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你深度學習的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看了許多書、文檔、別人的經驗和教訓,但卻感覺不到自己的長進。
整天在朋友圈和微博上閱讀,看到很多內容也覺得很有價值,做了筆記甚至畫了思維導圖,卻沒有明顯效果。
但許多時候,放下書後發現什麼也沒有記下來;或者雖然記住了,在用的時候還是不能遊刃有餘!
許多人埋怨碎片化閱讀,但其實碎片也有碎片的價值。
為什麼同樣的碎片,人家看了能長進,你去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
1
什麼是知識
心理學認為人們知識學習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將外部的知識(自己不懂的)與自己已經掌握的內容建立連接的過程:你必須將這些知識與你原有的經驗、體會關聯起來。
能夠將這些外在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編碼,與你既有的知識和經驗建立關聯:部分內容成為你願有知識體系的一部分,部分內容作為新增的知識點,準備與未來的知識點建立關聯。
當然,紙上讀來終覺淺。
這個建立連接的過程不是一次性能夠完成的,僅僅靠閱讀還不夠,你還需要去幹活、解決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你找到機會將這些知識和經驗用一用,經過幾次使用,你才能對這些知識有真正有深入的體會,也只有在這個時候,這些知識才能算得上你的知識!
對於知識,《好好學習》成甲老師說:只有能改變你行為和思想的信息才能叫知識,其他的都叫信息!
《認知圖為》蔡壘磊,把知識分成了4個層次:
最底下開始:信息知識,加工知識,體系知識,智慧
絕大部分人,都只停留在信息知識這個層面,就是通吃,想要記更多;然而沒有去加工知識,導致沒有辦法活用到自己的生活,更無法形成自己的體系。
最高層是智慧,這就需要長時間磨鍊知識達到的一個境界。
二
怎麼連接知識
有一種學習方法叫專家型學習(Expert Learning)介紹了這個過程,這裡面的「專家型學習」並非指專家們獨有的學習方法,而是指更高效和專業的學習方法,掌握這種學習方法的人可能是專家,也可以是普通人。
反過來說,真正的專家可能也不會用專家型學習方法,而一個小學生則可以用專家型學習掌握自己的東西。
這種方法才是真正深入的學習方式,而不少人雖然買了許多書、聽了不少課,但仍然感覺記不住、用不上,無法將學習內容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更無法轉變成自己的能力,背後就是學習浮於表面,沒有深入進去!
專家型學習簡單說就是以下3步:
步驟1:知識在大腦里的組織
1、分類分組
多維度,理解的維度越多,未來可提取的機會越多,但這個維度依賴於你之前的知識積累,這也就說明為什麼知識越多的人學的越快,高手與新手看同樣一個「新東西」,他可以很快掌握的原因;
2、摘要、大綱化
用你的語言表述出來,各種文本和表達方式不一定適合你的背景和習慣,將看到的內容用你的語言和理解表達是一個轉化的過程。
同時,通過摘要和大綱是簡化的過程。
3、層級化
這個內容表述的知識在你的知識體系裡面處於什麼層級,當然這有個前提是你腦袋裡已經有相應的層級。
舉個例子說,我看到一個講網際網路社區運營方法的文章,我可能會將它歸到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系統---知識社區--知識社區運營策略下面,也可能會歸到更大的KM運營策略的部分。
層級化也涉及到維度,你也可以將其多維度的層級考慮進去。
4、概念化-概念樹
概念化則更抽象,關於這塊可以看看這個文章用概念能力進行深度思考,這個角度更多是從點的角度入手的,便於深入的掌握。
步驟2:基於理解的記憶、助記
理解和記憶都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我們需要的是在合適的時間能提取出這些知識來應用。
所以適當的重複是必須和必要的。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你去思考並與你之前的背景知識建立連接,找尋儘量多的可用的線索,再進行必要的重複。
步驟3:知識的可視化、圖形化
大腦除了可以記憶文字,對圖像和圖形更敏感。
對於一部分內容,可以進行可視化的想像與設計,這樣子更容易吸收。
在之前有分享費曼技巧,其實都是打造深度學習的工具
費曼學習技巧——一個讓你快速成為學霸的方法
三
上面講的好抽象,是不是暈了!舉個例子吧,下面是幫我們小孩記毛主席的《沁園春 雪》時做的一個簡單分析,期望對你有點啟發。
示意如下:
編碼過程具體內容備註
知識內容組織分類多維度:維度越多越易記
沁園春:詞牌名,還有哪些?
雪:描寫學的詩還有哪些?
季節:冬天還有哪些,其它季節呢?
作者:還有哪些?
摘要大綱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大綱和概述兩層次,下雪的景色描述,用了許多比喻。
到最後抒發情懷,目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層級化上下級、同級每個點都可以展開,譬如詞、詩、小說是同級,沁園春與浣溪沙都是詞的下一級等等
概念化更抽象,概念樹雪、雨、風—天氣現象
記憶與助記複述、背景中提取點譬如看過李世民、成吉思汗的電視等
可視化 一圖勝千言
想像北方的冬季,大雪份紛飛:原馳蠟象。
再想像歷史人物,粉墨登場:唐宗宋祖
但上面是有一個假設,小孩已經具備了其他的知識點,即背景知識足夠豐富。
但當大部分人沒有這麼豐富的背景知識時怎麼辦,譬如是第一次學習詩歌?
這類似於你新學一個領域,尚不具備這個領域的積累,這個時候如何快速入門呢?
對於小孩而言,由於他們抽象思維的能力尚處於初級階段,常見的方式方法是讓小孩去背誦儘量多的內容,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靠量的積累,老師再去講一些跟這首詩多維度的概念點,讓小孩在提取時有更多的線索。
但對於成年人而言,最有效率的過程應該是從理論性的書籍讀起,從概念入手(這也許是最不舒服的方式,但可能是最高效的方式),結合分析與案例,儘快建立起這個領域的基本概念體系,然後再去讀書、思考和實踐,發展這個體系。
有幾本這個領域的體系化書籍打底,再去讀這個領域的書、文章和觀點、案例的時候,你大致就知道所讀的這些內容是在說什麼、屬於這個體系的什麼地方,甚至那些有可取之處那些不過是老生常談。
四
如何打造知識體系
以上提到的方法,做起來並不容易,需要耗費很多時間。
但對於真正想去學習和研究一個領域的人而言,是值得下的功夫。
對於你需要的嚴肅內容,不去深入分析與關聯,就沒辦法掌握。
對於如何去打造我們的知識體系,其實只需要一些「笨辦法」
一,完善你的元認知
什麼是你的元認識?就是認知的認知,思考的再思考!
簡單來說:要得到A知識,首先要掌握哪些B知識,以及B到A之間的算法是什麼
怎麼去完善呢?
就是堅持用科學,辯證和邏輯的思維來往腦子裡加東西。
同時,遇到跟自己現有知識體系不符的東西,能用客觀,理性和思辨的態度去對待。
這看起來很簡單,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卻很難!
我們有句話說:最大的障礙就是:對過去知道的不動搖。
二,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就是看清知識的本質,和結構。
用邏輯學,哲學,數學等學科知識去檢驗你的知識是否正確!
所以著名的查理芒格告誡我們:多去掌握一些知識模型,比如:複利,機率論,邊際效益……多掌握知識模型,就能看清很多知識,都是想通的
三,分享
分享是一件利人的事,也是對知識自我強化和記憶的一件事。
在學習金字塔中,教學能達到90%的吸收,所以分享就是對自我不斷強化;我們總說:用出來的就是你自己的
分享是一件倒逼你完善知識體系的事。
很多人分享之前,都會看很多書,認真學習,怕自己出醜。
所以你分享多了以後,你的知識體系和學習效果就會越好!
分享能將各類反饋進行歸類和收集。
是一個非常好的補漏的方式,在分享過程中,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能免費幫你往知識體系中裝東西,何樂不為?
高效增強記憶快速學習火熱招生中,關注微信公眾號「尚憶教育,(ID:sydnxl),回覆:高效學習,就可以免費進、群學習,」,或微信加記憶達人:jiyilim,深入解讀大腦記憶法與高效學習態度,探尋有品質有力量的生存之道.
牛人學習的套路——專家型學習
學習的時候,做了筆記、畫了思維導圖,卻沒有明顯效果,為啥呢?為啥努力學習卻沒什麼用呢?放下書後發現什麼也沒有記下來;或者雖然記住了,在用的時候還是不能遊刃有餘·之前我們的文章說了,要歸責於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