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提升死亡風險!4大原因讓尿意打斷睡意一定要治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羅啟文解釋,夜間多尿症也就是當入睡後至早上起床的區間裡,排尿量多於一整天尿液的1/3。

而失眠跟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容易夜尿,則是因為晚上睡覺時, ... Skiptocontent 半夜想上廁所是個麻煩的問題,更嚴重的是夜尿還會提升死亡風險!醫師指出,無論年紀只要夜尿問題嚴重,一定都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針對性治療疾病,才能提升睡眠品質、降低半夜上廁所對健康的危害。

夜尿容易跌倒,死亡風險上升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羅啟文指出,無論男女,「夜尿」都是十分普遍卻容易被忽視的泌尿道症狀,根據統計約有70%的70歲長者有夜尿的困擾。

「夜尿不只會影響睡眠品質,更是造成老年人夜間跌倒的原因之一,國外研究發現,夜尿會造成死亡的風險上升,而且風險是隨著起床次數而有正相關的。

」  4大問題造成夜尿,發現疾病還不趕緊對症下藥 羅啟文指出,造成夜尿的原因相當多,主要可分為4大種類。

1.生理構造:膀胱容量較小、男性攝護腺肥大 正常的膀胱容量,大約有400到500ml,像是膀胱纖維化,都會影響膀胱的容量,膀胱容量變小、失去彈性,不再像以前能容納那麼多尿。

另外,男性的攝護腺肥大,以及女性的子宮肌瘤壓迫,都有可能造成膀胱的生理構造壓迫。

2.內科疾病: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腎臟病、膀胱過動症等 糖尿病患者的最明顯症狀就是「吃多、喝多、尿多」。

高血糖對支配神經、膀胱上皮造成傷害,膀胱逼尿肌變得肥大,導致膀胱變得不穩定,而且會使沒有彈性的膠原蛋白沉積,最後導致逼尿肌功能下降無力。

因此糖尿病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血糖,避免器官、組織在高糖中「泡」壞了。

腎臟病的早期,則會因腎臟濃縮能力下降,需要較多的水分才能將身體代謝廢物排出,因此會有多尿、夜尿次數增加的狀況。

腎臟病有十大症狀,如果症狀相符,可到門診進行檢查。

尿蛋白導致的泡泡尿 排尿不正常 尿潛血 身體水腫 貧血 高血壓 腰、背部痠痛 疲倦無力、食慾不振或反胃 痛風或高尿酸血症 視力減退 3.生理問題:如:夜間多尿症,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等 羅啟文解釋,夜間多尿症也就是當入睡後至早上起床的區間裡,排尿量多於一整天尿液的1/3。

而失眠跟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容易夜尿,則是因為晚上睡覺時,大腦會大大降低對膀胱的敏感度,膀胱的容量較白天大得多,這樣才能避免一直起來上廁所、中斷睡眠。

但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導致睡眠狀態不佳,呈現醒醒睡睡的狀態,這樣的情況下,大腦沒有將泌尿系統切換到「睡眠模式」,膀胱還跟白天一樣敏感,所以人就得跟白天一樣,每隔幾個小時就起來上廁所。

另外,睡眠呼吸中止會導致缺氧,身體發現缺氧,就會加快循環來彌補缺氧的問題,因此產生利尿作用,引起夜間多尿。

如果有夜間打呼問題,或是長期失眠,需要先治療這方面問題,夜尿的方式照理講就會一起改善。

4.生活習慣不佳:夜間水量攝取過多、飲食過於油膩、過鹹、過甜等。

羅啟文表示,晚餐食用重口味食物、攝取茶、酒、咖啡,餐後到睡前不宜飲用大量水份;睡前則要排空膀胱,以減少夜間如廁需求。

夜尿求診前,先紀錄「小便日記」幫助醫生判讀疾病 因夜尿問題到醫院求診,泌尿科醫師會請病人回家記錄一段時間的「小便日記」,如實寫下「排尿量以及排尿時間」,以供醫師進行夜晚尿量以及膀胱容量評估,若確定是生理問題導致夜尿,則會視病人狀況給予適度的評估及治療。

72歲詹伯伯,每晚都會起床上廁所四、五次,如廁後躺回床上,又不容易入睡,整個晚上下來,睡眠品質極差,白天精神不濟。

兒子帶詹伯伯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羅啟文醫師發現他有攝護腺肥大、習慣睡前喝水、吃重口味食物。

因此檢查後除了開立攝護腺肥大藥物外,羅醫師也建議患者改善飲食方式,並減少夜間喝水量。

一週後,羅啟文醫師再從小便日記評估他的尿量,確定夜晚製造的尿液量偏多,遂輔以藥物控制,多管齊下後,詹伯伯終於改善睡眠品質,白天不再打瞌睡了。

許多人不確定自己是睡眠不佳而起床如廁,還是因尿意打斷睡眠,對此,羅啟文提醒民眾:「夜尿不是惡性疾病,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若睡眠會因如廁打斷,就建議前往泌尿科釐清原因。

」 文/林以璿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老是「突然」好想尿尿!你的膀胱可能「過動」了 每天尿尿超過這個次數 當心你的腎臟、膀胱或子宮出問題了 治療尿床要吃龍眼乾?這些食療方法真的有效嗎?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012.COVID-19/收到細胞簡訊怎麼辦?與確診者足跡重疊後該快篩嗎?2022-04-063.整理包/今本土飆增551例!新北確診數最多,各縣市足跡一次看2022-04-124.整理包/快篩試劑買哪個廠牌?陽性怎麼辦?什麼時候該用快篩?2022-04-105.COVID-19/東部花蓮疫情也燒不停!全台最新足跡一次看2022-04-11 影音健康 【OL悄悄話】第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嗎?打哪個廠牌好?未來還要打第四劑嗎?2022-01-25【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新冠肺炎專區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心血管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睡眠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健康管理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健康特刊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COVID-19疫苗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