拉第:D大調奏鳴曲,作品96SCARLATTI:SonatainDmajor,K.96 曲目介紹 這是一首熱情洋溢、多彩、充滿陽光的作品,D大調的調性反映出了史卡拉第內心的狂喜。

速度上,看到「Allegrissimo」極快的快板,作品起於爽朗的主題,緊接低音走動伴隨著上方發光的顫音。

第二主題的出現,為主要主題的微小變形,雖不如開頭的狂喜情緒,卻是更輕盈、明亮的世界的開端。

在奏鳴曲的後半部分,史卡拉第將他的技能投入到主題發展中,音樂呈現更加繁忙、更具探索性的走向,同時幾乎沒有任何喜悅感。

曲末,史卡拉第使用了一個和絃在大小調間變換,並藉大小調的變化來表現樂句的明暗色彩,帶全曲走向曲於平淡的結尾。

​本作品為後世學者拉爾夫(見史卡拉第提及)稱史卡拉第之「華麗時代」(flamboyantperiod)所作,創作年代約1742年至1746年之間。

之所以有「華麗」這個名稱,吻合了曲中流露的技術──顫音、重複音符、舞蹈節奏、跳躍以及雙手交叉,都充斥著史卡拉的音樂質感,不難讓人看出史卡拉第喜歡沉迷於這一切的快感和樂趣。

曲式體裁 談到奏鳴曲,得先區分「奏鳴曲」與「奏鳴曲式」的差異。

原先「Sonata」這個詞彙於義大利只被用在舞曲上,而且也被應用在一種具有抽象風格的器樂作品上,但在義大利之外的地方,則指稱這種新型式的作品為Sonata,並非指舞曲。

義大利作曲家班奇埃里(AdrianoBanchieri,1568-1634)於1605年創造單樂章管風琴Sonata作品《L’OrganoSuonarino》包含八段稱為「Sonata」的曲子,大部分是二聲部的模仿性短曲,為當時教會所用,也在此時Sonata為名的作品於義大利作曲家間盛行。

約至1650年前這期間,「Sonata」這個字取代了「Canzona」的意義。

在十六世紀,「Canzona」原是代表一種聲樂歌曲,後發展成器樂曲;其特徵為結構清楚,段落間關係成對比性質或變奏性質;當段落延長擴大,形成了日後「樂章」的概念,也和短篇幅的「Sonata」拉開距離。

奏鳴曲的結構定義,由威尼斯音樂家雷格倫濟(G.Legrenzi,1620–1690)等人所制定分類,分為「教堂奏鳴曲」與「室內奏鳴曲」兩大類。

奏鳴曲的結構轉為四或五樂章的曲目,直至十七世紀末柯賴里(ArcangdoCorelli,1653-1713)時代,奏鳴曲的曲式才固定下來,呈對比之四個樂章形式(嚴肅的慢板4/4拍-賦格式的快板4/4拍-如歌的慢板3/4拍或3/2拍-賦格式的快板6/8或12/8拍),這種形式也成為了「教會奏鳴曲」的標準形式。

而「室內樂奏鳴曲」其結構與組曲相同,包含組曲中的各種舞曲;受牧歌、民歌、舞曲等影響,各樂章均有不同的曲目,大多接近主調音樂,並為室內樂演奏之用。

發展至十八世紀,義大利作曲家常將奏鳴曲的樂章增加或減少,其中達提尼(GiuseppeTartini,1692–1770)及洛卡德利(PietroLocatelli,1695–1764)的奏鳴曲分為三個樂章(快板-慢板-快板),及另一種常見的四樂章(快板-慢板-詼諧曲或小步舞曲-快板)這樣的奏鳴曲形式,後在古典時期被作曲家普遍應用。

史卡拉第所撰寫奏鳴曲的年代先於常見的三樂章、四樂章奏鳴曲,他常將單樂章奏鳴曲成對的彈出,它們是具有相關調性與不同節拍的單樂章奏鳴曲,以兩手或三首一組來演奏;綜觀奏鳴曲的發展來看,史卡拉第的奏鳴曲正處於奏鳴曲的過渡期,以具備了承先啟後的作用。

引用資料:NicholasJ.Susi,SummaryofDissertationRecitalsThreeProgramsofPianoMusic朱象泰(1991)。

史卡拉第奏鳴曲研究。

臺北:大呂出版社SonataforkeyboardinDmajor,K.|Details|AllMusic 知識小補帖 作曲家史卡拉第簡介 史卡拉第作品編號史卡拉第在世時,即於1738年因受葡萄牙宮廷授與「騎士」殊榮,回敬給國王出版了一套包括30曲的練習曲集。

爾後,史卡拉第的作品從三個抄本流傳,直至史卡拉第研究家亞歷山德羅.隆戈(AlessandroLongo,1864-1945)將史卡拉史卡拉第奏鳴曲全集於1906年由編校分10卷出版,使史卡拉第鍵盤樂曲得以普及,並編撰的作品編號為「L.」。

然隆戈的編號順序並非與作曲年代有關,而後一位現代史卡拉第研究學者拉爾夫‧柯克帕特里克(RalphKirkpatrick,1911-1984)將全部作品按作曲年代以「K.」或「Kk.」重新撰作品編號,再次出版史卡拉史卡拉第奏鳴曲全集,成為了今天音樂家們所使用的正式普本了。

二段體曲式 ​​BINARYFORM史卡拉第的生涯始於那不勒斯樂派的歌劇作曲。

在他的作品當中,包括十二首歌劇,五十首室內清唱劇,和其他聖樂等作品,還有他最著名也是本次音樂會所聚焦史卡拉第的作品—--他稱之為練習曲(Esercizi)的奏鳴曲。

史卡拉第的「奏鳴曲」由於結構上雖有兩個對照主題的呈示部,但發展部不明確就進入再現部,因此不符合我們現在觀念中古典樂派的「奏鳴曲式」;但其作品流露濃厚奏鳴曲風格與和聲,已是構成日後快板奏鳴曲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史卡拉第的奏鳴曲幾乎都是二段體曲式,組織成A-A-B-B的架構,但偶爾亦有雙主題的出現;風格屬對位式的不多,他著重於幻想,發揮鍵盤上技巧的可能性。

​史卡拉第一生共寫了五百五十五首奏鳴曲,寫法上,顯示濃厚的主調音樂要素,一首首的練習曲都試著解決技巧上的問題,或產生音響上的效果。

史卡拉第不斷嘗試、開創鋼琴演奏的可能性,超越巴洛克、洛可可時代的界線,因而得「近代鋼琴音樂之父」的美稱。

這五百多首的鋼琴奏鳴曲,完成於他生命的最後十八年間,作品中所洋溢的天才光芒,與其早年作品相比,我們所接觸到的是一位在音樂史上大器晚成的天才。

造成史卡拉第這麼大轉變的主要因素,是他接觸了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宗教、民俗和通俗音樂的各種形式所觸發的靈感。

極快的快板 ALLEGRISSIMO 廖皎含Chiao-hanLiao|Bio Schedule Schedule-演出 Schedule-講座 Schedule-音樂營 Schedule-其他 UpcomingEvents EVENTSRECORD 2019EventsRecord 2020EventsRecord 2021EventsRecord 2022EventsRecord 《舞・畫》2019廖皎含綱琴獨奏會 2020聽聽彈談音樂會 系列九:來自臺灣的聲音~臺灣經典鋼琴作品(一) 系列十:禮讚貝多芬~貝多芬250誕辰 系列十一:戀念舒曼~音符傳情樂思追憶 2018聽聽彈談音樂會 系列一:初始 系列二:萌發 系列三:含苞 系列四:綻放 系列五:高雅 系列六:尊貴 系列七:清香 系列八:濃郁 News 類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