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進入溺水事故高發期 這些防溺常識你要知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網消息(記者 藍青) 7月2日,兩名貴州籍民工在羅漢溪遊玩時溺亡。

就在此次悲劇發生的12天前,羅漢溪才發生過一起13歲男孩落水身亡事件。

隨著暑期來臨,溺水事故又進入了高發期。

市紅十字會水上安全救生志願服務隊副隊長周賓強提醒,要防止孩子溺水,關鍵還是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監護和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和剛自學學會游泳的孩子,更容易發生野泳溺水事故。

防溺—— 關鍵還是要家長高度重視做好監護

特別是留守兒童和剛自學學會游泳的孩子

都說「善泳者溺」,那是不是發生溺水事故的都是水性好的孩子呢?

寧德市紅十字會水上安全救生志願服務隊副隊長周賓強表示未必。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兩類孩子更容易發生溺水事故,一種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他們往往缺乏家長管護。

另一種就是剛剛自學學會游泳的孩子,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的游泳培訓,缺乏安全意識,剛學會一項技能感覺很新鮮好玩,他們也容易到野外水域游泳。

此外,「善游者溺」這句話並非沒有道理,越是會游泳、常游泳的人,越容易輕視溺水風險。

會游泳的人常因小腿抽筋或體力不支時遇到暗流、漩渦等情況發生溺水。

所以周賓強提醒家長,暑期防治孩子發生溺水事故,關鍵還是要家長高度重視做好監護,不要讓孩子到江河湖塘這些野外水域游泳。

此外,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開展預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給孩子傳授相關知識和技能,不斷加強孩子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孩子們的避險防災和自救能力。

自救——放鬆全身

採取「水母漂」的姿勢

一旦遇到溺水,周賓強強調,首先要冷靜,勿慌亂。

「只要放鬆全身,用『水母漂』的姿勢,是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

」「水母漂」是指吸氣後全身放鬆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似水母般靜靜漂浮,待需要吸氣時,雙手向下向外划水,順勢抬頭吐吸氣,隨即低頭閉氣恢復漂浮姿勢。

此外,游泳時一旦疲勞過度,要保持鎮定。

可以屏住呼吸、放鬆肢體,儘可能保持頭後仰、面向上的仰泳體位,使口鼻露出水面,深吸淺呼,保持身體浮於水面。

身陷旋渦時,應立刻平臥水面,沿著漩渦邊,用爬泳快速地游過,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潛入水中。

施救——勿輕易下水施救或手拉手施救

可用樹枝等拉回溺水者

在遇到有人發生溺水時,一些識水性的人往往會跳下水施救,對此,周賓強並不建議未經專業救援培訓的人員,輕易下水施救。

「溺水者的本能是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東西,因此救援溺水者是有技術難度的,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不能衝動施救,否則有可能救人不成,反而被溺水者抓住施展不開手腳,搭上了自己。

此外,孩子們有可能採取手拉手式施救法,此舉同樣也不可取。

周賓強表示,發現有人溺水,可採取脫衣服、褲帶或用樹枝或木棍、挎包、繩子等現場可伸展類物件,伸拋出去並拉回的方法施救。

或就近尋找木板等可漂浮物體扔向落水者,然後儘快報警或喊人來幫助。

防溺水安全常識

預防溺水「六個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

3.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4.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遇到同伴溺水,要智慧救援,不要盲目下水救人及手拉手施救,要及時大聲呼救並撥打11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