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別拖把握治療黃金期 - Google Site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經常從孩童時期延續到成年之後,但是板橋亞東醫院精神科林育如醫師表示,任何人都容易有分心、恍神的現象,若要將注意力不足的情形列為疾病處理,前提 ... ADHA專區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別拖 把握治療黃金期   【中時健康黃曼瑩/台北報導】2011.05.20     家中如果有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行為過動如愛打架,以及容易衝動等行為時,小心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一名鄧小弟弟從幼稚園起就被園長抱怨規矩差、慢半拍。

小學一二年級時,功課拖拉寫不完,到了三年級,會出言頂撞老師。

五年級時更拿鋼杯把同學的頭打破,老師建議媽媽帶孩子到兒童心智科就醫,終於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於是開始治療,想不到一拖長達七年,才獲得正確治療。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日前調查發現,超過五成的家長在發現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後,拖上一年才就醫,甚至有家長從懷疑到就醫總共花了12年。

花了這麼長的時間就醫,當醫師建議用藥時,仍有一半的家長遲疑用藥至少六個月以上,有家長表示,光決定用藥,就考慮了4年半。

為什麼這麼擔心?就是怕藥物副作用。

  一項研究指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孩在七歲時,症狀侷限於單純的過動、衝動、注意力不足、以及低自尊;但不處理拖延到十一歲時,症狀就變成混亂行為、學習障礙、以及社交技巧問題;若持續不治療到十三歲甚至拖到成年,症狀演變更複雜:對立反抗、挑戰權威、品行混亂、學習障礙、甚至出現退學、犯罪、成癮等狀況。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張學岺醫師說明,許多家長擔心藥物傷身,認為能不要用藥就不要用。

但是事實上,藥物的副作用影響程度有限。

一份報告整理多個從1995年起,有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作為治療的臨床試驗,如短效藥物利他能、或長效藥物專思達,發現副作用通常輕微且可以透過劑量調整控制。

以體重減輕來說,臨床上醫師會透過暑寒假、週末暫時停藥,來調整孩子的食慾,而嚴重的副作用更是極少發生,是相對安全的藥物。

研究總結使用藥物治療的好處大於不治療。

  不治療出現的症狀會漸漸增多,增加治療的困難度。

另一項分析了八個涵蓋幼兒到成年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臨床試驗發現,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者,留級、未成年懷孕、性病、拘留監禁的發生比例,都大幅超過其他人。

張學岺醫師說明,這是因為注意力不足的孩童都較為衝動、不加思索、連被解雇的機率也大。

因此呼籲家長,應該在症狀仍單純時介入治療,把握治療的黃金期,避免衝擊影響一生。

  張學岺醫師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兒童青少年精神領域中治療效果最好的疾病,若能早期積極地以藥物合併行為療法來幫助孩子,就能讓孩子盡早開始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矯正過去不好的生活習慣。

藥物還能有機會在經過一段治療的時間後,達到緩解的狀況,也就是說,已經不符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定義,或是僅有極少,或無症狀的情況。

藥物以外的治療方式,仍有機會有效,但是效果都很慢,提醒家長,當嘗試的方法在兩週到一個月內沒有改善時,就應該考慮尋求兒童心智科或兒童精神科的諮詢。

    積極治療過動兒可以獲得改善   【中國時報文/同心診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王春惠】2010.10.13     家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一聽到醫師建議需用藥治療,幾乎十對父母有九對劈頭會猶豫要不要用藥,有些對於藥物有擔心甚至會問我:給孩子吃藥會不會變笨?吃了就乖,這該不會是鎮靜劑吧?事實上,過動兒若積極治療,絕大多數都可顯著改善,甚至在服藥協助下完全痊癒。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會隨著成長而改善。

約三分之二的人在二十歲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就會顯著改善。

國外研究顯示,只要積極且持續治療,可以顯著緩解因為症狀造成的學業干擾以及人際關係問題。

  過動症治療其實不難,但前提是,必須被專科醫師妥適確診,但因過動兒的表現會因環境及對象不同產生落差,在一對一的單純環境下,過動兒也可以表現的與常人無異,而因此讓父母掉以輕心。

  過動症的最大問題在於其衍生的共病症,不治療,有極高比率的孩子會因為人際關係受挫、學習成績不佳、自信心及學習動機低下,導致情緒低落、焦慮或憂鬱症,甚至難以抵抗誘惑進而走入歧途。

  過動症對孩子的影響在二十歲之前扮演極大關鍵,這階段正是孩子學習、人際、人格、觀念養成的最重要時期,特別需要外力幫助,父母親應有正確觀念,即過動症是神經內分泌發展問題,是可以被治癒的!   目前臨床最常被使用的藥物,分別有短效型及長效型的藥品,短效藥物藥效可持續三至四小時、長效藥物則長達十二小時,只要用到足夠劑量,都能發揮理想的效果,而劑量因人而異,需要專科醫師視體質、視反應進行個人化調整,家長只要密切跟醫師溝通,積極治療,對孩子才有幫助。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 問題學生考上明星高中   【中國時報陳鈞凱/台北報導】2010.10.20     小玲今年國三,早在國一就被歸類為令人頭疼的問題學生,上課散漫、不專心,成績差,動不動頂嘴、愛講話干擾別人,不到一學期就被記了好幾支警告,直到被細心的老師轉介評估確立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接受藥物治療、行為治療、父母親職教育的完整治療及老師鼓勵支持下持續治療,表現判若兩人,今年順利考上前三志願明星高中。

  你家孩子也有這樣的困擾嗎?近三年來中山醫大附設醫院身心科走入社區,定期與家長、師長進行衛教座談,許多過去被視為調皮恍神,成績不好、常被罰寫記過、最後被放棄的孩子,在接受醫療協助後都從問題學生變成進步許多的學生。

  中山醫學大學精神科主任、附設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陳錦宏說,這些孩子不笨也不壞,只是生理發展上出了問題,造成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的缺乏,產生專注力及行為自控能力不足。

  陳錦宏指出,ADHD有三高,盛行率高、治療改善率高,偏偏未就診率也高,主要是大眾資訊對此疾患的錯誤傳播及對治療(包括藥物)的污名化。

事實上,過動症是兒童身心科治療效果最好的一種,藥物治療或合併其他治療,高達八成症狀可改善,甚至一半的人症狀可完全消失。

  治療效果這麼好的疾患,不該被誤解。

陳錦宏舉最常被以訛傳訛的「用藥會上癮」為例,研究證實,ADHD治療藥物在正統醫療使用下成癮性低,反倒會減少孩子因衝動及長期被環境負面對待產生挫敗感後去藥物濫用的機率達一半以上。

越早治療,降幅越大,藥物治療反而是降低孩子將來成癮危險性的保護因子。

      積極治療 過動兒可拿最佳進步獎   【中國時報文/署立彰化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梁孫源】2010.11.17     從一堂課四十分鐘被老師點名五、六次調皮搗蛋、坐不住,到一整周連絡簿上只被反應一次上課不夠專心;學業成績從全班倒數第二變成第二名──想拿這樣的「最佳進步獎」對過動兒並非難事,只要積極接受治療,一般人眼中只會讓人頭疼的孩子,其實個個充滿潛力。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國內不少見,據統計約5%-10%的孩童有過動、易衝動、注意力不良的典型症狀,尤其國小一、二年級症狀最明顯、影響最大。

  課堂上,經常手忙腳亂無法乖乖坐好、動不動打斷講課或打擾他人,當這些症狀出現,對孩子學習、人際關係或家庭生活都會造成困擾,但要解決這些症狀並不難;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充分了解、藥物治療加上行為治療,超過八成過動兒症狀都能改善。

  過動症一定要積極治療!許多家長擔心藥物會上癮或有副作用,但其實多慮了,因為治療過動症藥物臨床使用超過半世紀,只是用來幫助孩子更專心,不會感到興奮或快樂,正確使用並不會成癮,停藥後也不會出現戒斷症狀。

  藥物是目前治療過動症的有效方式,只要依專業醫師指示正常服用、使用妥適劑量,約半小時後就能見到效果,一旦開始服藥至少持續半年至一年,待症狀改善再由醫師視個別狀況評估是否停藥。

  過動不是孩子故意而是體質使然,也非教養出問題,父母不該有罪惡感,也不應拿孩子的表現跟他人比較。

過動兒不缺責罰,需要的是鼓勵跟讚美,事實上,很多過動兒遠比許多人更有創意和幽默感,只要了解孩子特性,積極接受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進步可以是相當大的。

  9成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專業診斷查病因   【中時健康駱慧雯/台北報導】2010.11.26     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小宇,本來托著頭對著窗戶外的雲朵發呆,突然卻和隔壁的同學吵架,嚴重影響上課的秩序。

這樣的干擾上課的情況每天都會發生,經過醫師診斷後,判定他學生罹患了注意力缺陷症,容易有上課散漫和不專心的現象。

當父母和老師都對此種情況束手無策之下,無意間看到有一則新聞報導,今年有名罹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學生,竟然考上競爭激烈的北市前三志願明星高中,頓時,小宇的母親終於又燃起了希望。

  小孩讀書不專心似乎是每個家長的困擾!根據一項針對亞洲八國三千多名高中生和大學生所做的調查,發現台灣地區學生注意力和自信心的評比都低於平均值,其中有92%的學生認為自己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

但是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林育如提醒,現在學生課業壓力重,晚間睡眠品質不佳,都可能造成白天專注學習力下降,即使是成年人,也可能在上班開會時恍神或打瞌睡,所以醫學上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必須經過專業醫師的縝密診斷,才能加以界定。

  學習階段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精神疾病之一。

醫學臨床上,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分為三種型態,分別為「注意力不足型」(ADD)、「過動衝動型」,和綜合前兩項症狀的「綜合型」。

一般而言,如果學童的行為舉止,包括學校成績不佳、注意力不集中、難以順利完成功課、衝動好動、經常貿然侵擾他人談話或遊戲、人際關係不佳等,已經嚴重影響日常作息和學校、家庭生活,家長最好諮詢專業醫師,再做診斷。

不過,林育如醫師也強調,睡眠障礙、焦慮症、憂鬱症、精神分裂症等都會發生注意力分散的現象,如果要正確診斷ADHD,必須先排除精神疾病或其他合併症以釐清病因,避免其他疾病掩蓋或被誤認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狀。

  發生ADHD的最主要原因是大腦因多巴胺(Dopamine)神經傳導系統發生障礙,與智力並無相關,但是家長普遍因為孩子學習效果不佳才會發現ADHD的問題,因此在診斷上,精神科醫師除了觀察學童行為舉止,並採用標準化的測量量表作為基準外,另外會視需要替小孩做IQ等心理測驗,藉以觀察注意力的維持程度,瞭解課業表現不佳和智力的相關性。

臨床上也曾出現罹患ADHD的學童,課業表現不僅不會落後同儕,反而名列前茅,但是卻由於嚴重過動和干擾他人學習的行為,必須接受治療。

ADHD主要起因於大腦的生理性疾病,因此精神科醫師將短效型的利他能(Ritalin)和長效型的專司達(Concerta)或思銳(Strattera)作為處方,刺激腦部化學物質分泌,藉以改善ADHD症狀。

中醫則認為,因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所導致的學習障礙,可以藉由食譜和頭部針灸,增加大腦的血液流量,提高學習成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半左右罹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學童在成年後症狀會緩解,就算有輕微的ADHD症狀,成年後因不用長時間待在教室裡學習,能夠選擇適合的環境,只要不會構成生活、職場和家庭困擾,不用藥物的幫助,也能過著正常的生活。

若是成年後仍有持續困擾的注意力缺陷或衝動症狀,仍建議尋求精神科醫師之協助。

      恍神一心數用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需治療   【中時健康駱慧雯/台北報導】2010.11.29     注意力不集中,當心錯失勝利契機!日前,我國網球好手盧彥勳在瑞士「巴賽爾」公開賽首輪,迎戰世界排名第28名的法國選手賈斯奎(RichardGasquet),因注意力無法集中,頻頻發生失誤,最終以直落二敗北。

無獨有偶,一名在證券公司任職的男性部門經理因疏於注意,在簽核報表時少寫一個零,差點害公司損失上億元,經就醫後發現罹患「注意力缺損症」(ADHD)。

  精神科醫師表示,單憑注意力不足現象,難以判斷是否罹患注意力缺損症。

常見注意力不足的的情況,包含容易在工作或上班時恍神、做事情時容易受旁人影響而中斷、一心數用等。

玉里榮民醫院精神科醫師陳震宇表示,長期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情緒低落憂鬱、工作或生活上的雜物太過繁雜且缺乏系統、服用藥物和吸食毒品所產生的副作用,甚至是精神疾病患者,都可能經常出現注意力分散的現象。

  另外,孩童學習階段經常出現注意力分散和課業落後等現象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其發生原因有很多種,目前最被醫界採納的是神經傳導理論,亦即掌管大腦注意力功能的多巴胺神經傳導系統的活性發生障礙,而這種屬於大腦的生理性缺陷,多半是由於基因遺傳和腦部受到外部撞擊所產生。

  目前醫學上將注意力不集中現象歸類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理由是正常情況下,從七歲以前的孩童行為舉止、人際關係和學習情況,即可發現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做事毫無章法、容易干擾他人或過動和衝動等症狀。

如果這類情況已經嚴重影響孩童的生活,則有必要諮詢精神科醫師,藉由專業且詳細的診斷,瞭解此注意力分散的病徵究竟緣起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睡眠障礙,或其他精神疾病,並針對各種病因給予適當的治療。

  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經常從孩童時期延續到成年之後,但是板橋亞東醫院精神科林育如醫師表示,任何人都容易有分心、恍神的現象,若要將注意力不足的情形列為疾病處理,前提必須是這個現象已經嚴重干擾到生活和人際關係。

因此許多罹患ADHD的學生僅在求學階段接受利他能(Ritalin)和專司達(Concerta)等藥物治療,減少衝動的行為以加強學習效果,但成年後卻因為能夠適應環境,即使不繼續藥物治療也不影響日常生活。

  其實,繁忙的社會步調下,壓力和憂鬱症才是導致現代人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

若要改善這類型注意力分散的情況,陳震宇醫師建議,除了接受抒解壓力和抗憂鬱的藥物治療外,最好還是多運動、維持正常作息和睡眠品質、減少或適當排解壓力、避免喝酒抽煙以減輕對於中樞神經的傷害。

      兒童多動症 中醫:飲食習慣先導正   【中時健康陳敏/台北報導】2011.01.20     珊珊是小一的學生,小智是她班上的同學,小智時常在課堂上跑來跑去,不專心聽老師講課,而且性情非常容易衝動,會在無預警的狀況下打同學,嚴重影響到其他小朋友上課的品質。

  近年來,過動兒愈來愈受到許多父母及師長的重視,其主要症狀包括不專心、過動,以及衝動。

兒童過動症的學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通常在童年早期就會開始出現較明顯的症狀,有些人的症狀還會持續到成年以後。

  中醫稱此病症為「兒童多動症」。

聶美華中醫師指出,事實上,有一些好動的兒童並不算是真正的過動兒,而是因為孩子吃了太多薯條、洋芋片、炸雞等油炸食物,含有色素的糖果等加工食品,以及可樂、汽水等對身體不健康的飲料,使得孩子的脾氣變得比較焦躁不安,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這一些狀況,其實只要把飲食習慣導正,就可以改善。

  不過,許多家長沒有這方面的概念,一遇到好動的孩子,就立即找西醫診治,殊不知一旦被定位為兒童過動症,就必須長期服藥治療。

目前用來治療的西藥,多半會伴隨失眠、食欲不振等問題,孩子一旦失眠再加上食欲不振,就容易長不高,對孩子將來的成長影響很大,因此家長對待這個問題,必須格外謹慎。

  中醫認為,真正兒童多動症的患者是屬於腎虛、腦髓不充,以致智力遲緩。

因此,在用藥方面會以鎮靜安神、填精補髓為主。

聶美華表示,常用的藥材包括益智仁、枸杞、何首烏、丹蔘、珍珠母等。

此外,也可選用兼具鈣質補充及安神作用的龍骨牡蠣、具疏肝功能的鬱金等藥材,來改善兒童多動的症狀。

  由於中醫用藥可以針對體質做調整,因此能視個別的體質狀況做整體性調理。

有些多動症的小孩記憶力較差、反應較遲緩,且白天較容易冒汗,是屬於陽虛症,用藥方面可以再添加黃耆;也有部分多動症的孩子,時常覺得會出現口乾、口臭,且睡眠不佳的情況,則屬於陰虛症,用藥方面可以再加入石斛做處方。

  兒童多動的問題,除了可能是因為疾病本身所帶來孩子行為上的改變之外,也不能忽略飲食習慣可能造成的影響。

此外,孩子心理層面的問題也應該要一併考慮在內,有些父母管教孩子太嚴厲,讓孩子太過緊張而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及行為;有些孩子會出現平衡感不好、協調性不佳的狀況,實際上可以多給孩子一些遊戲的機會,或許就能有所改善。

聶美華中醫師提醒民眾,不要一開始就將不專心的孩子定位為多動症,應該是將所有可能的因素全都考量在內,然後做一個完整的評估,若確診為疾病的問題,再以疾病的治療方式來積極尋求改善,這才是比較妥善的處置方式。

      過動兒偏差行為 是霸凌者可能潛在的危機   【中時健康黃曼瑩/台北報導】2011.01.10   近來傳出多起校園霸凌事件,受到各界重視與討論,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臧汝芬提醒,霸凌學生的偏差行為或不正確的行事作為,常常是潛在或未經發現與處理的過動兒合併情緒障礙及偏差行為之反射,家長及老師應特別留意,必要時應及早進行心理輔導或治療。

  美國的調查研究就發現,校園內約有1/10的學生有嚴重情緒障礙,需透過專科治療介入,而有約1/5的學生有接受心理輔導的必要;反觀國內,過動兒的盛行率達到5%,若以一個班級40個學生來看,就有2位可能有此問題,故務必請家長及老師提高警覺。

  現讀高一的小花(化名),從小就因為作息不正常且不受管教,成為父母親的頭痛人物,求學期間抽菸、喝酒、奇特的濃妝艷抹,與同儕互動不佳,一度也讓老師不知所措而要求家長帶回,小花的父親陳先生說:「當然相信孩子本質不壞,但是某些時候真的對她的所做所為無法理解也不能接受,一度灰心,但仍不願放棄。

」   國小三年級時,小花經鑑定為過動兒,但因為父母憂心吃藥帶來的副作用,因此小花並沒有早期接受過動兒的專業治療計畫,陳先生說,「過動兒」三個字就像是一個標籤,小花過去就是無法接受這個「符號」,而一度拒抗接受治療,但後來實在是因為在校行為已經全然脫序,才會再鼓起勇氣帶著小花來到醫院。

  現在小花與家長已能接受醫師的建議,每天早上固定吃長效型(12小時)過動兒用藥,到了傍晚則因為有晚自息及課業壓力,會再服用短效型(4小時)用藥,目前小花的情況漸漸穩定。

  「注意力不集中就跟高血壓一樣,絕對不是什麼可恥的疾病,只要接受正規的醫療,一定可以獲得控制與改善。

」臧汝芬醫師表示,一般而言,過動兒的用藥治療一般會持續到18歲,到了這個年紀之後,通常可以藉由自身的毅力與行為規範達到合理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階段中,過動的孩子通常會因情緒障礙導致人格發展異常,出現偏差行為的比例也相對增加,家長與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指的就是這類的孩子。

  臧汝芬提醒,過動兒可能因先天或後天造成許多後遺症,就先天基因的情況來說,在兒童期就應該及介入早期治療,千萬不要延誤黃金治療時機;後天大環境部份,則更需要家長、老師等社會各界的早期發現與關心;臧汝芬表示,當一個孩子去霸凌其他同儕、有性別認同障礙、行為偏差甚至藥物濫用時,除了要考慮是否是孩子的惡意行為之外,更要聯想到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不足症候群的偏差行為傾向。

                                    冒然停藥 過動兒小時了了大又不安份   【中國時報文/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系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2010.08.11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診治「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黃金準則,但要穩定活像脫韁野馬的家中小寶貝時,最怕功虧一簣!診間常見曾在幼稚園、小學階段就開始治療、且成效佳的孩子,上了國中卻又不安份,讓家長傷神不已。

  臨床上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很多家長跟過動症的孩子,常在治療有成效一段時間後,自行停藥並停止追蹤治療,但往往不出二、三年,問題行為又再度出現或是惡化。

  其實一般人常忽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常不只有單一的注意力不足、衝動即過動的問題,七成以上孩子合併其他的診斷,如焦慮、憂鬱、反抗對立性行為疾患及學習障礙等等,這些問題再合併注意力過動症,對青少年時期的影響力更重大。

對於仍須持續治療的個案,一旦缺乏藥物治療來改善生理性的核心症狀,在這段學業壓力更大、人際關係更為複雜、專注力要求更嚴格的青春期處處受挫,影響學習與人格發展。

  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醫師、家長、老師及孩子本身各方面的投入都不能少,尤其持續的藥物治療是非常重要。

提升藥物遵從性可有效的幫助症狀的緩解,增加孩子的適應力,利用長效型中樞神經興奮劑可以迅速改善孩子注意力不足、過動及衝動的核心症狀,再配合行為治療及家庭學校的支持,不但可避免在學習或人際上造成嚴重困擾,更可讓這些孩子有一個快樂成長與學習的過程。

  不想再讓孩子成為班上「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麻煩人物,按時服藥是最重要的一步!停藥並非不可,但一定要跟醫生討論,就改善現況進行調整;即使停藥,也需要定期回診追蹤,才不會讓早期治療得來的好成果,全部白費。

                                    過動症「藥」有效果 積極治療不可少   【中國時報文/林正修新竹馬偕精神科兼任醫師】2010.09.01     當你因為孩子狀況而無助求診於精神科醫師時,若聽到醫師說:「恭喜你,你家的寶貝證實得了過動症」!你確實沒聽錯,在精神科診間,這樣的道賀之詞出自於醫師嘴裡,可再適切不過,因為「過動症」的的確確是所有青少年、兒科精神疾病中,最有把握治療的一種,只要積極治療、用藥,幾乎九成以上都有效果。

  你家中的小寶貝,也常蹦蹦跳跳、爬上爬下,一刻不得閒?或老是注意力不在家,連吃頓飯、看電視,屁股也像有蟲住著,扭來扭去?   臨床經驗告訴我們,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們,約莫在足四歲後,或多或少就會表現出注意力不良、過動、易衝動等典型症狀,幼稚園時期更顯著,而絕大多數確診病例都在小學一年級。

  家有過動兒其實一點也不可怕,因為,過動症不但有藥醫,效果還是所有兒科精神疾病最好的,怕只怕,不少父母顧忌用藥,以為只要孩子過了青春期,自然不藥而癒,擔誤了積極治療的好時機,也增加後遺症。

  過動症不用藥也會自然好?這是坊間最廣為流傳的傳言,但事實是,只有一半機率,過動兒會在青春期後自然擺脫過動症狀陰影,所以問題來了,父母親該不該拿孩子做賭注?   過動症最大的困擾及後遺症,通常來自於學習成就不佳、同儕關係不良,導致孩子自尊心受挫,甚至從此斷了求學路,臨床上,更有孩子因此誤入歧途,這些才是過動症治療想要避免的惡果。

  積極接受治療,平均一週內就能顯著改善症狀,尤其若能在藥物之外,再搭配行為治療、適當的課業安排,都有助孩子穩定學習,健康成長。

                                        頭好壯壯藥不藥?過動兒用藥助學習成就   【中國時報文/湯金樹(高雄文信診所兒童心智科醫師)】2010.09.10     孩子腦筋明明很聰明,我也每天盯著他做好功課、預複習,為什麼偏偏課業成績還是不盡理想?追根究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朋友,常常因為在課堂上不易維持注意力、粗心忘東忘西,大大影響學習成就。

  在校行為表現有問題,幾乎讓每一位過動兒家長都吃過苦頭,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研究指出,過動症的孩子其腦部的發育成熟比起一般的孩子落後三年,因此其行為表現通常比一般人顯得比較不成熟而不能控制自己。

  許多父母都擔心給孩子藥物治療,怕傷身體、怕副作用,但臨床經驗顯示,藥物結合認知行為的治療策略是最安全且有效的方式。

  孩子學習效能和工作表現不如一般人正常的表現,其實是因為大腦執行功能出現影響,透過藥物治療,絕大部分都可以改善過去在校注意力不足、人際關係不佳的困擾,讓孩子擁有學習成就感,培養自尊心,更好教、成績更好,也叫家長更放心。

  當然,學習成就不能單靠藥物,認知行為調整也不可少。

建議父母雙方都要多花點時間、精神陪伴孩子,應掌握教養態度一致、場合一致、時間一致的基本原則,建立賞罰分明的「代幣制度」多鼓勵和適度給予處罰,以做家事、減少遊戲時間換取孩子的順從性。

  過動症藥物常被污名化為「兒童毒品」,這是不正確觀念。

事實上,這類藥物上市多年,其使用性和副作用要和臨床醫師討論,家長不該存有錯誤迷思,以免錯過孩子的黃金治療期。

      過動症需要治療一輩子嗎?   【中國時報文/桃園聖保祿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門診醫師黃琦棻】2010.09.23   「醫生,我的孩子需要吃藥一輩子嗎?」這幾乎是每個孩子被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後,家長第一句蹦出口的疑問。

的確,據統計,約30-80%的孩子症狀可能一路持續至青少年時期,但適時的介入與處理就可能影響孩子的預後。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單來說,是一種發展性的疾病,讓我們的孩子腦部發育不平均而自我控制力跟不上同齡小朋友,進而表現不如一般孩子好。

  孩子有包括注意力不良、過動、衝動性高等層面的症狀,輕者可考慮利用行為技巧來改善其表現,但如果已明顯影響正常家庭跟學校生活,且帶來學習成效不佳、學習成就低落、自信心低落、情緒困擾、人際關係的嚴重困擾,這時用藥是可有效降低這些因症狀而帶來的後遺症。

  用藥一點都不可怕!家長常擔心給孩子用藥,但打個比方,過動症藥物治療就像近視戴眼鏡,在醫生指示下,可幫助孩子把眼前的困難暫時移開,表現更好,避免衍生更多嚴重問題,且只要能適當調整用藥方式,副作用大多輕微可被孩子所接受。

  若父母有考慮停藥的可能性,需與醫師一起評估孩子的狀況,以及整體表現是否有進步,因與醫師一同合作才能帶給孩子最大的幫助。

  早期介入、早期治療,是幫助孩子遠離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黃金準則,即使有65%的比例,症狀可能持續至成人階段,但有效的介入處理,負面影響將大大降低。

  藥物治療雖重要,但家長跟孩子的應對技巧也扮演極大關鍵,尤其必須先有孩子不是聰明才智不如人、只是能力極限不比同齡孩子,不要強孩子所難。

若家中寶貝注意力只能維持二十分鐘,就不要強迫他一次完成一小時的作業,分段進行,中間放風一下。

孩子既不會虎頭蛇尾,目標又能達成,何樂不為?  YouTube影片YouTube影片YouTube影片YouTube影片提昇ADHD兒童在教室中的專注力/王意中臨床心理師1.建議老師採走動教學方式,適時走近ADHD兒童,或站在他旁邊上課。

2.當發現ADHD兒童分心時,避免直接喊他名字,可改以輕敲桌面提醒。

3.嘗試找出ADHD兒童最有效率的注意情境(無論是桌面乾淨,或是桌面混亂)。

4.但多數情況下,建議將座位四周保持淨空,將桌面、抽屜內、椅背等與上課無直接相關的物品移除。

5.在不干擾班級秩序及上課教學節奏下,允許ADHD兒童手上碰觸物品(某種程度一邊聽課一邊玩),但前提是在此情況下他能更專注於上課。

6.教室座位儘量避免安排在教室四周(例如靠近走道、窗戶、最後排位置),以免他的注意力更加渙散。

7.上課時多問他,多讓他有上台表現的機會,使他能持續專注在課堂教學內容。

8.如孩子的基本認知能力較為落後,多提供他熟悉及理解的學習內容,或多問他較有把握的問題。

9.多注意ADHD兒童在教室內的好表現,特別是自發性的專注力。

此時老師可以給予微笑回應,或具體的口頭獎勵,讓他知道專心表現是什麼,以催化他專注力再出現的頻率。

10.與ADHD兒童說話時,多使用具體、正面、明確及肯定的字眼,及多使用緩和、簡潔的說話語氣。

11.與ADHD兒童說話前,先讓自己的目光維持與孩子交會。

他如果不注視著您,就改由您看著他。

當他注視著您的眼神時,再說出所要講的話。

12.為確認ADHD兒童是否將先前您所說的話記住,必要時讓他重複您剛才所說的話。

儘量避免問他"你知不知道""你記住了嗎",以預防他草率地回應您"知道了""記住了"。

13.為使ADHD兒童注意力轉換較為順利,建議上課前一至三分鐘可先讓全班同學維持靜默、緩和情緒,先不急著在鐘聲剛響完時立即上課。

ADHD想要告訴老師的15句話/王意中臨床心理師1.診斷只是讓老師您瞭解我的特質2.但請不要只看到我的限制 3.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往往阻擋老師及同學對我的認識 4.我知道無法掌握我的您讓您心力交瘁 5.但或許這也是教學現場的一種樂趣,雖然有些帶著苦味,有些酸味 6.具體的讚美我,讓我發現自己棒的地方,會是我自我肯定的原動力 7.只要老師您撥一點點正向關注,就能讓我微笑到天明 8.我也努力想要做好,雖然大家都誤認為我明知故犯 9.想要做好,卻常眼睜睜看著好牌被糊掉,總是令人懊惱 10.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一句吃藥就一筆勾消掉 11.雖然老師您也期待我一切能夠安好,如此您也能夠一夜睡好覺 12.或許老師您的心理還沒準備好,但是如果能夠與我好好相處,您的班級經營一定嚇嚇叫 13.沒有人天生愛讓人煩惱,這一點我也深感當中的奧妙 14.或許會有那麼一天能夠讓您知曉,班上曾經有我,您的教學一切才顯得曼妙15.雖然我猜您心中在想以後不要再碰到每個孩子都有棒的地方,ADHD也不例外/王意中臨床心理師1.創意十足。

2.超級點子王。

3.想出別人想不到的點子。

4.對於事物充滿好奇。

5.活力充沛(差點大聲喊出保利達,蠻牛)。

6.體力十足。

7.熱情有勁(只要有ADHD在,決不會有冷場)。

8.包容力強(只要您願意,ADHD都能夠和你玩)。

9.貼心(這一點許多媽媽都能感受到)。

10.抗壓性強(您看有誰可以像ADHD孩子耐住這麼多批評聲)。

11.不會與人多計較。

12.聰明(您們大人不都是這麼說嘛)。

13.反應快。

14.開心果(同學不是常常都會對ADHD的表現發出笑聲嗎?)。

15.坦白無心機(您看ADHD孩子的情緒多透明,不會掩藏)。

16.健談。

17.話題多。

•很多事,看您怎麼想,轉個彎,大家一起腦力激盪。

每個孩子都有棒的地方,ADHD也不例外。

鐸聲75期   第1版我不是故意的~談過動症主講: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系主任李宏鎰整理:余文壇老師中學常見學生一邊上課一邊轉筆、晃腿,挖鼻屎、咬手指頭,不愛上的課假裝趴著睡(他因不易入睡,常中午不睡,因覺無聊所以趴著,下課就起來聊天),常掉東西(外套、衣服、手錶)、抽屜亂、書包亂,他的房間也很亂,話多、衝動、不禮貌、不喜歡排隊、打掃常常掃不乾淨等,其中有些孩子可能有過動症的問題。

過動症(ADHD)有三大症狀分別是1.注意力缺失2.過動3.衝動ADHD診斷準則(DSM-IV)一、注意力缺失的症狀(要有6項以上,且持續6個月以上)(1)對學校作業、功課或其他活動經常無法留意細節或粗心犯錯。

(2)維持注意力在作業或遊戲活動中經常有困難。

(3)跟他說話時,常常沒在聽。

(4)對指定的事經常無法堅持到底,對學校作業、家事或工作中的責任事項也常無法完成。

(並非因為反抗行為或不了解命令的內容)(5)對他安排工作與活動常有困難。

(6)對需要持續專心從事的工作(如學校或家庭作業)常會逃避、厭惡或做得不甘願。

(7)常弄丟工作或活動所需的物品(如玩具、作業本、鉛筆、書或工具等)(8)經常受到外來刺激的吸引,而注意力缺失。

(9)在日常活動中經常健忘、疏忽。

發行:汪大久編輯:羅立凡、余文壇出刊: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美編、排版:廖綢出版:明道中學輔導處75期主題:過動症(ADHD)聲鐸Page2鐸聲75期   第2版二、過動─衝動的症狀(要有6項以上,且持續6個月以上)(1)經常在座位上動手動腳或不安份的蠕動。

(2)經常在教室或其他需要坐好的場合中離開座位。

(3)常常不顧場合過份的跑跳攀爬。

(在青少年或成人,可能僅為不情願待在此情境中的主觀感受)(4)常常不能安靜地玩遊戲或從事休閒活動。

(5)常常處在「蓄勢待發」的狀態或是動起來像是有馬達驅動一樣。

(6)話經常說得太多。

(7)常常問題還沒聽完就衝口說出答案。

(8)常有困難排隊等候。

(9)經常打斷或打擾別人(例如打斷別人的談話或進行的遊戲)。

過動症的孩子可能有注意力缺失症狀或過動-衝動症狀,或則兩項都有。

 Page3鐸聲75期   第3版由上列兩個表中,可看出過動症孩子的許多症狀會隨著年齡有改善。

過動症孩子8-9歲(約小學一、二年級)症狀最多,13-14歲過動症狀降一半(所以上了國中,在教室走來走去的過動情形比起國小少了很多),18歲以後尚有約20%症狀殘留。

但注意力不足部份,一輩子仍然無法改善,所以雖然成人了,但還是容易掉東西(皮夾、護照、鑰匙)。

另外有內心衝動的現象(衝動地買東西、手機、花錢),做唐突的決定,說話極端、沒禮貌、不假思索說出不好聽的話。

所以ADHD症狀,成人後會改善但無法完全好。

由於注意力缺失及組織能力較弱,所以英文文法及長的英文單字學習較困難。

易受雜音干擾、不會做計畫、不會安排自己的時間、功課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慢慢理解,所以做事容易拖拖拉拉、排隊時也較容易興奮講話。

■兼具多方面的輔導常常較有效果1.就醫服藥有一些立即性的效果2.父母參加訓練團體學習如何引領自己的孩子3.教師學習課堂處理與安排4.嚴重個案轉介輔導處協助處理■下列幾點說明及教育安排,可供老師處理參考:1.給予活動性的服務機會:可擔任服務、康樂股長(數球、發球),不適合擔任副班長(工作事項較繁瑣、複雜)2.因感官屬於觸覺型、喜歡操作性事務,所以對唸專門學程、操作性課程往往較有興趣3.提供伸展四肢的機會:幫老師擦黑板、發作業、拿東西4.可藉由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勞作、工藝、園藝、程式管理等)來發洩精力5.他做了好行為能給予立即性的鼓勵較有效果6.需要耐心完成的事較有困難,例如國文作文、週記等語文類的作業7.他對課業學習少量多餐較有效果,例如分開每天背一點點單字,而不是一次背太多個單字 Page4鐸聲75期   第4版8.背景音樂可以幫助他專心。

在適當的情境(例如在家)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或讀書(尤其做簡單的事)往往較能專心。

但是算數學屬於較複雜的思考,所以就不適合聽音樂。

9.一邊上課,一邊轉筆、晃腿反而有助於他保持專心。

所以若不干擾其他同學上課,能適度允許讓他轉筆、晃腿,安排坐教室後面也較不會干擾其他同學及老師上課。

10.給予參加田徑代表隊、合唱圑、演講比賽等活動機會 11.體育或技藝課程(固定的耗體能課)對他有幫助12.找出孩子有興趣的事物 13.學習運用色彩來強調資料 14.建立整理的技巧(檔案夾.樹狀圖..)15.因他的組織能力較弱、注意力不好,打掃工作常做不好。

所以往往需要個別指導,由上往下、由左至右地規律地打掃,才容易學習到如何按部就班地做好打掃工作。

另外,針對ADHD兒童與成人的教室行為管理,李宏鎰教授(2011)統整國內外專家的建議整理出管理ADHD的共同核心策略如下,供老師參考:1.設定清楚、簡單、持續而堅定的「規則與底線」,並維持生活例行的秩序或慣例,對於違規行為訂立罰則,確實執行。

2.向ADHD孩童公開地說明他們必須對自己的那些行為負責,要達到那些目標,且時常透過較視覺、較外化的方式來表達行為規則。

3.使用「集點獎卡」的方式增強孩子的好行為,可依好行為的難易程度,設定不同的點數,讓孩子累積點數以換取獎賞;不好的行為也可扣點,但每次扣掉的點數都要低於獎勵的點值,避免孩子被扣太多點而挫折。

4.ADHD兒童所用的回饋,在給予時必須比對待一般兒童更為立即、即時,以及頻繁地使用,以便建立ADHD孩童的行為規範。

其所使用的回饋必須比一般兒童來得量多或意義重大,且回饋內容必須經常更換,因為ADHD孩童比起正常孩子,對獎懲結果會更快速地習慣化或有飽足作用。

5.在處罰制度實施前,必需先提供一個正向行為支持的環境,可增強其適當行為,即「正向回饋在負向之前」是管理ADHD孩童的順序原則。

「立即、非嚴厲、公平」則是有效處罰的核心原則。

6.預期學生在學習或寫作業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預備好如何因應。

7.最後觀察學生對特定行為策略之看法、反應及對其行為的影響,藉以評估行為管理方案的效果。

也必需持續監控及加以修改。

 食品添加物與孩童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教授 林杰樑    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ADHD)在目前已經是一種常見的行為異常,除了造成學習困難之外,也困擾著很多父母。

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除了是先天腦部的異常之外,許多是與後天暴露相關。

譬如:鉛過高也會引起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孩童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巧克力、可樂、茶、咖啡,也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根據2007年11月的刺胳針(Lancet)英國學者馬肯(McCannD)教授所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食品添加物會引起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總共有153位3歲孩童及144位8~9歲的大孩童參加他的研究,此項研究為雙盲性、有安慰劑、交叉的臨床試驗。

準備3種飲料,第一種當安慰劑,第二種含有苯甲酸鹽(防腐劑)及兩種人工色素的飲料,第三種含有苯甲酸鹽(防腐劑)及另外兩種人工色素的飲料,提供給孩童飲用。

其外觀無法分辨,味道也無法分辨。

並且用過動量表(globalhyperactivityaggregate,GHK),由學者、孩童的老師、父母及8~9歲的孩童朋友,分別加以評分,並以電腦分析。

結果只有16個3歲孩童及14個8~9歲的大孩童無法完成研究。

平均參予者都喝掉85%飲料,不管是3歲孩童或8~9歲的大孩童,苯甲酸鹽(防腐劑)及人工色素都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這些色素包括黃色4號、5號及紅色6號、40號。

馬肯教授結論是人工色素或是苯甲酸鹽(防腐劑),各自或共同引發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在台灣孩童的零食、糖果、含糖飲料、果汁及冰品,常含有苯甲酸鹽(防腐劑)及人工色素。

孩童天天都暴露在這些有毒物質裡而不自知,難怪台灣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個案越來越多。

其實苯甲酸鹽(防腐劑)除了可能引發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外,還會增加肝臟的負擔、皮膚過敏,引起孩童食慾不振、發育遲緩,還會使得孕婦生產胎兒體重不足,因此許多先進國家都禁止使用在孕婦及孩童食品上。

關於人工色素,除了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外,以前的研究甚至認為會引起孩童過敏症發生,及傷害智商。

日本政府早在30年前已經嚴格管制,在其國內食品大多使用天然色素如:紅色的茄紅素、黃色的胡蘿蔔素等。

基於苯甲酸鹽(防腐劑)及人工色素對孩童的傷害,在此呼籲政府與衛生主管單位應全面管制苯甲酸鹽(防腐劑)及人工色素於兒童食品的使用。

 過動症與治療過動症的新藥介紹──Concerta(專思達)日期:2008.05.2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