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發個朋友圈,轉眼雙胞胎姐妹溺亡……你的一次提醒,有可能救了一個孩子!甚至一個家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夏季,兒童溺水事故多發。

這兩天,「一家五口長江游泳失蹤,已確認溺亡」「雙胞胎姐妹沙灘失蹤」等消息,更是牽動著無數家長和老師們的心。

溺水事故多發令人心痛,防溺水永遠在路上。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如何預防溺水?孩子溺水如何施救?隨小編再一起學習這些防溺水知識吧!

8月5日下午,北京籍8歲雙胞胎女孩在青島市黃島區萬達公館對面沙灘走失,6日下午兩個孩子的遺體都在海中被找到,無數人為之痛心和惋惜。

但緊接著「媽媽發了個朋友圈孩子就失蹤了」這個細節,讓孩子的母親成了眾矢之的。

每年我國都有不少由於父母沒有起到疏於監護,導致未成年人發生意外甚至死亡的案例。

溺水,也仍是造成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如何防溺亡?一起來看!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 不了解水性,對自己的體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確估計,進入水中便可導致溺水。

● 即使是習水性的人,由於未做充分準備活動,下水後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時間過長,體內的二氧化碳喪失過多等原因也會在水下出現四肢痙攣、抽搐,導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 安全意識淡薄,在非開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會被水底的水草纏繞而導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 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生意外後又驚慌失措,導致溺水。

● 身體不好,患有心臟病、貧血、癲癇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舊病復發,從而導致溺水。

如何預防溺水?

● 不要獨自一人外出遊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宜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 必須要有組織並在老師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帶領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顧。

如果集體組織外出遊泳,下水前後都要清點人數、並指定救生員做安全保護。

● 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

● 要做好下水前的準備,先活動活動身體,如水溫太低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後再下水游泳。

● 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喝水和溺水。

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

● 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噁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 游泳抽筋的時候可以選擇仰泳,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躍動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時呼叫同伴救助。

● 遇到同伴溺水不要驚慌,不熟悉水性、水下情況不明時,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不要手拉手施救,要及時呼救並撥打110。

● 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時,現場急救刻不容緩,心肺復甦最為重要。

這十種表現說明溺水了!

① 頭浸在水裡,嘴巴在水平面上。

② 頭向後仰,嘴巴張開。

③ 眼睛空洞,眼神散亂。

④ 眼睛閉上,臉無表情。

⑤ 頭髮散亂在額前或者眼睛上而無動於衷。

⑥ 豎直方向上,腿部沒有動作。

⑦ 換氣慌亂,斷斷續續。

⑧ 想游向一個方向,但是無法前進。

⑨ 嘗試翻轉身體。

⑩ 好像在攀爬無形的階梯。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家長:

5cm+5min=溺亡

不論是江河湖海、親水平台、人造河流還是游泳池,甚至是自己家的浴缸,其實都隱藏著種種溺水隱患。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稱, 1~4歲幼兒的溺水事件,大部分都是在浴盆、臉盆、水桶、浴缸等居家水容器中發生的! 只要水深5cm,孩子浸在水裡5分鐘,就可能窒息溺亡!!!

孩子溺水怎麼救?

● 迅速救上岸: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托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後將其拖上岸。

● 清除口鼻堵塞物:讓溺水者頭朝下,撬開其牙齒,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雜物。

● 人工呼吸: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

● 脫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要儘早脫下,濕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產生低溫傷害。

其實這些悲劇的發生,與家長的疏忽有著直接的聯繫,如果時光能倒流,相信每一位母親必不會讓孩子離開視線一步。

在「雙胞胎姐妹沙灘失蹤」事件中,相較於對孩子母親的口誅筆伐,大家忽略了最有可能奪走小姐妹生命的真兇:離岸流!

什麼是「離岸流」?

離岸流,又被稱為回卷流,是一股射束似的狹窄而強勁的水流。

這束水流雖然不長,但速度很快,流速可高達每秒2米以上,每股的持續時間為兩三分鐘甚至更長。

它是最危險的海灘殺手,但許多人卻不知道。

離岸流形成的最常見的原因

「離岸流」有巨大的能量,有時連海面上的救生艇也會被吞噬掉,一旦遇上「離岸流」,會十分危險。

流頸是最危險的地方,不但狹窄流急,而且因高速產生的負壓還會將靠近的游泳者「吸」入。

離岸流有著顯著特徵

流速快:流速每秒 2 米,甚至更快。

每股的持續時間為兩三分鐘甚至更長。

隱蔽性:離岸流往往暗藏在波光旖旎的海面下,與因猛烈撞擊而發出巨大聲響的波浪不同,離岸流不會引起人的注意,直到人身陷其中才會發覺。

突發性:離岸流會在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出現。

離岸流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可能發生,它會出現在多種類型的海灘上。

不可預見性:離岸流的強度和狀態因波浪、潮汐、天文、風力風向等多種因素而改變,所以不可預見。

威力巨大:它有巨大的能量,有時連海面上的救生艇也會被吞噬掉,因此一旦遇上離岸流,會十分危險。

能量巨大的「離岸流」,

不單是兒童逃不開它的魔抓,

就連成年人也對它束手無策。

既然「離岸流」如此危險,

那我們要如何在海灘上分辨出離岸流呢?

看圖

裂流通常從岸邊高地更容易判斷,主要是平行於岸線的條狀白色浪花帶間斷的平靜水域。

如果看到這樣的現象,一定要當心。

此外,落潮時更容易產生離岸流;向海突出的岸線或結構物如海堤、礁石附近是離岸流高發區域。

帶孩子在海邊玩,

除了要注意這個「無形大手」,

學會分辨離岸流,

父母們更要知道海邊遊玩的注意事項,

千萬不可疏忽大意!

萬一陷入離岸流,如何自救?

不要慌張,保持冷靜。

裂流只會把人帶離海岸,不會把人卷到海底。

吸足氣,人體就會漂浮了。

遇到裂流強勁時不要與之對抗或逆流游回岸邊,應保持鎮定,用最省力的踩水或漂浮、呼叫或揮手尋求救援。

沒有得到救援時,要「隨波逐流」,然後順著離岸流的水流方向,沿與海岸平行的方向游離,脫離裂流後再轉向游回岸邊。

海水浴場

游泳安全小常識

1. 應在設有救生人員執勤的時間和海域游泳,聽從指導勿超越防鯊網警戒線;切勿到有遊艇活動的遊樂區游泳。

2. 不要依賴充氣式浮具(如游泳圈、浮床等)來助泳,萬一泄氣,容易造成溺水。

3. 海中游泳,有海流、有波浪,與游泳池不同,故需要加倍的耐力及體力才能達到同等距離,所以不可高估自己的游泳能力,才不會造成不幸。

4. 海邊游泳要注意潮水時間,高潮後就將退潮,儘量不要在退潮時游泳,以免退潮時往回遊時體力消耗過大發生意外。

風浪太大時不要游泳,不要獨自一人游得太遠,嚴禁單獨游泳,以免發生意外。

5. 如果警示該海域中有海蜇,在游泳時一定要加倍注意。

有皮膚受傷出血時,應立即上岸。

6. 在遇到有人溺水時,應大聲喊叫或打110請求協助。

未學過水上救生,不可貿然下水施救,以免造成溺水事件。

7. 救生員均身穿救生員標誌統一服裝。

如果看到沙灘上插黃、紅兩色救護隊旗位置,那是救生執勤點,救生員正在值班。

假如旗杆收了就表明救生員不當值。

同時,沙灘還豎有警示標誌旗,如果是全紅旗幟,就是告誡大家海風大,不適合下海游泳。

提 醒

帶孩子去海邊遊玩時

家長一定不要移開視線!

或許「離岸流」不是每一次去海邊都會遇到

但是父母的僥倖和疏忽

比意外更可怕!

來源河南省教育廳、中國海洋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