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童真的何止是小學語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前,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的「兒童與語文」——2015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上,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崔巒發表觀點說,小學語文重在打好基礎,「語文教學應有兒童特點、童年味道」。

「分數不等於真知,當前小學語文的應試傾向和不當教學方式對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極其不利的。

小學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是什麼?無論說話、寫字,還是閱讀、作文都應基於兒童身心特點,激發興趣,培養習慣,守護孩子想像力,培養孩子創造力。

然而,現狀卻不盡人意。

多年前,有小學生回答「雪化了是春天」,因不符合「雪化了是水」的標準答案而被判錯,這箇舊聞常被人撿拾,至今還用來聲討小學語文教學。

近年來,民國教材因貼近生活、貼近兒童,多次發行脫銷,箇中原因,在於書中的「兒童特點」和「童年味道」令人追懷。

回到現時課堂教學,基於筆者多年一線課堂的觀察,五馬分屍式文章講解仍大行其道,受制於參考書,依賴標準答案,灌輸式教學、應試模式仍有市場。

偏重分數,偏重做題,缺少自主閱讀,缺少獨立思考,語文教學這就樣失去了童真。

失去童真的又何止小學語文?譬如小學數學,從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出發,數學應當是簡單、容易、樸實的,通俗地講,數學「好吃又有營養」,學習才能「輕鬆又健康」。

有專家比較了美國加州小學數學教材和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發現前者是具有「數學腦袋」特徵的人編寫的,後者是具有「算術腦袋」特徵的人編寫的。

與歐美依託數學遊戲進行的思維訓練相比,我們在教學中過於依賴演算和訓練,再加上撒胡椒麵一樣的奧數,讓小小孩童早早成了「帳房先生」。

又如小學英語,開設至今沒個標準,各地各校都在自行摸索,好多學校「抓早抓小」,一年級起拼音字母與英文字母一起教,互相干擾,難道符合兒童口味?

教學應有「兒童特點與童年味道」,起碼包含了三重意思:一是教學要以人為本,特別是以兒童為本,遵循孩子的身心特點。

二是教學要符合學科自身規律。

比如語文,大量做題遠不如大量閱讀,還要有閒暇思考、觀察,除了發現「雪化了是水」的事實,更要發現「雪化了是春天」的浪漫。

三是正視童真消失的原因,「應試傾向和不當教學方式」讓我們看到素質教育的推進之難,共同為教育改革加油助力。

此外,我們也要到學校之外找原因。

前兩年北京取消奧數招生考試後,家長一片恐慌,感嘆除了奧數還能拼什麼。

原來,奧數泛濫是因為其捆綁的擇校、升學、招生等利益太多。

其實,正是因為急功近利、分數至上,才扭曲了正常的學科教學,沖淡了孩子的童年味道。

這些,正是我們大人們應該反思的地方。

(作者朱海燕,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文章第4次入選「銳評」欄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