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總編輯杜祖業的家:從生活中發現處處講究的編輯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杜祖業,《GQ》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在學校唸的是廣告,入社會工作卻選擇進入媒體。
喜歡舞文弄墨,愛看雜誌,興趣既雜且廣,對美麗 ...
《GQ》總編輯杜祖業的家:從生活中發現處處講究的編輯學
1/
1/
杜祖業的拆解空間小巧思🅰
玄關的掛燈從日本購入,它既復古又不是真的古董。
這個掛燈對於玄關有畫龍點睛之效,與一旁衣帽架相襯,就很好看。
《GQ》總編輯杜祖業,每次出場總是氣派優雅,一身紳士穿搭,一出場便是目光焦點。
在工作上,他是嚴厲的總編輯,頂著做工精細的眼鏡犀利看稿,私下則把個人的獨特品味毫不保留地注入家裡頭。
推開老公寓的門,像是走入一處1960年代的古典家居,鄉村民謠歌手JoanBaez的歌聲自深處客廳的真空管音響伴隨陽光流淌而出,迴盪在兩排層層架疊至天花板的書櫃之間,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書報雜誌相應和。
客廳落地窗旁靜置的黑色英式躺椅,是杜祖業平時在家最常待的地方,一邊倚著自然光閱讀,一邊抽雪茄,抑或細飲自己沖煮的手沖咖啡,是他再日常不過的愜意時光。
家,就是他最自在的編輯場域,整體空間就像是一本屬於瀟灑紳士的時尚雜誌,自裝潢陳設至光線安排,從植栽到器皿,都有一套獨特的觀點與哲學。
本次《VERSE》特別造訪杜祖業的家一探究竟,與他談談關於家居與生活的種種。
Q:與這棟房子相遇的故事和主要規劃概念?
杜祖業(以下簡稱杜):八年前,初次看到這棟房子便被吸引。
當時除了廚具外幾乎沒有其他東西,雖然要花比較多錢添購硬體設備,但起碼是我選擇的,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本來屋子裡還有已經架設好的燈,但我把它們都拆了,按照自己想法布局光線。
第一眼看到這個空間,就有加設吊床的想法,客廳緊鄰落地窗及陽台,屋寬又剛剛好,實在太適合吊床。
再來是進門處的兩側,我直覺這裡就該放書架,而書架中間理所當然就是工作及用餐兩用桌。
於是,大概的配置都出來了。
幾年後,兩大排書櫃上堆滿了雜誌和書,坐在桌邊,就像是位在書的峽谷裡頭,被來自各國的美麗圖文包圍著。
Q:家中最喜歡的一角?
杜:這棟房子的陽台與室內關係非常密切,在室內可以感受到外頭光影隨時間的流動。
我在陽台重新鋪了地板,並在植物設計師李霽的協助下種了植栽。
客廳接壤陽台的地方是我最常待的地方,這裡就像是淡水與海水的交界處。
白天把窗子打開,坐著躺椅或吊床上面閱讀書報,感受空氣流通,還有時而飄來的植物香氣,非常迷人。
Q:書櫃的陳列方式為何?
杜:兩排書櫃,一排主要放書,另一排則是雜誌。
放書的那一面全是受KarlLagerfeld家裡書牆的影響,我運用在視覺上較輕盈的層板,在上頭將大書橫擺,看起來就像是書從牆上長出來一般,有種戲劇感;在下層,我則是把尺寸較小的日文書及中文書直排。
但我沒有把書櫃整個擺滿,在大書與小書之間保留一層置物的間隔,減少了視覺上的壓力。
Q:最引以為傲的物件是?
杜:很難挑出最引以為傲的單項東西,但客廳的沙發算是這個家的靈魂物件。
它是法國品牌Gervasoni的沙發,有種慵懶自在的風格,材質由棉麻混合,有種毛細孔一般的呼吸彈性,而非沒有變化、被封死的硬挺材質,朋友都覺得躺起來甚至比床舒服。
這就是我所說的「柔軟」元素。
Q:聊聊對於照明的安排?
杜:光線之於一個空間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能讓人感受到時間的軌跡,不同明暗的光線,也會對人的心情有影響。
一般投射燈的的表情較少,吊燈、檯燈啦、壁燈表情則比較豐富,像一盞最近買的Santa&Cole檯燈,會隨著不同時間時段,與環境互動,而有不一樣的表情。
工作桌上的燈則選擇大燈罩的燈飾,比較有存在感,光也比較均勻揉合。
夜晚時分,我喜歡站在陽台往裡面看,亮著光的房子,很美。
Q:走遍世界各地,有私心喜歡的居家風格嗎?
杜:法國在融合各類元素上做得最完美,從顏色到光影,從家具選擇到生活方式都很棒,巴黎尤其好。
其中,我認為最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柔軟」,創造生活的餘裕感。
我的空間設定也受法國影響很大,畢竟,家應該是一個人生活中最柔軟的部分;與其追求豪華,不如追求適合自己的樣子。
我喜歡慵懶、度假般的氛圍,我常在想:大家偶爾都會想去海島度假,那為何不把家變成這樣?
Q:休假日的作息如何?
杜:我算是很常待在家裡的人,除了跟朋友談事情,否則很少自己去咖啡店。
早上會在家做早餐、沖咖啡,邊聽古典音樂,邊看雜誌,有時候一本就可以看整個早上。
這裡離信義區很近,離山也不遠,附近的「四獸山」我已經爬過無數次。
附近也有公園、傳統市場,生活感還不錯。
通常在下午我會希望可以在陽台吃甜點,搭配紅茶,非常享受,有點像在巴黎的老公寓。
我在陽台上擺的橘紅色和檸檬黃的椅子,就是來自法國的公園椅;這品牌的椅子有三十多種顏色選擇,廠商把色票放在我這邊大概兩個禮拜,我才終於做出決定。
客廳的Gervasoni沙發是家中的靈魂物件;杜祖業平時喜歡在沙發上邊聽音樂邊閱讀。
重視生活的杜祖業,對於每個日常生活用品的挑選都十分講究。
杜祖業選擇將大書橫擺,看起來就像是書從牆上長出來一般,有種戲劇感。
黑膠唱盤搭配上真空管音響,讓杜祖業可以盡情在客廳享受各種類型音樂的魅力。
PROFILE
杜祖業,《GQ》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在學校唸的是廣告,入社會工作卻選擇進入媒體。
喜歡舞文弄墨,愛看雜誌,興趣既雜且廣,對美麗人事地物有無可救藥的迷戀。
在《GQ》工作近20年,從採訪、執行、創意、管理到建構全媒體品牌,對品質與風格的堅持在業界出了名。
人物.生活
日期2021/01/11
文字/蔡瑞珊
攝影/KRISKANG
責任編輯/周鈺珊
#人物
#HomeStyle
#杜祖業
加入書籤
分享文章
複製連結
列印
相關文章
RelatedArticles
人物.影劇.戲劇
于子育:在戲劇裡療傷、尋根與探索自我
自以《俗女養成記》拿下第55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于子育作為「國民媽媽」的形象也深植於觀眾心中。
從歌手跨入戲劇已19個年頭,她說自己因為演戲而有所不同,將「錦繡二重唱」時的藝名「琇琴」改回本名于子育、接納自己的各種樣貌,也找到了自己母親的故事與聲音。
在新作《初戀慢半拍》中,她飾演柯震東劇中的媽媽,又再次詮釋不同的母親角色。
人物.生活
台灣奧美創意長龔大中的辦公桌:著迷於老物、時間與想像力
奧美廣告創意長龔大中自認是個「迷物」的人,並於2021年出版《迷物森林》寫自己與收藏之物的故事。
探進他的辦公室,裡頭擺滿各種能為他帶來「創意能量」的物品,提供思考的信心與工作時的安定感;對他而言,那些不僅僅是物,是時間、情感、故事與奇想。
人物
插畫家鄭曉嶸:在嘈雜的社群時代,用安靜的畫筆說話
台灣插畫家鄭曉嶸以寫實中摻雜夢幻、清新又蒙著層粉霧感的人物畫像風格獨特,作品在社群世界深受歡迎,也活躍於影視、音樂、時尚等各產業,更曾與迪士尼、Apple、Spotify等各國際公司合作。
《VERSE》第14期封面特別與鄭曉嶸合作描繪島嶼的未來,她筆下海洋與人像的疊加,交織成一則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展望。
人物.音樂
鄭宜農的本能與好奇:你可以跟我一起困惑,也可以告訴我你認為的答案
鄭宜農以旺盛的求生意志和好奇心觀察世界,時常是摸著社會的邊緣前進,偶爾也會以小跑步的姿態衝出限制,同時感受社會給予的回應,不知不覺,成為這個時代的議題代言人。
世界是複雜、多變、不斷前進的,鄭宜農也是。
人物.文學
吳晟×吳音寧:「家」是溪州的土地,也是文學
詩人吳晟以一生的時間書寫台灣土地。
2017至2018年,長女吳音寧經歷的「北農事件」卻使他無法提筆寫作——那是詩人這輩子最重大的挫折與傷害。
現在,吳音寧回家了,父女一起走在溪州的田野上,談事件對自己留下的痕跡;也回到書桌前,書寫彼此之間,那些相仿又相反的事。
廣編.生活
半日戶外休閒提案——乘著BESVSmarteBike,在山林溪澗體會生活之美
一場疫病,大大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風格,在海外旅遊被阻絕、商家減少群聚的情況下,讓台灣人趨之若鶩地走向大自然,舉凡野營、登山、單車、水上活動,這幾年戶外休閒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儼然成為了這苦悶大疫的一道安慰劑。
人物.生活
以超現實奇想勾勒家的模樣:謝春德在創作中尋找靈魂的安居之所
年過70的當代攝影家謝春德,在開始創作生涯之後,早早便達到了「從心所欲」的生命境界,講起自己勇於逐夢的過去、進行中及未完待續的創作計畫,眼神依舊像個年輕人一樣明亮,充滿熱烈的童心與好奇。
在對話之中,謝春德不斷提起對「家」的渴望,卻不知道自己這個無法被時間和空間局限住的自由靈魂,早已安居在超現實的奇想之中。
人物.影劇
「炎亞綸」之於「吳庚霖」,在《我願意》探索藝名與真名中的「自我」
若時光倒轉十年,提及炎亞綸,或許只是與時代眼淚之一的團體「飛輪海」畫上等號,那個外貌無懈可擊,卻又於男子偶像團體中有些格格不入的男孩。
而今,面對台劇《我願意》,他開始思索這個藝名之於自己,以及真名「吳庚霖」間的關係。
人物.電影
《少年吔,安啦!》導演徐小明:拍的是黑幫槍響,講的是青春輓歌
誕生於1992年的電影《少年吔,安啦!》,和九〇年代娛樂導向的觀影風氣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骯髒的光景、精準的槍響、少年的迷惘,勾勒著經濟發展下被遺留的台灣記憶碎片。
導演徐小明希望透過草根味濃厚的黑幫故事,去唱一首屬於青春的輓歌。
商業.生活.飲食
打破框架需要一點善良的破壞:「壞貓2號」的非典型創意之路
你是否偶而會對於現狀有不滿的想法?總是會想著或許可以有更不一樣做法?雖然可能還不到漫威影集《無限可能:假如…?》(WhatIf…?)裡那樣的全面大翻盤,但任何的嘗試改變,都是走在「打破框架」的路上。
「壞貓2號」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這個由「兩名獨立廣告商創辦人與一位早餐店老闆」合組的創意團隊,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樣的驚喜與「破壞」?
閱讀設定
0
夜間模式
延伸文章資訊
- 1GQ台灣編輯長王凱文:跨界要「出乎意料」,媒體本身就是玩家
- 2《GQ》總編輯杜祖業的家:從生活中發現處處講究的編輯學
杜祖業,《GQ》國際中文版總編輯。在學校唸的是廣告,入社會工作卻選擇進入媒體。喜歡舞文弄墨,愛看雜誌,興趣既雜且廣,對美麗 ...
- 3專訪GQ 主編蕭凱文,不是那個凱文,是車錶達人的Kevin
GQ,多年來風格男士的代名詞,其主編,宛若自帶光環、走路有風的職稱,絕對是時下許多都市少男(女)夢寐以求的位置。且慢,在看這篇訪問之前,請你卸 ...
- 4那個凱文Kevin Wang (@thatmrwang) • Instagram ... - Instagram
編輯長Head of Editorial Content @GQTaiwan ... Happy Place ☮️ 明晚GQ編輯們首度IG直播開聊!想 ... 終於可以跟大家分享❤️ GQ五...
- 5【紳士的條件】GQ國際中文版總編輯杜祖業:要瀟灑
資深瀟灑人,最有型總編輯──Blues杜祖業,大談從男孩到男人,都該要有的紳士觀點與瀟灑心得。 SD:感覺你衣服很多?每日的穿搭靈感來自? Blues:這是天大誤會。