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妙有 - 華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佛教哲學用語,《佛學大辭典》:"非有之有曰妙有。

以對於非空之空而曰真空也。

"性宗談空、相宗說有;空是真空,有時妙有;也可以說緣起(妙有)性空(畢竟真空),性空緣起。

真空妙有佛教哲學用語,《佛學大辭典》:"非有之有曰妙有。

以對於非空之空而曰真空也。

"性宗談空、相宗說有;空是真空,有時妙有;也可以說緣起(妙有)性空(畢竟真空),性空緣起。

因為真空,才能緣起妙有。

有與空之間並沒有絕對。

中文名稱真空妙有起源時期東晉起    源僧肇《不真空論》信    仰道家思想起源這一思想起源於中國東晉佛教學者僧肇的《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僧肇早年崇信老、莊,精通《易經》,讀《維摩經》,欣賞不已,遂於鳩摩羅什門下出家,為羅什的得意門生,被稱為"法中龍象",擅長般若學,以道家的妙有思想解空,被人稱其"解空第一"。

僧肇受老子的"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思想和王弼的"體用一如"、"妙有"、"聖人有情"思想影響,對佛教的"空"概念,做了玄學化的闡釋,提出了"真空妙有"的思想,他如是雲"用即寂,寂即用,用寂體一,同出而異名。

""然則萬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無。

有其所以不有,故雖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無,故雖無而非無。

雖無而非無,無者不絕虛;雖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

若有不即真,無不夷跡,然則有無稱異,其致一也。

"僧肇會通中外思想,以玄解佛的思辨方式,在佛教史上首創中國化的佛教哲學般若學思想體系,成為佛教中國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與經學關係極大。

《肇論》各篇,無論內涵還是方法上,受王弼易學影響極深。

道家妙有思想妙有,道家指超乎"有"和"無"以上的原始存在。

1、魏晉玄學家王弼曰:'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

'謂之為妙有者,欲言有,不見其形,則非有,故謂之妙;欲言其無,物由之以生,則非無,故謂之有也。

斯乃無中之有,謂之妙有也。

"2、《文選·孫綽》:"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

"李善注:"妙有謂一也。

言大道運彼自然之妙一,而生萬物也'唐李白《九華山聯句》:"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

"其它詞條BritishcouncilCambridgegmarket台灣佛教噪音天馬行空寶石拌飯泳鏡漁人碼頭生於望族白芷真愛配方知悉紅燒排骨紅舍客棧旅店自發性氣胸蘋果工坊趙菲芸陳菊高功能自閉症真空妙有@華人百科真空妙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