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月大的寶寶就能大步向前走?可你知道嗎?會爬的寶寶更聰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媽媽不喜歡寶寶在地上爬來爬去,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地上太髒了,擔心寶寶弄髒衣服,弄髒小手;第二呢是心疼孩子,擔心磕碰、受傷。

小編認識的朋友中有一個朋友的寶寶11個月就能獨立行走,另一個更牛,9個多月就能大步大步走了,兩個朋友天天在朋友圈是各種曬,點讚羨慕的媽媽還不少,還有媽媽在網上取經,朋友竟然回覆說從寶寶6個月會獨坐後,就慢慢訓練寶寶站立,到7個多月不用扶就能獨站了,沒有在地上爬來爬去,所以每天都乾乾淨淨的!

但是她們卻不知道,其實爬行對於寶寶來說是個複雜的運動發展過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寶寶成長好處多多,因此經常有人說會爬行的寶寶更聰明。

一、寶寶爬行有助於協調能力的培養,促進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

爬行的過程中,必須四肢協調配合,抬頭,挺胸,四肢支撐身體。

自然地,手、腳、胸、腹、背及四肢的肌肉得到鍛鍊,為以後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同時,寶寶需要四肢交替運動,掌握爬行的方向,學會避開障礙物,保持身體的平行,促進各方面的協調,培養了寶寶的協調能力。

二、寶寶爬行可以提高活動能力,增強身體素質的提高。

爬行運動還能夠提高寶寶的新陳代謝能力,有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

爬行對嬰兒來說可謂是一項劇烈的運動,能量消耗較大,寶寶身體得到鍛鍊,吃得多,睡得踏實,身體長得快。

三、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

寶寶語言交流的頻率,取決於肢體語言的頻率,會爬的寶寶不斷地用自己的身體探索周圍的世界、有許多舉動帶有結果的未知性,所以家長語言的發出頻率明顯多於不會爬的寶寶。

而爬行則使視聽範圍大幅度擴大,刺激量大了,思維、語言與想像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發展與提高。

在父母不斷的語言提示、自己的肢體語言、行為結果的互動中,寶寶對語言理解的準確性、肢體語言回答的合理性比不會爬行的寶寶發展要快得多。

四、能培養寶寶的探索慾望

寶寶的運動、神經等系統在爬行中得到充分的鍛鍊。

這不但有助於寶寶骨骼、肌肉、神經、大腦的發育,而且可以為他們更早、更好地認識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礎。

這些學習經驗將化為好奇心,讓寶寶勇於探險,而且培養未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信。

五、爬行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

訓練寶寶爬行的時候,需要大、小腦之間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夠豐富大、小腦之間的神經聯繫,促進腦的生長。

爬行動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經過抬頭、翻身、打滾、匍行等中間環節,最終發展成真正的爬行,需要經歷多次的學習、實踐;每一次學習與實踐都是一次對大腦積極性的調動與激發。

因此,學習爬行其實就是對腦神經系統功能的一次強化訓練,對於腦的發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寶寶會爬不是一蹴而就的,主要有三個階段,媽媽可以重點了解一下。

1、第一階段:匍匐爬行

寶寶一開始爬行時,大多都是先往後退或往旁邊爬,有的寶寶四肢亂動、亂蹬,甚至在原地不動,動作很不協調。

時間大約持續幾天或1~2個星期,這時寶寶能用胳膊撐地,藉助腹部蠕動與手臂的力量,同時帶動身體向前匍匐爬行。

但在此時,寶寶的小肚皮還貼著床面或腹部離床面非常近,兩條腿拖在後面根本不起作用,這就處於最初的匍匐爬行階段。

這個階段大約要進行1~2個星期。

這時,主要訓練的是寶寶雙腿的交替運動能力,促使他逐漸地向手膝爬行這一階段發展。

此階段必備寶寶爬行墊:

2、第二階段:從匍匐爬行向手膝爬行

寶寶到了8~9個月大,爬行時他的小肚子不再貼著床了,也不再靠腹部蠕動向前移動,而是用手和腳撐地向前爬行。

雖然說爬行時寶寶雙臂和雙腳都能伸直,但是他的膝蓋還沒有離地,離最終的手腳爬行仍有一段距離。

3、第三階段:從手膝爬行向手腳爬行

從手膝爬行向手腳爬行這一階段的動作比較難掌握,關鍵是要把四肢肌肉鍛鍊得健壯、結實,才能夠支撐體重,使膝蓋離地,兩腿蹬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