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敗家系列16,大品牌小眾鞋,亞瑟士nova surge開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封面

我對亞瑟士這個品牌的印象只有跑鞋和灌籃高手,而且這雙鞋也僅僅是我買過的第二雙亞瑟士鞋款。

第一雙就是這貨GELHOOP V11,這是一雙只適合速度型小體重後衛穿著的鞋款,對於中大體重選手,穿它就是煎熬,幾乎是零的緩震絕對震的你腦仁疼。

不過今天我們開箱的這雙nova surge(以下簡稱ns)可是亞瑟士2020年的旗艦籃球鞋。

這雙鞋在彎彎已經上市,摺合人民幣不到1300,如果亞瑟士以這個價格在大陸發售相信它會死的很慘。


言歸正傳來看看這雙ns,鞋盒沒什麼特別的。


主角現身,本來我是擔心這個黃色是不是非常難駕馭,不過到貨後感覺實物要更好看,打球穿也不在乎什麼穿搭了。

不過這個顏色確實很亮,黑色款式實在太低調了,甚至黑到看不出什麼細節來,果斷選黃色。





這雙鞋的鞋面系統官方還給起了個很長的名字看似非常高大上,其實本質上來說就是分體的織物加熱塑鞋面,籃球鞋上最常用的鞋面構成。

只不過亞瑟士這個鞋面結構有些細微差距。

鞋頭的織物材質非常柔軟,和鞋舌是連接在一起的,兩側的兩片鞋面是通過縫線縫在一起的。

鞋頭處使用了兩層熱塑進行局部加強。



兩側鞋面材質是分為四層,最內一層是一層防滑布,中間一層是tpu骨架,第三層是織物,最外一層是熱塑層。

這樣的結構在跑鞋局部加強里是很常見的,籃球鞋上有點顯得多此一舉,其實兩層就能達到目的,工程網面加熱塑材料貼上,強度支撐都有了。



中間的tpu骨架是鏤空設計,目的就是減重。



鞋舌材質同樣是織物,填充一般,比較柔軟。

腳踝處的填充還算是充實。


後跟處的鞋提屬於常規設計,內置tpu穩定片,高度就在我彎折的位置,保持穩定足夠了。

除了內置tpu,後跟外側還有另外一片外置tpu。

內側採用了中底材料向上延伸來代替tpu。

通過這種多方加強的方式保持足跟的鎖定。

中底材質是重頭戲。

這雙ns在中底上使用了三種材質,亞瑟士傳統中底緩震flytefoam貫穿整個中底,提供基礎緩震。

前掌區域內置flytefoam propel新型緩震材料增強回彈性能。

後掌使用亞瑟士核心緩震材料GEL緩震膠提升後掌緩震效果,主打吸能。

其實只要使用材料緩震的廠商目前都在使用多重中底。

像我們剛開箱的先驅7want,還有國產一哥李寧更是慣用這種多層中底,在簽名鞋和團隊鞋上更是頻繁運用。

最具代表的韋德之道系列一直是這種多重緩震配置。



這樣的配置其實還是比較科學的,根據不同材料不同的特性來干不同的活,比起單一的中底緩震材料性能更有優勢。

大底部分還是比較常規的,中掌足弓處是外露的tpu抗扭片,強度還可以。

有一定高度的上翻不過並沒有形成足弓處的tpu承托,估計是為了重量考慮的,畢竟GEL的重量是很恐怖的,所以在能減重的地方就都減了。








大底紋路比較特別,扁平型紋路,前掌分為三個區域,每個區域紋路形狀大致相同只是方向不同。

後掌紋路為擴散型的漣漪紋。

不光紋路形狀不同,深度也不盡相同。

這樣的大底耐磨和抓地性能怎樣還要等到實戰過後才能知道。

這雙ns作為一款中高幫鞋款這樣的重量屬於比較正常的範圍,因為GEL緩震膠的重量是公認的大,所以能把重量控制好,主要功勞應該是在鞋面減重上。

這雙鞋鞋楦比較正常,而且又是使用了傳統鞋面和開放式鞋舌,所以並不偏碼,鞋碼按照正常碼選擇即可。

不過不太建議大家現在購買,首先這雙鞋還沒有正式上市,價格還是偏高。

第二這雙鞋還沒有經過大量的實戰驗證,沒辦法反饋給消費者比較客觀的性能信息,買它只能是閉著眼碰運氣,很可能買來了和你的打法及自身條件不匹配,而且一旦不合適這樣一雙小眾未上市鞋款,你想要轉手都困難。

所以大家對這雙鞋的選購一定要慎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