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是什麼?成因、症狀、治療一次了解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過動症,全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 這類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食慾不佳,比例約2~3成,但大都很輕微,可以透過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每日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其他疾病 金曲紅毯主持自曝過動症纏身 靠「這招」免吃藥改善症狀 收藏 圖片來源/翻攝自呂思緯Instagram 瀏覽數4,171 2021/05/01· 更新日期2021/08/24· 作者/陳蔚承 ·出處/康健雜誌 第270期 放大字體 擔任金曲32星光大道的主持人鼓鼓(呂思緯),首次接下紅毯主持就頗受好評。

但他透露其實自己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主持期間更需要克制自己的狀態,以免顯得不夠莊重、不夠尊敬與會貴賓。

而他也提及近期自己已不再服藥,透過大量運動改善狀況,讓心平靜。

過動症,全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

以下皆以ADHD簡稱此病),國內盛行率大約7~10%。

換句話說,一個25人的班級有2~3個小朋友有ADHD。

成因Q為什麼會罹患ADHD?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原因。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常務理事陳錦宏指出,這些孩童的腦部發展過慢,影像檢查可以發現,大腦發展慢了正常孩童大約3年。

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林耿立進一步解釋,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可以發現,腦前額葉功能不佳,導致血流量不足。

腦前額葉掌管理智思考、控制力和注意力。

罹患因素基因約佔80%,另外20%則為外在因素,包括孩子早產、外傷、癲癇,母親懷孕期間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或亂服藥等等。

(推薦閱讀:別再說是父母不會教過動兒的腦就是不一樣!)(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症狀QADHD的症狀為何?ADHD最主要的症狀為:注意力不足:包括粗心大意、東西易弄丟,上課易恍神、成績不好、學習花的時間比同儕久,陳錦宏舉例,「同學1小時功課就寫完,ADHD孩子卻要寫4、5個小時。

」林耿立補充,孩子花很多時間讀書卻始終趕不上同儕,就要注意,尤其是女生,因為普遍認為女性得ADHD機率不高。

「家長也會覺得小朋友已經努力就好。

但ADHD孩子專注力不佳,也無法記住學到的東西,日後長大後工作也無法勝任,可能造成憂鬱症。

」衝動:ADHD小朋友常有口不擇言的狀況,例如老師提問,還沒要同學回答他就脫口而出,或是回答的內容文不對題、自說自話,或是大家都好好排隊,孩子卻排一下就往前推、缺乏耐性。

過動:陳錦宏舉例,同學上課都坐著,但ADHD的孩童就是坐不住或故意捉弄同學。

整天動來動去不會累,很愛講話、插嘴。

廣告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提供)Q如何判斷是ADHD或單純是活潑調皮?陳錦宏指出,主要有4點可以當作參考,其中第4點最重要:症狀夠嚴重:專注力及過動、衝動兩大部分各有9項評測,單一個部分有6項符合。

症狀夠久:要持續6個月,且幾乎每天都有症狀。

症狀發生的場域要夠廣泛:如果孩子只在學校出現症狀,那可能是學校或是同儕因素,但在家裡、學校、餐廳、補習班都出現,那可能就是孩子本身問題。

這些症狀是否影響生活:症狀已影響孩子的生活,包括社交、學習、家庭關係等等。

「縱使孩子符合很多症狀檢測,但他受到大家的歡迎,老師同學都喜歡他,成績表現也都不錯,就會被歸類為『活潑』,不需要治療,因為他沒有造成他人的困擾,」陳錦宏說。

經營粉絲團「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的臨床心理師劉仲彬也指出,很多行為是孩童發展階段都會出現的症狀,例如做事到一半忍不住亂跑,是因為孩童腦前額葉還沒發展完全,所以要經過完整的評估。

※按此連結查看SNAP-IV兒童注意力量表(前9題為專心程度,後9題評估是否過動)Q孩子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都很專心,為何還被診斷是ADHD? 廣告 醫學上的專注力與一般解釋不同,是指「對某件事情,不見得喜歡或有興趣,但知道應該要做,且能有組織、耐心去做。

」陳錦宏補充,大腦功能完備才能保持專注,即使較困難或不感興趣的事也能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但做有興趣的事情,看電視、玩手機,大腦並不需要花太多力氣,「理解數學、背英語單字,很累很燒腦,但你知道應該做,所以會好好學習,ADHD孩子卻沒辦法。

」(推薦閱讀: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第三條路:心動家族)治療QADHD有哪些治療方法?預後為何?藥物和行為治療都是重要方式。

藥物包括:派醋甲酯(Methylphenidate):神經活化劑,如利他能(Ritalin)、利長能(RitalinLA)、專思達(Concerta)。

阿托莫西汀(Atomoxetine):非神經活化劑,例如思銳(Strattera)。

研究上,藥物治療高度有效,行為治療則是中度有效。

儘管有些孩子不治療會慢慢變好,但可能要十幾年,這過程中孩子社交、學習都很困難,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很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廣告 此外,不治療,造成身體的危害甚至死亡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4倍,包括車禍、燒燙傷、頭部撞傷、骨折等等。

且這類孩子在學校不太受歡迎,可能被排擠、霸凌、處罰,長大罹患焦慮和憂鬱症的風險比一般人多20~50%,但只要好好治療,這些風險都能降低一半以上,且治療有效率高達80~90%。

治療預後也相當好。

陳錦宏表示,從流行病學來看,在16歲後,約一半的人會大幅改善,臨床上也有人治療2、3年就可停藥。

Q網路上常看到很多關於ADHD用藥的負面消息,是真的嗎?很多都是錯誤迷思。

陳錦宏列舉常見的5個迷思,並一一澄清:(推薦閱讀: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從來不是用愛就能撫平的疾病)這類藥物是毒品。

這類藥物僅是結構相似,機轉不同,加上是醫師處方才能取得,且已經使用超過60年,相關研究證實相當安全。

會上癮,一吃就要吃一輩子。

林耿立也表示,利他能跟咖啡一樣,是神經活化物質,可能副作用如頭痛、腹痛都跟咖啡因相似,「雖然可能有副作用,但利大於弊,且咖啡會成癮,利他能很難成癮。

」吃藥是壓抑、控制過動孩童行為的做法。

ADHD孩童因為大腦功能不佳導致控制力、專注力不好,因此用藥暫時提升大腦功能,如同給精神渙散的司機補充體力,才能專心開車,所以不是壓抑。

副作用很多,不想給孩子受苦。

這類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食慾不佳,比例約2~3成,但大都很輕微,可以透過調整劑量或其他方式改善,且不會對身高體重造成影響。

吃藥就表示家長對孩子沒有愛。

陳錦宏曾碰到一個案例。

一個媽媽,孩子小學一年級就診斷是ADHD,但受到「吃藥=不愛孩子」觀念的影響,不願讓孩子吃藥,直到國中一年級才開始吃藥。

這6年那位媽媽打兩份工,成績不好就請家教、參加各種行為治療和諮商,花了幾百萬,效果很有限,而孩子因為被嘲笑、霸凌、排擠,在同學面前割腕。

後來服藥3個月、只花了幾千元,孩子的情況就大幅改善,成績變好,人際關係也變好了,還因為畫畫而得獎。

陪伴Q家裡有ADHD孩子,父母可以如何幫助他?劉仲彬建議,家長要先了解相關的症狀、原因、孩子可能有哪些行為,心中有疾病地圖,才知道日後可以怎麼陪孩子走下去。

也可以參加互助團體,「在互助團體可以分享彼此的心情、帶孩子的方式,有的互助團體會有心理師提供諮詢。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專家們也給予以下建議:ADHD的孩子容易分心,因此做事情要分段進行。

例如寫作業,不需要求一下子就要寫完或是久坐,而是寫幾分鐘起來活動再繼續。

挖掘他有興趣的事情。

ADHD小朋友對有興趣的事物專注力較佳,所以可以觀察他喜歡什麼,也幫助決定後續的治療,例如孩子喜歡繪畫,日後則可以選擇藝術治療。

賞善罰惡,劉仲彬指出,孩子出現違反規定的行為,可以適當給予處罰,但不是體罰而是剝奪喜好,例如減少看電視的時間。

但記得要多賞少罰,而且要從低標慢慢開始。

設法找到孩子進步、好的一面。

假如他每天都闖禍,但今天沒有,表示進步了;之前生氣都會動手打人,今天他只有吼對方,那表示有改善了。

做任何事要避免外界干擾。

例如讀書或寫作業時桌面要清空,或是吃飯時專心吃不要看手機。

Q哪些行為是地雷?認為孩子是故意的。

劉仲彬表示,孩子的行為不是自己能控制的,ADHD是「身體動得比大腦想得還快」,很多行為並不是故意,所以不要說出「怎麼又來了?」、「你到底在幹嘛?」立刻拿走他喜歡的事物。

孩子在用手機、看電視,不要立刻就把手機拿走或關掉,因為他會衝動,會立刻翻臉甚至攻擊,所以一定要先提醒。

另外,不要用念、質問的方式要求或責備孩子,而是寫下來,用圖像代替言語,降低對孩子的刺激。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過動症 ADHD 注意力不足 症狀 原因 治療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270期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熱門文章 1. 與公婆同住6年 林依晨婆媳相處之道:不卑躬屈膝才長久 4. 咖啡大哉問/一張濾紙,就能避免膽固醇升高 2. 太晚睡、太早睡都不好?研究:10~11點睡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 5. 年終大掃除!5樣東西千萬別忘了換新 否則你家恐成細菌溫床 3.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只要做好這兩項,台灣癌症可望近半消失 6. 愛侶們必試!兩性專家推薦6解方 讓你和另一半感情更升溫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新冠肺炎 桃園防疫旅館爆群聚感染專家:做到2件事可防空調傳播病毒 最新專題 【獨家專訪楊定一博士】放鬆X強化4招常見筋膜修復術 《看康健×熊健康LINE限時贈閱活動》 親愛的自己你,還好嗎?2021傾聽自己點亮心光|康健雜誌x雅詩蘭黛集團 2021CHR健康企業公民得獎名單 中醫順時調養|24節氣養生口袋日曆 【2021國病大調查】不吸菸的肺癌,怎麼來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