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漢陰縣楊家壩小學:傳承國學經典 彰顯辦學特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中國人永恆的精神財富,更是素質教育的寶貴資源。
孔子曾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在兒童時期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對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學校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陣地,小學階段傳統文化教育則是主陣地中的主戰場,漢陰縣城關鎮楊家壩小學緊扣育人目標、緊扣教育生活、緊扣時代脈搏,積極開展讀書活動,結合地方文化,構建了「承三沈底蘊·揚國學傳統」的校園文化,逐漸形成了「底蘊深厚,書香滿園」的辦學特色。
「一流的硬體設施、優雅的教學環境、綜合素質優秀的師資隊伍,」成為孩子們求知的學園、溫馨的家園、成長的樂園。
校園文化建設 鑄造國學特色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園文化領導小組」,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制定《楊家壩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科學規劃,精心設計校園環境,將傳統文化氣息滲透到每一面牆、每一件教室,校園處處散發著濃郁的國學氣息,學生在休閒娛樂、舉手投足間潛移默化的受到文化的薰陶。
每一面牆壁會說話。
走進楊家壩小學,充滿詩意和美感的校園環境就如空氣之於人,水之於魚,「文化育人於無形、立德樹人於點滴」。
教學樓頂端燙金的校訓,「三沈」文化牆、宣傳長廊、《三字經》《弟子規》古代名句、好書推介、著名科學家等各具特色:校訓是學生的座右銘;走廊文化建設突出學生自尊自重、自勉自勵、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班級文化體現團結協作、積極向上,你追我趕氛圍。
學生作品展、校園活動展,每一處都有學生印記,將傳統文化賦予現代精神,科學中蘊含人文情懷,努力實現每一寸土地都有管理的痕跡,每一處角落有育人的功能,孩子們隨時都能觸摸經典,感受祖國經典的博大精深。
每束花草會傳情。
昔有孔子銀杏樹下設壇授學,今有銀杏陪伴學子成長。
學校將銀杏樹作為學校「校樹」。
寓意「優雅、高潔、報恩、進取」的玉蘭花作為學校「校花」,一起寫進《楊家壩小學章程》。
通過開展「知習性、學品格」活動,培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全校開展愛護「一花一草一木」活動,孩子們積極認領自己的一片草、一片花、一棵樹,精心製作護綠卡,踐行「多一片綠色、多一份快樂」護綠誓言,讓綠色帶給孩子更多地靈感和智慧,讓每束花草會傳情。
「操場文化」展校園風貌。
文峰映夕暉,文廟伴晨讀。
一副刻有「三沈昆仲」肖像、生平造詣和刻苦學習畫面的三沈文化牆陪伴著師生迎接每一個努力奮鬥的朝朝暮暮。
操場正面「偉大的祖國」「美麗的家鄉」、「德育作業展」「讀書活動展」「體藝2+1」「學生自主管理」「社會實踐」六大活動仿古造型宣傳欄格外引人注目。
操場周圍綠意盎然的花壇、蒼翠挺立的樹木,無一不讓校園生機勃勃,處處洋溢快樂、和諧、文明、尚美的精神風貌。
「傳統文化」為師生積澱深厚文化底蘊。
學校將課程和活動有機結合,全面推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在寓教於樂中親近經典,感悟中華優秀文化,樹立振興祖國的遠大夢想。
「以誦為主、誦講結合、以講帶誦,活動助推」的推進思路,形成了經典誦讀的內容體系、課程實施體系和活動推進體系。
小手拉大手,講「我的家風故事」「解讀沈氏家訓」等多種內容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知廉恥,懂禮讓,守本分,致良知。
「遊學一體」的研學模式,引導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踐行中國人讀書的方式。
打造特色班級,創設個性教室。
教室環境體現班級特色,展示學生閱讀古詩文的活動成果,如古詩書法、讀後感、手抄報等,使校園處處散發出濃濃的古典書香氣息。
精神文化,書香校園伴我成長。
良好的環境能感染和薰陶人。
為此,我們著力打造「書香校園」,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
開啟「晨誦、午讀、暮省」新模式;學生自主閱讀、生生共讀、親子共讀、師生共享等閱讀形式多樣;小書架、開放書吧、電子圖書等提供廣闊的閱讀空間。
學生時時有書看、處處可看書。
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實現了「培養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形成閱讀習慣」的目標。
置身於濃郁書香氛圍的校園,不自覺地被讀書的氣氛所感染,萌生讀書的慾望。
豐富活動載體 提升國學素養
開設國學課程。
設置國學課程,將富有文化內涵的書法、剪紙、國學經典作為必修課,進入課堂,不僅可以學習傳統文化,還能拓展知識面,將學習經驗應用於主要課程,提升學習能力。
《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百家姓》《千字文》《聲律啟蒙》等經典讀物的吟誦,引導學生讀經典、品經典,以經典為鑑,涵養其學識德行。
走進國學經典。
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誦經典競賽:詩詞欣賞、誦讀,「飛花令」、「每日一詩」推薦、「雅馨社」詩詞社團的開設等,真正使學生徜徉詩海。
學生每天口誦之,心想之,行踐之,如此耳濡目染,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得到提升。
汲取國學精華。
讀經典、講孝親故事、唱感恩歌曲、觀看愛國勵志影片等,把誦讀經典與感恩教育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彰顯傳統文化對師生日常行為的指導意義。
傳統節日教育 傳承國學經典
中國傳統節日是國家或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澱的產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
將傳統節日的文化元素引入校園生活中,使其成為弘揚民族文化的載體。
結合具體節日,介紹節日的來歷、習俗活動等內容,並布置力行體驗的作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比如,清明節與生命教育,端午節與愛國主義教育、中秋節強化對家國團圓的期盼、利用重陽節開展尊老愛老教育……感悟每個節日的文化元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逐漸使其固化在學生的生活行為之中。
楊家壩小學把校園文化根植於千年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營造出了古韻飄香的校園,為學生的終身發展積澱了厚重的國學底蘊。
如今,楊家壩小學正高舉「國學」這面悠久的旗幟大步向前,為實現「承三沈底蘊·揚國學傳統」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文:趙麗)
文章來源:城關鎮楊家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