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大乘、小乘的說法?如何區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比如說,坐船我們講乘(ㄔㄥˊ)船,這是乘載的意思,所以大乘(ㄔㄥˋ)或大乘(ㄔㄥˊ)都可以,它能乘載的力量是多數的就是大,如果乘載的是少數,或以一為單元的話,那 ... 次選單 NEWS我們的訊息 2020-07-26 為什麼會有大乘、小乘的說法?如何區分?   客問: 為什麼會有大乘、小乘的說法?如何區分? 師答: 我先要糾正「乘」這個字,這個字不能念ㄕㄥˋ,要念ㄔㄥˊ或ㄔㄥˋ,且不管是康熙字典、辭海、辭源,甚至現在的字典都找不出這個字念乘(ㄕㄥˋ),不是念乘(ㄔㄥˋ),就是念乘(ㄔㄥˊ)。

為什麼會念乘(ㄕㄥˋ)?在中國江浙地區大部份發音都是念乘(ㄕㄥˋ),它是地方的方言,不要把方言當成普通的念法。

比如說,坐船我們講乘(ㄔㄥˊ)船,這是乘載的意思,所以大乘(ㄔㄥˋ)或大乘(ㄔㄥˊ)都可以,它能乘載的力量是多數的就是大,如果乘載的是少數,或以一為單元的話,那就是少。

  佛法並沒有大乘、小乘,佛法以修養的道路而有聲聞與菩薩的不同。

聲聞行者學的是小法,菩薩行者學的是大法,怎麼說呢?聲聞乘所追求的是獨覺,即自己修養,自己證得而不管別人。

成就的原因,在於從聲而聞中得到知見,慢慢依法而捨棄自我,突破自我,不被自我擺佈,稱聲聞乘。

菩薩行者因為修行大法,行菩薩道,發菩薩願,除了自己要成就道業外,還願意幫助別人。

大法不是以自己作為基礎,而是兼顧自己以外更多的人。

佛法不以大乘法或小乘法而分別,只能說有聲聞乘、菩薩乘、天乘、人乘,所謂的大小乘,於佛陀的理念中是自度、度他之法,凡有所分別是後來人為的因素,例如原始佛教屬於小乘,其實不是如此說,因為原始佛典是偏於俱舍和成實的思想,談的是如何我空法有而後達到我、法二者都成空相。

可是仍住於空,故只能依於空才能作得了主,要使「有」成空相,須耽著於法,往往先依賴法,才能使我顯空。

原始佛典偏於聲聞的成就,可以說不能成就菩薩,因為沒有菩薩法、菩薩道,更沒有菩薩願。

(選自白雲老禪師著作《解惑篇》)     回列表頁 報名表0 會員登入 報名須知 Facebook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