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舞舞藝|項瑩:國標舞作品中音樂選擇的可能性 ——無聲音樂(身體節奏/心理節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 | 項瑩 本期編輯 | 劉子倩
音樂對於舞蹈來講至關重要。
音樂中的節拍、速度、音色、音域和音量等等的改變都會引起觀眾的心理變化。
合適的音樂選擇會和舞蹈作品一起發揮雙重作用,更加容易引起觀眾們的共鳴。
國標作品編創在選擇音樂時,一般都會按照每個舞種的節奏特點來選擇相同節奏類型的音樂。
或是純音樂旋律,或是帶有歌詞的外文歌曲和中文歌曲。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會加入旁白,加減音樂速度,改變音色等等,通過剪輯我們可以拼接任何我們想要的音樂。
但是這些都是常規的音樂,今天我們不討論,我們來討論另外一種音樂存在——「無聲音樂」。
項瑩簡介:
北京舞蹈學院文學學士
香港演藝學院舞蹈編導藝術碩士
中國知名職業拉丁舞賽手
CBDF國家A級評審
CBDF藝術表演舞評審
2013黑池舞蹈節亞洲隊開場舞編導
2016代表香港演藝學院受邀參加美國ACDC舞蹈節
代表作品:
《Missing》
《丹》—上海體育學院
《旗袍》— 天津體育學院
《Back》—廣州體育職業學校
《承諾》
《趙亮退役藝術視頻》
「無聲音樂」——身體節奏(心理節奏)
我們都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這種說法在非學術範圍內一直都在延續,直至今天。
可是早在十年前,在我大學論文答辯的第一句開場白時,就被當時北京舞蹈學院現代舞系系主任——王守和教授「狠狠地」糾正了。
「節奏才是舞蹈的靈魂」 這句話早就推翻了「音樂是舞蹈靈魂」。
但是當時對它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音樂節奏上,還有什麼其他的意義,當時我並不能夠理解得到。
後來在一些現代舞作品中,我看到些沒有音樂的作品。
看到舞者在那裡舞動,但沒有音樂,少了音樂的干擾,會更加注意舞者本身,呼吸與心跳也隨舞者一起起伏。
那個時候不清楚,這個牽引你的東西具體是什麼。
2016年,我參演了新銳編導,前廣州現代舞團演員馬可的一個雙人舞作品——《共鳴》。
同年三月份這個作品代表香港演藝學院參展美國ACDA舞蹈節,並從44個作品中脫穎而出,被納入整個藝術節10部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這個作品的成功離不開今天想討論的話題——身體節奏(心理節奏)。
身體節奏(心理節奏)是由舞者身體出發,在無音樂指示下的習慣性肢體反應,它受舞者的生活習慣和心理動機所影響,這種節奏是無聲的音樂,能夠更加凝聚觀眾的注意力,帶動觀眾的呼吸節奏和心理波動。
如果說節奏是舞蹈的靈魂,那麼這種節奏類型肯定得算其中的一種了。
例如在《共鳴》中,女舞者在開頭部分完全是根據平時的生活習慣在做一些生活動作,例如走步動作,洗手動作或者梳頭髮動作。
這些生活動作被搬上舞台,再經過舞者心理動機的影響,或者說是假設意境的影響,都會在肢體節奏和力度上產生改變,傳遞出不一樣的訊息。
這是將生活動作藝術處理的一個過程,正所謂藝術來源生活但高於生活。
這讓觀眾產生不同的反應。
有的觀眾會去揣測舞者到底想表達什麼樣的意思;有的觀眾聯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經歷並開始蔓延出其他的想像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
身體節奏(心理節奏)因為舞者的異議而不同。
每個個體都是唯一,那麼每個作品會因為舞者不同,也都會變成唯一的特別存在。
馬可簡歷:
新銳現代舞編導
前廣州現代舞團職業舞者
香港演藝學院舞蹈編導藝術碩士
出訪過德國、加拿大以色列等各國藝術節
2016作品《共鳴》代表香港演藝學院參加美國ACDA舞蹈節
代表作品:《回聲》《情書》《覺》《躁動不安》《滿足》《共鳴》《不定聲》
讓我們來聽聽現代舞專業編導家馬可怎麼來剖析身體節奏(心理節奏)。
身體節奏對於舞蹈來說並非是固定的,它是內心情感流動的一種體現……與想像有關,與呼吸有關。
就像話劇演員用語言所表達出的節奏沒有規律,它是內心表達的節奏,舞蹈只是將它全部集中在了肢體表現上。
流動的脈搏在舞者一站在舞台上時就開始了,他的內心情感和流動一直貫穿了所有動作之間的轉換,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這條脈絡在內心情感的變化中流動。
它讓舞者能夠專注自己內心的世界變化,由內而發地將情感賦予肢體的表現,傳達給觀眾。
身體節奏(心理節奏)與國標舞訓練和國標舞編創
如果說身體節奏(心理節奏)受生活習慣和心理動機所影響,生活習慣我們很難改變,但是心理動機是可以人為控制的,那麼是不是說只要我們改變心理動機,節奏就會被改變,節奏改變了,舞蹈的音樂也就變了呢?
那麼心理動機又是什麼?心理動機說的明白一點就是「為什麼」。
我為什麼要跳這個動作?我為什麼要看這個方向?我為什麼要凝視舞伴?我為什麼要這麼緩慢地掠過搭檔的肩讓她轉身?反思一下國標舞選手,在每天跟著音樂起舞的同時,有誰想過這些動機問題?作為賽手,我們是不是有過這種體驗?在國外和外國賽手一起訓練時,他們會有些偶然的即興。
即使播放的音樂不變,他們每一遍跳的舞蹈動作和音樂處理方式也都會不一樣。
這種偶然充滿的新鮮感會讓搭檔雙方都沉醉在肢體溝通互動的環境裡,這種環境下,對方得到的是被充分尊重。
你會從他們的眼裡看到滿滿的想法,當你不小心與這種眼神觸碰時,你會被意識植入,仿佛意識被引走。
這個就是舞者的思想,就是心理動機,影響每個動作不同反應的根源。
這不等同於舞蹈時的自信笑容和拋向觀眾的媚眼,是更深層次的心理挖掘。
這個挖掘甚至可以控制嘴角的微笑弧度,眼神瞥向的角度。
這個是可以吸引觀眾眼球的法寶,更是可以讓舞蹈一直持續不間斷的秘方,同時這也是實實在在的訓練方法。
國標舞者們,從今天開始,你不妨試著不要被音箱裡的音樂控制,把外界吵雜的聲音關閉,用心聆聽自己內心的節奏,琢磨你的舞蹈動機,甚至細化到每個動作的動機,每個眼神的動機……看看你的改變會不會影響著舞伴的改變?試試用你的身體節奏(心理節奏)能譜寫你的私人樂章嗎?
說到這裡,你們是不是感覺說跑題了?明明在說國標舞編創中的音樂,怎麼說到現代舞?怎麼還扯到訓練上了?當然不是!此種節奏類型影響著舞蹈動作的音樂,直接主導著動作的質感,力度和空間發生點。
動作裡面當然也包括國標舞動作。
這種無聲的音樂我們要勇敢去嘗試和訓練。
將它大膽地運用到國標舞的編創當中。
這是一種新型音樂的嘗試,雖無聲但勝有聲,它是舞者用肢體在和觀眾對話,就如馬可編導所說的那樣:「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這條脈絡一直在舞者內心的情感變化中流動。
」
這是一個向自己內心世界的深入探索,非常考驗一個舞者的綜合素質。
我們大多數國標舞者都是在有固定節奏的音樂里成長的,在我們印象當中,國標舞是與每個舞種的特定音樂分不開的。
即使離開舞種音樂,其舞步也是保持在特定的節奏里。
在競技場上,我們合著固定的拍子起舞,因為那是比賽,需要標準來衡量。
但是在沒有限制的編創中,大家可以大膽地打破固有思維,打破國標舞動作的節奏概念限制,將身體節奏(心理節奏)深入訓練研究和運用。
讓我們嘗試用這種「無聲的音樂」來表現這個美好「有聲的世界」。
舞蹈改變生活
《尚舞》雜誌
微信丨dance-fashion
微博丨尚舞DANCEFASHION
採訪(編輯)丨010-67132962
廣告(活動)丨010-67144681/18611787163
市場(發行)丨010-67135284/13718662390
訂購詳情丨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