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6653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掀起健身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走,跟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去!

明溪社會體育指導員張建明創建了「明溪跑吧」,目前已擁有146名隊員。

圖為「明溪跑吧」隊員在進行跑步鍛鍊。

東南網11月1報導(福建日報記者 黃琳斌 通訊員 江月蘭 文/圖)

閱讀提示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維護身體健康、豐富精神生活的意識不斷增強。

在進行各種群眾性體育活動時,人們希望得到專業人士的指導,做到科學健身,社會體育指導員在這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指在群眾性體育活動中從事技能傳授、鍛鍊指導和組織管理工作的人員。

他們分為職業型和志願型,前者主要從事管理和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後者主要在基層指導群眾開展體育活動。

我國從1993年開始推行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自下而上分三級、二級、一級和國家級。

最近,記者走訪省體育局、明溪縣和集美大學體育學院,了解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和作用發揮等問題。

指導員動起來,明溪掀起健身熱

「雙手向身體兩側打開,側身擰腰,右手舉到胸前,由左向右劃推……」10月25日上午,在明溪縣老年大學舞蹈室,廣場舞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戴莉莉,正在對16名二級指導員進行培訓。

戴莉莉今年56歲,8年前自學廣場舞。

2009年,縣文體局設立廣場舞推廣站,聘其為社會體育指導員,並送她到省、市參加培訓。

學成歸來,她組建了4支廣場舞隊伍。

同時,戴莉莉挑選了16名廣場舞愛好者,對她們進行培訓,並分配到各隊配合教學。

每天早、晚,戴莉莉奔波在各隊間進行指導。

為了帶動鄉鎮群眾健身運動,她還擔負起鄉鎮廣場舞推廣員培訓的任務。

10月25日,天剛蒙蒙亮,住在明溪城關的楊建平,拎著一瓶茶水出了門,步行來到河濱公園。

在這裡,他指導學員們溫習前一天傳授的太極拳招式。

楊建平今年66歲,是明溪太極拳健身活動的發起人之一。

1989年,他自費到深圳、福州等地參加培訓。

2004年,明溪30多名退休老人拜楊建平為師,他便在河濱公園選了塊空地,每天早、晚在這裡免費輔導學員。

愛好者眾多,楊建平一人忙不過來,就培訓了一批干將。

他將愛好者分到3個教學點,由幾名干將配合教學。

在楊建平的影響下,近幾年明溪縣城掀起太極拳健身熱,他引領的愛好者就有260多人。

練習太極拳,愛好者老陳受益匪淺。

堅持3年多,他身體的免疫力提高了,困擾多年的過敏性鼻炎症狀也得到很大改善。

老陳說,最早曾看著錄像自己練,結果因姿勢不正確,帶來運動損傷。

「後來跟著老師學,老師分解每個動作細節,並因人而異進行指導,就避免了這類問題。

據明溪縣體育中心副主任黃金玉介紹,該縣作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1996年前後就開始抓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工作。

目前,全縣共有廣場舞、太極拳、桌球、柔力球等項目一級指導員176人,二級指導員130人。

為了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管理工作,縣文體局設專管員,同時積極做好指導員的培訓、推薦工作。

縣文體局設立了10多個健身站點,引導社會體育指導員進站開展志願服務。

每年還組織他們進社區、農村,對群眾進行科學健身指導。

「目前,經常在健身站點提供服務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占全縣指導員的比例達71%,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活動區域覆蓋率達55%。

」黃金玉說。

明溪太極拳健身活動的發起人之一楊建平,在認真糾正學員的錯誤動作。

明溪廣場舞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戴莉莉,正在對二級指導員進行培訓。

指導員的作用,如何更好地發揮

社會體育指導員對推動全民健身、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現實情況是,不少地方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還未充分發揮作用,不少群眾對其也知之甚少。

省體育局群眾體育處處長、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會長唐佑明舉例說,有相當一部分人不重視體育鍛鍊,這對預防慢性病很不利,如果他們身邊有社會體育指導員,就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引導他們動起來,讓他們體驗到健身的魅力,形成終生健身的意識。

再如,不少人喜歡跑步,這個活動看似簡單,但場地的選擇、跑步的速度和時間、呼吸的控制等,都是有講究的,如果盲目鍛鍊,反而可能損害身體,對此社會體育指導員就可以發揮指導作用。

唐佑明表示,由於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的是志願服務,不以收取報酬為目的,如何激發他們開展活動的積極性,如何充分發揮他們對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作用,是一個待解難題。

為此,我省體育部門一直在尋求破解之道,比如,目前已為長期堅持在一線開展志願服務的指導員配發工作服等,以提高他們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今後將探索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激勵、積分考核機制等,提高他們在一線服務的上崗率。

」唐佑明說。

福州市一名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說,許多群眾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還感到比較陌生,一個重要原因是指導員數量不多,上崗率也不高。

她表示,自己是憑著對健身操運動的熱愛來堅持長期提供志願服務的,但指導員也是普通人,如果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而要求每個指導員都能長期、志願提供服務,還要自行承擔由此產生的交通費等費用,不太切合實際。

她建議,可以考慮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辦法,來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的數量和質量。

比如,重慶市江北區從2013年開始試點,在全區108個社區(村)各配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每人每月由區財政補貼100元,這個做法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的肯定。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蔡傳明指出,目前我省地市級以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尚未完善,制約了全民健身活動的有效開展。

地方政府應該高度關注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的建設,擴大社會體育服務的影響力。

相關連結>>>

社會體育指導員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全民健身的宣傳者、科學健身的指導者、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者、體育場地設施的維護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領者。

據介紹,目前我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總數為66531人,人口每萬人擁有量為15.9人。

根據我省「十三五」體育事業發展專項規劃,「十三五」期間,全省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要超過7萬人,每萬人擁有量要在16人以上。

中共中央、國務院最近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30年,實現每萬人擁有量23人。

省政府印發的《福建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中提出,發展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著力培養立足基層、服務百姓的公益性項目型社會體育指導員,積極推動社會體育指導員進家庭、進社區、進樓宇、進企業、進機關、進農村,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志願服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