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香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民主黨(英語:The 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

現時為區議會第二大政黨,僅次於民建聯。

現任黨主席為羅健熙。

民主黨(香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3月1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民主黨(香港)"—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民主黨TheDemocraticParty民主黨標誌主席羅健熙副主席梁翊婷、李永達秘書長空缺司庫空缺成立1990年4月23日(港同盟成立)1994年10月2日,​27年前​(1994-10-02)[1]總部 香港九龍彌敦道778號恆利商業大廈四樓意識形態社會自由主義自由主義拒絕一國一制不支持香港獨立政治派系民主派政治立場:中間至中間偏左香港立法會議席0/70 (0%)[2]香港區議會議席11/479 (2%)[3][4]選舉委員會選委數目0/1,200 (0%)口號走在民主最前綫有事要搵民主黨為社區搏盡官方色彩 綠色官方網站www.dphk.org 民主黨(英語:TheDemocratic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

現時為區議會第二大政黨,僅次於民建聯。

現任黨主席為羅健熙。

目次 1歷史 1.1回歸前 1.2回歸後 1.3和前綫合併 1.42012年政改方案 1.5改革派退黨 1.62012年後 1.7前綫派退黨 1.8民主派總辭 1.9民主黨已決定終止參與民陣工作 1.10大批民主黨區議員辭任或被取消資格 1.11民主黨首次缺席立法會選舉 2選舉 2.11998年立法會選舉 2.21999年區議會選舉 2.32000年立法會選舉 2.42003年區議會選舉 2.52004年立法會選舉 2.62007年區議會選舉 2.72008年立法會選舉 2.82011年區議會選舉 2.92012年立法會選舉 2.102015年區議會選舉 2.112016年立法會選舉 2.122019年區議會選舉 2.132021年立法會選舉 2.14立法會議員 2.15區議員 3選舉得票 3.1行政長官選舉 3.2立法會選舉 3.3區議會選舉 3.4已停止舉辦的選舉 3.4.1立法局選舉 3.4.2市政局選舉 4歷屆領導層 5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名單 6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名單 7派系 8前成員 8.1轉投其他泛民政黨或以獨立民主派人士繼續活動 8.2轉投中間派 8.3轉投建制派或加入政府 9註釋 10參考資料來源 11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回歸前[編輯]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20年1月3日) 民主黨前身為李柱銘、司徒華、楊森、劉千石、張文光、何俊仁、李永達、陳偉業、吳明欽等人因應1991年首次立法局直選而創立的港同盟,1990年4月23日成立,是第一個全港性政黨。

1991年在與匯點「聯票效應」下贏得18個直選議席中的14個,擁有超過九成得票率後,港同盟成立議會內第一大黨,民主派風頭一時無兩。

1994年港同盟及匯點合併,組成現今的民主黨。

港同盟與較中間路線的匯點合併組成民主黨,當時有輿論認為此舉可藉匯點與北京政府的友好關係(當時匯點主席張炳良受聘於北京為港事顧問)重建民主派與北京政府因六四後破裂的關係,但亦有輿論不看好這段政黨婚姻,譏之為「有性無愛」(只為選舉實利,不存共同理念),認為合併只是為應付彭定康政改方案,香港主權移交前最後一屆的立法局選舉。

民主黨建黨之初是以整合本地民主派為目標,成員中有不少人原來都是其他壓力團體的成員。

政綱方面,除了推動真普選,也著重環保及監察政府。

及後不少前學生組織幹事加入民主黨,使黨內形成三股不同勢力:相對比較保守和右傾的原港同盟人馬、原匯點成員、以及激進的左傾學生勢力。

這三股勢力之間的磨擦,成為了日後民主黨分裂的導火線,而陳財喜則於退黨後和其他獨立人士於2000年5月另起爐灶成立新世紀論壇。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選舉制度為單議席單票制,加上六四事件後香港人對回歸的恐懼,使民主黨無論在得票及席次上均大幅拋離其他政黨,直選取得12席,連同選舉委員會及功能組別,共取得19席,成為立法局第一大黨,連同其他民主派人士,民主派共取得過半的31席,這是唯一的一次,民主派控制香港的立法機關。

回歸後[編輯]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20年1月3日) 民主黨在1997年後,曾經是立法會第一大黨,亦是市民支持度最高的政黨,於1998年第一屆立法會選舉,民主黨在直選議席中得票率43%,20席中取得了9個直選議席,連同功能界別共13席。

雖維持立法會第一大黨地位,但選舉制度由以往單議席單票制變成名單比例代表制,受制於選舉制度,僅佔總議席22%。

隨著時間發展,黨內漸漸陷入派系及路線之爭;先有1998年黨內少壯派借換屆選舉,拉倒「匯點派」的張炳良,推舉了劉千石取代成為副主席;繼於1999年就應否將「支持設立最低工資」納入黨綱少壯派再與主流派激烈辯論,少壯派指主流派路線偏離基層,有關提案最後在會員大會上被否決;2000年立法會選舉又因資源分配、選舉名單排名而內訌,陳國樑先宣布退選,後再退黨。

(另外,梁雪冰亦和陳國樑在同年退黨。

)同年6月劉千石因同時持有民主黨和前綫的會籍,遭民主黨革除黨籍;2001年1月馮智活退黨、與陳國樑等組織「社會民主論壇」,其餘少壯派開始縕釀退黨;2002年2月「匯點派」張炳良、馮煒光等成立「新力量網絡」,為日後張炳良退黨埋下伏線;2002年4月,有參與「社會民主論壇」等十多名少壯派黨員包括陶君行、梁永權、徐百弟等正式退黨轉投另一政治組織前綫;同年12月,陳偉業因不滿楊森接任黨主席而宣佈退黨;2004年10月,創黨副主席張炳良退黨,其後更加入行政會議。

民主黨在1990年代是香港第一大黨,與其他政黨的關係較為疏遠,更與同屬民主派的民協在九龍西及新界西競爭,因此與民協交惡。

但在香港主權移交後,由於立法會的權限大大減少,民主黨在第一屆立法會成立後,作為最大在野黨,與其他政黨包括民建聯合作,組成「七黨聯盟」,一起要求香港政府為香港市民提供抒困措施。

但由於特區政府未能扭轉香港在亞洲金融風暴下的經濟困境,更不斷出現醜聞,民主黨因而與其他民主派政黨親近,與親共政黨逐漸遠離。

自2003年七一遊行之後,2004年-2006年,民主黨屢受醜聞困擾,其中包括黨內派系之爭、涂謹申匯標事件、何偉途醜聞事件、「真兄弟」事件,以及幾名觀塘區及九龍城區區議員的貪污醜聞等。

李永達亦因此不再競逐連任主席,兩派對立風波中何俊仁以大比數勝出另一派系的陳竟明,接任主席。

2006年發生懷疑黨員被中共收買、滲透事件(「真兄弟事件」);遂由元老李柱銘、司徒華、秘書長張賢登等進行調查:《會員政策專責小組報告》,調查中方收買黨員、指導其言論、策劃其行為、干預黨的運作、削弱黨的能力、與及人頭黨員的種票情況。

調查報告對黨內一派系成員作出批評。

該派系在2006年黨內選舉全軍盡墨。

該黨的中西區區議員梁耀祖在2005年遇上嚴重交通意外,延至次年去世。

2007年1月,觀塘區議員歐玉霞去世;2008年9月,黃大仙區議員譚月萍去世。

民主黨與其他泛民主派經常合作,多次選舉曾有配票安排,例如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泛民區選聯盟」,立法會選舉港島區補選和大部分泛民人士聯合推舉陳方安生,特首選舉支持公民黨梁家傑,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新界東的泛民「鑽石名單」及「1+1=4」等。

整體而言,民主黨和其他泛民主流政黨人士關係不俗。

即使公民黨和社民連自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中交惡,民主黨大致和兩黨仍能保持關係,並未有報導指民主黨捲入泛民內鬨。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港島區的民主黨團隊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黨得票率下跌3%,但由於配票成功,地區直選維持7席,連同教育界功能組別,合共8席。

和前綫合併[編輯] 2008年10月9日,民主黨中常委羅致光回應明報查詢時承認民主黨中委會通過合併前綫決定,將於2008年12月實行[5],而兩黨在10月12日假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九龍會所進行記者會,並由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及前綫召集人劉慧卿並同宣佈進入合併程序,兩黨合併將會在11月完成,但解散前綫的方案被原前線會員否決。

民主黨將邀請全體前綫成員加入,並可即時成為基本黨員。

此舉將會是民主派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最大規模的整合活動。

[6] 劉慧卿於2008年12月14日成功當選成為民主黨副主席,成為民主黨史上首位女性立法會議員及副主席,民主黨在立法會的議席增至9席,區議員增至60席。

2012年政改方案[編輯] 主條目: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12年)和溫和民主派(香港) 2010年5月24日,民主黨三名成員,包括主席何俊仁、副主席劉慧卿、資深成員張文光,獲邀與香港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法律部部長馮巍及副部長劉春華會面,討論香港政制改革,這是自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首次有民主派成員與北京政府官員作正式接觸。

6月21日民主黨舉行的會員大會通過支持政改修訂案,修訂中加入民主黨建議的區議會方案,五席新增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員由全港沒有功能組別投票權的選民投票產生,又稱為超級區議員)。

部份黨員被質疑違反其2008年立法會選舉時的政綱及承諾,沒有爭取2012雙普選及取消功能組別,欺騙選民。

此舉也引來社民連及公民黨等其他泛民主派團體及支持者的不滿。

改革派退黨[編輯]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立法會議員鄭家富亦為此聲言考慮退黨,另一立法會議員涂謹申亦表示須慎重考慮是否跟隨黨的投票意向,區議員范國威及民主黨中委林子健亦同時表示反對黨大會的決定。

而民建聯、工聯會、自由黨等建制派政黨表示支持民主黨提出的區議會方案。

[7]社民連認為若民主黨支持方案,便「不再屬於盟友關係」[8]。

鄭家富於6月23日立法會會議上宣佈退出民主黨。

政改方案在建制派、獨立李國麟、民協和民主黨八票支持下獲得通過。

黨內改革派在2010年10月2日組成新民主同盟,並且在同年12月19日宣佈退出民主黨。

連同其他退黨的區議員,民主黨在區議會減至50席。

2012年後[編輯]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20年1月3日)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黨因配票及策略失誤,加上被人民力量攻擊,導致失去新界西選區的議席,地區直選減至4席,但取得2席超級區議會的議席,總議席為6席。

2012年12月舉行的黨主席選舉,劉慧卿、單仲楷及區諾軒均有競逐,三人並在香港商業電台左右大局的節目中,進行選前辯論,其後劉慧卿當選主席,成為民主黨首位女性主席。

2013年3月21日,民主黨聯同其他泛民政團成立真普選聯盟。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以後,民主黨開始重視以往社民連及其他激進民主派組織賴以成功的網上媒介,並大力發展於Facebook宣傳。

2014年雨傘革命,民主黨積極參與其中。

2015年6月18日,民主黨投票反對行政長官普選的政改方案,政改被否決。

2016年12月4日,胡志偉當選主席。

連同成功連任副主席的羅健熙及新當選的沙田區議員李永成,為創黨以來首次所有正、副主席皆為區議員,亦是繼何俊仁後,民主黨再次由「雙料議員」擔任主席。

2018年12月2日,胡志偉及羅健熙分別成功連任主席及副主席,而尹兆堅則再次當選副主席。

是自2012年的劉慧卿及單仲偕後,民主黨再次由立法會議員擔任副主席。

前綫派退黨[編輯] 2018年12月13日,59名民主黨成員宣布退黨,大部份成員皆為當年跟隨劉慧卿加入民主黨的前前綫成員,包括被外界稱為「前綫四大天王」的將軍澳民生關注組主席柯耀林、大埔區議員區鎮樺、沙田區議員兼沙田區政召集人丁仕元及李永成。

退黨成員均矛頭直指立法會議員林卓廷「人格卑劣,毫無政治道德。

」部份退黨人士於2019年5月成立區政聯盟。

民主派總辭[編輯] 2020年12月6日,民主黨新任主席羅健熙(中),副主席林卓廷(左)、梁翊婷(右)見記者 參見:2020年香港民主派總辭 2020年,政府以COVID-19疫情為由,宣布將立法會選舉押後至2021年,並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頒佈全體議員可留任至2021年。

絕大部份民主派議員原欲留任至2021年,但因在10月人大宣布撤銷部份民主派議員資格,民主派決定集體辭職以示抗議。

繼1997年臨立會後,立法會再度沒有民主派議員。

2020年12月6日,南區區議會主席羅健熙高票當選主席,成為民主黨史上最年輕的黨主席,亦為首次由非立法會議員擔任主席。

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及觀塘區議員梁翊婷則當選副主席,梁成為繼2008年的劉慧卿後首名女性副主席,亦是民主黨史上第二名。

自2016年後,再次由區議員擔任黨正、副主席。

民主黨已決定終止參與民陣工作[編輯] 2021年3月,民主黨宣佈停止參與民間人權陣線的工作。

正向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查詢,尚待回覆。

消息指出,民主黨一直有評估風險,但認為近日風險日高,經中委會商討後決定終止參與民陣工作。

大批民主黨區議員辭任或被取消資格[編輯] 自2019年末區選大獲全勝,民主黨一舉奪得452席民選議席中的91席後,在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的一年半時間中,先後有10名區議員因不同原因退黨、辭任或被裁定非妥為當選而失去議席。

但截止2021年7月初,民主黨仍然坐擁81席區議員,遠超其它政黨。

仍然是區議會最大規模的政黨。

直至隨後的區議員辭職浪潮中,僅民主黨就有多達54名區議員在半個月的時間內請辭。

使得民主黨僅剩餘27席,而經過四場區議員宣誓後又有15人被認定宣誓無效而即時喪失資格。

目前民主黨區議員僅剩12人,議席數目被坐擁23席的民建聯超過。

而在原先單獨佔據近半議席的中西區,以及原先佔據議席數目最多的九龍城區及觀塘區更分別僅餘下1席。

民主黨首次缺席立法會選舉[編輯] 2021年10月12日,民主黨宣佈黨內無人報名參選在新選舉制度下的立法會選舉,民主黨正式缺席2021年的立法會選舉。

選舉[編輯] 1998年立法會選舉[編輯] 在1998年第一屆立法會選舉,選舉制度由以往單議席單票制變成名單比例代表制,受制於選舉制度,民主黨在直選議席中得票率43%,取得了9個直選議席,連同功能界別共13席。

雖維持立法會第一大黨地位,但僅佔總議席22%。

1999年區議會選舉[編輯] 在1999年第一屆區議會選舉,民主黨派出183人參選,共86人當選,當選率僅49%,比1994年的56%當選率為低,其中立法會議員李華明挑戰民建聯時任議員失敗;但總議席增加,維持區議會第一大黨。

2000年立法會選舉[編輯] 2000年舉行的第二屆次立法會選舉中,民主黨首次於新界東、西兩區分拆名單參選,結果共取得10個直選議席,地方直選每區各兩席,但由於投票率下跌,民主黨得票率大跌超過10%,核心成員李永達在新界西意外落敗,在九龍東得票更被民建聯超越。

連同功能界別,維持13席。

其後劉千石因雙重黨籍事件及陳偉業退黨,民主黨在立法會剩下11席。

2003年區議會選舉[編輯] 在2003年七一大遊行之後,泛民主派的聲勢壯大,使民主黨的支持度微升,在區議會選舉中取得大勝,派出120人參選,共取得95席,當選率達80%,議席大幅拋離民建聯,其中在中西區、油尖旺、觀塘、葵青區皆取得明顯優勢,但受制於區議會委任制,民主派取得大部份區議會控制權。

其中立法會議員黃成智在彩園選區連任失敗。

2004年立法會選舉[編輯] 在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民主派乘著於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的聲勢,期望於立法會取得半數議席。

民主黨與其他民主派人士積極協調,其中新界東更聯合其他民主派人士組成「鑽石名單」—七一連線。

然而由於配票失衡,民主派在60個議席中只取得25席。

民主黨雖然於直選中得票比第一、二大黨自由黨及民建聯多,但基於名單比例代表制及功能組別,民主黨在立法會的議席比上屆少了3席,降為第三大黨,其中在九龍東、西及新界東更只取得一席。

在港島區方面,由於過份強調李柱銘選情告急,使同屬泛民主派的何秀蘭以八百多票的微少差距落敗,連帶將席位讓給對手陣營的民建聯成員蔡素玉。

為承擔選舉的失誤,楊森宣佈不再競逐連任主席,原副主席李永達在黨主席選舉中勝出,亦為香港政黨第一次黨主席差額選舉。

2007年區議會選舉[編輯] 民主黨出席2008年7月1日遊行 主條目: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民主黨總共派出108人參選,競選口號就是「堅定可信民主黨 敢言拼搏為街坊」。

民主黨最終僅獲取59席(其後因譚月萍早逝而減少至57席),成功率只有55%,其中在上屆成功搶灘的選區均落敗,其中油尖旺、觀塘、元朗、沙田及北區成為重災區,但參選的立法會議員皆成功連任。

為承擔選舉失利責任,黨主席何俊仁和黨選舉委員會主席李永達於選舉翌日向黨中委會請辭,中委會接納李永達辭去選委會主席一職,但挽留何俊仁留任主席。

2008年立法會選舉[編輯] 主條目: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民主黨得票率下跌3%,但由於配票成功,地區直選維持7席,連同教育界功能組別,合共8席。

2011年區議會選舉[編輯] 在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民主黨受到建制派及人民力量的夾擊,其派出120多人參選,最終只有47席,勝出率僅35%。

其中李永達、單仲階、黃成智等民主黨重量級人物落敗,在油尖旺、北區民主黨更只有1人當選。

2012年立法會選舉[編輯] 在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民主黨成地方直選議席趺至4席,在新界西選區因公民黨為同一名單奪兩席搶奪選票更導致全軍覆沒,失去原有兩席,連同功能界別兩個超級區議會議席,民主黨總議席下跌至6席,得票率也較上屆下跌,在地區直選中失去泛民第一大黨地位,淪為第二大黨。

黨主席何俊仁由公佈選舉結果當日宣佈民主黨在選舉中受重創,會即日向黨中委提出辭去主席一職,並即日獲接納,由副主席劉慧卿署任主席一職。

[9] 2015年區議會選舉[編輯]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受雨傘運動及政改被否決影響,多名曾參與雨傘運動的社區人士(即「傘兵」)皆有意參選。

民主黨派出95人參選,其中部分選區與「傘兵」撞區。

最終43人當選,扣除5名上屆區議會任內退黨的人,增加1席。

其中超級區議員何俊仁受熱血公民及建制派夾擊連任失敗,本有望「翻盤」的葵青區,因被建制派重點打選戰,議席由8席減至4席。

不過收復上屆大敗的新界東,其中取回北區3個議席、沙田更有7人當選,並重新於深水埗區取得議席。

民主黨維持區議會第二大黨地位。

2016年立法會選舉[編輯]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黨確認八張名單出選立法會。

民主黨重用2008年的「有事要搵民主黨」為競選口號,參選平均年齡為42.8歲,較過去一屆52.8歲的平均年齡降低了10歲,反映民主黨落實世代交替及黨內傳承,相信會是創黨以來的一大挑戰。

胡志偉及黃碧雲將競選連任九龍東及九龍西。

新界西會由尹兆堅排頭位,何俊仁及李永達排在其後,港島由許智峯出選,單仲偕排名單第二。

林卓廷將出選新界東,主席劉慧卿將排名單第二位。

民主黨並會派出涂謹申及鄺俊宇兩張名單,出戰超級區議會議席。

至於南區區議員區諾軒就會出選批發及零售界。

[10]民主黨最終在5區各取一席,並取得2席超級區議會的議席,總議席為7席,重新成為泛民主派第一大黨[11]。

2019年區議會選舉[編輯]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受反送中運動影響,全港所有區議會選區皆有民主派代表參選。

民主派選前被認為形勢佔優。

民主黨派出99人參選。

最終91人當選,當選率達92%。

扣除10名上屆區議會任內退黨,加上3位新入黨,和一席補選中贏得的議席,大幅增加54席。

所有爭取連任的區議員皆連任成功。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成功重奪其區議會議席,十八區中民主黨有十四區有議席進帳,更於中西區獨自取得近半議席,並重新於離島區內取得議席。

民主黨重奪區議會第一大黨地位。

2021年立法會選舉[編輯] 民主黨2021年9月就是否派人參選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舉行特別會員大會,但並沒有決定,只授權中委會制訂一套提名機制。

中委會9月底定出擬參選的提名程序,有意出選者需獲所屬地區支部20人提名,以及另外四個地區支部各五人,即合共40人提名,再經由會員大會決定。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指門檻比以往高,目的在於團結民主黨,否認以高門檻阻止黨員出選。

民主黨就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的黨內甄選,提名期2021年10月11日傍晚六時截止,並沒有收到任何黨員提交報名表格。

[12]結果韓東方提名不足,無緣參選。

立法會議員[編輯] 席位 選區/界別 議員 1998-2000 2000-2004 2004-2008 2008-2012 2012-2016 2016-2021 備註 地方選區 香港島 李柱銘 楊森 甘乃威 單仲偕 許智峯 [3]→ 於2020年11月11日辭職,2020年12月3日流亡退黨。

[3] 九龍西 劉千石 涂謹申 黃碧雲 → 於2020年11月11日宣布辭職及12月1日生效。

九龍東 司徒華 李華明 胡志偉 → 於2020年11月11日宣布辭職及12月1日生效。

新界西 李永達 何俊仁 陳偉業 [13] 尹兆堅 → 於2020年11月11日宣布辭職及12月1日生效。

新界東 鄭家富 [14] 黃成智 劉慧卿 [15] 林卓廷 → 於2020年11月11日宣布辭職及12月1日生效。

功能界別 教育界 張文光 衛生服務界 何敏嘉 社會福利界 羅致光 資訊科技界 單仲偕 區議會(第二) 何俊仁 涂謹申 → 於2020年11月11日宣布辭職及12月1日生效。

鄺俊宇 → 於2020年11月11日宣布辭職及12月1日生效。

所得議席 13 12→11 9 8→9→8 6 7[3]→6→0 區議員[編輯] 民主黨現時是全港直選區議會議席第二多的政黨,僅次於民建聯。

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後,議席有以下變化: 2021年2月3日,香港最高法院裁定觀塘區議會翠屏民主黨籍區議員洪駿軒非妥為當選,並下令洪駿軒需支付鄭強峰的訟費。

洪因此成為本屆區議會第一位被裁定當選無效而失去議席的區議員。

2021年3月31日,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辭去北區區議會議員職務。

2021年4月29日,中西區區議員吳兆康辭去區議員職務。

2021年5月10日,前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辭去葵青區議會議員職務。

2021年5月11日,屯門區區議員馬旗辭去區議員職務。

2021年5月28日,葵青區議會主席單仲偕因被判囚緩刑2年,失去區議員職務。

2021年7至10月,近90%的民主黨區議員在宣誓風波中因辭職及宣誓無效而失去議席。

現時民主黨在8個區議會中剩餘11名議員,包括: 區議會 選區號碼 選區 議員 備註 中西區 A09 寶翠 楊浩然 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 東區 C30 上耀東 周卓奇 油尖旺區 E05 富榮 李偉峰 E17 尖東及京士柏 朱子洛 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 深水埗區 F13 荔枝角中 袁海文 九龍城區 G09 太子 黃國桐 觀塘區 J05 坪石 黎寶桂 沙田區 R24 駿馬 周曉嵐 R33 耀安 冼卓嵐 沙田區議會副主席 葵青區 S10 大白田東 劉貴梅 S12 石籬北 林紹輝 選舉得票[編輯]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20年1月3日) 行政長官選舉[編輯] 選舉 候選人 得票 得票比例 總得票 當選與否 2012 何俊仁(獲泛民主派推薦) 76 6.30% 76/1,193 未能當選 立法會選舉[編輯] 選舉 民選得票 民選得票比例 地方選區議席 功能界別議席 總議席 增減 1998 634,635 42.87% 9 4 13/60 13━ 2000 417,873▼ 31.66%▼ 9 3 12/60 1▼ 2004 445,988▲ 25.19%▼ 7 2 9/60 3▼ 2008 312,692▼ 20.63%▼ 7 1 8/60 1▼ 2012 247,220▼ 13.65%▼ 4 2 6/70 2▼ 2016 199,876▼ 9.22%▼ 5 2 7/70 1▲ 區議會選舉[編輯] 選舉 民選得票 民選得票比例 民選議席 委任議席 當然議席 總議席 增減 1994 157,929 23.01% 75 不適用 0 75/373 75▲ 1999 201,461▲ 24.85%▲ 86 0 0 86/519 11▲ 2003 223,675▲ 21.27%▼ 95 0 0 95/529 9▲ 2007 175,054▼ 15.38%▼ 59 0 0 59/534 36▼ 2011 205,716▲ 17.42%▲ 47 0 0 47/507 12▼ 2015 196,068▼ 13.56%▼ 43 不適用 0 43/458 4▼ 2019 358,708▲ 12.20%▼ 91 不適用 0 91/479 48▲ 已停止舉辦的選舉[編輯] 立法局選舉[編輯] 選舉 民選得票 民選得票比例 地方選區議席 功能界別議席 總議席 增減 1995 385,248 41.87% 12 7 19/60 19━ 市政局選舉[編輯] 選舉 民選得票 民選得票比例 市政局議席 區域市政局議席 總議席 增減 1995 205,823 36.91% 12 11 23/59 23▲ 歷屆領導層[編輯] 屆 年度 主席 副主席 秘書長 司庫 1 1994-1996 李柱銘[16] 楊 森 張炳良 羅致光 馮煒光 2 1996-1998 3 1998-2000 劉千石[17]→何俊仁 張賢登 黃炳權 4 2000-2002 李永達 羅致光 徐漢光 5 2002-2004 楊森 何俊仁 6 2004-2006 李永達 何俊仁 陳竟明 7 2006-2008 何俊仁 單仲偕 狄志遠 夏詠援 張賢登 8 2008-2010 劉慧卿 張賢登 徐漢光 9 2010-2012 何俊仁[18]→劉慧卿(署任) 10 2012-2014 劉慧卿 羅健熙 蔡耀昌 吳永輝 11 2014-2016 尹兆堅 張賢登[19]→李永成 袁海文 12 2016-2018 胡志偉 李永成 張賢登 13 2018-2020 尹兆堅 單仲偕[20]→空缺 14 2020-2022 羅健熙 林卓廷[21]→李永達 梁翊婷 沈運華 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名單[編輯]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20年1月3日) 職位 姓名 立法會議員 中央常務委員 主席 胡志偉 副主席 羅健熙 尹兆堅 秘書長 張賢登 司庫 單仲偕 委員 梁翊婷 陳英傑 莊榮輝 周錦紹 朱子洛 馮文韜 林卓廷 李永達 梁永權 莫建成 伍凱欣 吳永輝 沈運華 冼卓嵐 蘇逸恒 曾自鳴 徐漢光 黃正峰 黃碧雲 胡志健 嚴家榮 袁海文 陳樹英 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名單[編輯] 職位 姓名 立法會議員 中央常務委員 主席 羅健熙 副主席 李永達 梁翊婷 秘書長 沈運華 委員 陳堡明 周錦紹 鄭景陽 莊榮輝 鄒穎恒 韓俊賢 劉子傑 黎廣偉 梁永權 莫建成 伍凱欣 吳永輝 曾自鳴 冼卓嵐 派系[編輯]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16年3月1日) 民主黨主要派系包括: 主流派:一般指原由港同盟過渡至民主黨之成員,主要成員有何俊仁、單仲偕、楊森、涂謹申、李永達。

一直把持及控制黨內事務,被外界批評為「大佬文化」。

但自前綫派劉慧卿當選主席後,所謂的「大佬文化」已經不存在。

匯點派:一般指原由匯點過渡至民主黨之成員,但並不包括有份創立港同盟之成員,如楊森。

匯點派主張民主派走入建制及對中共主張「又傾又砌」之路線,亦曾發表立場較建制的言論。

如前成員張炳良曾指民主派應參與「小圈子選舉」、陳財喜更參選臨時立法會等。

以上成員於退黨後更立即轉投建制派,曾經主要成員包括黃成智、狄志遠等。

隨著於2012年立法會選舉李華明不尋求連任及黃成智連任失敗,匯點派勢力大大減退。

前綫派:一般指原由前綫過渡至民主黨之成員,成員主要集中在新界東,如劉慧卿、蔡耀昌、鄭則文等。

初期被視為黨內對中共的強硬派系,但自2010年跟隨主流派支持政改方案後,立場被視為溫和。

隨著劉慧卿於2012年當選為主席,前綫派在黨內勢力大大增加,逐主導黨內事務。

2018年12月西貢、大埔、沙田以柯耀林為首的社區主任和新界東立法會議員林卓廷不和,引致59名會員退出民主黨,其中絕大部份為前綫系成員。

現在餘下劉慧卿為首的前線成員留在民主黨中。

反圍標大聯盟派:以林卓廷、莊榮輝、伍凱欣等反圍標大聯盟成員為核心,成員主要集中在新界東。

林卓廷當選新界東立法會議員後吸收新界東地區人士,如陳旭明、冼卓嵐,加上林卓廷助理郭㙟豐、周曉嵐等。

於2018年林卓廷與柯耀林起衝突後柯耀林帶領一眾前綫系成員退出民主黨後,反圍標大聯盟派系成為新界東支部主流派系。

夫妻檔派:黨內有不少是夫妻的黨員、包括李永達、陳樹英、林紹輝、劉貴梅等。

街工派:從街工轉投民主黨的成員,主要在新界西的包括尹兆堅、梁永權等,較關注基層權益。

尹兆堅徒弟之一易承聰當選後,麗城花園是中產社區、亦會多關注了一些法團問題。

街工派系可以說民主黨內較溫和的派系。

民協派:早期有李永達和陳偉業、近期有莫嘉嫻、任國棟、蕭亮聲、鄒穎恒、黎廣偉加入。

民協曾是八十年代是一個較大政治組織、但跳不出服務基層的框框、有部份形象較夾心階層的議員選擇加入民主黨、亦令民主黨成為一個跨階層政黨。

教協派:教師黨員,具有教協會藉,主要成員有程張迎、張啟昕、陳炳洋等人。

少壯派:俗稱「乳鴿」,以羅健熙等年輕黨員為主,與前綫派相近,主張民主黨在議會內外走較激進的路線,但與社民連等相比並不激進,更堅決反對暴力抗爭。

惟政治立場較為左傾。

本土派:黨內少數認為民主黨應該強調香港的主體性和本土文化、全面支援抗爭運動、反對與暴力抗爭割蓆,並對黨內「大中華」傳統立場有所疑慮的鬆散派系,較多與黨外本土派合作及聯繫。

以星火同盟律師黃國桐為代表,主要成員包括郭天立、郭文浩、伍軒宏、吳玉英等。

前成員[編輯] 轉投其他泛民政黨或以獨立民主派人士繼續活動[編輯] 陳偉業:現為人民力量成員,社會民主連線前成員,荃灣區議會前區議員,前立法會議員。

陶君行、曾健成:現為社會民主連線成員。

黎志強、容溟舟、王德全:現為公民黨成員。

陳琬琛:前公民黨成員,現為荃灣區議會議員及主席。

范國威:新民主同盟前召集人,前立法會及區議會議員。

任啟邦、梁里、何淑萍、陳竟明、關永業、林少忠、陳惠達、劉其烽、黃良喜:曾為新民主同盟成員。

區諾軒:南區區議會利東一前區議員,前立法會議員。

於2017年退黨,退出後仍與民主黨保持密切關係。

區鎮樺、區鎮濠、文念志:現為區政聯盟成員。

鄭家富:現任將軍澳民生關注組顧問,前立法會議員。

何致宏:曾為維多利亞社區協會成員,前中西區區議員。

郭平:離島區議員,於2017年6月退黨。

任萬全:前大埔區議員,於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連任失敗,成為該屆唯一一名落敗的時任民主派區議員。

葉建源:前任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前立法會議員。

屯門區議會前恆福區議員朱順雅,然而在正式上任之前朱順雅和林頌鎧卻退黨,被指與新一屆屯門區議會主席選舉有關[22]。

許智峯:曾任香港中西區區議會中環選區議員及香港香港島選區立法會議員。

2020年11月30日,許智峯應丹麥國會議員邀請離港赴當地交流。

12月2日,媒體引述消息指,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的父母、妻子及兩名子女已乘飛機離港往丹麥。

翌日,許智峯在社交網站發表聲明,正式宣布要暫別香港就此流亡,並退出民主黨,尚未決定會在哪個國家停留。

[23]他在12月5日轉抵英國倫敦[24]。

陳諾恆、許銳宇、吳錦雄、丘文俊、李永成、丁仕元、衛慶祥、麥潤培、李志宏、黃浩鋒、徐嘉輝、宋寶欣:曾為沙田區政成員 張國昌:前任東區區議會南豐選區區議員,因家庭理由退黨。

[25] 轉投中間派[編輯] 狄志遠:現任新思維主席,前立法會議員。

黃成智:曾為新思維成員,前立法會議員。

林頌鎧:屯門區議員。

轉投建制派或加入政府[編輯] 羅致光: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現任扶貧委員會成員,現任香港行政會議官守議員,前立法會議員。

張炳良:香港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前香港行政會議官守議員及非官守議員,前立法局議員。

馮煒光:前南區區議會海怡西區議員,前政府新聞統籌專員。

劉千石:前立法會議員,曾為香港職工會聯盟主席,現已轉投建制派。

陳財喜:新世紀論壇成員。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連任失敗,結束其區議員生涯。

黃耀聰、譚惠珍、盧慧蘭、劉偉倫、羅舜泉:香港經濟民生聯盟成員,均曾任區議員。

周奕希:曾任區域市政局副主席和葵青區議會主席及副主席。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連任失敗,結束其區議員生涯。

陳莊勤:2019年9月退黨,因立場偏向於建制派。

註釋[編輯] 參考資料來源[編輯] ^成立日子、正副主席.[2020-01-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5).  ^香港泛民宣布集体总辞明天递交辞职信.[2020-11-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3.03.13.23.3許智峯由2018年4月26日起被凍結黨籍 ^屯門區議員朱順雅和林頌鎧退出民主黨.明報.03-01-2020[2020-01-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民主黨通過合併前綫羅致光:令泛民更團結.明報.2008-10-10[2008-1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4).  ^民主黨與前綫同意探討合併.香港電台.2008-10-12[2008-10-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5).  ^民主黨高票撐區會方案勢通過鄭家富醞釀退黨李柱銘稱考慮兩周.[2010-06-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6).  ^梁耀忠何秀蘭李卓人均反對政改方案籲理性討論.[2010-06-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3).  ^何俊仁辭職:仍信路線正確.[2020-01-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31).  ^【立會選舉】民主黨8張名單出戰 口號「有事要搵民主黨」 何俊仁劉慧卿李永達.[2020-01-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7).  ^民主黨成非建制最大黨.[2017-04-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7).  ^民主黨內部報名參選截止 無人報名.立場新聞.2021-10-11[2021-10-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隨著少壯派的分裂、多次立法會選舉的出選資格問題及不滿楊森接任民主黨主席,陳偉業在2002年12月宣佈退黨,2006年4月宣佈加入新成立的左翼民主派政黨社會民主連線。

^因政制方案爭議退黨 ^劉慧卿在2008年11月,領導前綫與民主黨合併後,加入民主黨。

^1990-1994年擔任港同盟主席,連同港同盟,一共擔任12年。

^1998年當選副主席,兩天後辭職,補選由何俊仁當選。

^任內因立法會選舉失利辭職,由劉慧卿署任 ^2015年辭職,由李永成代替。

^因被判囚緩刑2年,失去區議員職務。

^因民主派初選案被囚無法履行職務,於2021年3月及5月分別辭去北區區議員及民主黨副主席職務。

^【光復區會】民主黨屯門區地震朱順雅林頌鎧退黨.蘋果日報.2020-01-02[2020-02-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中文(繁體)).  ^許智峯宣布流亡:未決定在哪個國家停留(附聲明全文).明報.2020-12-03[2020-1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本台獨家直擊許智峯轉抵倫敦 許智峯:相信未必能再返香港.Now新聞.2020-12-05[2020-12-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頭條日報.東區區議員張國昌因家庭理由退出民主黨.頭條日報HeadlineDaily.[2021-04-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zh-yue-Hant-HK). 引文格式1維護:未識別語文類型(link)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民主黨(香港) 官方網站 民主黨的Facebook專頁 閱論編香港政黨 立法會(2022-2025)(90)建制派(89)民主建港協進聯盟(19+23)·香港經濟民生聯盟(7+5)·香港工會聯合會(8+5)·自由黨(4+5)·新民黨(5)·新世紀論壇(1)·創建力量(2+6)·實政圓桌(1+1)·港九勞工社團聯會(2)·西九新動力(1+5)·九龍社團聯會(1+5)·專業動力(1+3)·香港島各界聯合會(1+3)·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2)·香港新方向(1)·新界關注大聯盟(1)中間派(1)新思維(1) 區議會(2020-2023)(202)民主派(48)民主黨(12)·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6)·大埔民主聯盟(2)·馬鞍山守護線(4)·西貢鄉民(1)·埔向晴天(1)·將軍澳民生關注組(1)本土派(12)北區連線(3)建制派(94)公屋聯會(3)·新界社團聯會(6)中間派(1)無黨籍 其他現存政黨或組織民主派溫和民主派:工黨·街坊工友服務處·南區萬事屋·秀達服務團隊·灣東願景·曉麗新動力·觀塘願景·公民自主力量·荃民議政·青衣島民·新蒲崗互助網絡·山民主義·環翠堂·鰂魚涌海濱關注組·炮台山活·西環飛躍動力·灣仔廣義·立言香港·葵青傳承激進民主派:進步會師·園境願景·思政築覺·藝界起動·前線科技人員·保險起動·IT-Voice·量心思政·青年重奪未來·大專政改關注組·保衞香港自由聯盟·公民聯合行動·四五行動·社會主義行動·中國革命共產黨·先驅社·左翼21·南方民主同盟·蒞地基督徒·專業議政·香港本土·議會陣線·人民力量·社會民主連線·源居民自決派:小麗民主教室民國派:港九工團聯合總會·神州青年服務社·公民黨本土派青年新政·本土民主前線·鍵盤戰線·八十後浪·月光抗爭支援·社區網絡聯盟·普羅政治學苑·調理農務蘭花系·富新一代·九龍角落·天水連線·動元十八·紅土家·將軍澳青年力量·深水埗社區陣線·東九龍社區關注組·柴灣起動·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將向天晴·荃灣社區網絡·龍門關注組修憲派香港復興會·香港市民黨中間派民主思路·全民在野黨·希望聯盟建制派傳統建制派:公民力量 商界和專業派系: 激進建制派:保衛香港運動·愛港之聲·香港政研會·愛護香港力量·幫幫香港出聲行動·香港青年關愛協會·珍惜群組·愛港行動·撐警大聯盟·守護香港大聯盟·香港本土力量在香港不公開活動: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員會·紫荊黨 已解散或停止活動的政黨或組織1945年以前建立香港憲法革新會·九龍居民協會1945年至1969年建立香港革新會·香港公民協會·香港民主自治黨·聯合國香港協會·香港社會民主黨·中國國際主義工人黨1970年至1979年建立香港觀察社·房屋政策評議會·革命國際主義同盟·復醒社·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1975年)·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1980年至1989年建立新香港學社·民主公義協會·匯點·太平山學會·香港勵進會·港人協會(英語:HongKongPeople'sAssociation)·新香港聯盟·香港民主促進會·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1990年至1999年建立香港民主同盟·香港協進聯盟·香港自由民主聯會·啟聯資源中心·前綫·穩定香港協會·一二三民主聯盟·民權黨·蟻聯(英語:UnitedAnts)·香港中外聯盟·早餐派/泛聯盟/專業會議·太平山學會·香港職工會聯盟2000年至2009年建立四十五條關注組·社會民主論壇·全民黨·中國無產者協會·社會聯合黨·經濟動力·民主動力·民間人權陣線·民主陣線2010年至2019年建立香港本土力量·學民思潮·學生前線·民主進步黨·香港歸英獨立聯盟·TParty·香港民族黨·港人自決、藍色起義·香港眾志·學生動源·學生獨立聯盟·香港民族陣綫·維多利亞社區協會·灣仔起步·朱凱廸新西團隊·沙田區政·新民主同盟·杏林覺醒·北炮同盟·小麗民主教室·興東東熹環境關注組·保障民生建設聯盟·熱血公民·思言財雋·良心理政·法政匯思·進步教師同盟·社工復興運動·慈雲山建設力量·社區前進·長沙灣社區發展力量·屯門社區關注組·屯門社區網絡備註:本模板列出香港政黨只包括在最高政治架構內而非兩者皆列,當中立法會與區議會議席數目以(A+B)形式展示,即A為立法會議席數目,B為區議會議席數目。

參見:香港政治、政治主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各國執政黨列表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LCCN:no98079290 VIAF:161996692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民主黨_(香港)&oldid=69422006」 分類:香港民主派組織1994年建立的政黨反共組織自由主義政黨隱藏分類: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引文格式1維護:未識別語文類型自2016年3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使用過時圖像語法的頁面在政治類模板使用過時參數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自2020年1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使用小型訊息框的頁面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頁面調用帶參數規範控制模板含有維基數據不存在的VIAF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Suomi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BahasaMelayuSvenska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