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人員考試(中華民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務人員高等考試: 簡稱「高考」,按學歷分為一級、二級、三級。

· 公務人員普通考試: 簡稱「普考」,錄取者自委任第3職等任用。

· 公務人員初等考試: 簡稱「初考」,不限 ... 公務人員考試(中華民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中華民國公務人員考試由考試院考選部主辦,為國家考試種類之一,分為「高普初考」和「特考」二類。

公務人員高普初等考試到考證明章2013年1月版 中華民國105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正額錄取人員榜示通知函 目次 1歷史 1.1北洋政府 1.2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2種類 3資格 4參考文獻 5外部連結 6參見 歷史[編輯] 中華民國的文官考試制度始於北洋政府時期[1]。

北洋政府[編輯] 1916年6月,北洋政府在北京舉辦第一次文官高等考試。

考試原則上每3年舉行一次。

1919年10月21日,北洋政府又舉行第二次文官高等考試,共計錄取行政官480名和外交官10名[1]。

1917年4月,北洋政府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文官普通考試,共計錄取295人。

1920年9月舉行了第二次文官普通考試[1]。

北洋政府時期共舉行了四屆知事試驗(地方官考試)。

1914年2月第一屆參加考試人員2418人,錄取甲等73人,乙等311人,丙等235人。

1914年4月第二屆參加考試人員2600餘人,錄取甲等49人,乙等295人,丙等128人。

1914年8月第三屆錄取甲等116人,乙等508人,丙等162人。

1915年4月第四屆共錄取甲、乙等851人[1]。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編輯] 考試院的考選委員會專門負責公務員考試,它於1930年1月成立,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兼任委員長。

[1]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公務員考試主要分為公職候選人考試、任命人員考試和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的考試及檢定考試等種類。

其中任命人員考試分為高等考試、普通考試、特種考試3種。

[1] 高等考試每兩年舉行一次。

舉行高等考試時,成立審查委員會,對應考人專門資格進行審查。

1931年7月第一屆高等考試在南京舉行。

高等考試初期分為三試(三次考試)。

第一試及格後才能參加第二試。

第一試科目一般都要考兩門,分別為國文(論文、公文)和中國國民黨黨義(三民主義、建國大綱、建國方略、中國國民黨重要宣言及決議案)。

第二試考專業科目。

第三試主要進行面試。

1933年10月在南京和北平舉行第二屆高等考試。

1935年將第一試科目改為6門,增加了中國歷史、中國地理等科目。

自同年8月開始,考試分為二試(兩次考試)。

第一試科目有專業科目和選試科目;第二試分筆試和口試。

筆試為總理遺教、中國歷史及地理、憲法等。

口試就是面試。

同年11月在南京、北平、西安、廣州4處舉行第三屆高考。

1936年因為是蔣介石50大壽,所以特意加一次第四屆考試,1937年舉行第五屆考試。

[1] 種類[編輯] 公務人員高等考試 簡稱「高考」,按學歷分為一級、二級、三級。

錄取人員於任用機關和所屬機關服務3年後,才能轉調其他機關、學校任職。

公務人員普通考試 簡稱「普考」,錄取者自委任第3職等任用。

公務人員初等考試 簡稱「初考」,不限學歷,在過去一度為熱門考試種類;但因職等和錄取率過低;近年報考人數大減,普初考轉調年限和高考同。

公務人員特種考試 簡稱「特考」,是為了機關特殊的任用需要所主辦的考試;需於任用機關和所屬機關服務6年才能轉調。

共分為5等級: 1等-高考一級 2等-高考二級 3等-高考三級 4等-普考 5等-初考 資格[編輯] 高考一級-博士;錄取者以薦任9職等任用。

高考二級-碩士;錄取者以薦任7職等任用。

高考三級-大學畢業;錄取者以薦任6職等任用。

普考-高中及專科畢業;錄取者以委任3職等任用。

初考-滿18歲者即可參加。

參考文獻[編輯] ^1.01.11.21.31.41.51.6第一节文官公务员的考试选拔.陝西省地方志辦公室.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公務人員考試法 考選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編輯] 國家公務員考試(中華人民共和國) 閱論編考選部考試考試規則試場規則考試種類公務人員考試 高考(一等、二等、三等) 普考(四等) 初考(五等) 特種考試 一般警察(基層警察) 特種警察 外交領事人員 身心障礙 地方特考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公務人員考試_(中華民國)&oldid=71492993」 分類:​中華民國考試中華民國考選部中華民國公務員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