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屬(學名:Homo)是靈長目人科的一屬。

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現代人即智人是其唯一倖存的物種。

人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人屬化石時期:2.8–0 Ma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 上新世-現代 人Homosapiens繪於先驅者鍍金鋁板上的人類畫像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 哺乳綱Mammalia 目: 靈長目Primates 科: 人科Hominidae 亞科: 人亞科Homininae 族: 人族Hominini 亞族: 人亞族Hominina 屬: 人屬HomoLinnaeus,1758 模式種 智人HomosapiensLinnaeus,1758 種 †魯道夫人H.rudolfensis †巧人H.habilis †直立人H.erectus †先驅人H.antecessor †匠人H.ergaster †海德堡人H.heidelbergensis †羅德西亞人H.rhodesiensis †西布蘭諾人H.cepranensis †喬治亞原人H.georgicus †豪登人(英語:Homogautengensis)H.gautengensis †納勒迪人H.naledi †尼安德塔人H.neanderthalensis †佛羅勒斯人H.floresiensis †澎湖原人H.tsaichangensis †呂宋人H.luzonensis †龍人H.longi 智人H.sapiens 異名 異名 AfricanthropusDreyer,1935 AtlanthropusArambourg,1954 CyphanthropusPycraft,1928 PalaeanthropusBonarelli,1909 PalaeoanthropusFreudenberg,1927 PithecanthropusDubois,1894 ProtanthropusHaeckel,1895 SinanthropusBlack,1927 TchadanthropusCoppens,1965 TelanthropusBroom&Anderson1949 HelacytonVanValen&Maiorana,1991 人屬(學名:Homo)是靈長目人科的一屬。

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現代人即智人是其唯一倖存的物種。

[查證請求] 目次 1特徵 2物種 3已滅絕物種 4系統發生學 5參考文獻 6外部連結 7參見 特徵[編輯] 人屬最大的特點是其發達的腦。

在二百萬年的進化中其腦的容量擴大了三倍。

在人科中人屬的特點是: 特別大的頭顱容量 前額直立 不斷增大的腦,尤其是大腦 咀嚼肌肉的退縮 牙齒的大小逐漸相近,逐漸減小 上下頜逐漸變小 手逐漸靈活 產道變闊,變得不再那麼順直[1] 雌性乳房變大(無法在化石中驗證這是否也適應於已滅絕的人種) 物種[編輯] 人類演化 能人(H.habilis)從南方猿人分支出來,具有比南方猿人更小的大臼齒和更大的腦容量,並運用石頭或骨骼製作工具,可能棲息在樹上,而非直立行走[2]。

在更新世早期,距今150萬到100萬年間的非洲、亞洲與歐洲,某些巧人群體發展出較大的腦子,並製作更進步的石器,會使用火,被稱為直立人。

最有名的直立人標本是北京人,此外在印尼、非洲、歐洲出土。

匠人可能距今180萬到125萬年前的直立人,或是直立人的亞種。

直立人可能由於多峇巨災而滅絕。

[3] 尼安德塔人在大約公元前7萬5000年與智人混血,因此非洲以外的現代人的DNA約有1%到4%源自尼安德塔人[4]。

來自智人的競爭,可能導致了尼安德塔人的滅絕[5][6]。

智人是人屬中現存的唯一物種,從直立人演化而來。

根據單地起源說,智人從非洲向外遷移,最終取代了較早散居各地的直立人。

已滅絕物種[編輯] 名稱 學名 時間(萬年前) 發現地點 圖片 最早 最晚 LD350-1(英語:LD350-1) Homosp.? 280 275 於2013年在衣索比亞的阿法爾州的Ledi-Geraru研究區出土[7] 納萊迪人 Homonaledi 33.5 23.6 南非豪登省 魯道夫人 Homorudolfensis 240 160 東非肯亞[8],馬拉威 巧人 Homohabilis 250 200 坦尚尼亞奧杜瓦伊峽谷 喬治亞原人 Homogeorgicus 180 160 喬治亞德馬尼西 匠人 Homoergaster 180 140 東非,南非,喬治亞 豪登人(英語:Homogautengensis) Homogautengensis 200 80 南非豪登省 直立人 Homoerectus 170 30 阿爾及利亞,中國,爪哇 前人 Homoantecessor 90 西班牙布哥斯 西布蘭諾人 Homocepranensis 80 義大利弗羅西諾內省 羅德西亞人 Homorhodesiensis 60 12.5 尚比亞,南非,衣索比亞,坦尚尼亞 海德堡人 Homoheidelbergensis 60 10 歐洲,東非 尼安德塔人 Homoneanderthalensis 20 3 中東,歐洲 佛羅勒斯人 Homofloresiensis 9.4 1.3 印尼弗洛勒斯島,東南亞[9][10] 呂宋人 Homoluzonensis 6.7 5 菲律賓呂宋島,東南亞[11] 澎湖原人 Penghu1/Homotsaichangensis 45 19 台灣海峽[12][13] 丹尼索瓦人 Homosp. 16 3 西伯利亞、青藏高原[14] 龍人 Homolongi 30.9 13.8 中國黑龍江省 長者智人 Homosapiensidaltu 16 15.4 衣索比亞 馬鹿洞人 Homosp. 15 12 中國廣西 系統發生學[編輯] 人猿總科   長臂猿科   人科   猩猩亞科   人亞科   大猩猩族   人族   黑猩猩亞族     人亞族(南猿亞族)   (7.8) (8.8) (15.7) (20.4 Mya) 人亞族 (南猿亞族)   †始祖地猿   南方古猿屬   湖畔南方古猿(†3.8)       †阿法南方古猿       †驚奇南方古猿       近親南方古猿(†3.4)       肯亞平臉人(†3.3)         非洲南方古猿(†2.1)     傍人屬(†1.2)     人屬   巧人(†1.5)     盧多爾夫人(†1.9)   直立人   匠人(†1.4)       非洲的直立人(†)     亞洲的直立人((†)0.1)     馬鹿洞人(†0.01)   (1.2)   前人(†0.8)     Neandersovans   尼安德塔人((†)0.05)     丹尼索瓦人((†)0.05)   (0.3)   智人   (0.5)     (1.9)   源泉南方古猿(†2.0)     佛羅勒斯人(†0.05)   (3.4)           (3.9) (7.3 Mya) 參考文獻[編輯] ^科林·巴拉斯.分娩痛苦和危險的真正原因.2017-01-27[2019-06-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英國英語).  ^Wood,B.&Collard,M.(1999)ThechangingfaceofGenusHomo.Evol.Anth.8(6)195-207 ^SpoorF,WoodB,ZonneveldF.Implicationsofearlyhominidlabyrinthinemorphologyforevolutionofhumanbipedallocomotion.Nature.1994,369(6482):645–8.PMID 8208290.doi:10.1038/369645a0.  ^JenniferViegas.Neanderthals,humansinterbred,DNAproves.DiscoveryNews.2010-05-06[2010-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18).  ^Diamond,Jared.TheThirdChimpanzee:TheEvolutionandFutureoftheHumanAnimal.HarperPerennial.1992.ISBN 0060984031.  ^HowNeanderthalsmetagrislyfate:devouredbyhuma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Observer.May17,2009. ^ErinN.DiMaggioetal.:LatePliocenefossiliferoussedimentaryrecordandtheenvironmentalcontextofearlyHomofromAfar,Ethiopia.In:Science.Online-Vorabveröffentlichungvom4.März2015,doi:10.1126/science.aaa1415 ^WoodB.'Homorudolfensis'Alexeev,1986-factorphantom?.J.Hum.Evol.1999,36(1):115–8.PMID 9924136.doi:10.1006/jhev.1998.0246.  ^Brown,P.;Sutikna,T.,Morwood,M.J.,Soejono,R.P.,Jatmiko,WayhuSaptomo,E.&RokusAweDue.Anewsmall-bodiedhomininfromtheLatePleistoceneofFlores,Indonesia..Nature.October27,2004,431:1055–1061.doi:10.1038/nature02999.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Morwood,M.J.;Soejono,R.P.,Roberts,R.G.,Sutikna,T.,Turney,C.S.M.,Westaway,K.E.,Rink,W.J.,Zhao,J.-X.,vandenBergh,G.D.,RokusAweDue,Hobbs,D.R.,Moore,M.W.,Bird,M.I.&Fifield,L.K.ArchaeologyandageofanewhomininfromFloresineasternIndonesia..Nature.October27,2004,431:1087–1091.doi:10.1038/nature02956.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Détroit,F.;Mijares,A.S.;Corny,J.;Daver,G.;Zanolli,C.;Dizon,E.;Robles,E.;Grün,R.;Piper,P.J.AnewspeciesofHomofromtheLatePleistoceneofthePhilippines.Nature.2019,568(7751):181–186.doi:10.1038/s41586-019-1067-9.  ^Chang,C.-H.;Kaifu,M.;Kona,R.T.;Grün,R.;Matsu'ura,S.;Kinsley,L.;Lin,L.-K.FirstarchaicHomofromTaiwan.NatureCommunications.2015.doi:10.1038/ncomms7037.  ^McMenamin,M.A.S.HomotsaichangensisandGigantopithecus.SouthHadley,Massachusetts:Meanma.2015.ISBN 1-893882-19-5.doi:10.13140/2.1.3463.7121.  ^DavidReich;RichardE.Green,MartinKircher,JohannesKrause,NickPatterson,EricY.Durand,BenceViola,AdrianW.Briggs,UdoStenzel,PhilipL.F.Johnson,TomislavMaricic,JeffreyM.Good,TomasMarques-Bonet,CanAlkan,QiaomeiFu,SwapanMallick,HengLi,MatthiasMeyer,EvanE.Eichler,MarkStoneking,MichaelRichards,SahraTalamo,MichaelV.Shunkov,AnatoliP.Derevianko,Jean-JacquesHublinetal.GenetichistoryofanarchaichominingroupfromDenisovaCaveinSiberia.NATURE.23December2010,(468):1053–1060[2011-01-10].doi:10.1038/nature097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5).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人屬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人屬 參見[編輯] 人類進化化石列表(英語:Listofhumanevolutionfossils) 人類多地起源說 閱論編人類演化人族南猿亞族(南猿類)中新世 查德沙赫人1 圖根原人1 肯尼亞平臉人2 5.33Ma↑上新世↓2.58Ma地猿(屬)3 始祖地猿 卡達巴地猿 南方古猿(屬) 阿法南方古猿 非洲南方古猿 湖畔南方古猿 羚羊河南方古猿 近親南方古猿 驚奇南方古猿 源泉南方古猿 傍人(屬) 衣索比亞傍人 羅百氏傍人 鮑氏傍人 人亞族人屬上新世能人(巧人)2.58Ma↑更新世↓11.7Ka直立人 爪哇猿人 格魯及亞人 藍田人 和縣人 南京人 北京人 梭羅人 托塔韋人(英語:Tautavel_Man) 巫山人 元謀人 匠人 盧多爾夫人 豪登人(英語:Homogautengensis) 前人 佛羅勒斯人 西布蘭諾人 呂宋人 早期智人 海德堡人(羅德西亞人) 尼安德塔人 丹尼索瓦人 澎湖原人 龍人 晚期智人 長者智人 克羅馬儂人 智人(人類) 山頂洞人 馬鹿洞人 尚未定年納萊迪人 註1:部分學者將其歸為南猿亞族,或將其歸為人亞族。

註2:部分學者將其視為南猿亞族,或將其歸為人屬。

註3:部分學者將其歸為人亞族。

參見:人類演化年表 人類演化化石列表(英語:Listofhumanevolutionfossils) 人類演化遺傳學 相關假說:單地起源說 多地起源說 閱論編現存人科物種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哺乳綱 目:靈長目 亞目:簡鼻亞目 下目:類人猿下目 小目:狹鼻小目 總科:人猿總科 人科Hominidae猩猩亞科Ponginae猩猩族Pongini猩猩屬Pongo 蘇門答臘猩猩P.abelii 婆羅洲猩猩P.pygmaeus 打巴奴里猩猩P.tapanuliensis 人亞科Homininae大猩猩族Gorillini大猩猩屬Gorilla西部大猩猩G.gorilla 西部低地大猩猩G.g.gorilla 克羅斯河大猩猩G.g.diehli 東部大猩猩G.beringei 山地大猩猩G.b.beringei 東部低地大猩猩G.b.graueri 人族Hominini黑猩猩亞族Panina黑猩猩屬Pan黑猩猩P.troglodytes 西部黑猩猩Pant.verus 奈及利亞-喀麥隆黑猩猩P.t.ellioti(英語:Nigeria-Cameroonchimpanzee) 中部黑猩猩P.t.troglodytes(英語:Centralchimpanzee) 東部黑猩猩P.t.schweinfurthii(英語:Easternchimpanzee) 倭黑猩猩P.paniscus 人亞族Hominina人屬Homo智人H.sapiens 晚期智人H.s.sapiens 分類單元識別碼 維基數據:Q171283 維基物種:Homo BioLib:20557 BOLD:4523 EoL:42268 EPPO:1HOMXG Fossilworks:40901 GBIF:2436435 iNaturalist:43583 IRMNG:1035772 ITIS:180091 MSW:12100794 NBN:NHMSYS0000376769 NCBI:9605 NZOR:439952f5-cd08-4256-875a-4010297345bd Plazi:272FC626-B467-6C4B-3330-B72E2A4AD183 WoRMS:1455976 ZooBank:FEC9C6B9-6C88-434A-AC79-5DABF3C9D359 規範控制 AAT:300265710 BNF:cb13338352q(data) GND:7685163-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人属&oldid=72613320」 分類:​人屬卡爾·林奈命名的生物分類1758年描述的分類群隱藏分類:​CS1英國英語來源(en-gb)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物種微格式條目含有拉丁語的條目需要查證來源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物種 其他語言 AfrikaansAlemannisch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KotavaAzərbaycancaБългарскиBrezhonegBosanskiCatalàCebuano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Kreyòlayisyen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ᐃᓄᒃᑎᑐᑦ/inuktitut日本語Taqbaylit한국어Latina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BahasaMelayuPlattdüütsch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Polski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omânăArmãneashti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తెలుగు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West-VlamsWinaray吴语Yorùbá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