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症之外科治療 - 臺灣醫學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致癇區切除性手術包括:1)前顳葉切除術:前顳葉切除術之療效最被肯定,術後癲癇消失率可以高達70%~80%。

2)選擇性杏仁核-海馬迴切除術。

3)顳葉外皮質切除術:須先利用 ...     教育演講2:癲癇症的照顧 Managingepilepsy 程 序 表 E2-3 癲癇症之外科治療 施養性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   癲癇的盛行率約為0.5%至1%。

雖然近年來新的抗癲癇藥物逐一問世,但約有20%-30%的病患無法藉由藥物獲得良好控制(難治型癲癇)。

其中近1/2的患者可因癲癇手術使病情得到控制。

癲癇手術的適應症:1)患者使用適當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仍無法有效地控制癲癇發作。

2)患者腦部有明確與癲癇相關的致癇病灶。

3)手術切除病灶後,不會讓病患產生嚴重的神經後遺症。

當第一階段的術前評估(非侵襲性檢查)未能明確定位致癲癇區域或癲癇病灶鄰近重要區域無法安全切除時,則須進行第二階段侵襲性檢查。

包括1)卵圓孔電極植入術。

2)硬腦膜下電極板及腦內深部電極植入術,除了能夠確定致癇病灶之外,更可以電極刺激術作大腦功能性繪圖。

3)立體定位電極植入術。

確定致癇病灶後,即可施行治療性癲癇手術。

分為切除性、放射性、中斷性、及刺激性等四大類。

前二者是切除或破壞癲癇發作的起始區,後二者是企圖改變患者腦內癲癇的病理生理內環境。

致癇區切除性手術包括:1)前顳葉切除術:前顳葉切除術之療效最被肯定,術後癲癇消失率可以高達70%~80%。

2)選擇性杏仁核-海馬迴切除術。

3)顳葉外皮質切除術:須先利用各種顱內電極植入術來確定其致癇病灶以及作腦功能性繪圖,再切除其致癇病灶及結構性病灶並避開重要之大腦皮質。

4)致癇病灶切除術:將致癲癇的腫瘤或血管異常等病灶直接切除。

5)大腦半球切除術。

中斷性手術包括:1)胼胝體切開術。

2)軟腦膜下多處腦迴切開術。

刺激性手術(係不能使用切除性或中斷性手術的替代療法):包括1)迷走神經刺激術:藉由迷走神經到腦幹再到海馬迴的回饋路徑來抑制癲癇病灶放電。

2)腦深部電刺激術:以腦深部電極刺激腦內的某些神經核,產生抑制性神經遞質,降低腦皮層的興奮性等,從而產生治療癲癇的效果。

放射性手術:治療效果尚待評估。

癲癇手術併發症發生機率約2%:1)出血。

2)腦腫。

3)感染。

4)神經功能障礙。

難治型癲癇患者除了手術可改善病情外,目前無其他可替代之治療方式。

手術後至少一年內,仍應繼續服用抗癲癇藥物。

之後會視病情控制程度,予以慢慢減藥或停藥。

對於難治型癲癇患者若其符合手術適應症,應採取積極態度予以手術治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