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士GEL-Nimbus 18怎麼樣 Asics GEL-Nimbus 18實戰測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ASICS GEL-Nimbus 18是亞瑟士跑鞋的又一款得力力作,亞瑟士的跑鞋大家應該不用我過多的去介紹了吧?強大,舒適,便捷,輕巧,總之跑鞋應該具備的元素亞瑟士是不會錯過的,小編也知道亞瑟士的厲害之處,所以小編也入手過,今天就來給大家做個測評。

亞瑟士GEL-Nimbus 18怎麼樣

在回顧了Nimbus系列長達4年之後,我們開始找到竅門了。

究竟是什麼呢?好,我們來談談Asics的Nimbus 策略。

沒有失敗,從2012年開始 Nimbus是沿著軟-硬-軟-硬 的模式。

需要證明?Asics Nimbus 14是硬的,接著的Nimbus 15是軟的。


近半年來Asics屢有大動作,諸如Meta Run和Gel-Quantum 360等新旗艦跑鞋的登場,幾乎更新了Asics家族內部的格局。

儘管如此,老牌系列的表現依舊強勁,長時間的著用和反饋令跑者給予它們無價的信任。

此次評測的主角Asics GEL-Nimbus 18,長期霸占著緩震系旗艦的地位,在跑者中擁有極高的聲譽,在與時俱進的更新後呈現更出色的表現。

Asics GEL-Nimbus 18實戰測評


外觀變化

從外觀上來看,Asics GEL-Nimbus 17、18兩代作品有著較大的區別,在約跑時容易分辨。

一方面是鞋面紋路,GEL-Nimbus 18的鞋面紋路更細密;另一方面是中底刻畫,新作的中底線條呈波浪狀,視覺上更為流暢,但Gel膠外露的體積減小了一些,霸氣值有所下降。

鞋楦方面並沒有變化,後跟的位置依舊比較緊,同時提供多種寬度選擇。

跟Nimbus 17非常相似。

新的鞋型在網布面上有一個帶著薄片疊加的單獨塊。

熔融帶向鞋面內部提供結構支撐。

原因不明,Asics厭惡鞋舌套的概念。

新的鞋面在審美上與Nimbus 17有著密切的相似性。

Nimbus 18是一整塊鞋面製成的,僅僅是在背後有一道縫。

薄,網布上的聚氨酯層提供支撐,並且在內側有幾個熔融帶來保持鞋型。

Asics厭惡任何一種鞋套的設計,這在Nimbus18很明顯,忠於傳統的將鞋舌只縫接在前掌。

正如預期的,在跑步過程中鞋舌有少量的側滑。


極致包裹

Asics GEL-Nimbus 18沿用了上一代的鞋面網布材質,但鞋面上覆蓋的熱塑條面積卻加大了很多,幾乎從鞋頭一直包裹到後跟,只騰出了腳趾彎曲的位置。

運動過程中,這款鞋的包裹感十分緊緻,並且能夠明顯感到鞋面有一定厚度,跑起來相當紮實。

後跟內襯的填充很足,材質觸感絲滑,腳感類似於記憶海綿,配合後跟巨大的TPU托盤,在每一步落地時都很穩固。


平衡減重緩震

Asics GEL-Nimbus 18的中底向來不缺少科技,其中作用最佳顯著的就是T-Gel凝膠。

儘管此次外露的體積變小了,但在評測過程中並沒有影響腳感,彈性十足的穿著體驗絲毫未減。

除此之外,Fluidride雙中底構造可以有效將彈性轉換為推進力,並且也有利於減輕重量。

作為一款緩震系跑鞋,GEL-Nimbus 18控制了整體重量,更多的使用輕質材料和減少多餘部件,但在長時間的慢跑過程中,腳踝和膝蓋沒有出現酸痛或不適,可以說是把每一點重量都用在了刀刃上。

與17代同樣的後跟內襯和泡沫墊組合。

然而,因為壓模在貼合上有點改變。

鞋舌和領子內襯材料和泡沫絎縫與Nimbus 17一樣。

大多數品牌有他們喜歡選擇的內襯,堅持使用一個效果良好的材料沒什麼不好的。

Nimbus 正式如此,鞋舌之下和腳踝周圍的觸感柔軟。

鞋帶區域有一些微調。

去年Nimbus 用過這些感覺粗糙和彆扭的糟糕的鞋帶,結果就是雙色鞋帶效果並不好。

幸運的是,Asics用有著更軟的手感與更好的系帶表現的單色鞋帶替換掉了。

Nimbus 18上的所以鞋帶孔都被一個金屬種類的圓圈加固了。

這與Nimbus 17的設計稍有不同,它的第一個和最後兩個鞋帶孔是「不可見」的,沒有金屬基地的支撐。


路跑神器

外底可以說是Asics GEL-Nimbus 18變化最小的地方,外底的劃分方式和顆粒紋路都與同類產品相似,不過本作在外底應用了拼色的概念,比之前看起來絢麗了一些。

或許是為了在公路跑中發揮出最佳性能,它的外底紋路一直都比較固定,通用性也不好,儘管專項上非常突出但還是要扣一點分,也建議大家儘可能在公路和跑道上使用。


保持競爭

每年GEL-Nimbus系列都會做出升級和挑戰,藉此保持與時俱進,保持一個有利的競爭姿態,也令喜歡它的跑者在每一年都有所期待。

2016年Asics GEL-Nimbus 18有了更多競爭對手,無論是在Asics家族內,還是在其他品牌中,相信這一點會激勵它做的更好。


後跟塊是相對來說重要的改變。

與N17相比,塑料框更大更高的包裹著後跟。

所以反射窗的尺寸變小有點反直覺。

雖然弱光的可見度目前來說是足夠的,尺寸是Nimbus 17的一半。

中底後跟中心放在一起了。

舉個例子,Nimbus 18(右邊)泡沫在對角線上堆積,並且整個的高度要低一些。

這就讓後跟的塑料框更高。

如果你比較中底後跟的厚度,你會發現Nimbus 18在後跟中心具有更低的堆積厚度。

與Nimbus 17不同,在塑料框的邊緣和外底之間有較少的中底泡沫+Gel 材料。

更高的後跟框的邊緣得到調整。

不管後跟中心邊緣的厚度的差異,我們懷疑是否整個堆的高度改變了。

從側邊看,兩個版本的中底厚度是一樣的。

Asics官網的說明證實了這點;Nimbus 17和18的堆都是23mm(後跟)和13mm(前掌)的高度。

然而真正有影響的是後跟框塑模的方法。

從頂上看,Nimbus 18的框是狹窄的而不是N17張開的設計。

這影響了N18的鞋面舒適度,腳在鞋子裡面感覺輕微的前傾。

這是在腳趾之前空間的消耗,在Nimbus 18的頂端。

我們在其他品牌上也看過這樣的改變,後跟框的設計對尺寸有相應的影響。

舒適度:8.6

緩震性:9.0

踝保護:7.6

抓地力:7.1

亞瑟士是什麼品牌

Asics(愛世克斯)是日本鬼冢八喜郎創立的跑鞋運動品牌,ASICS譯自拉丁格言「 anima sana in corpora sano 」, 意為「健全的精神寓於強健的體魄」。

其產品代表著日本精緻、專業的民族文化。

該品牌堅持高科技、高品質的標準,研發了多項專利,將防止穿著者受傷與運動樂趣相結合,奠定了全球第五大運動品牌的地位。


在1950年,公司更名為「ONITSUKA TIGER」。

公司的第一大突破是在1951年,一個穿著TIGER跑鞋的長跑運動員在波士頓舉辦的馬拉松長跑競賽中一舉奪冠。

銷售量超過了BOSTON MARATHON。

公司在室內運動鞋直也有長足的進步,發明了CUPSOLE,為籃球運動員提供穩定性能更好的鞋類產品。

在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的籌備過程中,ONITSUKA設定了ASCIS公司的經營理念:開發最適合運動的產品。

新的橡膠配方提供了良好的緩衝性能。

於是1960年魔術跑鞋誕生了。

這是每一款帶有通風系統的鞋子。

馬拉松傳奇人物ABEBEBIKILA在1961年開始穿跑鞋時,首選了TIGER鞋。

為使鞋子更加的舒適貼腳,TIGER測量了不少於2萬人的腳,以作技術資料參考。

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身著TIGER品牌鞋子的運動員共獲得了46塊獎牌。


同年,澳大利亞的DEREK CLAYTON以驚人的成績(2:09:36)打破了MARATHON記錄。

他所穿的TIGER鞋鞋面材料是NYLON材質,在當時是獨樹一幟的。

同年,在由RUNNER WORLD雜誌公布了第一份鞋類調查,TIGER在測試的五個品牌的慢跑品牌中名列榜首。

到了1970年,TIGER成為美國最大的跑鞋生產商並且70%的著名運動員都在穿TIGER鞋。

在1972年的奧運會上,80%的排球運動員穿著TIGER鞋。

自從慕尼黑奧運會後,TIGER開始在歐洲盛行起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餵冰的鞋│Adidas Marquee boost 長期測評

自2月24號下單,26號正式上腳以來,已然過去半年了。這雙復古氣息濃厚的marquee boost當初一下就打動了偏愛復古的我,陪著我去過不少地方,打過不同類型的比賽或者野球,這次長期測評也算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