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跑廁所卻又尿不出來!醫師:恐是坐太久壓迫骨盆底肌群 - 康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杜元博指出,一旦殘尿量一直大於50cc以上,就容易孳生細菌,引發反覆泌尿道 ... 道感染,找到根本原因是骨盆底肌群協調失能問題,透過適當藥物治療與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其他疾病 常跑廁所卻又尿不出來!醫師:恐是坐太久壓迫骨盆底肌群,3招可緩解 收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560,829 2018/10/12· 作者/謝懿安 ·出處/Webonly 放大字體 你是否有下列困擾:老是想上廁所、坐一陣子才尿得出來、總覺得排不乾淨……小心!這可能是長期久坐、憋尿,壓迫骨盆底肌群無法放鬆,協調失能,導致膀胱出口阻塞而排尿困難。

多項研究指出,排尿不順與膀胱出口阻塞有關,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杜元博觀察,臨床上求診泌尿科的女性患者將近一半是此原因。

女性要能正常排尿,骨盆底肌群的協調扮演關鍵角色。

若是長時間久坐、有憋尿習慣,或是女性懷孕期間,讓骨盆底肌群緊繃無法放鬆,膀胱出口就像被鎖緊,使得尿流細小,也無法順利排空。

此外,當骨盆底肌緊繃痙攣,為保護尿道括約肌不受傷,身體會經由神經回饋釋放訊息到膀胱,減少膀胱逼尿肌的收縮力。

膀胱不出力,會讓排尿更困難,而會有解不乾淨的病症。

此外,控制膀胱的內臟大神經又同時控制直腸、肛門,導致患者也常伴隨便秘發生。

解尿不乾淨,殘存尿液會不斷刺激膀胱內的張力接收器,刺激逼尿肌收縮,不斷有想尿的感覺,但因收縮力不全,上廁所尿不出,導致逼尿肌更疲乏,惡性循環不斷。

杜元博指出,一旦殘尿量一直大於50cc以上,就容易孳生細菌,引發反覆泌尿道感染,甚至造成膀胱與腎臟功能受損、引發尿毒症,不可不慎;殘尿也導致膀胱重量大,拉扯骨盆腔周遭韌帶,容易出現腰痠、腰疼症狀。

女性膀胱出口阻塞造成的頻尿、急尿症狀,與應力性尿失禁或是膀胱過動症相似,有時會被錯誤診斷,造成治療方法不合適。

然而,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如健保給付的錄影膀胱動態機能檢測(VUDS),可運用即時X光透視了解排尿狀況,提高診斷率。

廣告 杜元博建議,搭配門診尿流速、超音波殘尿量檢測做初步檢查。

若是頻尿、急尿,又伴隨著尿流遲緩(尿流速率低於12m/sec)、殘尿量過多(解尿完後仍多於50cc),就可能是膀胱出口阻塞病症。

此時,可以用括約肌肌肉鬆弛劑、促進血液循環藥物、抗攝護腺肥大藥物,輔以復健治療方法,如凱格爾氏運動,或是磁波椅復健。

他就曾碰過一名女性患者,幾乎每隔一個月就發生泌尿道感染,找到根本原因是骨盆底肌群協調失能問題,透過適當藥物治療與積極練習凱格爾氏運動,至今沒有再發生感染。

3招放鬆骨盆底肌肉 讓排尿更順暢要避免壓迫骨盆底肌群,導致膀胱出口阻塞尿不出,杜元博建議,從日常習慣改善,並多訓練肌肉收縮放鬆,方法如下:1.每1小時起身走動久坐和憋尿是影響骨盆底肌協調困難的主因之一,記得每一小時起身走走,每2~3小時記得去上廁所,就能夠避免長時間壓迫骨盆底肌。

2.放個坐墊減輕骨盆底壓力放個減壓坐墊在椅子上,也可以減輕骨盆底肌的負擔。

3.訓練骨盆底肌收縮、放鬆復健用的凱格爾氏運動,運動中的香功、元極舞,瑜珈中的橋式、龜式放鬆,皮拉提斯核心肌群運動,都能夠訓練骨盆底肌反覆收縮、放鬆,是很好的保健運動。

(圖片來源:陳德信、李文譯、陳美宮)(圖片來源:陳德信、李文譯、陳美宮)延伸閱讀防子宮脫垂兼翹臀「橋」這姿勢嘛ㄟ通中西醫聯手,解除女性泌尿道感染 廣告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泌尿科 膀胱 凱格爾氏運動 女性 排尿困難 骨盆底肌群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肺癌治療超前佈署,延長存活期關鍵策略|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崇裕 熱門文章 1. 猴痘疫情拉警報!邊境發現第一起猴痘境外移入案例 4. 用盛裝赴宴的心情服藥,陳文茜:生病雖苦,美好生活並沒有離開 2. 兒女爭產 指揮三軍的羅總長,為什麼搞不定身後事? 5. 甲狀腺亢進症狀?如何治療?甲狀腺亢進飲食禁忌一次看 3. 擔心記憶衰退、防失智 這5種精油有效! 6. 九成膝蓋痛不需手術 1招強化大腿肌力改善膝蓋疼痛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保健食品 多吃莓果類 預防老花眼提早報到 最新專題 中年後重新愛父母 6個名人故事一起迎接新時代孝順之道 新冠確診、快篩陽怎麼辦?從預防感染到康復完全教戰 新冠復原指南 北榮專家說|讓醫療新知變得更簡單清楚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