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100%的愛 - 博客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書名:遇見100%的愛,原文名稱:Perfect Love Imperfect Relationship,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6782022,頁數:256,出版社:心靈工坊,作者:約翰. 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博客來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0結帳 您好 ( 登出 )     登入     加入會員 購物金 購物金 0 儲值金 0 E-Coupon 0 張 單品折價券 0 張 會員專區 電子書櫃 線上客服 繁體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回博客來首頁 客服公告:反詐騙!提醒您「不碰ATM」,不共用帳號、密碼詳情 移動滑鼠展開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網站搜尋 全部 展開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百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搜尋 熱門關鍵字 晨羽親簽書 彭明敏 思維的良率 成為溫美玉 中文書 新書 預購 排行榜 選書 即將出版 特價書 香港出版 讀者書評 出版社專區 分類總覽 博客來中文書心理勵志兩性與家庭關係兩性關係商品介紹 主題活動 試閱 遇見100%的愛 PerfectLoveImperfectRelationship 已追蹤作者:[ 修改 ] 確定 取消 作者:約翰.威爾伍德   新功能介紹原文作者:JohnWelwood譯者:雷叔雲出版社:心靈工坊   新功能介紹出版日期:2007/07/19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80元 優惠價:79折221元優惠期限:2022年05月01日止 使用購物金最高可抵100% 詳情 1點OPENPOINT可兌換1點購物金,1點購物金可抵1元,實際點數依您帳戶為準。

如何獲得OPENPOINT點數?如何兌換購物金?詳見OPENPOINT說明 查詢我的購物金?登入會員專區 運送方式:臺灣與離島海外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可配送點:全球可取貨點: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 載入中... 我要寫評鑑 分享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當一個人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宛如萬里晴朗的長空,有溫暖的陽光閃耀,那光芒照亮彼此的生命,掃除內心的孤單、恐懼與憂傷。

然而,這完美的愛,時刻卻非常短暫。

我們走進關係中,心頭的烏雲又開始聚集:「你會百分之百愛我嗎?」、「你了解我要什麼嗎?」、「你是否會離我而去?」……我們再次陷入猜疑、不安、忌妒、爭吵、憤怒、控制、防衛、討好、失望的情緒,交織出世間愛情的聚散悲喜。

  想要遇見100%的愛情,向他人索求只是徒然;完美的愛不在外面,而在內心靈魂的溫柔之處。

我們都是盛載著完美之愛的不完美容器,因為我們是凡人,帶著舊日的傷痕,在付出和接受間進退失據。

只有與內在的靈性連結,認識到自己值得被愛、生命值得信任、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完美,才能真正敞開心門,讓愛進來。

  威爾伍德博士是資深心理治療師,他認為,愛的療癒是一種靈性工作:當我們感受到被宇宙所愛(Weareloved),並讓自己成為愛(Wearelove),伴侶雙方就展開生命與生命的深刻交流,靈性也將隨之閃亮。

作者簡介 約翰.威爾伍德(JohnWelwood)   芝加哥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美國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也是執業心理治療師,自八○年代起,他成為超個人心理學的前驅,又引領風潮,整合東方靈修傳統與西方心理治療。

  在學期間與澄心法學派(Focusingtherapy)大師尤金.簡德林(EugeneGendlin)密切合作,且在七○和八○年代,曾隨丘陽創巴仁波切(ChogyamTrungpaRinpoche)修學,三十五年來不斷接觸佛法與東方各種禪觀的傳承,兼及西方的靈修傳統。

  目前任教於加州整合研究學院(CaliforniaInstituteofIntegratedStudies),並主持私人的心理治療工作室,在世界各地帶領心理∕靈性(Psychospiritual)與人我關係意識(consciousrelationships)工作坊。

著有《心靈之旅》(JourneyoftheHeart)、《愛與覺醒》(LoveandAwakening)、《邁向覺醒的心理學》(TowardaPsychologyofAwakening)和《平凡的魔術》(OrdinaryMagic)等書。

他善用譬喻和意象,以抒情的筆觸,輕叩我們內心最不為人知的角落,雖說是心理學著作,卻嗅得到散文的鮮香。

有趣的是,他習慣時時現身書中,彷彿是你最親近的朋友。

    目錄 譯者序 不鬆開緊握的拳頭,如何手牽手?引 言 「我愛你」的真義序 曲 被愛擁抱第一章 完美的愛˙殘缺的關係第二章 怨氣第三章 放下怨氣第四章 自怨自艾到自愛自重第五章 聖潔的嚮往第六章 愛讓你自由尾 聲:誰來擁抱你致 謝 看更多   序 擁抱當下的經驗   一年初春,在墨西哥尤加敦(Yucatun)半島旅遊,逛到了歷史古城瑪里達(Merida),進入餐廳用晚餐時,瑪里達還是一座老城,鑽出來的時候簡直就是山河變色,熱情的音樂流瀉在向晚的空氣中,古雅的街道頓時成了舞動的河,好似全城的人都擠到這裡來跳舞了,街上跳不下的,就坐在街邊隨音樂扭動,我正睜大眼睛欣賞這出奇歡樂的景象,赫然發現來跳舞的都是多奇異的組合!高頭大馬的女人和矮小乾瘦的男人捉對,抹著油亮髮膠的小伙子和雞皮鶴髮的老太太成雙,大鷹鉤鼻的瘦高男子和腹圍巨大的胖婦人……,總之,就是找不出一對俊男美女的完美典型,可是誰管哪!瞧他們肢體早已融化在音樂裡,好像自信滿滿地對世界宣告:「這就是我!我就是這樣享受人生!」當慢板的情歌姍姍響起,他們彼此勾著肩摟著腰,深情款款的眼神又好像在說:「這就是你!我就是這樣享受與你同在的時光!」   讀到本書的一刻,只覺得先前瑪里達那一幕彷彿老早化為一則貼切的註腳,佇立在紅毯的那一頭,只等著本書翩翩步上紅毯來共相攜手,因為書中道盡瑪里達之舞的美麗秘密:如果能擁抱當下的經驗,不抗拒、不評斷、不否定、不扭曲、不假飾,如果能放下所有「我應該如何」的概念,如果知道了你我他都不是固定的實體,而是當下活生生的動態經驗,會在每一個嶄新的時刻鮮活地綻放出來,那麼,我們會溫柔地做我們自己,也讓他人做他們自己。

約翰?威爾伍德其人   作者約翰?威爾伍德為臨床心理學家,也是執業心理治療師,自八○年代起,他成為超個人心理學的前驅,又引領風潮,整合東方靈修傳統與西方心理治療。

  他於1974年獲芝加哥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在學期間與體察治療學派(Focusingtherapy)大師尤金?簡德林(EugeneGendlin)密切合作,確定內心覺知能夠裨益心理治療。

他原出身聖公會家庭,早年為日本禪所吸引,並受到亞倫?華滋(AlanWatts)《東西方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East&West)一書的影響,開始對「心理治療與禪宗開悟的互補關係」產生興趣。

在七○和八○年代,曾隨丘陽創巴仁波切(Ch?gyamTrungpaRinpoche)修學,三十五年來不斷接觸佛法與東方各種禪觀的傳承,兼及西方的靈修傳統。

  目前他在舊金山灣區一面主持一個私人心理治療工作室,一面任教於加州整合研究學院(CaliforniaInstituteofIntegratedStudies),並擔任《超個人心理學期刊》(JournalofTranspersonalPsychology)的助理編輯,同時他也對心理治療師提供進修課程,內容多為「靈性框架中的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inaspiritualframework)與「不設限境界的療癒力量」(thehealingpowerofunconditionalpresence),並在世界各地帶領心理/靈性(Psychospiritual)與有意識的人我關係(consciousrelationships)工作坊。

  他已出版八部著作,包括知名的《心靈之旅》(JourneyoftheHeart)、《愛與覺醒》(LoveandAwakening)、《邁向覺醒的心理學》(TowardaPsychologyofAwakening)和《平凡的魔術》(OrdinaryMagic)等,本書是最晚近的一本,曾獲頒二○○六年度「促進更美好人生之書」 (BooksforaBetterLifeAward)以及「最佳佛教作品」(BestBuddhistWriting)等書獎,他刻畫人類內心如何渴慕完美無瑕的愛,一旦展開人我互動,卻往往潰不成軍,哀鴻遍野。

他善用譬喻和意象,以抒情的筆觸,輕叩我們內心最不為人知的角落,雖說是心理學著作,卻嗅得到散文的鮮香。

有趣的是,作者時時現身書中,自身的療癒與覺醒和他諮談對象的經驗平起平坐,與其說作者是心理治療專家,倒不如說更像一位朋友。

心理與靈性的對話      由於作者獨特的背景,他的寫作跨越了傳統心理學的藩籬,在心理治療中引入大量的精神修持元素。

他喜稱他寫的是「靈性情境中的心理學著作」(Psychologicalworkinaspiritualcontext)或者「心理/靈性著述」(Psychospiritualwork)。

究竟什麼是心理/靈性的角度呢?作者在多年臨床經驗中,發現心理工作可以處理心理損傷的部份;靈性工作則可在深層本質上開發我們天性中無窮的資源,活得更海闊天空。

以夫妻諮商為例,【註1】他認為典型的美國式思考是找出問題,尋求解決,然後期待相安無事,有些問題固不妨這樣解決,但若一味側重「解決問題」,恐難免錯失檢視內心更深處的契機,我們儘可以貼上心理學膏藥來解決病徵,如偵測不到也治癒不了深層的病因,難保將來症候以另一種面目浮現出來。

他的信念是,人我關係中每個問題都是一個徵狀,顯示你與內心更上游的源頭失聯;每個心理困境也都是一個轉機,助我們溯向心靈更深處;相對地,許多用功修行的人士在心理上其實仍是一名負傷者,因此他得出「覺醒需要伴隨心理學,正如心理學需要伴隨覺醒」的結論。

【註2】實際上西方心理學界很早就注意到東方的心靈修持,二十世紀初期佛洛姆(ErickFromm)便走入哲學、宗教、乃至於神秘主義尋求證悟者,前述的華滋以及維瑞拉(FranciscoJ.Varela)、卡巴辛(JohnKabat-Zinn)等學者探索此一議題也都成績斐然。

幽閉的無愛之所   矢志追求完美之愛的人們,不免要問:「我是不是在追尋不可能?」作者在書中道出如何化不可能為可能,同時彰顯心理層面與靈性層面相互呼應之必要。

  由於我們生命中的第一份愛的經驗多來自他人,我們很自然以為愛來自人我關係,這使我們渴求別人的認同,以躋身於愛。

一旦這份關係低於期望值,失望導致我們認為自己不夠可愛才得不到愛和尊重,這種「無愛感」(moodofunlove)是心的創傷,與其為跛腳的自我形象而自責,不如設定出一個「可惡之人」,羅織對方錯處:「都是你害我……」,將自己化為受害者,以尋求安慰與滿足。

自殺炸彈客看得見,因而引發震撼,然另一種無聲無息而威力更為驚人的恐怖襲擊,更叫人戰慄,那就是「無愛感」的引信,自我們內心一路延燒,燒出種種情緒性攻擊,甚至燒出情緒自殺炸彈客。

愛的相對論與絕對論   「無愛感」從曲解愛與被愛而來。

我們最熟悉的「人對人」的愛其實只是相對層面的愛,相對意謂一切隨條件狀況而變化,我們每一個人有不同的身體、背景、個性、價值、觀點、需要,也用獨特的方式來對待生命,因此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一直是二元、對立、不連續、不穩定的;然而進入生命的最深層,我們可以如實承認並接納,毫無保留、要求、批判或操控,率直無隱面對自己的生命經驗,也就是開放而醒覺的心,這裡沒有你我的相對,任何時刻,都可能與任何生命──情人、孩子、朋友、在路上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甚至動物──靈犀相通而產生溫暖和開放,這種「生命對生命」的愛是絕對、不設限、無條件的愛,當絕對之愛在體內滾滾流動,我們看到生命有其基本的尊嚴和神聖,並不需要仰望外界的認可,於是再不會為饑渴(愛的來臨)和恐懼(愛的遠去)所苦,在生命深刻的諧和中,我們知道自己沒有負傷,從沒受過傷,也不可能被傷害。

  我們絕大多數時候住在相對境界之中,「相對之愛」縱使不夠完美,然而它擁有「絕對之愛」所沒有的體溫、肢體、話語和眼神,可以傳達溫柔和善意;儘管它使人我關係出現上下波動,但波峰和波谷各有其美!高點之後接著出現低潮,那是因為我們仍有學習的空間;低點之後高峰又現,那是因為受傷之後必有癒合,誤會和隔絕的低點未始不可以是重新瞭解和契合的跳板。

辨明了愛有絕對、相對的分野,就不會到跟我們一樣不完美的人身上尋求完美之愛,同時能夠擁抱自己和他人的「不可能完美」,因為我們了解不完美標示著努力的過程,是彌足珍貴的心靈資產。

個人與群體的療癒   書名既是有關「愛」與「人我關係」,扉頁卻題著「本書為世界和平而作」,這兩者有何關連?作者從九一一事件引發撰寫本書的動機,再一次確定外在動亂行為不過是內在動亂心理的外顯症狀,「無愛感」是普世創傷,自個人內心延燒至婚姻和家庭、學校和職場、政治和宗教,弄得烽煙四起。

在群體層次,我們看到「怨恨政治」,政治選戰操弄人們的不滿和憤怒來贏得選票;又有所謂「選擇性創傷」(chosentrauma),有些種族和國家視自己為歷史錯誤和威權壓制的受害者,所作所為不斷觸發另一族群的敵意反應,你來我往,永無寧日;還有所謂「對抗恐怖主義的戰爭」,更是一個荒謬而矛盾的命題,因為戰爭只會製造更多恐怖。

集體議題仍需自消弭每個人內心的「無愛感」做起──不鬆開緊握的拳頭,如何手牽手? 無瑕之愛   做一個完整真實的人,意謂穩穩站在相對和絕對兩個次元,願意全心開放並接納我們當下所有的生命經驗,深掘生命存在的實相,促成生命的質變。

因此我們須學著走出情緒反應的慣性模式,在「相對之愛」中成長(growingup),同時努力於覺醒(wakingup),【註3】以契入「絕對之愛」。

  從下一頁開始,在耶穌基督的誡命、佛陀的法教、蘇非詩人的吟唱聲中,威爾伍德將帶領讀者走進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家裡藏著的這麼一間幽暗的地下室,他開了一扇窗,讓開闊的藍天和暖滋滋的陽光流瀉進來,就像音樂流瀉在瑪里達人們舞動的臂膀上。

【註1】VirginiaLee,“RattlingYourSoulCages:AnInterviewwithJohnWelwood”,www.commongrnd.com【註2】JohnWelwood,TowardaPsychologyofAwakening:Buddhism,PsychotherapyandthePathofPersonalandSpiritualTransformation. Boston,MA:Shambhala,2000,p.xvi.【註3】KeithThompson,”PerfectLove,ImperfectRelationships:anInterviewwithJohnWelwood,”SacredJourney,July2006.  看更多   詳細資料 ISBN:9789866782022叢書系列:Caring規格:平裝/256頁/16k菊/14.8x21x1.28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兩性與家庭關係>兩性關係   書籍延伸內容 最懂你的諮商展   內容連載 引言「我愛你」的真義一宿談著痛心的話題,那是我最守不住的祕密:一切都跟愛與不愛有關。

──魯米(Rumi)「我愛你」這三個字,在由衷地感激、讚歎、關懷時被吐露出來,展現出內心最完美純淨的本質──正是一種毫無猶疑敞開自己並做出承諾的心量。

這個自我完全敞開的時刻,將引領我們無比貼近天賦的完美。

而發自內心那種熱情燦爛的承諾是無懈可擊的,如同太陽,能為萬物帶來生機、滋養人性。

然而奇怪的是,儘管我們曾經瞥見人心中有著純潔而光明的愛,卻難以在我們周遭的世界體現出來,尤其是在碰上我們最在乎的──「人我關係」。

的確,在今日,對許多人來說,對愛情關係下注,既叫人心驚肉跳、又注定帶來巨大痛苦,蹂躪我們的情緒。

我們這個迷戀性與浪漫情史的文化,若刮去表層,將讓許多人感覺幻滅,就像流行歌曲中唱的,覺得「愛情遜斃了。

」又如我工作坊的一位年輕女子所言:「如果愛是偉大的,為什麼經營一份感情關係會那麼難?別再叫我要打開心靈,我的心已經打得太開,我可不要一再受傷了。

」所以,愛的完美真相伴隨著另一個更棘手的事實──充滿缺陷、剪不斷理還亂的人際關係,我們觸目盡是巨大的挫折感、悲傷與憤怒。

前一分鐘你還感受到心中的愛──覺得敞開、關懷與契合,但下一分鐘,在你還沒回過神來時,卻已經和所愛的人捲入了衝突或誤解,結果竟是溝通無門,翻臉無情。

縱使我們的愛是發自內心且真真實實,似乎也無法經常在人際關係中全然、完美地展開。

「我愛你,但我不能跟你住在同一個屋簷下」,這是最經典的對話,描繪出我們心中純潔的愛與糾結的人際關係間的痛苦鴻溝。

這個落差突顯了一個令人抓狂的謎團,正如D.H.勞倫斯(D.H.Lawrance)說的,我們每個人必須「去解答,不然就會被撕成碎片」。

這一則謎題往往喬裝成多種面目出現。

即使愛一而再、再而三來臨,大部分人還是覺得缺乏愛,好比在豐衣足食的國度中挨饑受餓;愛能帶來巨大的喜悅,愛情生涯卻帶來最大的痛苦;雖然沒有比內心的溫暖更簡單、更直接的事了,然而「叫一個人去愛另一個人,是我們最艱鉅的任務」,詩人里爾克(RainerMariaRilke)如是說。

就某種意義來說,愛可以征服一切,然而,戰爭卻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主控的角色。

孤獨和匱乏的感覺折磨著許多人,這並不是由於愛的補給不足,因為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愛,只是面目不同:你遇見別人時交換的每一朵微笑、大部分的話語和眼神,多多少少總含有一些愛的成份,以興趣、感激、體諒、溫馨或慈善的形式流露出來。

將每天你和別人這種交流匯總起來,你會看到一種交互契入的流動維繫著你的生命,這就表示愛在運作。

詩人里爾克說:「世上除了愛,沒有別的力量。

」但是,如果愛是地球上最偉大且維繫生命的力量──就某種意義而言,它當然是的──那為什麼愛所射出的光熱還沒能驅走這席捲世界的黑暗,將地球轉化得更為美好?為什麼愛那麼難滲入濃密錯綜的人際關係之中?如果愛是快樂和喜悅最大的源頭,為什麼向愛完全敞開、讓愛統理我們的生命有那麼難?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在二○○一年九一一事件之後,世界重新推向戰爭,我認為這些問題尤其迫切。

美國為了報復紐約和華盛頓的恐怖攻擊事件,讓阿富汗彈如雨下,我感覺世界特別的危脆,幾為仇恨和暴力所傾覆,美國政治領袖發動了一場難以善了的戰爭,我認為實在不得不重新檢視:為什麼人類最美好的一部分──內心的溫暖和良善──在這世界上想取得一席之地,竟有這麼難?我寫過兩本有關在人際關係中覺醒的書:《心靈之旅》(JourneyoftheHeart)和《愛與覺醒》(LoveandAwakening)──敘述如何擁抱並處理人際關係的挑戰,視其為個人轉化和性靈覺醒的契機。

本書策略迥異,著重於探討人際關係問題的根本成因:「所有人際問題之母」──用我們負傷的人際關係去回愛它自己。

無愛感坊間有上百種書籍談到各種修復人際關係的方法,有些技巧的確有用,但到某個地步,大部分修補技巧就像石灰補牆,塗抹上去又剝落了,因為它們沒談到所有人際衝突和誤解的根源──無論是配偶、家人、朋友、同事、大至世界上不同的種族之間,所有人際關係中棘手的問題都可追溯到我所謂的「無愛感」──一種深植大部分人心中的疑慮:深怕我們的真實面目沒人愛、也不值得愛。

由於這種根深柢固的不安全感,我們難以信任自己、信任別人、信任生命。

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天生就被愛著,也值得愛,就不能盡情付出愛、接受愛,這是產生人際衝突以及常見的大小糾葛之致命傷。

難以信任他人、害怕被利用或遭拒、隱匿嫉妒或懷恨的情緒、因防衛而阻撓、爭論或證明我們是對的、容易受傷、容易被冒犯、怪別人造成我們的痛苦──這只是我們怕沒人愛或不值得愛,自然呈現的幾種面目。

「無愛感」往往表現在我們以為遭受輕蔑或糟蹋時,怒氣突然一飛沖天,如同飽含猜疑和憎惡的水庫,只等著洩洪,一丁點小事也會誤開閘門,即使關懷和慈悲的人們,內心也藏有不少「無愛感」和理直氣壯的怨氣,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一觸即發。

有些夫妻爆發較早,幾次口角下來,便搞砸了正在萌芽的關係;另一些夫妻,婚姻看起來頗為美滿,「無愛感」一時尚未宣洩,直到有一天,一方或雙方忽然醒轉過來,發現對方眼中並沒有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相處多年的夫妻說出「我知道老公愛我,但不知怎的,我就是感受不到被愛」並非少見。

有時「無愛感」也表現在不停的鬥嘴和鬥氣,好像雙方老找理由來生氣:「你為什麼不多愛我一點?」舉例來說,我輔導過一對夫妻,他們形容以下的事件可以賭一星期的氣:太太替先生沏茶,先生氣她在茶裡加牛奶:「我不是告訴過妳不要替我擱牛奶、我喜歡把茶先多泡一下嗎?」要了解何以如此小事便能掀起軒然大波,就得去找出她的行為對他宣示的意義:在先生眼中,這又再一次顯示她的步調沒有跟他個人和他的需要一致──從他母親算起,他生命中所有的女人都一樣;對太太而言,即使幫他泡茶這種小事都會受到責難和怨懟,則又一次顯示不管她做什麼,都永遠無法贏得他的愛。

在這種芝麻綠豆小事之下,潛藏著多年來未受關懷、不被感激的痛苦,雙方又再一次照本演出。

人對「無愛感」執迷不悟、絕不妥協,引起我這個執業心理治療師的興趣。

儘管許多證據顯示事情其實剛好相反(即使我們生命中有很多人真的愛我們),儘管經過多少年心理治療或靈修,這種感覺就是在心性中揮之不去。

更糟的是,只要有愛在場,這種「無愛感」就能抵制、蔑視、破壞;我們即使有人愛,也總是不理想──不夠多、不夠好、不是我們要的那種;我們就是不能相信我們真有人愛也值得愛。

這「無愛感」──預設他人絕不會歡迎我們或接納我們──叫我們不假辭色,拒絕讓愛進入生命,縱使愛明明可以讓我們掙脫出「無愛感」的掌心。

於是,曼肯(H.L.Mencken)以挖苦的黑色幽默誇張地寫道:「生命有兩種選擇,保持單身,過得慘兮兮;或者結婚,希望自己死掉算了。

」在人際關係工作坊唸出這段話,總會贏得響亮的笑聲,人們聽到有人一語道破這進退失據的共同困局,都鬆了一口氣。

在無愛的魔咒下,獨居不免悽慘,因為覺得少了什麼,像是被人遺棄了;但婚姻也不能藥到病除,因為與人共住會增強缺愛的感覺,更加恐怖。

我們這些心碎的人兒如何才能癒合世代相傳的愛的創傷,從充滿口角爭執的世界中掙脫出來?這是人生──無論個人或群體──最重要的課題,同時也是本書的焦點。

愛的本質與意義愛可以定義得非常簡單:一種「開放」和「溫暖」的強力組合,叫人真正去接觸,將喜悅帶進生命並心懷感恩,自足於自己、他人和生命本身。

開放──心中純潔而且無條件的肯定──是愛的本質,溫暖則是愛的基本表現方式,從這個肯定自然延伸出來──想要探伸出去並且接觸、契入、滋養我們所愛,如果愛的開放性像清朗無雲的天空,它的溫暖就像自天空直射而下的陽光,放射出七彩光譜,諸如:熱情、喜悅、接觸、共享、仁慈、關懷、諒解、服務、奉獻、獻身。

聖人和神祕主義者說,愛是我們的組成要素;我們依溫暖和開放形塑而成。

我們不需要成聖才能理解這回事,只須誠實看看是什麼使生命充滿價值。

一旦愛在我們內在活起來、動起來,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我們的生命無疑是正中靶心、充滿意義。

我們覺得連上了線,連繫上了比小我更加開闊的境界,卸下了肩頭隔絕和疏離的擔子,充滿著平靜和美好;當愛缺席的時候,即使身處順境,我們仍覺得悲哀、不對勁、失落,也找不到喜悅,易成虛無、焦慮、絕望的爪下獵物。

這簡單的道理也為神經科學的研究所肯定〔註一〕,和他人的聯繫會影響健康發展和大腦作用、內分泌和免疫系統、情緒平衡。

總之,愛是維繫生命、讓生命運作的力量,用印度聖哲尼薩伽達塔(NisargadattaMaharaji)的話來說則是:「生命是愛,愛是生命。

」〔註二〕女性通常認識愛在一切事物中的核心地位,男性則比較不願意承認這點,「請別把什麼事都歸到這裡來。

」我能聽到很多男性讀者發出不平之鳴了:「感受被愛?我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但試想一下,暢銷書的作家、贏得選舉的政治家、獲得升遷或贏得合約的企業家,都很滿意自己,這不外是因為有些許愛流過來,以認可、讚美、感謝的形式表現出來,即使一位意外在股市獲利的交易商也會覺得上帝在對他微笑哩。

基本上,大部分我們努力以赴的事──安全感、成功、財富、地位、權力、賞識、認可、讚美──都是為了填補內在的空洞,與愛失散才形成的空洞。

這些替代性的滿足感不過是我們想要間接贏得愛的手段,並不能真正滋養我們,因為它們並未帶給我們真實的東西,從這點來看,它們有如垃圾食品,不但不能滋養我們,反而加深了內在的饑渴,驅策我們像天竺鼠跑上追求成功的旋轉輪,拚命想去贏得一些叫人能滿足的獎勵。

既然愛對於「我的定位」(whoIam)如此重要,為什麼我們常常覺得和愛隔得遠遠的?各種靈修傳統對於人們為什麼彼此交惡、世界為什麼一團糟的問題,提出種種不同的解釋,像無明、惡業、原罪、自我中心、或者不明瞭愛即是天性。

但,這種折磨究竟來自何處? 看完整內容連載   主題活動 告訴我,你發生了什麼事?我知道那些痛都不會好,3/10-5/1單書5折起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同類商品新上架 1. 當我由人妻變人母,從兩條線到卸貨:給對生育感到掙扎與迷惘的妳,以及始終不離不棄、一路相伴的那個他 2. 全腦思維訓練:讓思考更敏捷、深化記憶、迅速理解、強化腦連結 3. 哈佛最受歡迎的幸福練習課:識別幸福盲區,讓快樂找對施力點 4. 今天雖然很好,但不知道明天會怎樣:別怕受傷,生活就是懂得擁抱傷口再緩慢前行,這樣就很幸福了 5.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全新修訂版】 本類新品熱銷 1. 你發生過什麼事:【Amazon及紐約時報暢銷第1名!】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2.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運用IFS,重新愛你的內在人格,療癒過去受的傷 3. 原生家庭木馬快篩:三步驟解鎖並拋棄繼承家族負向印記 4.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善用好奇心打破擔憂與恐懼的迴圈,有效戒除壞習慣的實證法則 5. 順勢溝通:一句話說到心坎裡!不消耗情緒,掌握優勢的39個對話練習 本類暢銷榜 1. 時間,才是最後的答案 2. 讓男人追著妳跑(暢銷新裝版) 3. 做孩子需要的媽媽,就好:教授媽媽郭葉珍〔聽、愛、馭〕三步驟,化解衝突,讓孩子願意聽你說 4. 好散,也是一種幸福(二版) 5. 你的深情是因為你很好,不是他很好 訂閱電子報 想獲得最新商品資訊,請訂閱免費電子報 關於我們 關於博客來 關於PCSC 隱私權政策 服務條款 人才募集 利害關係人專區 會員服務 加入會員 新手上路 會員分級 訂閱電子報 24小時隔日取貨 行動博客來 切換行動版 合作提案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加入供應商 AP策略聯盟 異業合作 客服中心 查詢帳號密碼 客服信箱 客服中心Q&A 線上客服 好站連結 OKAPI 閱讀生活誌 青春博客來 售票網 博客來Youtube 博客來粉絲團 得獎認證 天下雜誌2017金牌服務大賞 2016新世代最嚮往企業 SSL憑證服務 數位時代2012年台灣網站100強 電子發票推廣標章 dpmark資料隱私保護標章 數位時代2011台灣電子商務TOP50強 行政院環保署B2C網購包裝減量標章。

包裝減量。

環保材質。

循環包材。

客戶服務專線:02-26535588傳真:02-27885008服務時間:週一~五8:00~19:00,週六~日、例假日9:00~18:00,365天全年無休 博客來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臺灣115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768巷1弄18號B1之1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96922355-00000-9 Copyright©since1995books.com.tw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