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跟隨中國赴尼泊爾漂流第一人,在水上撒會兒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你希望有一種運動可以使你安靜的去思考一些問題,忘記生活中的瑣事,那麼你可以選擇皮划艇;如果你希望有一種運動可以放空自己,什麼都不去想,專注的享受當下帶來的刺激,那麼你依然可以選擇皮划艇。

皮划艇主要分為靜水(Flatwater)和白水(Whitewater)兩個項目,靜水帶給你平靜,使你放鬆;白水使你專注,帶給你刺激。

它的名字

Canoe and Kayak

我們現在所說的皮划艇( Canoe and Kayak)這個詞,分為兩個部分。

皮艇(Kayak)來源於格陵蘭語,意思是「獵人的船」,由當地的愛斯基摩人創造。

因為樹木稀少,他們用海豹皮或其他動物的皮和鯨魚骨縫製在一起做成的小型窄水船,再用一根木製的雙頭槳推動,距今至少有4000多年的歷史。

他們用這種小船在海洋中搜尋獵物或運送乘客和貨物。

當地的造船者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之前幾代人的經驗,建造和設計自己的船隻,再通過口頭代代相傳。

1854年,愛斯基摩人帶著皮艇(圖片來自Flickr)

最古老的水上工具還有北阿拉斯加印第安人的划艇(Canoe),與愛斯基摩人的小船的製造和用途類似,同樣是用動物皮與木頭縫製而成。

最初用單槳划動,而且通常不止一個槳手。

後來,他們還會為了不同用途,製造出不同種類的小船。

19世紀末20世紀初,愛德華·柯蒂斯《北美印第安人》攝影作品 (圖片來自網絡)

我國最早用於涉水的工具——竹筏,有著更悠久的歷史。

但是無論是什麼形態,這些小船在當時還都只是充當滿足人們最基本生活需求的角色,真正的被當做漂流的戶外運動,走上歷史的舞台,則是從二戰之後開始的。

翻滾吧,皮劃君

Eskimo Roll

在皮划艇運動中,有一項可以救命的技能是所有人都要學會的,那就是愛斯基摩翻滾( Eskimo Roll)。

顧名思義,這項技能也是源於古老的愛斯基摩人。

在當時,皮艇屬於私人物品,每個愛斯基摩人的妻子都會用動物皮縫製一種特殊的皮夾克,然後系在皮艇上,形成了一個密閉的防水空間。

因為當地的惡劣天氣環境,很少有人會游泳,所以在翻船的情況下,他們摸索出了「愛斯基摩翻滾」這一系列動作來讓船復位得以生存。

這套動作主要靠腰部帶動大腿,膝蓋頂住船幫發力,把船翻轉復位,它可以在沒有槳的情況下用一隻手或不用手就可以完成。

水面上做出的「愛斯基摩翻滾」動作(圖片來自網絡)

如今愛斯基摩人的「愛心皮夾克」已經用高科技的防水材料替代,製成防浪裙。

它與皮划艇邊緣緊密相連,附帶一個逃生環,一旦「翻滾」失敗,可以迅速的將槳手從船艙內釋放出來,更加安全。

這一動作,被稱之為「濕逃脫」。

中國赴尼泊爾漂流第一人

王意凱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的王意凱,是北京愛奇遇皮划艇俱樂部的創始人。

玩的了相機,劃得了皮划艇的他,難怪會在我們的鏡頭前遊刃有餘。

他是中國首批ACA(美國皮划艇協會)河流皮划艇教練及海洋舟領隊,也是參與尼泊爾Kayak漂流的第一個中國人。

他曾經和小夥伴們一起歷時一個月,成功完成了從長江源頭到金沙江通迦峽段的漂流活動。

他喜歡上皮划艇這項運動的原因很簡單直接,就是因為它很酷!在玩遍了登山、滑雪、徒步等其他戶外運動後發現,皮划艇更適合自己。

這是一項亦動亦靜的體育項目,只要你感興趣、有膽量,即使你不會游泳也可以穿上救生衣,在專業教練的陪同下嘗試一次。

讓我們跟隨王意凱教練,一起在水上撒會兒野!

Q:還記得你第一次漂流的事嗎?

A:第一次下靜水開始玩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就是自己網上買了一個艇,下水沒玩幾下就翻了。

幸好在網上看過一些自救的視頻,叫濕逃脫。

當時翻的那一刻也挺慌的,可能因為人求生的本能,慌了一秒立馬驚醒了,回憶視頻里的動作,拉防浪裙的逃生環,自己就出來回到岸邊了。

第一次漂白水,也是在北京附近的一條河去漂,現在看當時的視頻,技術還是太稚嫩了,看了就想笑。

當時在北京玩白水硬艇漂流的,就我一個人,那時候各方面技術沒有跟外地的那些朋友交流過。

南方那邊起步比較早,水資源也多,而我只能自己摸索著玩,第一次漂流自身的裝備也不夠完善。

當時是2013年3-5月份漂流還挺冷的,都要穿連體的乾衣,我那會兒就穿了一個半乾的,翻進去還是要濕,那會兒翻了兩次船就凍得不行了。

那會兒也不會愛斯基摩翻滾,所以翻的很慘,但也很有樂趣。

Q:你覺得接觸皮划艇之後,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A:給我一種不同於常人的經歷吧。

白水漂流在國內還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當時玩的時候還是不被大眾接受,算是給你一種獨特的人生吧。

因為別人不敢去嘗試的東西,你率先去嘗試,在別人眼裡就是覺得還是很酷的這種感覺吧。

Q:至今為止,對你來說最有挑戰性的一次划行是?

A:是歷時一個月的長江漂流那次,我們從沱沱河下水,一直到金沙江那段,非常險,我們只漂到通伽峽,就是85年長江漂流第一人堯茂書遇難的那個灘。

過了那個灘,我們很多灘就不敢再漂了,因為再往下危險實在是太大了。

那次活動算是追隨前輩的足跡,去感受一下。

Q:那一個月都是在水上過的嗎?)白天基本都是在水上過的,晚上漂河的風險太大。

我們所有的裝備:水、吃的、帳篷,都是非常牢的綁在船上。

每天露營的時候卸裝備都要卸半天,每次一到下午,想到又該卸裝備了,好累。

Q:你們每次去陌生水域划行時,怎麼預估水下風險和級別的?

A:首先要先看自己的身體狀況。

早上起來感覺自身的身體狀況還不錯,那可能對你今天的漂流就會更有把握。

如果早上起來感覺身體狀態不太好,那可能就不會下水。

其次就是對河流的一個評估,基本上我們都會選擇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灘,如果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了,感覺身心狀態都很好的話,可能會挑戰一些相對難度高一點點的。

Q:這個難度級別是用什麼衡量的?我們叫這個為讀水,要看水的流速,包括暗流,哪塊有洄水可以停住船,哪塊有水洞。

線路選擇不好的話,掉入水洞裡就會把船吸住。

一般我們會在公路上先看,有的灘可能在公路上看是二級的,但走到水邊看可能就是三級的了。

因為以一個俯視角看一條河和你真正走到水邊看視角是不一樣的,浪高也不一樣。

真正下到水裡去可能就又不一樣了。

Q:有一個視頻里你整個人在水中,頭朝上,順著水流往下漂是在幹什麼?

A:那個是如果愛斯基摩翻滾幾次都沒有成功的話,就要進行濕逃脫。

人和艇脫離之後,首先要有一個自我保護動作,用仰泳的姿勢往下漂,腳衝下游的方向。

如果前面有石頭,我可以用腳去踹,手裡用槳還能掌握方向,側方有石頭,還可以用槳去避開。

這就是為什麼,翻船之後,槳是一定不能丟的。

Q:如果沒有遇到皮划艇,想過自己會過另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呢?

A:如果沒接觸這項運動,可能還會做之前和影像相關的工作。

接觸之後讓我的視野和方向更開闊了。

今年下半年會拍一部關於我和兩個朋友一起划艇的短視頻,也會用不同的方式,展現給更多喜歡這項運動的人。

Q:你一般在划行過程中會隨身攜帶哪些物品,又裝在哪裡呢?

A:一般救生衣上的小兜里會放些補充能量的吃的,引火的打火石碎紙之類,備用刀,簡單的處理傷口用的創可貼之類,還會放一張鋁膜的那種起到保溫、防水作用的救生毯。

遠途划行的話還會準備一個防水包,裡面放一些可以換的保溫的衣服、吃喝。

這也是要看漂的路線遠近,長途的話帶的東西更多。

不是所有背包都像王意凱教練身上背的戶外EDCO小三角包一樣防水。

面料外層的防潑水處理,具有荷葉效應,可以讓水滴迅速流走。

SBS防水TPU貼膠拉鏈,隨著拉鏈的關閉緊密貼合,雙層保護,防水防沙。

面料內里採用PVC壓膠,如同雨衣一般隔絕任何水分。

即使裝了貴重的相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也更加安心。

高強度尼龍肩帶上附贈的WOOJIN Duraflex專業求生哨,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們在野外走丟。

30寸大容量,可攜帶14寸筆記本電腦。

背包內部的雙層設計,即使是2台電腦,小三角也遊刃有餘。

如何購買

策劃丨cat

撰文丨一一

圖片攝影丨chenchen、子了、柱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