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足齋·測評丨態極+帕克,終於學會在籃球產品線「賺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我個人看來,匹克是「三大國產籃球鞋品牌」中最不會「賺錢」的。
2012-2018年,匹克一直處於一個「雷聲不大,雨點也不大」的階段。
其中的問題有很多:球星在國內熱度不高,並且頭部球星老齡化嚴重+中端球星數量少穩定性差;高端球鞋熱度不高,科技配置體驗不明顯且滯後(緩震片和梯度加速/三級緩震之後,唯一的頂樑柱是P-Motive);宣傳及炒作熱度能力低,總有種「有好東西但是扯不開嗓子賣」的感覺(我喜歡的DH3,輕勢2和閃電2019,哪雙不是錯開熱度時間開賣的?)。
這樣那樣的問題一直在成為匹克的「絆腳石」,讓匹克在大家的認知中只有「鞋子紮實」這一點,並沒有太多延伸。
而在去年開始,匹克終於找到了自己在球鞋市場的「解藥」——態極。
對於態極及其產品的輸出、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這項「黑科技」以及匹克這個品牌。
和很多品牌核心科技相同的是,態極是先在安置跑鞋上讓更多人了解,再「移植」到籃球鞋上的。
而這雙帕克7,正是匹克將態極用於籃球產業線上的新生勢力。
態極緩震+帕克簽名鞋,這樣的組合為這雙鞋提供了足夠好的聲勢。
而這樣的組合在吸引大眾眼球的時候,也讓大家有了更多的質疑:態極這樣的「不穩定緩震」真的適合用在實戰鞋上嗎?而這雙鞋是否又會因為態極的加入,忽略了一些實戰鞋的「必要性能」呢?
如果說把態極定義為「適合放置於實戰鞋款」上的緩震科技,我覺得我們需要的是讓它能被增加更多的「限制」。
態極的優勢在於「自適應性」,也就是運用在跑鞋上時那種「走在棉花上,跑在橡皮糖上」的區別感。
而當我們需要它出現在球鞋上時,我們會將期待轉化為「連續彈跳時的反饋」,「行走期間的軟度」以及「啟動發力的反應度」。
在實戰中,我覺得所謂「連續彈跳時的反饋」以及「行走期間的軟度」上,態極給我的感覺都算不錯。
但是在啟動時,這雙鞋還是會有稍稍的拖沓感。
雖然現在這樣的緩震感受還算不錯,但是我還是希望在將來態極可以用在獨立的前掌或者後掌,通過不同的密度調配讓緩震感受更多樣化。
值得感到驚喜的是,帕克7的外包TPU既限制了緩震材料的形變,也同時增加了防側翻模塊,可以說是十分新奇的配置設計。
帕克7除了中底之外,最值得一夸的應該是它的大底了。
水晶底因為複雜的紋路設計,將抓地力提升到了一個不錯的水準。
事實是,無論是橫向抓地還是縱向啟動,這雙鞋真的都能為你牢牢抓住地面。
而同時,鞋款的耐磨也的確足夠喜人。
一周半的實戰+壓街之後大底的磨損幾乎不可見,算是秉承匹克一貫的紮實做工。
中底和大底的性能成為了帕克7值得被稱讚的最大優勢,但它的鞋身卻成為了限制自己表現的「絆腳石」。
帕克7的鞋面由外側的半層皮質鞋麵包被+內側一體式編織鞋面構成。
雖然這種設計屢見不鮮,但是匹克似乎因為編織鞋面的設計思路/製作工藝問題上出現了比較大的問題,使得這樣的設計成為了匹克的致命傷。
匹克的編織鞋面似乎一直在延展性、編織鞋面內襯厚度、定楦時是否收緊鞋身的設計一直有問題,導致我在帕克4Plus,DH3Plus(不如叫夏季版),帕克6上都感覺到編織鞋面又薄又大,而且支撐性的確不行。
帕克7的側向支撐在外包鞋面的限制下稍稍拉回一些分數,但其表現依舊算不上合格。
側向表現不說,撤步時頂腳趾的那種難受的確讓人「愛不起來」。
有的時候,球鞋為了「科技優先」會在自己的賣點科技上加足成本製作,而忽略的配置和部位很大程度上就會成為限制鞋款適用人群的軟肋。
在態極緩震表現合格偏上,抓地耐磨都十分優秀,但編織鞋面成為大問題的情況下,我將這雙球鞋推薦給腳背不高,側向動作及撤步動作並不頻繁的球手。
作為一雙「讓大家體驗態極」為主的球鞋,我相信你還是能很好地感覺到這項緩震科技的神奇之處的。
但是,我依舊希望匹克對於「態極+籃球鞋」的能力不止於此,相信在分離前後掌緩震並加固鞋身的情況下,匹克依舊能帶來更多「實力>噱頭」的功能性鞋款,讓自己能夠憑藉紮實的製鞋理念和全新的產品/宣傳思路,成為國產球鞋三巨頭中更受歡迎的那個品牌。
態極天擇跑鞋實戰配置測評 匹克物競跑鞋和天擇跑鞋怎麼選
匹克在去年年底發售了態極1.0plus物競跑鞋,被業界SNEAKER大咖、網紅和首批用戶,都不吝將讚美送給這雙跑鞋:「國產神鞋」、「國貨榮光」。而上個月底發售的天擇跑鞋實戰配置怎麼樣呢?匹克物競...
終於等到你,開箱第一雙太極籃球鞋匹克帕克7代
太極跑鞋一經發售引發眾多的關注而且好評如潮,儼然全民吹爆的節奏。後來的1.0plus帶來了進一步的升級和完善,太極跑鞋的出現讓人們對國產品牌的研發能力又有了新的印象。當拿到了前兩雙跑鞋時,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