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一句勸,別再去健身房玩手機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夏天真的來了,趕在深圳氣溫還沒有達到露肉的程度之前,周圍那些曾經一來大姨媽就不上體育課的朋友們,紛紛開始迷上了健身。
朋友A,每天堅持6點半起床,照著自己搜羅來的視頻練半小時瑜伽,風雨不改(周末除外);
朋友B,每晚下班之後堅持跑步5km以上,為激勵自己特意把代跑的連結掛在X魚上;
朋友C,辦了張游泳卡,利用午休和周末時間去學游泳,聲稱游泳是減肥的最佳捷徑。
雖然方式不同,但朋友們的目標很一致——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大合照里唯一需要P圖的那一個。
為此,要不要去健身房?誰去了健身房?誰最近又瘦了?成了近期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XX一個月之內瘦了二十斤!」減肥的動力往往來源於周圍朋友們的刺激,但打了雞血的年輕人,往往在看到健身卡的價格之後望而卻步,萌生出「算了吧」的想法,以此來安慰自己:貧窮限制了我減肥。
為了說服自己下定決心減肥,我還給自己算了筆帳:一張年卡3000左右,平均下來一個月也就200來塊,一周去五次,一次成本十幾塊錢,四捨五入等於不要錢。
那還等什麼,趕緊去健身啊!想想自己的天鵝頸和小蠻腰,算完帳的當晚我恨不得立刻衝進健身房。
然後理想之所以稱之為理想,主要還是因為實現不了。
在去健身房之前,我給自己列了個一周計劃表,氣勢豪邁地準備立下了「不瘦十斤不罷休」的flag。
跑步機上蹦躂了10分鐘之後,我告訴自己,今天就到這兒吧,畢竟新手上路,一切慢慢來。
然後就坐在那裡玩了一小時手機,美名其曰——休息。
第二次去就比第一次強多了,除了在跑步機上多蹦躂了幾分鐘,還意外蹬了會兒單車,至於後面的一小時,全程都在看別人揮汗如雨,不時安慰自己:多練練,以後我也能這樣。
第三次,算了,太累了不去了。
第四次,仔細想想我也沒有到非減肥不可的地步,照片稍微P一P,還是能看的。
……
這樣拖著,健身卡變成了洗澡卡,目前正在考慮走某魚轉出去之中。
臨近夏天,減肥的人群就像飄在空中的柳絮一樣,無時無刻不在煩著你。
無論是朋友圈還是微博,隨意點開的都是擁有馬甲線、天鵝頸的女神,大家不是在健身房,就是在健身房的路上。
於是,在這樣的刺激下,廣大上班族紛紛投入健身大潮——
健身第一天,「堅持,我一定能瘦」
健身第五天,「其實減肥也不一定要運動,晚上少吃點也可以」
健身第十天,「生命在於靜止,王八不鍛鍊身體,不照樣活了上千年?」
十分令人欣慰的是,儘管身邊的朋友們健身卡一個賽一個多,但他們的情況並沒有比我好多少,大家去健身房基本是找安慰,買張健身卡算是信仰充值。
女生去健身房,基本上是跑步10分鐘,自拍p圖1小時,然後配個文案:「今日份打卡」。
男生去健身房,鍛鍊15分鐘,坐下觀察周圍人群一小時。
自從買了健身卡後,大家一輩子的謊話一半給了健身教練:「今晚臨時加班」、「朋友拉我去聚餐」諸如這樣的理由,也不知道教練有沒有聽膩。
在減肥健身這條道路上,大家的表現往往只能用四個字形容——一時興起。
在當代年輕人的觀念里:
辦卡=減肥
在減肥這條道路上,不管男生女生,都非常樂意地在自己身上砸錢,尤其是在健身卡上。
剛開始,拿到健身卡的朋友還是懷揣了點雄心壯志的,兩節課之後:這flag當我沒立過。
之後的健身卡對於他們而言,只在發朋友圈時起輔助性作用:又去健身房跑了半小時,今天也是自律的優秀單身青年。
碼過就是練過
一周減掉小肚子,兩周練出完美腿型,一個月練出馬甲線,三個月掉20斤……看到微博上那些博主的健身動作教學,大家的動作很一致——轉發、收藏!
事實上,這些視頻隨著轉發收藏後,基本就被「雪藏了」,更別提拿出來練習,秉承著「轉過就是練過」的原則,當代人將這種新型健身心理安慰方法稱之為,雲健身。
水果茶不是奶茶
天王杰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肥肉這個東西,向來都是一視同仁的。
在所有朋友的減肥清單里,奶茶都應該是被拉入黑名單的那一種。
但,如果能管住自己的嘴,大家還需要減肥嗎?
為了能讓自己心安理得地喝著奶茶,邏輯鬼才們創造了一系列真理學說:
「立了100天不喝奶茶的flag,但喜茶是水果茶,不算」
「奶茶是茶,奶是健康的,茶是養生的,,不會胖」
「奶茶加冰,冰是冷的,正好降低了熱量,喝了不會胖」
每個減肥失敗的朋友腦海里,都有一個邏輯感人的戲精,支撐自己在「快樂減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至於最後朝著反方向一騎絕塵。
所以,聽我一句話,還是別辦卡了,反正熬過這幾個月之後就可以遮肉了。
與其在健身房玩手機,不如在家玩手機。
END
往期回顧
夜半不怕鬼敲門,就怕有人微信我
活在深圳的成年人,分手也要體面
約飯,通行於當代年輕人之間的社交藉口
有多少人嘴上說著要辭職,身體卻擠上了早高峰的地鐵?
買不起房,是你逃離深圳的理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