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游泳 要警惕「無聲溺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貢網訊(記者 鍾小璐)家有小學生的趙女士也是從去年才知道,原來,孩子溺水很多是站在水裡安靜地死去,沒有掙扎,而大人有可能就在身邊卻渾然不知。

又是一年暑假,對於愛往游泳池跑的兒子,趙女士每次陪同都放下手機,緊盯著兒子。

但每年依然會有媒體報導各地暑期溺亡事件,所以,我們不厭其煩地再和大家說一說,溺水成為學生暑期意外死亡的頭號「天敵」,容不得丁點怠慢。

記者走訪

泳池邊的「馬大哈」家長不少

夏至後,全市的各類游泳場所相繼開放,每天下午至傍晚都會吸引不少中小學生前去游泳玩耍。

記者走訪了幾個游泳場所,儘管泳池邊救生員嚴陣以待地盯著水面的情況,家長也守在泳池邊,但人群里也隨處可見這樣的「馬大哈」家長,他們坐在岸邊,低著頭玩著手機,時不時向泳池裡張望一下,然後又埋頭繼續看手機。

或者跟身邊的人聊天,非常放心地讓孩子在游泳池裡玩耍。

記者詢問了其中幾位家長,是否經常帶孩子來泳池游泳?一般怎麼陪同?是否全程都盯著孩子在游泳池的情況?一名14歲男童的奶奶章婆婆告訴記者:暑期里孫子幾乎每天下午都要去游泳,因為父母都要上班,陪同就是她和老伴輪流跟著去。

「我眼睛不太好,她游近一點,我看得清楚,游遠了,我就看不到了。

」張婆婆說。

另一家長楊先生則是周末會陪孩子來正規的游泳場所玩耍,他有時會跟孩子一起游泳,有時在岸上關注。

楊先生認為,如果孩子年齡小,肯定要寸步不離地守在身邊,孩子年齡大一些,一般比較放心。

家長看過來

這八種溺水跡象要重視

自貢市跳水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游泳項目負責人陳教練認為, 溺水不僅僅是泳池,很多是在湖水、海水,甚至自己家的澡盆。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發生溺水的可能性都很大。

一旦發生溺水,2分鐘就可以讓孩子失去意識,4分鐘大腦神經破壞。

4至6分鐘是溺水的黃金搶救時間。

「垂直溺水這一概念確實是近兩年才大量宣傳並引起重視的,但在我們看來,這是非常常見而且容易忽視的一種溺水現象。

」陳教練說。

陳教練總結溺水的8種跡象,希望引起家長的重視。

1、溺水者不會呼救。

他們必須先能呼吸,才能說話。

一個人溺水時,嘴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間沒有時間呼氣、吸氣,加上呼救。

2、溺水者也無法揮手求救。

溺水者會本能地將雙臂伸到兩側,向下壓,好讓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則可能會將手臂前伸。

總之,他們無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動,或把手伸向救援設備。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沒有踢腿的動作,他們只能掙扎20至30秒,之後就會沉下去。

4、眼神呆滯,無法專注或閉上眼睛。

5、頭髮可能蓋在額頭或眼睛上。

6、頭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頭後仰,嘴巴張開。

小孩的頭則可能前傾。

7、溺水最重要的跡象就是看起來不像溺水,他們看起來可能只是抬頭在看天空、岸際、泳池邊或碼頭。

這個時候你要問:「你還好嗎?」如果他們能回答,大概就沒事。

如果眼神渙散,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鐘的時間救他們一命。

8、小孩在戲水時會發出很多聲音,當發現孩子安靜無聲時,就該去看看怎麼回事。

陳教練提醒,有時孩童溺水因為體力不如大人,並不會像電視劇或電影里演的那樣瘋狂拍打水面或掙扎,而是看似「趴」或「站」在水中發愣,其實已經溺水,很有可能是孩子已經嗆水到半失去意識,這時應儘快將孩子抱上岸請求協助。

如果沒有儘快察覺孩子的不對勁,一切恐怕就為時已晚。

孩子看過來

學會自我保護遠離危險

首先,游泳要選擇正規的游泳場所,要有家長監護,不能獨自一人外出遊泳,更不要到江河湖泊去游泳,這種地方危險且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



其次,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四肢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

下水前先活動身體,水溫太低時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適應水溫再下水游泳。

游泳時,若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躍動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時呼叫同伴救助。

最後,下水後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更不要酒後游泳。

游泳過程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噁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